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口罩遭搶購 又有多家上市公司緊急援產!中石化宣布:近3000噸...

2020-12-21 同花順財經

中國基金報記者 王元也

突如其來的疫情防控,使防護用品,特別是市民大量急需的口罩更是「一罩難求」。一邊是復工潮來臨之下,疫情防控形勢日益嚴峻,一邊是防控物資的緊缺,兩難境地之下,不少企業開始跨界做起了口罩、防護服、消毒液等防控物資,這其中有工業巨頭如富士康、中石化等,有車企如上海通用五菱、比亞迪,也有藥企如佛慈製藥、華仁藥業、翰宇藥業等,而這些企業的跨界不僅緩解了市場供給壓力,也為更多人實現「口罩自由」提供了可能。

至少4家藥企投資超2億元

建設口罩等防控物資生產線

藥企作為抗疫排頭兵,不僅在藥物研發和生產上加班加點,保證相關藥品的市場供應,在防控物資的投資生產上也不遺餘力。

2月12日晚間,佛慈製藥公告表示,為積極響應政府應對疫情防控所需,緩解疫情防控物資供給壓力,公司擬投資1500萬元建設口罩、防護服生產線,目前已全面開展資質辦理、設備採購、原材料供應、場地淨化等前期準備工作,預計3月上旬設備到貨,力爭3月中下旬投產,日均產能50萬隻。不僅如此,公司也在1月31日收到甘肅省衛生健康委員會《關於同意部分企業生產的消毒劑(第一批)用於疫情防控消毒使用的通告》,同意公司在疫情防控期間生產75%乙醇消毒液。獲得主管部門許可後,公司開始加班加點生產75%乙醇消毒液,全力保障市場需求。截止目前,公司已生產75%乙醇消毒液840餘噸,產量佔甘肅省的三分之二以上。

值得注意的是,像佛慈製藥一樣投資口罩等防控物資生產線的藥企並不在少數。據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共有佛慈製藥、華仁藥業、翰宇藥業等藥企公告將投資生產口罩等防控物資。

2月11日晚間,華仁藥業公告表示全資子公司青島華仁醫療用品有限公司擬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在目前的淨化廠房中改建醫用口罩生產線,用於生產醫用防護口罩生產線(N95)、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等醫療防護用品,計劃年產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4600萬隻、醫用防護口罩(N95)2500萬隻,項目總投資不超過1000萬元。2月10日晚間,翰宇藥業表示擬在全資子公司甘肅成紀生物藥業有限公司的現有場地設施基礎上,投資建設5條自動化醫用口罩生產線,改建項目計劃投資金額約1862萬元人民幣,項目完全達產後預計醫用口罩年產量約2億隻。

2月10日,上市公司藍帆醫療披露公告稱,基於2020年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暴發,公司擬新增投資、建設醫療及防護產品新項目,包括「2億隻/年醫用口罩項目」、「消毒殺菌類醫用防護產品項目」和「6,000萬副/年手術手套項目」,項目投資金額合計1.66億元。

這些企業也在跨界生產口罩

華創證券研報指出,按照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數據,法人單位+個體經營戶合計就業人口5.33億人。其中二產 2 億,三產 3.3 億。若全面復產,按每人每天一隻口罩計算(註:湖北等疫情嚴重地區醫護人員消耗量每天可能在 5隻以上;執行4小時更換建議,則每日消耗更多),至少需要每天 5.3 億隻口罩。極端情況下,僅二產+醫療工作人員+交通運輸業復工,每天也需要 2.38 億隻。

「一罩難求」。國務院國資委日前成立專項工作組,強力推進醫療物資生產供應。相關中央企業正在加快轉產,生產防疫一線緊缺的口罩、醫用防護服以及口罩機和防護服壓條機等。在這場防控物資的生產大軍中,車企、房企等看似和口罩生產「不搭邊」的企業也紛紛下場,實力保證防控物資供應。

1、車企

在這場「跨界」中,車企的加入讓人有點意外,但實際上,相比其他企業,車企生產口罩具備原材料、生產技術等方面的優勢。

2月6日凌晨,上汽通用五菱稱將聯合從事相關行業的供應商轉產口罩,根據項目建設計劃,由自治區政府項目資金扶持,廣西建工集團負責將廣西德福特集團的原有生產車間改建為2000平方米無塵車間,於本月內建成,共設置12條口罩生產線,日生產量可達170萬隻。

