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尺門海域綜合治理生態修復工程正式全面啟動

2021-02-15 東山融媒
循著無人機的軌跡,從高空俯瞰東山八尺門海域,一座500多米長的海堤「橫臥」在東山、雲霄兩縣的海峽之間。

海堤上,條石壘建的「巨柱」撐起的向東渠八尺門渡槽,跨海而過,靜靜高聳。沿著海堤向西望去,海面潔淨、波光粼粼,與陳平渡古渡口交相輝映。

  「你看現在海面那麼乾淨,幾個月前這裡可都是密密麻麻的網箱,隨處可見泡沫漂浮,可謂髒、亂、差。」11月9日上午,站在八尺門海堤上,東山縣杏陳鎮後林村黨總支部副書記林洪生指著海堤西側海域向記者說道。隨後,他翻出了手機裡幾個月前拍攝的一段視頻。

  後林村依傍八尺門海域,與雲霄隔海相望。1961年6月,作為當時進出東山島唯一交通要道的八尺門海堤建成竣工,以後林村為起點延伸至雲霄境內。當時,堤內港溝水面面積大、海水深,海浪影響較小,為近海養殖提供了條件。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前後,網箱養殖在後林村興起。「那時候,有不少來自平潭、廣東、臺灣等地的養殖戶到這裡,最多的時候全村養殖戶達六七百戶。」林洪生說。

  據介紹,受限於當時的技術條件和資金,八尺門海堤最終建設為實體堤壩。由於海堤的阻隔,兩側常年水流被阻斷,詔安灣與東山灣的海水無法實現環流,逐步造成海域淤積。再加上過度養殖、無序養殖等原因,八尺門海域海洋生態環境遭到破壞,水質逐年惡化。

  其實早在2012年,後林村就曾開展海域養殖網箱退養,部分養殖戶撤出了八尺門海域。養殖戶林春德就是主動退養戶之一。

  跟隨全村網箱養殖的浪潮,林春德安設了50多箱網箱。「沒想到,後來因為潮水不好,泥土淤積,海水變淺,死魚的現象頻繁發生。」「像石斑這類的魚更是沒法養,只能以養雜魚、殼類為主,遇到好年景會掙點錢或保本,但總體算下來共虧了20多萬元。」林春德說道。

  「西堤每逢農曆九月死魚,東堤每逢農曆六月死魚」的說法也漸漸在村裡傳開。持續多年「年年養魚、年年死」的狀況,讓林春德對未來的發展充滿了擔憂。

  採訪中,村民們說道,近十年來,因缺氧導致魚蝦死亡的情況一年比一年嚴重,又有養殖戶陸續退出。到今年全村養殖戶僅剩下240戶。

  「以前這裡海深浪急,最深處有近二十米,退潮時水面寬達數百米。」今年78歲的村民林自田,自小生長在八尺門海域。他介紹道,現在海水不流通,水面變窄了,水也不清澈了,退潮都看得見海底積壓著厚厚的淤泥。「這幾年,村民們一直盼望著能夠對海域進行徹底整治,儘快改善水質和沿岸環境。」

  今年5月,後林村再次啟動八尺門海域養殖清退工作。「漁排裡面的魚有成長周期,要達到售賣要求,需要一定的養殖時間。」在前期摸排中,村幹部了解到這一實際情況後,決定給漁排拆除預留時間。在入戶動員的基礎上,於7月份開始逐戶籤協議,籤一戶拆一戶。目前,240戶養殖戶全部籤完協議。

  走近八尺門海堤東側海域,零星的漁排散落海面。移步岸上的陸島交通碼頭,一陣陣魚腥味撲鼻而來,從海上拆下來的漁排在這裡集中處理。現場,有些村民拿著電鋸切割漁排木板,有些在清理打掃泡沫浮球,有些則在整理空置的網箱……整個海域的漁排清退工作進入收尾階段。

  「海水養殖業是東山的支柱產業,也是民生產業,八尺門海域生態環境持續退化,對東山海水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造成了一定影響,恢復海洋生態勢在必行。」東山縣海洋與漁業局副局長吳石坤表示。

  今年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重視支持下,東山縣加快八尺門海域綜合治理和生態修復。截至目前,已完成20000多箱網箱養殖清退,完成2.4公里海堤護岸建設。「下一步,我們將加快實施3公裡長的海堤護岸加固項目和一批生態修復項目,加快推進養殖清退、海域清淤進展,還給百姓一灣碧海銀灘、一個更好的海洋生態。」吳石坤表示。

