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賭押上一座園—蘇州拙政園
江蘇這個園林 清風拂過 侵蝕百年風雨的雋秀畫卷 緩緩展開
「視角俯瞰而下:
經霜楓木,
綠意盎然的芭蕉梧桐、湘竹灌木,
成團成團的樹冠,
綠雲紅霧地浮動水間;
蜿蜒石橋,
青黛磚瓦,
一座座婉轉而起的舞榭樓臺
清風拂過
這幅侵蝕了百年風雨的雋秀畫卷緩緩展開」
大約在五百年前,官場失意的王獻臣辭官回到故鄉江蘇蘇州,決心隱逸田園,水榭亭臺間尋找能容納自己的一方世界。
時值明朝,園林營造水平步入成熟,文人爭相建造。加之蘇州豐富的水源,充足的太湖石、黃石,造池疊山間,一座舒朗、隱逸的園林躍然而現,它的樸素澄淨無聲將官場的浮華汙濁別開,山水雕琢間,清風的自然在心間油然而現。
太美好的東西終難長久,在隨後的一場曠世豪賭中,王獻臣的兒子輸掉了這座莊園,其後漫長歲月裡,拙政園開始了它的百年風雨浮沉,園林幾經易手,水榭亭臺間上演起一出又一出的傷感往事。
也許是風物侵染了故事,有了神韻。
從拙政園南門而入,過蘭雪堂,向北200米步入天泉亭。邊角上揚的八角亭靜立在這方天地,寂寥無聲,也許百年前的秋日今朝,有個單薄衣裳的書生站在亭中,透過窗格的間隙,悵然追憶著春色潤雨。
他在天泉亭站了好一會兒才起身回走,沿途經過聽雨軒,一叢叢巨大、窄長的芭蕉葉細風中恣意地舒展,他側耳聽著風打在上邊清脆的迴蕩。
秋天最是雨水季,這時應該要起雨了吧,綿綿的細雨宣洩般傾瀉在園林,淅瀝瀝的雨聲中,他順著窗格望去,荷塘水面泛起著一圈圈漣漪,鴛鴦慌亂地在綠荷下追逐躲雨,視線再遠處,雨水順著黛青色磚瓦、光滑綠意的樹木滴答而下,秋的涼意浸染了整個園林。
如今的拙政園,輕風細雨中,愈見繁茂。
得益於蘇州城的河港縱橫,園林中的河池水榭神韻異常,不少遊客站在長長的畫廊裡或是亭臺中,打量著拙政園中寬闊清澈的水景。
若墅堂也好,倚玉軒也好,夢隱樓也罷,這些意韻纏綿的古老建築間隔稀疏的繞水而布。低頭看去,白白的石牆、蔥鬱的綠木,被狹長清澈的水面倒映在眼前,錯落中,你看著那些真實的光影畫面,若不是細碎的風擺動水面泛起層層漣漪,你又哪裡分得清哪些是真實的景色,哪些是水中的畫面。
中國悠久的造園史上,歷來講究疊山、理水、建築、植物四大元素,某種程度上,傳承至今的拙政園愈加光影迷人。
它在歲月的浸染傳承中,無聲融化了時空,明朝的建築亭臺、清朝的雕梁畫恆,同一方天地,不同時空下的觸碰、交融,拙政園抒寫而下的每一隅,儘是這方山河間文史與人心的交融、流動。
文|昆德拉傳媒現代印象文化工作室 張一鳴
策劃組稿運營:昆德拉傳媒本部編輯部 楚楚
其他:部分圖片供模擬想像,不代表文字也特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