2月6日,廣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曾慶洪一行赴東莞口罩生產設備製造商快裕達調研,了解口罩生產設備的製造、組裝和調試技術,研究新建口罩生產線的技術可行性。2月11日,廣汽第一臺口罩生產設備已開始進行安裝和調試,預計2月22日將完成12臺設備的自製,本月底完成30臺。

3天出設備圖紙,7天出設備,10天出產品,2月8日,比亞迪宣布,他們生產的口罩和消毒液預計將在2月17日前後量產出貨,其中口罩產能本月底可達500萬隻/天,消毒液產能5萬瓶/天,直至疫情緩解和消除。

2、紡織服裝企業

1月27日,服裝企業雅戈爾稱將研發新型口罩用於病毒預防,研發成功後將馬上投產。2月4日,水星家紡在投資者互動平臺上表示,受上海市政府部門委託,將部分生產線改裝,用於生產防護服,日產能2000套。

2月4日,紅豆股份對外公告稱,根據經營發展需要,公司經營範圍將新增「第一類醫療器械生產,第二類醫療器械生產」。2月6日晚間,公司表示將在取得《江蘇省緊急醫用物資防護服、口罩應急生產使用備案批件》後,生產醫用一次性防護服。生產產品將服從政府統一調撥,不對外進行銷售。

2月7日,報喜鳥表示,公司控股的上海寶鳥服飾有限公司受上海經信委委託,緊急在上海松江區工廠成立隔離衣生產線,助力抗擊疫情。

家紡企業華紡股份2月10日也公告表示,為積極響應國家應對疫情防治所需,公司擬在華紡工業園區內建設無菌車間生產醫用口罩及防護服,生產車間面積 1500 平米,自籌資金 1000 萬元用於投資建設,建設周期 3個月。

此外,知名內衣品牌「三槍」的母公司上海龍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龍頭股份)也宣布加入到口罩的生產中來。

3、房地產企業

以房地產業和海洋經濟產業為主營的格力地產也將投入醫療物資生產。2月10日,公司全資子公司珠海高格企業管理有限公司與珠海市微創科技有限公司、珠海醫凱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珠海豐炎科技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珠海高格醫療科技有限公司。

該公司經營範圍主要包括醫用高分子材料及製品,衛生材料及輔料、護理設備及器具、消毒和滅菌設備的研發、生產、銷售等等。格力地產公開表示,高格醫療科技生產醫用物資是為抗擊疫情、響應政府應援疫情防控需要,後續所涉產品生產及開發還需依據疫情的發展情況、需求以及政府統一部署,目前尚存在不確定性。另據財聯社報導,高格醫療預計將在3月份投入兩條生產線進行生產,預估日產能為8-10萬片。

4、電子設備製造業

工業巨頭富士康也開始生產口罩。據了解,工業富聯龍華園區已導入口罩生產線,並於2月5日順利實現試產。目前正在申請產品資質認證,相關產能預計在2月底可達到日產200萬隻,最大限度滿足集團員工防疫需求,並將視情況對外支援輸出。

5、能源行業

作為石油化工的大佬,中石化也積極行動。2月6日下午,中石化在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中石化易派客正尋找口罩機:「1.我們需要口罩機。您若有富餘、可用的設備,可轉讓給我們,我們將協調生產、增產口罩。2.我們有熔噴布,您若缺此原料,我們可運輸上門。增產的口罩,我們可全部收購支持湖北抗疫一線,也可支持企業所在的地方防疫抗疫。」

2月12日,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黨組召開學習會暨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第七次會議,會上表示,當前要重點抓好口罩生產工作,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最大限度組織生產,儘快打通生產裝置流程,能多投產一條生產線就多投產一條,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能快產就快產,能多產就多產。2月13日,中石化在微博表示,已開足馬力,大力生產口罩。

