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王朝》中,胤礽本該成為賭王的人,結果成了賭徒,還將一手好牌輸得精光。當然,這也不能全怪他,畢竟老爸不是省油的燈,兄弟們也不是好對付的人。
在這場奪嫡的遊戲中,胤礽的職業生涯如同過山車,起起伏伏。他第一次被廢時,康熙對其已經失望透頂,為何還要給他機會呢?
首廢太子,用力過猛
熱河狩獵時,到處暗藏殺機,八爺等人興風作浪,偽造調兵手諭,以至於形勢晦暗不明。康熙為了防止中途生變,就廢除了胤礽的太子之位,這當中有不得已而為之的成分。
當時的康熙,知道自己被「綠」了,心裡窩火,再加上也分不清敵友。拿下胤礽,可以起到引蛇出洞的作用,讓所有的皇子都覺得自己有希望,可以通過和平手段上位。回京後,局勢穩住了,再也不存在安全問題。這時的康熙,就可以騰出手來觀察,誰是熱河的幕後黑手。
嚴格意義上來講,胤礽被廢,一大半的原因是自己咎由自取,一小半的原因是因為被人陷害。康熙重新復立他,多少帶有一部分矯枉的原因,給胤礽一點機會,看他能不能改過自新。
此外,胤礽再怎麼說,也是嫡子,這對大清有很重大的文化意義。康熙一向很疼胤礽,在他出生不久就將其立為太子,而且傾注了很大心血。兩人父子一場,康熙看在赫舍裡的份上,也不想完全放棄胤礽。
以此平衡朝廷局面,制衡老八
康熙所謂的議舉新太子,其實就是「拋繡球」,看誰搶得歡。那個對太子之位最積極的,就是最可恨的。結果,「繡球」剛剛扔出來,老八一伙人就迫不及待,不僅用歪門邪道為自己造勢,還到處拉幫結派。
八爺聲勢浩大,影響力讓康熙都有幾分忌憚,你老八這麼搞想幹嘛,是要炸平廬山還是要停止地球運轉,你老爸還沒升天你都敢逼宮,以後還得了。所以,康熙必須出手,對老八予以打擊,這才有了與佟國維結盟的事。但康熙並沒有徹底打垮老八,只是給予敲打,因此,老八的餘威依舊比較強大,而且蹲到了暗處。
一個有奪嫡欲望的人,指望他壓制欲望,無異於天方夜譚,所以,老八雖然受到挫折,但絕不會甘心,後面還會有動作,康熙肯定要對他有所防範。
這個時候,把胤礽拉出來,就能抵消老八的作用力。一個要扳倒太子並取而代之,一個要坐穩太子必須剷除異己,兩個人必然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只要他們兩人能夠相互爭鬥,康熙就只用坐山觀虎鬥。
此外,康熙屬意的接班人是誰,他當時還不清楚,但對胤礽抱的希望不太大。只要胤礽在檯面上,擋住各位皇子的槍林彈雨,那個真正的接班人就相對安全。
為了自己千百年後的那點名聲
劇中,康熙特別在意自己的歷史地位,甚至有點沽名釣譽。他對下面縱容過度,無非就是不想別人說他壞話;為了籠絡讀書人,讓別人點幾個贊,給幾個好評,他不惜自費給李紱、陳夢雷發工資。所以,他做任何事,都會考慮到自己的名聲。
胤礽第一次被廢,有點倉促,在公告天下之前,已經引來不少非議。胤礽的老師王掞就跳出來,直接罵康熙「不教而誅」了,這是一個很不友好的惡評,傳出去有損聖德。康熙想要彌補,無非就是兩個選擇:
一、大興文字玉,將傳播此事的書籍和人一併銷毀,徹底改寫這段歷史。這樣做,雖然補住了「不教而誅」,卻會讓康熙背上另一個壞名聲。
二、再給胤礽一次機會,讓天下人看看,皇帝還是蠻仁慈的。
第二套方案,無疑是對康熙最有利的,你王掞不是說我不教而誅嗎?那好,我給他一次機會,能不能把握就看他自己了。
秋媚說:胤礽第一次被廢,是自己不爭氣。後來被復立以及再次被廢,完全就是康熙的套路,耍了你還能擋住老八的刀以及天下人的非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