拙政園位於蘇州市東北街,佔地近八十畝。在蘇州私家園林中面積最大,他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同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一九九七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拙政園最早的主人叫王獻臣,明正德年間,王獻臣在朝中任御史,他耿介正直,得罪了朝中權貴,遭到罷官,退隱蘇州。
萌生造園想法。歷經二十餘年的精心修建,園子落成,王獻臣為其取名拙政園。拙政二字出自西晉文學家潘嶽的名篇《閒居賦》,拙政園主從此不問朝政,寄情山水的心境。拙政園呈現藝術風貌各異,它東中西三部分。東花園為歸田園區,開闊自然。中花園以水池為中心,疏朗淡雅,是全園精華所在。西花園是補園,建築精美,為西學東漸風格。園南為住宅區,體現了江南地區傳統民居多進的格局。
蓮花環繞的遠香堂是主體建築,亭臺樓榭點綴於池水兩邊。走進小飛虹,可見見山樓一角飛翹,感受在水一方的蒼茫氣象。穿過別有洞天幽深的門洞,進入西花園則是另一番景象。卅六鴛鴦館內置卷棚頂,以反射聲音增強音響效果,園中佳景,雖由人作宛自天開,融入水墨畫的寫意風格,處處散發著悠遠別致的詩意。拙政園的設計者是大才子文徵明,當年王獻臣誠懇邀請文徵明為自己設計園林。文徵明素來清高,他敬重王獻臣的人品,而希望通過自己的設計,為其營造一方世外桃源,聊以慰藉。
緣自建成後,文徵明非常得意,曾在正門處親手種植了一株紫騰。為了永遠留下這份美景,他還精心繪製的拙政園三十一景圖,並各賦一詩贈予好友。誰曾想到王獻臣傾注了心血的拙政園,在他去世後被兒子一夜豪賭輸個精光。此後四百多年間,拙政園先後有二十多人入住,幾度分合容衰。王獻臣死後,其子一夜賭博將園輸給閶門外下塘徐氏的徐少泉。清兵入蘇後,1648年以二千金將園廉售於大學士海寧陳之遴。
乾隆十一年,葉士寬調寧紹臺道,他買下了已散為民居、荒涼滿目的拙政園西部,加以修葺。嘉慶末年,拙政園中部歸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平湖吳璥所有。同治十年,張之萬任江蘇巡撫時,住在拙政園東部宅園,後張之萬升任浙閩總督,離蘇有日,就與德靜山、恩竹樵、英茂文三人商議,以價銀三千、修理銀二千匯交藩庫,於同治十一年一月,將拙政園改為八旗奉直會館。西部花園於光緒三年以價銀六千五百兩售於吳縣富商張履謙,易名為「補園」。
當時園中亭臺只存一、二處,殘破不堪,經張履謙大加修葺,遂有塔影亭、留聽閣、浮翠閣、笠亭、與誰同坐軒、宜兩亭等勝景,又新建了精緻綺麗的卅六鴛鴦館、十八曼陀羅花館。民國九年左右,年近花甲的李經羲,買下了拙政園東部房宅,成為了最後一任園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