此外,2月9日,主營空冷系統以及太陽能光熱發電系統的研發、設計、生產和銷售的首航高科公告稱,全資子公司首航潔能科技有限公司以自有資金3000萬元在福建省泉州市投資成立全資子公司,該公司將優先生產目前市場急需的口罩。首航高科表示,公司已與晉江海納機械有限公司籤署戰略合作協議,未來根據疫情發展的情況和市場供需情況,分批次陸續達成不多於10臺套口罩生產線的商務合作。目前,雙方籤署第一批次採購協議,鑑於目前口罩生產線比較緊缺,晉江海納機械有限公司優先提供首航高科2臺套口罩生產線(日產10萬個口罩/套)用於生產急需,首條口罩生產線將於2月25日交付,第二套生產線將於3月10日前完成調試驗收。

6、輕工製造業

2月10日,中順潔柔發布公告,面對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進入關鍵期、醫療防護物資嚴重短缺的局面,公司全資子公司中順潔柔(雲浮)紙業(簡稱「雲浮中順」)新增醫療器械研發、生產、批發等經營範圍,採購了5條醫用外科口罩生產線,預計月底前形成投產。

中順潔柔稱,雲浮中順基於落實當地政府要求,解決口罩生產供應不足問題,擬開展生產銷售醫用口罩業務,並於近日完成了經營範圍的工商變更手續,將在通過相關備案許可後開展銷售。雲浮中順採購了5條醫用外科生產線,生產能力約為35萬片/日,設備將陸續運抵雲浮基地,並在安裝調試合格後投入生產,預計2月底形成產能。投產後,雲浮中順將視需求繼續增加生產線以擴大產能至200萬片/日左右。此次生產銷售醫用外科口罩,除了保障員工內部生產防疫外,也將積極對外支援輸出。

此外,原先以生產嬰兒紙尿褲等產品為主的爹地寶貝首條民用口罩生產線雷神一號已於本月12日開始試產,每分鐘可生產口罩650-800片。據悉,爹地寶貝正式投產後將改變福州市無口罩生產企業的短板,今後該公司生產的口罩將作為福州市最大口罩儲備,有效緩解口罩供不應求的問題。

口罩企業復工率超過76%

天眼查數據顯示,以工商註冊變更信息為標準,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國超過3000家企業經營範圍新增了「口罩、防護服、消毒液、測溫儀、醫療器械」等業務。「跨界」企業數量高企之餘也凸顯疫情防控資源的緊缺。

2月11日,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發展改革委社會發展司司長歐曉理表示,目前口罩面臨比較大的缺口,將千方百計解決口罩供需矛盾。

一是促生產,鼓勵企業採取兩班倒、三班倒,釋放現有產能,實現滿負荷生產。二是擴進口,推動相關企業加大進口採購力度,支持企業國外採購口罩,使用貨運包機的方式運至國內等。三是保重點,對鐵路、公路、民航、商場、超市等進行傾斜保障。四是減浪費,提高口罩使用效率,呼籲大家不要囤積口罩。

華創證券2月8日發布的研報指出,不考慮新建生產線(1-2周內無法形成有效供應,口罩製作好後需要靜置除菌解析7-10天),在存量產能24小時工作(6000萬隻/天)、增加進口(2000萬隻/天)、推動小企業復產(1000萬隻/天)、安排輕紡企業縫製口罩(1000萬隻/天)等四大舉措下,樂觀估計每天可以供應1億隻口罩。按照短期內日供1億隻口罩的估算,扣除交運、醫療兩大剛需行業,留給其他行業人員的口罩數量可能在每天6000萬隻左右,對應當前二產2億就業人口,只能滿足其中的30%。至月底,二產有效復工可達80%。隨著新產線的投產,有望日供2億隻口罩。

與此同時,資本市場上,前期被大幅炒作的口罩防護板塊逐漸降溫,截止下午1點50分,該板塊中有19家相關概念股下跌,海王生物、陽普醫療、南衛股份等跌幅居前。

來了!近3000噸口罩消毒劑已經出廠

有網友提問:

