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康熙被胤礽戴了「綠帽子」,為何還會再次立他為太子?

2020-12-13 秋媚讀史

《雍正王朝》中,胤礽本該成為賭王的人,結果成了賭徒,還將一手好牌輸得精光。當然,這也不能全怪他,畢竟老爸不是省油的燈,兄弟們也不是好對付的人。

在這場奪嫡的遊戲中,胤礽的職業生涯如同過山車,起起伏伏。他第一次被廢時,康熙對其已經失望透頂,為何還要給他機會呢?

首廢太子,用力過猛

熱河狩獵時,到處暗藏殺機,八爺等人興風作浪,偽造調兵手諭,以至於形勢晦暗不明。康熙為了防止中途生變,就廢除了胤礽的太子之位,這當中有不得已而為之的成分。

當時的康熙,知道自己被「綠」了,心裡窩火,再加上也分不清敵友。拿下胤礽,可以起到引蛇出洞的作用,讓所有的皇子都覺得自己有希望,可以通過和平手段上位。回京後,局勢穩住了,再也不存在安全問題。這時的康熙,就可以騰出手來觀察,誰是熱河的幕後黑手。

嚴格意義上來講,胤礽被廢,一大半的原因是自己咎由自取,一小半的原因是因為被人陷害。康熙重新復立他,多少帶有一部分矯枉的原因,給胤礽一點機會,看他能不能改過自新。

此外,胤礽再怎麼說,也是嫡子,這對大清有很重大的文化意義。康熙一向很疼胤礽,在他出生不久就將其立為太子,而且傾注了很大心血。兩人父子一場,康熙看在赫舍裡的份上,也不想完全放棄胤礽。

以此平衡朝廷局面,制衡老八

康熙所謂的議舉新太子,其實就是「拋繡球」,看誰搶得歡。那個對太子之位最積極的,就是最可恨的。結果,「繡球」剛剛扔出來,老八一伙人就迫不及待,不僅用歪門邪道為自己造勢,還到處拉幫結派。

八爺聲勢浩大,影響力讓康熙都有幾分忌憚,你老八這麼搞想幹嘛,是要炸平廬山還是要停止地球運轉,你老爸還沒升天你都敢逼宮,以後還得了。所以,康熙必須出手,對老八予以打擊,這才有了與佟國維結盟的事。但康熙並沒有徹底打垮老八,只是給予敲打,因此,老八的餘威依舊比較強大,而且蹲到了暗處。

一個有奪嫡欲望的人,指望他壓制欲望,無異於天方夜譚,所以,老八雖然受到挫折,但絕不會甘心,後面還會有動作,康熙肯定要對他有所防範。

這個時候,把胤礽拉出來,就能抵消老八的作用力。一個要扳倒太子並取而代之,一個要坐穩太子必須剷除異己,兩個人必然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只要他們兩人能夠相互爭鬥,康熙就只用坐山觀虎鬥。

此外,康熙屬意的接班人是誰,他當時還不清楚,但對胤礽抱的希望不太大。只要胤礽在檯面上,擋住各位皇子的槍林彈雨,那個真正的接班人就相對安全。

為了自己千百年後的那點名聲

劇中,康熙特別在意自己的歷史地位,甚至有點沽名釣譽。他對下面縱容過度,無非就是不想別人說他壞話;為了籠絡讀書人,讓別人點幾個贊,給幾個好評,他不惜自費給李紱、陳夢雷發工資。所以,他做任何事,都會考慮到自己的名聲。

胤礽第一次被廢,有點倉促,在公告天下之前,已經引來不少非議。胤礽的老師王掞就跳出來,直接罵康熙「不教而誅」了,這是一個很不友好的惡評,傳出去有損聖德。康熙想要彌補,無非就是兩個選擇:

