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在早春開放,芳華嬌媚,桃紅柳綠預示著陽春到來,桃花是人們踏春遊賞尋訪之物事,奉化也將迎來全新的「水蜜桃文化節」,桃源趕集、桃醉春天、尋找心中的桃花源等系列活動即將展開。
2016奉化水蜜桃文化節開幕式暨寧波市美麗鄉村旅遊推廣年啟動儀式
活動時間:3月25日晚
活動地點:市體育館
「花妝騎遊·相約桃花季」暨桃園開遊儀式
活動時間:3月20日
活動地點:蕭王廟王家山桃園、溪口新建村桃街
桃鄉美——2016寧波市專題片大獎賽
活動時間:2-5月
活動地點:奉化
尋找「桃花源」系列活動
(1)「醉美奉化」賞花旅遊線路發布暨專車首發儀式
活動時間:3月19日
活動地點:寧波南塘老街
(2)尋找心中的「桃花源」活動
活動時間:3-8月
活動地點:奉化市
(3)「七彩奉化」鄉村遊系列活動
活動時間:3-8月
活動地點:各鎮、街道
桃花筆會
活動時間:3月25日
活動地點:蕭王廟林家村桃園
桃源趕集
活動時間:3-4月
活動地點:蕭王廟林家村 溪口新建村
「桃醉春天」系列活動
(1)「春天送你一首詩」
活動時間:3月下旬
活動地點:蕭王廟林家村桃園
(2)「春天送你一曲戲」
活動時間:3月下旬
活動地點:蕭王廟林家村桃園、溪口新建村桃街
(3)「春天送你一身虹」
活動時間:3月下旬
活動地點:蕭王廟林家村桃園、溪口新建村桃街
(4)「春天送你一枝花」
活動時間:3月下旬
活動地點:蕭王廟林家村桃園、溪口新建村桃街
「桃街鬧春」系列活動
活動時間:3月下旬
活動地點:溪口鎮新建村
「桃之緣」海峽兩岸山地馬拉松
活動時間:3月27日
活動地點:蕭王廟林家村—溪口新建村—林家
「桃醉天下·結緣奉化」上海經貿推介會
活動時間:7月下旬
活動地點:上海
「蜜桃飄香·福樂奉化」系列活動
活動時間:6-8月
活動地點:奉化
配套活動
1.央視四套「城市一對一」欄目,與臺灣桃園縣開展兩岸桃鄉的對話和交流
2.「甬工惠」職工惠享遊桃園、品蜜桃活動
3.「桃之魅」攝影大賽
4.賞花預告與寧波氣象臺等合作,以文字滾動形式告知花期。
奉化,素來與桃花、桃子有千絲萬縷的關係。130多年前,張銀崇通過技術創新,選育出了水蜜桃的優良品種「玉露」,在那個交通運輸和宣傳都不發達的時代,憑藉優良的品質和口碑創造了一個商業奇蹟。一百多年後,水蜜桃栽培技術發生日新月異的變化,經過不斷的改良,不少品種品相、口感遠優於當年的「玉露」,奉化水蜜桃的名聲依舊響噹噹。
栽培:千載桃香傳到今
▼
從現存的文藉中,我們能查閱到的最遠奉化周邊有桃樹的記載是南朝劉慶義的《幽明錄》,裡邊提到漢明帝永平五年(公元62年),剡縣(現新昌)人劉晨、阮肇入天台山採藥迷路,在山中13天,乾糧耗盡,幸虧遇見一棵結滿桃子的桃樹,採桃充飢,才有體力繼續尋路。
四明、天台初為一山,同謂天台。劉、阮遇仙之跡在今石窗,其後分為四明。人但知劉、阮入天台,不知實在四明也!