現在鄭重回答:「是的」

其實,從口罩的原材料

到消毒劑環氧乙烷

都有中國石化的身影

如果你不信?讓老鄭告訴你

老鄭叫鄭維君。

當清晨第一聲鳥鳴響起,老鄭已套上工裝、戴上口罩。6時整,他出門比往常提前20分鐘,預留給通行關卡測體溫的時間。

疫情管控之下,乘上寧波市北侖區至鎮海區唯一一路企業班車,沿東海海岸線向著20公裡外的煉化塔林駛去,老鄭看著窗外晨曦,一點點籠罩東方的黎明。

自從二月份實施最嚴封閉管控「十二條」以來,寧波市小區 每戶普通家庭每兩天僅限一名家庭成員外出 。

老鄭所住的小區也不例外。物業輪班24小時手持測溫儀值守,揚聲器與「共抗疫情,人人有責」的大紅色標牌聲聲相應,穿透空曠的街區。

小區封閉的鐵門前,老鄭拿出了兩張紙。

一張蓋有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公司印章的紙上,手寫籤有老鄭的身份信息「 鄭維君,48歲,中國石化鎮海煉化公司,工號011434 」,一日一證。

另一張,蓋有浙江省寧波市鎮海區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印章的紙上,關鍵信息是「本人系鎮海煉化職工,由於 鎮海煉化 主要生產國計民生所需的能源產品,特別是 疫情防控所需的基礎化工原料 ,為保障生產需要,員工每天需上下班出行。」

「去吧。」門崗人員逐一審核,讓老鄭登記身份後放行。而小區外,公共運輸早已相繼停運。

店鋪的放假通知都遲到了▲

一人走在晨霧中望不到盡頭的馬路上,除了偶爾犬吠,消失了往日匆匆的車鈴和趕路的人影。街道各式捲簾門和玻璃門,唯有白色防疫封條整齊劃一。

早餐店緊閉的門上,還貼有一紙告知「親愛的新老顧客,本店春節放假至2月1日,正月初八起正常營業」。顯然並沒有兌現,似是而非,陡然生涼。

收起通行證,老鄭已走到站臺等來熟悉的廠車。平常覺得並不太長的通勤路上,設有招寶山大橋、小港等多個關卡下車檢查,讓人感受到疫情形勢的嚴峻。

一天測體溫最多可達10次 ,老鄭粗略估算,除了路上關卡還有控制室和員工食堂。

「現在外面風險這多大,你這麼積極做啥!」時間倒回二月初,全市疫情管控最嚴禁令實施第一天,老鄭拿到公司連夜批准的通行證擺在妻子面前,妻子有些想不通。

或許,化工人的困惑之一便是給家人朋友解釋自己的職業,令人看不懂的英文化學式,還有「環氧乙烷」「乙二醇」「丁二烯」等等生僻的化學名稱。

環氧乙烷裝置操作人員▲

老鄭的崗位是「 環氧乙烷-乙二醇副班長 」。

「對!就是環氧乙烷!一字不差!」老鄭麻利找出醫用口罩包裝袋,遞到妻子眼前,背面清晰標示「產品經環氧乙烷滅菌,有效期24個月」。環氧乙烷,正是老鄭班組夜以繼日生產的產品。

口罩的外包裝▲

手中生產的「環氧乙烷」,最終變成了老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生活用品。「用途很廣泛,可以作為 醫藥 、 紡織 、 汽車產業 不可或缺的原料……」 老鄭說。

全國急缺醫用口罩,老鄭手機幾則新聞推送讓他格外著急,「醫用口罩辨真偽,為何必須環氧乙烷消毒?」,「0.5秒造一個口罩,為什麼你現在還買不到?」

原來,與普通口罩相比,醫用口罩核心工藝要求經過 環氧乙烷7天以上的消毒和解析 ,才能夠有效防止病毒。

「醫務人員在一線,我們也在一線。」老鄭對愛人道,「這門必須出!」

也正是如此,從1月24日除夕疫情應急一級響應到2月10日,鎮海煉化生產的環氧乙烷累計出廠 114車 , 近3000噸 。

早晨七點半,當東升的旭日照亮石刻「鎮海煉化」四個大字的1號門崗,老鄭通過體溫測量並拿出工作證刷卡。門禁器報出他的名字,在遠方樓頂嘹亮可聞。

中國石化鎮海煉化1號門崗▲

疫情期間,門禁器每天依然報響 3000多名鎮海煉化員工 的姓名。生產一線也是戰「疫」前線。

跨過門禁,前方700公頃的土地上煉塔林立。環氧乙烷裝置作為其中之一,其原料來自一旁的乙烯裂解裝置,而乙烯裂解裝置原料來自附近區域的常減壓裝置。此外2月份排產8600噸的醫用口罩無紡布原料聚丙烯,來自其中的聚丙烯裝置。所有裝置的源頭,則是 石油 。