一、大興文字玉,將傳播此事的書籍和人一併銷毀,徹底改寫這段歷史。這樣做,雖然補住了「不教而誅」,卻會讓康熙背上另一個壞名聲。

二、再給胤礽一次機會,讓天下人看看,皇帝還是蠻仁慈的。

第二套方案,無疑是對康熙最有利的,你王掞不是說我不教而誅嗎?那好,我給他一次機會,能不能把握就看他自己了。

秋媚說:胤礽第一次被廢,是自己不爭氣。後來被復立以及再次被廢,完全就是康熙的套路,耍了你還能擋住老八的刀以及天下人的非議。

相關焦點

  •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為何會看上康熙的妃嬪?各取所需罷了
    在《雍正王朝》的演繹中,諸如四福晉、年秋月、阿蘭和喬引娣等女性角色看似遠離政治、遠離紛爭,實則與朝堂對決、奪嫡之爭緊密相連,甚至一定程度上推動和改變了皇位爭奪的最終結果。康熙皇帝的後宮妃嬪,和太子胤礽之間產生荒唐關係的鄭春華,就是這樣一位幾乎直接導致「九子奪嫡」事件出現的特殊女人。
  •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兵變」,康熙為何同時加封四位皇子為親王?
    清朝時期,特別是清朝初年,想要被封為王爵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被晉封為親王爵位,那更是難上加難。可在《雍正王朝》中,卻有著這樣的一段劇情,當康熙面對太子胤礽的「叛亂」的時候,竟然同時將自己的四位皇子晉封為了親王。康熙為何要「一口氣」連著封了四個親王,他真正的目的又是什麼呢?這裡我就來為大家做一個解讀。
  • 跳出《雍正王朝》,四十年太子被廢,到底是康熙疑忌還是胤礽暴戾
    當年,一部《雍正王朝》,風靡大江南北。在劇中,太子胤礽被塑造成一個氣量狹窄、志大才疏的大草包,最終被恨鐵不成鋼的康熙廢黜並圈禁,似乎所有錯都在胤礽身上,所有對都在雍正身上,所有無奈都在康熙身上。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
  • 太子胤礽給康熙帶了綠帽子,康熙為何沒有追究,反而復立了太子?
    《雍正王朝》裡有這樣一段,太子胤礽與康熙的妃子鄭春華偷情,被康熙發現。太子自知自己被廢就在眼前,而此時政局已開始不穩定,十四爺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時機,便與八阿哥密謀偽造了太子的調兵手令,給康熙製造了一個太子派兵謀反的假象。
  • 《康熙王朝》周培公暗示冊立胤礽為太子,康熙為何言聽計從了?
    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康熙在周培公的暗示之下確立了原配孝誠仁皇后赫舍裡氏所生的兒子胤礽為太子,那麼聰明果斷的康熙為什麼會在這種國本問題上聽從一個漢臣周培公的提議呢?康熙立胤礽為太子並非對周培公言聽計從而是出於本心電視劇中康熙立胤礽為太子可不是對周培公言聽計從,而是他本來內心中也是想冊立胤礽為太子,因為胤礽的生母是皇后赫舍裡氏,一是赫舍裡氏皇后身份,二是康熙此前在感情上對赫舍裡氏虧欠太多。上面說過康熙之前被太監黃敬帶著逛青樓,被朱三太子的妹妹所迷惑,還險些被其所暗害,而康熙痴迷於朱三太子的妹妹最傷的就是皇后赫舍裡氏。
  • 胤礽跟康熙的妃子苟且,康熙竟沒殺他還重立他為太子,這是為何?