相關焦點

  • 關注| 八尺門海堤即將「功成身退」!
    曾經的「致富堤」對生態的負面影響越發顯著。當地群眾說「再不打通海堤,東山就將成為半島」。2010年,出於保護生態、發展旅遊等多方面考量,東山正式提出拆除八尺門海堤,逐步恢復海域生態。歷經十餘年坎坷,海堤終於基本明確拆除時間。歷經了一甲子,完成肩負的歷史使命的八尺門海堤即將「功成身退」。一條海堤的故事,折射的是60年的歷史巨變。
  • 烏梁素海流域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啟動
    烏梁素海流域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啟動現場。新華社記者李雲平攝新華社呼和浩特4月17日電(記者李雲平)烏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態保護修複試點工程於4月16日啟動,計劃利用3年時間持續改善烏梁素海流域生態功能。
  • 秦皇島北戴河啟動入海河流生態修復工程
    新華社石家莊5月9日電(記者王昆)記者從秦皇島市北戴河區政府了解到,為讓遊客享受到清澈的河流和美麗的海岸,北戴河啟動戴河、新河、蒲河等入海河流生態修復工程,全面優化北戴河旅遊區水生態。  戴河下遊生態修復總長度約12公裡,主要建設內容包括河道清淤、截汙、雨汙分流管線、堤防綠化、生物防治等。
  • 水利部:永定河生態補水集中輸水正式啟動
    看看新聞Knews記者今天(3月15日)從水利部獲悉,上午11時許,位於永定河上遊的山西冊田水庫開始開閘放水,滾滾而來的生態水源源不斷地匯入到永定河,標誌著今年永定河生態補水集中輸水正式啟動。按照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2020年度春季永定河生態水量調度實施方案,今年春季計劃向永定河補水約1.75億立方米,其中當地水集中輸水約0.55億立方米,通過萬家寨引黃工程調引黃河水約1.2億立方米,引黃水量和補水規模為歷年同期之最,此次春季輸水預計持續到6月底。
  • 瀚泉海水環境及生態修復綜合治理工程建設如火如荼
    近日,平羅縣瀚泉海水環境及生態修復綜合治理工程施工現場如火如荼,一輛輛吊車、挖掘機在現場有序作業。「瀚泉海水環境及生態修復綜合治理工程項目一標段工期緊、作業量大,前期投入大型車輛共120多臺,爭取在2021年3月1日前完成一號庫所有土方的清淤工作。」平羅縣政府負有關責人介紹道。
  • 2020年永定河下遊生態補水全面啟動
    央廣網北京4月20日消息(記者劉一荻)今日(20日)上午,官廳水庫正式開閘放水,2020年永定河下遊生態補水全面啟動。官廳水庫4月20日正式開閘放水(央廣網發 水利部供圖)記者從水利部海河流域水利委員會了解到,本次將向永定河流域北京段生態補水2.6億立方米,目標是通水至大興國際機場,以實現永定河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的第一階段目標。補水後,斷流25年的永定河平原南段將有望通水。
  • 瀚泉海水環境及生態修復綜合治理工程項目進展有序
    近日,平羅縣瀚泉海水環境及生態修復綜合治理工程施工現場如火如荼,一輛輛吊車、挖掘機開赴現場投入作業。「瀚泉海水環境及生態修復綜合治理工程項目一標段工期緊、作業量大,前期投入大型車輛共120多臺,爭取在2021年3月1日之前完成一號庫所有土方的清淤工作。」工程一標段施工項目經理趙禎告訴記者。為淨化入黃第三排水溝水質,平羅縣實施瀚泉海水環境及生態修復綜合治理工程。
  • 永定河生態補水集中輸水正式啟動
    3月15日上午11時許,位於永定河上遊的山西冊田水庫開始開閘放水,滾滾而來的生態水源源不斷地匯入到永定河,標誌著今年永定河生態補水集中輸水正式啟動。按照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2020年度春季永定河生態水量調度實施方案,今年春季計劃向永定河補水約1.75億立方米,其中當地水集中輸水約0.55億立方米,通過萬家寨引黃工程調引黃河水約1.2億立方米,引黃水量和補水規模為歷年同期之最,此次春季輸水預計持續到6月底。
  • 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二、黃河重點生態區(含黃土高原生態屏障)生態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  大力開展水土保持和土地綜合整治、天然林保護、三北等防護林體系建設、草原保護修復、沙化土地治理、河湖與溼地保護修復、礦山生態修復等工程。
  • 大姚縣蜻蛉河綜合治理工程全面展開
    本報訊(記者 饒勇 通訊員 張從華) 為實現「河暢、岸綠、路通、景美」的綜合治理目標,大姚縣啟動實施蜻蛉河綜合治理工程,近日工程全面展開。    蜻蛉河是大姚縣境內最大的河流,在長達30多公裡的河道兩岸,村莊相連,人口密集,土地肥沃。然而長久以來,由於蜻蛉河流域地處壩區,很多基礎設施建設難以立項,使得流域區域發展滯後於山區,成為全縣發展中的一個短板。
  • 2020年度秋季永定河生態補水工作全面啟動
    新華社天津10月28日電(記者黃江林)近日,隨著河北省洋河水庫、友誼水庫和山西省冊田水庫開閘向下遊永定河輸水,2020年度秋季永定河生態補水工作全面啟動。這是記者28日從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員會獲得的消息。