環氧乙烷出廠▲

從 石油到醫用口罩 ,任何一套煉化裝置,缺一不可。

春節期間,抗疫保供成為重中之重。老鄭第一時間向公司及社區上報了自身及家庭成員健康信息。鎮海煉化部署了摸排每位員工的疫情防控網絡,公共轄區和班車全面消毒,以及最嚴厲的進廠審批制度,直至2月10日 轄區未出現一例新冠肺炎 ,確保了持續生產平穩有序。

「 其實不管有沒有疫情,春節都要正常上班 。」老鄭坦言。工作以來一直在一線倒班,白班早八至晚八,隔日夜班晚八至早八,全年白夜翻休。在這全國最大的煉化一體化企業,365天不間斷生產保供,可追溯到45年前腳下還是沉積千年的海塗棉田時的光景,鎮海煉化為解決浙江全省能源保供問題應運而生。

不忘初心,不負韶華。28年的工作日曆裡頂過颱風,冒過大雪,老鄭說:「從來沒有什麼不可抗力讓人停止腳步,因為 保障國計民生才是最大的不可抗力 ,我們從未止步。」

有網友到一個專業問題

石油到底是怎麼樣變成口罩的?

看看下面這位課代表的回答:

石油要變成口罩需要經過:

石油―>常減壓裝置/二次焦化加氫石腦油/加氫裂化輕石腦油―>乙烯裂解裝置―>乙烯/丙烯―>環氧乙烷 /聚丙烯―>噴熔布 ―>口罩。

這些裝置和產品或許晦澀難記

但卻和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

中國石化保障國計民生所需能源

更生產疫情防控所需的化工原料

生產線就是我們抗疫的「第一線」

武漢加油!

中國加油!