    《雍正王朝》這部電視劇中,太子胤礽跟自己的庶母鄭春華之間有不正當的關係,也就是越矩的舉動,所以這部電視劇播出來後,這個情節就引起了很多網友的討論。《康熙王朝》中體現的胤礽跟鄭春華偷情的事情,其實只是編劇杜撰出來的,在歷史上不存在這樣的史實,只是胤礽確實是因為了一些原因被康熙廢掉了,只是後來卻將他放了出來還重新立他為太子了,所以接下來我們一起去看看吧!
  • 雍正王朝:大阿哥胤禔,太子胤礽的救命恩人
    《雍正王朝》評10:他表面上要殺太子,實則太子的救命恩人大阿哥胤禔,宮廷鬥爭中的小丑蔣幹作者:董狐筆/全文約2100字,閱讀約需要7分鐘。在太子胤礽的一生中,一直有一個人,陪伴在他左右,與他一起玩耍,一起成長,一起輝煌,相鬥相殺,又一起成為階下囚,此人便是太子的大哥,康熙王朝的大阿哥胤禔。
  • 周培公暗示康熙立襁褓中的胤礽為太子,康熙為何瞬間言聽計從了?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皇次子胤礽出生於北京紫禁城坤寧宮。次年六月初三日,康熙帝冊封胤礽為皇太子,並於同年十二月十三日,在太和殿正式為太子舉行冊封大典,授予胤礽皇太子冊、寶,正位東宮,是為大清國的儲君。
  • 《雍正王朝》中康熙為什麼要廢太子?
    曾經看過一個統計:歷史上真正順利登基的太子(被立為儲君不少於一年)不超過60%,被廢黜的太子佔比超過10%,而且有意思的是:越是雄武的君主,越是喜歡廢太子,比如漢武帝,光武帝,隋文帝,唐太宗,唐玄宗,當然還千古一帝的康熙。
  • 雍正王朝:康熙賞賜保舉雍正的王掞中藥「續斷」,是在暗示什麼?
    《雍正王朝》中的王掞,是整部劇中一位非常悲情的角色人物。他耗費了自己畢生的心血所培養太子胤礽,最終遭到康熙的廢黜,王掞之前所有的努力就此全部付諸東流,這對於他的打擊也是可想而知的。然而,王掞也是一位令人敬佩的人,因為他雖然遭遇了如此重大的人生挫折,但依然對康熙、對整個大清王朝是忠心耿耿,並且為了幫助他心中的「賢德」之君雍正順利登上皇位,不僅被遭到了康熙的罷黜,同時還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實際上,在《雍正王朝》的原著之中,王掞在「斃鷹事件」之後保舉雍正為皇位繼承人,是他第二次就傳位問題向康熙進行勸諫了。
  • 《雍正王朝》中,康熙都已經放過了鄭春華,為何太子卻不放手?
    《雍正王朝》中,鄭春華是康熙的妃子,但她卻和太子胤礽秘密私會,不僅違背了人倫綱常,更觸犯了「勾引太子、淫亂後宮」的欺君之罪。康熙皇帝雖然沒有殺胤礽,但卻廢了他的太子之位,而後又將鄭春華打入辛者庫為奴。康熙為什麼不殺鄭春華呢?因為鄭春華不能死,鄭春華若死了,便等於是默認了胤礽跟鄭春華有私情。康熙皇帝丟不起這個人。雖然康熙不想殺鄭春華,但胤礽這個心狠手辣的人卻想除掉她。之前他太子的位置被廢,就是因為他與鄭春華偷情這個導火索。
  • 雍正王朝:太子胤礽的渣人品,胤祥鄭春華都被坑了
    《雍正王朝》評19:太子胤礽的渣人品,胤祥鄭春華都被坑了小標題:太子胤礽的眾叛親離,專坑自己人,胤禛胤祥先後中招整個《雍正王朝》中,誰的人品最差呢?但太子為了多拉一個人入坑,一見胤祥就哭哭啼啼,讓十三阿哥起了惻隱之心,陪著他大晚上出去散心,事後被康熙皇帝下令圈禁。太子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從來不為別人著想,凡事只考慮自己,誰和他親近誰就死得快。鄭春華就是這樣死的。
  • 康熙為何要將不足一歲的胤礽立為太子?
