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到有人在問,怎麼看待中山大學主導發起的「粵港澳高校智慧校園聯盟」裡面沒有華南理工?
看了這個問題笑死,4個人都可以有12個群。為什麼中大不可以跟其他學校一起玩,跟華南理工大學說,我不想跟你玩?
粵港澳高校聯盟
粵港澳地區原先有過聯盟,名字就叫「粵港澳高校聯盟」,一共有40所學校。這裡面就包括了華南大學。我看了下,基本廣東像樣一點的大學都參加了,一共有24所。香港有9所,這也包括了香港最好的大學。澳門有7所。
我的感覺,這個高校聯盟類似於聯合國,儘量包括更多的學校。但這種聯盟學校層次相差太大,沒太大作用。因為在專業上,各學會也是有地區組織的,沒必要再通過聯盟來召集開會。
聯合國也是如此,幹不了實事。大家只能再搞小團體。
粵港澳高校智慧校園聯盟
7月10日,粵港澳高校智慧校園聯盟就成立了。這個小團體小多了,一共只有12所學校,包括中山大學、暨南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香港科技大學、嶺南大學、香港教育大學、澳門大學和澳門理工大學。
這個聯盟主要是打造高校信息化共同體,共建、共享信息平臺。
眼尖的人一下子就發現問題了,裡面竟然沒有華南理工!
關於這件事,有幾個猜測。
中大糾結山頭,在信息化方面跟華工競爭
華南理工在廣東跟中山大學屬於雙子星座,而且華南理工的工科要好於中山大學,計算機學科水平也比中大的好。
有人猜測,中大自己幹不過華南理工,準備糾結其他小兄弟一起跟華南理工競爭。
中大主要任務是去指導香港、澳門的大學
另外一種猜測是,這個聯盟裡面只有兩所廣東大學,一所中山大學,一所暨南大學。暨南大學是著名的僑校。中山大學跟香港的大學也有不少的淵源。比如香港嶺南大學的前身是廣州的嶺南大學,在國內的嶺南大學在院系調整中分拆,校園歸了中山大學。
所以,相當於廣東兩所學校帶著港澳的學校一起玩。尤其香港的學校,經過前一陣的風波之後,估計要重建校園文化,需要從中山大學和暨南大學這裡取取經。
聯盟的那些事兒
我自己認為是後一種情況。一般大學競爭歸競爭,在大面上還是很友好的。
另外,聯盟也就是個朋友圈的事兒。美國著名的藤校聯盟,一開始也就是一起開個運動會,踢個球什麼的,後來才拔高到一個高端學校圈子。
全世界的高校聯盟特別多。中國也特別多,出名的不太多。中國最出名的有C9聯盟,跟美國的藤校聯盟差不多,是高端學校代名詞。真的有特別多的活動,倒也不見得。
在粵港澳地區已經有不少聯盟了,在深圳,清華牽頭搞了個深圳地區的高校聯盟。
這些聯盟大部分時間沒什麼用,就是大家找個理由一起玩玩,吃個飯什麼的。所以,華工不參加中大的這個圈子也沒有什麼。
大家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