  • 我省正式啟動青海湖鳥島區域剛毛藻綜合治理
    6月2日,經完成項目審批、政府採購備案、招投標等工作後,青海湖景區保護利用管理局正式啟動實施《青海湖水位上升新生生態環境問題研究及剛毛藻水華綜合治理、資源化利用項目》(下稱《項目》),搶抓節點,集中精力,開始全面打撈青海湖鳥島區域內剛毛藻殘體及新生剛毛藻,紮實推進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反饋青海湖剛毛藻爆發問題治理工作。
  • 已正式啟動!贛江東岸岸線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年底有望開工!
    為加快南昌市贛江東岸岸線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建設進度,南昌水投項目管理集團有限公司先行啟動外電接入工程,目前南昌市贛江東岸岸線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外電接入項目部已組建完成,施工人員及機械進場。項目為施工做好準備據了解,南昌市贛江東岸岸線生態綜合治理工程外電接入項目共有 2 個電源點接入,電源點一:位於富大有路沿江快速路南面(荷塘小院旁),電源點二:位於富大有路沿江快速路南面(江西華源江紡棚戶區改造項目旁)。
  • 福建石獅黃金海岸沙灘修復工程將啟動
    北極星環境修復網訊:昨日福建省人大常委會來泉開展海岸帶保護與利用管理情況和《福建省溼地保護條例(草案)》調研,調研組實地察看了惠安青山灣沙灘修復工程、泉州灣河口溼地等項目。近海水域環境汙染治理 水質功能區達標率提升到84.6%到2014年年底,全市累計投入近海水域(含重點流域)環境汙染綜合治理資金132.97億元,完成汙水處理體系工程、垃圾處置體系工程、河道整治工程等五大工程1009個項目,近海水域環境汙染治理工作取得明顯成效。
  • 全國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總體規劃印發
    以推動森林、草原和荒漠生態系統的綜合整治和自然恢復為導向,立足京津冀協同發展需要和塔裡木河荒漠化防治生態功能區等6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全面保護森林、草原、荒漠、河湖、溼地等生態系統,持續推進防護林體系建設、退化草原修復、水土流失綜合治理、京津風沙源治理、退耕還林還草,深入開展河湖修復、溼地恢復、礦山生態修復、土地綜合整治、地下水超採綜合治理等,進一步增加林草植被蓋度,增強防風固沙、水土保持、生物多樣性等功能
  • 點燈山生態修復綜合治理項目進入收尾階段
    寶塔點燈山生態修復綜合治理項目自去年3月份開工以來已有一年半的時間,項目的進展一直備受廣大群眾關注。目前,項目的進展如何呢,9月4日,本臺記者深入項目現場進行了走訪了解。
  • 大運河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及生態修復提升改造、綜合治理兩工程獲批
    11月6日,滄州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對滄州大運河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及生態修復提升改造項目(中心城區運河雙側46公裡堤頂路貫穿和整治工程)、南運河滄州市區段綜合治理工程進行了批覆。滄州大運河文化旅遊基礎設施及生態修復提升改造項目(中心城區運河雙側46公裡堤頂路貫穿和整治工程)本項目中心城區運河雙側堤頂路貫穿和整治工程,堤頂路全長約39.4千米,其中示範段共8.5千米,馬拉松段(新華路-永濟路的西堤,永濟路-渤海路的東堤)共4.8千米,其餘段為26.1千米,以及配套建設道路、交安設備、綠化、管線、照明等設施。
  • 常德陽明湖水系綜合治理工程正式開工
    尚一網訊(記者 焦陽)昨日,江南城區城市建設新亮點——陽明湖水系綜合治理一期(陽明湖公園)項目啟動建設。常德市委副書記、代市長曹立軍宣布項目開工建設。 陽明湖水系綜合治理一期(陽明湖公園)項目是陽明湖板塊建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 新華社長篇報導八尺門海堤
    2010年,出於保護生態、發展旅遊等多方面考量,東山正式提出拆除八尺門海堤,逐步恢復海域生態。歷經十餘年坎坷,海堤終於基本明確拆除時間。歷經了一甲子,完成肩負的歷史使命的八尺門海堤即將「功成身退」。一條海堤的故事,折射的是60年的歷史巨變。在臺灣海峽南翼的「海上明珠」福建東山島,一灣平均寬度500米、深十幾米的八尺門海峽,扼守東山與大陸交通的咽喉。
  • 靖江啟動孤山生態修復工程
    &nbsp&nbsp&nbsp&nbsp中國江蘇網6月13日訊 為消除孤山地質災害隱患,去年10月份,靖江啟動孤山山體加固工程,通過設置防護網、擋護牆、格構梁以及整治地下水,對山體進行加固。目前,一期主體工程基本完成,該市又啟動生態修復工作,讓覆蓋「鎧甲」的山體重新染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