    初九日,玄燁即皇帝位,是為康熙皇帝。順治皇帝臨終時緊急冊立玄燁為儲君帶有非常大的臨時性和倉促性。康熙帝繼位後,皇權受到輔政大臣的壓制,直到玄燁設計擒拿了瓜爾佳氏鰲拜後才算是真正獲得了帝王的權力,開始了親政歷程。飽讀史書的他吸取了歷代王朝的經驗以及清朝建立以來關於皇儲之爭的教訓,決定採取中原王朝的「有嫡立嫡,無嫡立長」儲君選拔原則。
  • 康熙皇帝一廢太子胤礽和二廢胤礽有什麼不同點?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九月,康熙皇帝宣布廢黜胤礽名位之時,就說胤礽身上「疑為鬼附」,要不然不能突然之間行如此悖逆之事。其實,這就是康熙皇帝當時還是對胤礽有感情的,別的皇子是替代不了這份感情的。這也是有史料支撐的。《雍正王朝》徐敏飾演胤礽康熙皇帝在廢黜胤礽太子名分後,曾經下發一份上諭旨,大意如下:「諸皇子中,如果有人惦記皇太子的名分,就是國賊,法律都不寬赦他」。
  • 雍正王朝:太子要學李世民,康熙為何重用胤禛和胤禵應對?大智慧
    但太子胤礽畢竟不是李世民,身邊也沒有諸如魏徵、長孫無忌等幕僚;更重要的是,康熙皇帝也並非李淵,其餘皇子更是早就憋足了勁想要再次扳倒太子。只是,康熙皇帝為什麼等不到返回京城再行廢黜太子呢?1、太子胤礽對於皇權的威脅,康熙皇帝不會也不能有任何猶豫,他必須在威脅出現之前就將其消滅於搖籃之中。所以,對於太子胤礽的處置,他不能等,也等不起!
  • 太子胤礽是康熙最喜歡的兒子,為何最終沒能坐上皇位?
    而作為失敗者的皇太子胤礽,告訴了我們什麼叫做實力作死,將一手好牌打得稀爛。皇太子胤礽,是康熙皇帝的第二個皇子,滿周歲即被康熙立為太子,一生兩度廢立,歷經大起大落。而在胤礽的太子位置第二次被廢掉了之後,最終是由四皇子胤禛當上了皇帝,也就是後來的雍正皇帝。現如今的一些文學、影視作品,經常圍繞著這一段歷史,展開創作。
  • 《雍正王朝》中,康熙知道有人偽造太子手諭發動兵變,隱忍不發?
    因為當時康熙要把主要精力用於對付太子胤礽,錯綜複雜的形勢不允許再節外生枝。電視劇《雍正王朝》把康熙晚年諸子奪嫡的複雜局勢刻畫的淋漓盡致。將「太子黨」、「八王黨」、「四王黨」之間的明爭暗鬥呈現在觀眾面前。二阿哥胤礽是眾兄弟搶奪太子寶座的最大障礙。
  • 《雍正王朝》太子與鄭春華通姦,為何胤禛登基之前要殺鄭春華
    在《雍正王朝》中, 鄭春華就是康熙皇帝諸多妃子中極為平凡的一個,但是她也不簡單,和太子胤礽勾搭上了,鄭春華應該並不受康熙皇帝寵愛,從她懷上胤礽的孩子,並出現明顯的妊娠反應就可以看出來,康熙皇帝應該很久沒有臨幸她了。
  • 康熙為何兩次廢太子?太子3點過失不可饒恕,但成為雍正寶貴經驗
    當了36年太子終被廢,掀起歷史上最驚心的儲位之爭,至今懸念未解康熙皇帝是歷史上一位很有作為的皇帝,雖然有瑕疵,但不能否認他為歷史做出的貢獻。康熙皇帝在位時削三藩,平定噶爾丹,統一臺灣,這些功績都是響噹噹的。但康熙皇帝在位最大敗筆就是他兩度廢立太子,造成了儲位之爭,使王朝出現內耗。
  • 康熙為何兩廢太子立雍正,原因只有這兩點
    在二廢太子胤礽之後,胤禛積極經營爭奪儲位,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十一月十三日,康熙帝在北郊暢春園病逝,他繼承皇位,次年改年號雍正。 雍正帝在位期間重整機構並且對吏治做了一系列改革。如為加強對西南少數民族的統治,實行改土歸流。並且大力整頓財政,實行耗羨歸公等。特別是雍正七年(1729年)出兵青海,平定羅卜藏丹津叛亂。同時設置軍機處加強皇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