據晚唐詩人曹唐考證可知,近2000年前,溪口附近的四明山區已經有桃樹的存在。其後,南宋陳著「滿山藥味增新色,夾岸桃花勝舊年」,元代陳基「一曲溪頭內家史,清溪白石映桃花」,明代汪倫「溪上栽桃滿洞花,洞門石壁掩丹霞」等描寫溪口地區桃花的詩句也佐證了桃樹在溪口悠久的歷史。
奉化桃子成為地方特產名揚天下已經是清朝時期,歸功於溪口三十六灣村的老園藝人張銀崇。三十六灣有園藝傳統,張銀崇自小耳聞目睹,掌握了高超的園藝栽培技術,而兼營山貨生意外出跑碼頭的經歷讓他開闊了眼界。他在1866年引進月桂和大紅寶珠茶花並扦插成功,扦插成活的小苗隨山貨進入市場,開創了三十六灣村商品性育苗的先河。
上世紀90年代,奉化被命名為「中國水蜜桃之鄉」,水蜜桃栽培、研究、生產快速發展,「錦屏山」牌水蜜桃商標創建,陸續獲得了省農業名牌產品、國家A級綠色食品、中國國際農業博覽會名牌產品、國家引進國外智力成果示範推廣基地、中國馳名商標等榮譽。如今的奉化水蜜桃形成了早、中、晚不同成熟期優良品種體系,品種達100多個,栽培面積達5萬餘畝。
傳說:蜜桃本是瑤池種
▼
這麼美的桃花、這麼香甜的桃子到底從哪來?因為找不到答案,一代代的奉化人一直在追尋,在猜測,因此,也創造出了一個個美麗動人的傳說。
說來奇怪,有記載的水蜜桃培育技術,描寫桃花的詩文多圍繞溪口,而有關水蜜桃的傳說,則集中於奉化境內另一個著名的產桃地———長汀村。傳說東方朔和母親居象山港畔,有回母親病了,做夢也想吃桃子。那是冬天,哪來的桃子?為了滿足母親的心願,東方朔四處尋訪,受人指點從江西龍虎山上登天梯去天宮的桃園裡偷桃子,一路歷盡艱辛,終於採到了一個桃子,帶回來獻給母親。母親吃了一半病就好了,剩下的半個就給東方朔吃了。兩個吃了仙桃的人,得道成仙帶著桃核雲遊天下,走到一個叫妙林十八村的地方,看著跟天上的桃園特別像,就把桃核種在了這個地方。這個地方就是現在的長汀村,後來長汀水蜜桃很長一段時間是奉化本地人認定的優品。
還有兩則傳說也與長汀村、且與布袋和尚有關。布袋和尚出自長汀,是大家心中的鄉親。傳說這位鄉親參加王母娘娘主持的三月初三蟠桃會,吃著這香甜無比、增福益壽的桃子,起了鄉思:如果能讓長汀人也嘗嘗這天上仙桃的味道該有多好?想了想,他趁各路神仙不留意,偷偷藏了三枚桃核到隨身攜帶的乾坤袋裡。宴會一散他就直奔長汀,看到村邊李公施山岙風物宜人,還住著兩位勤勞的長者,就把桃核種在了他們居住的屋子後。還在旁邊的巖石上寫了首偈:長汀長汀有多長,自古至今無人量,蜜桃落土年年發,玉露瓊漿共品嘗。次年春天三棵桃苗破土而出,在兩位長者的精心培育下,沒幾年,李公施山岙乃至長汀所有的山山岙岙都變成了茂盛的桃園,花開時節整個村子如同在煙霞之中,果熟時節香飄奉城。
另一個傳說可謂前兩個傳說的結合體。從前長汀村裡有戶清貧的人家,兒子水蜜是個勤勞孝順的農民。一年冬天,他母親突患重病,跟水蜜說:「娘要是能吃到一隻桃子,死也瞑目了。」水蜜聽了又急又難過,跪在一棵桃樹下痛哭。那天正好是王母娘娘大壽,布袋和尚從天上吃完壽宴回嶽林寺,還帶了一個天上的桃子回來想給小和尚們嘗嘗鮮。看到哭泣的水蜜問明原因後,就把桃子送給了他。水蜜娘吃了桃子病就好了,水蜜把桃核種在自家院裡,來年長出桃樹,結出的桃子個大、皮薄、汁多、味甜,人稱「水蜜桃」。以後,長汀村裡家家都開始種這種桃,號稱「瑤池珍品」。
聲音:揚長避短促提升
▼
「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有我可愛的故鄉……」這首全國人民耳熟能詳的歌曲詞作者鄔大為是奉化人,描寫的是奉化小戰士思念的故鄉情形。去年,這一創作背景被演唱者蔣大為在央視披露後,引起了奉城市民的廣泛關注。鄔大為也應邀來到闊別67年的故鄉,這次奉城之行他感觸良多,創作了《回家的感覺》等一批詞作,還約定來年春天來奉化看桃花。
今年鄔大為受邀將前來參加水蜜桃文化節開幕式,他說雖然《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在全國各地有桃花的地方被傳唱了無數次,但是他參加桃文化節還是第一次,心情非常激動,對這次行程充滿了期待,相信會有很多新的收穫。當他聽說奉化在申報「中國桃文化之鄉」和「中國桃文化研究基地」時,立刻表示:「奉化命名中國桃文化之鄉是名至實歸!」並列舉了三個理由:
奉化的桃花和水蜜桃全國有名,是奉化的名片之一,桃花豔,蜜桃甜,我認為天下桃花無其數,奉化獨有動人處;
其次,《在那桃花盛開的地方》歌唱的是奉化,提供素材的小戰士是奉化人,寫詞的作者是奉化人,正是桃花節有桃花源,桃花城結桃花緣,天時地利人和皆備;
還有奉化的領導們、市民們都非常努力,已經把這裡建設成為了一個桃花源式的城市。
鄔大為這樣詮釋他心目中的桃花源:
那是人間的天堂———
環境像桃花一樣豔;
事業像桃花一樣鮮;
生活像桃林一樣美;
日子像桃子一樣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