來源: 中國基金報

相關焦點

  • 中石化口罩3.5元/個開賣!傳說的中石油口罩,五菱口罩,比亞迪口罩...
    從中國石化獲悉,中國石化於3月3日起在北京50座加油站銷售一次性防護口罩。目前,每日口罩供應量在3萬隻。由於口罩資源有限,每人每周限購一次,一次一盒(10隻),按照政府指導意見,每隻售價3.5元。如何才能買到中石化口罩呢?首先你得在APP上預約,然後再到北京指定的50家加油站去領取!
  • 比亞迪成全球最大口罩生產商 董小姐今日直播首秀
    股融易資訊今日話題---比亞迪成全球最大口罩生產商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官網顯示,比亞迪生產的KN95口罩已獲得緊急使用授權,這意味著比亞迪口罩即將進軍美國市場。據《洛杉磯時報》報導,比亞迪已獲得美國加州近10億美元口罩訂單。
  • 又一家車企「跨界」產口罩 廈門金龍新增口罩生產業務
    每經記者:張北 每經編輯:段思瑤圖片來源:攝圖網新冠肺炎疫情尚處在防控階段,又一家車企「跨界」產口罩。啟信寶數據顯示,2月26日,廈門金龍聯合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經營範圍發生變更,新增「醫用防護口罩生產;非醫用日用防護口罩生產;醫療診斷、監護及治療設備製造」。廈門金龍聯合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成立於1988年,由廈門金龍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直接持股76%,主營業務為客車、公交車、大巴中巴等。
  • 比亞迪向非洲捐贈1600萬隻口罩
    11月24日,為響應「非洲口罩周」計劃,比亞迪宣布捐贈1600萬個口罩,用以幫助非洲社區抗擊第二波新冠疫情。據悉,本次比亞迪將向非洲捐贈100萬隻醫用外科口罩和1500萬隻普通一次性口罩,這些口罩將被用於剛果民主共和國、馬拉威、莫三比克和尚比亞的衛生診所。
  • 瘋狂的口罩:最高漲至2200元,全球都在搶!這背後的神奇之路是什麼?
    01口罩的市場現狀1.國內據天眼查數據顯示,涵蓋上下遊相關企業,我國共有21000多家企業涉及口罩生產經營,其中浙江、山東、河北、北京、河南是中國口罩企業數量最多的五個省份,佔全國口罩企業總數的61.38%。
  • 瘋狂的口罩:1個月註冊5000家公司,原材料漲20倍,有人說口罩機就是...
    出品|三言財經自新冠病毒引發的肺炎疫情開始爆發後,口罩便成了急缺物資。而且,隨著新冠病毒在全球大規模爆發,口罩也進一步成為各國急需的戰略資源。於是國內很多企業開始轉產口罩。三言財經調查發現,過去一個多月內,新註冊成立的口罩用品公司竟然有五千餘家之多。
  • 守望相助 比亞迪向非洲捐贈口罩1600萬隻
    來源:金融界網站近日,為響應「非洲口罩周」計劃,比亞迪宣布捐贈1600萬個口罩,用以幫助非洲社區抗擊第二波新冠疫情。據悉,本次比亞迪將向非洲捐贈100萬隻醫用外科口罩和1500萬隻普通一次性口罩,這些口罩將被用於剛果民主共和國、馬拉威、莫三比克和尚比亞的衛生診所。
  • 誰是最牛口罩概念股,這隻龍頭業績暴增10倍
    上市公司紛紛轉產口罩原先,口罩生產廠家主要供給國內市場,而隨著新冠肺炎病毒在全球持續蔓延,海外訂單出現爆發式增長。在國內外巨大需求的刺激下,一大批公司紛紛投入到口罩的生產鏈中。證券時報·粗略統計,A股涉及到口罩業務的上市公司已經超過百家,不少公司甚至跨界生產口罩。
  • 比亞迪向非洲捐贈口罩1600萬隻,援助非洲與全世界共同抗疫
    隨著全球確診新冠肺炎的人數日益攀升,越來越多的醫護工作者們紛紛站在抗疫第一線,他們還被稱之為是「最美逆行者」。雖然醫護人員們的加入增加了抗疫戰鬥力,但與之對應的醫療物料也開始出現短缺,口罩開始供不應求。而在這緊要關頭,國內外有不少製造企業開始投身口罩領域,紛紛轉型生產銷售口罩,我國國內的比亞迪就在第一時間開設口罩生產線,以此滿足醫用需求。
  • 浦東的清美要產口罩了,產能可達20萬隻/天!線上平臺「清美鮮到...
    清美食品300多名卡車送貨員已經出動,按照既定路線為分布在上海各個區域的清美鮮食門店配送食品,以確保店鋪在開門營業前有充足的貨物提供給市民。 據介紹,目前清美約3000名員工已正常復工,佔員工總數的85%。一線生產車間實行24小時不間斷生產,上海約65%的豆製品和70%的生鮮預包裝麵製品都由清美供應。
  • 26家!美國緊急授權KN95口罩 這些上市公司拿到出口通行證!
    FDA緊急授權中國生產KN95口罩。4月11日,FDA(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網站上更新的文件顯示,共有46家工廠位於中國的口罩生產商獲得緊急使用授權(EUA)。除3M中國、Creative Concepts等外資企業外,其餘的企業都是遍布中國各地的生廠商,其中包括廣東、山東、河南、四川、江蘇等地。
  • 歐洲奢侈品巨頭LV緊急轉產消毒劑 首先免費供給法國
    來源:環球網原標題:歐洲奢侈品巨頭緊急轉產消毒劑本報駐德國特約記者 青 木「消毒劑代替香水!」德國《明鏡》周刊16日報導稱,法國奢侈品巨頭路威酩軒集團(LVMH)15日宣布,其生產香水和化妝品的工廠從周一開始用來生產消毒劑,以幫助應對新冠疫情造成的此類產品短缺。這些產品將首先免費提供給法國醫療系統。路威酩軒集團宣布,旗下迪奧、嬌蘭和紀梵希等品牌的生產線周一都將開始生產消毒劑。目前,法國大多數藥店都用標語牌告知消費者防疫用品已售罄。
  • 前瞻醫療器械產業全球周報第12期:超3000家企業轉產口罩,深大研製...
    積極投身「戰疫」 超3000家企業「跨界」生產口罩和消毒水為解決「一罩難求」等情況,包括工業富聯在內的多家上市公司正在火速據統計,自2020年1月1日至2月7日,全國有超過3000家企業經營範圍新增了「口罩、防護服、消毒液、測溫儀、醫療器械」等業務。比亞迪、上汽通用、富士康、中順潔柔,做汽車的、做手機的、做衛生巾紙尿褲的、做太陽能的、做西裝的,統統改行做口罩了。22分鐘可獲結果!
  • 第二波新冠疫情來勢洶洶,比亞迪為非洲捐贈1600萬隻口罩_易車網
    面對第二波疫情的來勢洶洶,許多國家雖然有了第一波疫情衝擊的經驗教訓,但是在應對反覆的疫情時,物質方面仍然顯得有些捉襟見肘。近日,為響應「非洲口罩周」計劃,比亞迪宣布捐贈1600萬隻口罩用以幫助非洲社區抗擊第二波新冠疫情。
  • 瘋狂口罩投資:紙尿褲廠轉產
    來源:中國經營報瘋狂口罩投資:紙尿褲廠轉產尋曉燕/本報記者/晏耀斌/北京/長沙報導1月23日,武漢封城,新冠肺炎疫情正式受到民眾關注,口罩遭哄搶。彼時,作為裝備大省的湖南只有不到10家口罩生產廠。轉產口罩生產的水有多深,到頭來有人哭有人笑。國家發改委3月2日數據顯示,我國口罩日產量已突破1億隻,口罩市場供求不再那麼緊張。天眼查發布的醫療器械企業大數據顯示,2020年2月1日至3月3日,全國經營範圍含「口罩」的企業新增3112家。此前,全國只有559個醫用口罩類許可證,分別為353家企業所持有。
  • 中國汽車巨頭轉產口罩,美國送上70億訂單!日本也發來合作信號
    據澎湃新聞4月21日報導,近日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對我國汽車巨頭比亞迪送上了一筆價值達10億美元(折合約70.7億元人民幣)的口罩訂單。據悉,這筆訂單將由比亞迪在美國當地的一家子公司負責採購。比亞迪每月將幫助加州購買1.5億個N95,5000萬個外科手術口罩直到今年6月底,從而進一步滿足加州對口罩的需求。
  • 科技要聞|貝萊德首次入股拼多多;宜家首次宣布關停英國門店
    此舉意味著上述三家手機商的平臺應用得以被打通。【B站聯手摩登天空、清華北大等發布線上娛樂、教育類內容】據報導,B站宣布聯合摩登天空、live house-School、赤瞳音樂等組織,將音樂現場搬到線上。
  • 口罩難買口罩機更難買 多家上市公司跨界生產設備
    全民口罩廠帶動了「全民口罩機」興起,甚至多家上市公司紛紛跨界生產口罩機等硬體設備,口罩機也迎來需求井噴,售價在近段時間快速上漲。然而,據業內人士觀察了解,口罩機的生產其實並不複雜,實際上現在連圖紙和工藝流程都有人免費公開了。即便如此,醫用口罩的生產資質,並非所有口罩機製造商都能取得。尤其是消毒這個重要環節,關係著廠家能否生產出質量有保障的口罩。
  • 口罩行業專題報告:口罩全產業鏈原材料深度解析
    綜觀整個 2 月,我國先花了 10 天時間,將口罩日產量翻了 1 倍多,恢復到疫情前產能 滿產的口罩量;2 月 10 日工信部宣布中國口罩產能恢復到 2019 年平均水平,實現了日 產 2000 萬隻;然後又花了 19 天時間,我國將日產量再翻了近 6 倍。
  • 經濟學人全球頭條:拼多多回應二次上市,金嗓子創始人遭限制出境...
    拼多多回應二次上市:公司現金流健康,暫無任何二次上市計劃6月2日晚間,有消息報導稱拼多多將確定回港二次上市。對此,拼多多發言人表示:我們從未與任何中介機構探討過這一計劃,也未與任何交易所有過任何關於「二次上市」話題的接觸。公司現金流健康,截至目前的資金儲備和收入增速足以讓「百億補貼」持續多年,所以暫無任何二次上市計劃。因不履行法律文書確定義務 金嗓子創始人江佩珍被限制出境繼去年底被限制消費後,金嗓子創始人又遭限制出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