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冬天想看海,大概只有三亞可以選。朋友圈裡的三亞避寒團,一半人在免稅店,一半人酒店癱。其實還可以有第三個選擇,就是吃椰子雞文昌雞古法烤雞後安粉港門粉陵水酸粉皮皮蝦芒果螺清蒸石斑魚……ˋ( ° ▽、° )
奠定這次旅行基調的大概海航上的那杯椰子汁。晚上八點多的航班,沒有餐食,但笑眯眯的空少小哥給每人發了一包海苔小餅乾,可供選擇的飲料也很熱帶,最受歡迎的是椰汁,大概備貨不足,想喝第二杯竟然已經沒有了(○´・д・)ノ
第二天驅車趕往海棠灣,中途繞去商場買了東西,又在商場旁邊順帶吃了一頓嗲嗲的椰子雞。椰子雞在上海也吃過,但總覺得過於清寡。一走進這店裡,好傢夥,每桌旁邊都放著三個椰子+一瓶水,這個就是全部的湯底。小哥麻溜的剖椰子,加入椰肉、紅棗、馬蹄等配料,水開後下雞塊,煮3分鐘就可以吃了。
雖然只有短短3分鐘,但湯麵已經浮起了金燦燦的油花。湯甘美清甜,回味裡充滿了雞肉的鮮。感謝貨真價實的三個大椰子,鞠躬!
打開這家店的大眾點評,排在第一的是椰子雞,排在第二的竟然是:蘸料。我尋思這普通的蘸料還能有多好吃?吃了第一口我就明白了。除了常見的生抽蒜蓉,還加了一點沙薑末,以及點睛的小金桔!點綴在所有味道最後若有若無的柑橘清香,超解膩。
每個桌子上還擺著一壺茶水,茶葉成團狀,喝起來清爽回甘,我問小哥這是什麼,小哥操著不太標準的普通話說:是我們當地的特產zh#¥g@%茶。什麼茶?zhegu茶!雖然還是沒聽懂,但實在不好意思問第三遍,默默打開淘寶,哦!原來是」鷓鴣茶「,看見功效是清熱下火,我噸噸噸就是半壺。
吃完椰子雞,順手買了一碗旁邊的自然椰清補涼。清補涼是當地特有的消暑甜品,大概可以類比廣東的糖水。在椰奶/椰子水裡加入了水果、綠豆、薏米、紅棗幹、西米等等。這家店感覺一般,第二天還吃了另一家連鎖店鄭阿婆清補涼,同樣一般。根據幾次踩雷經驗,連鎖店屬於「能吃但不一定好吃」,倒不如一些蝦餅店、海鮮店來的地道。
最後這碗最好吃,用純椰奶做的,沒加水,來自小鮮味私廚
下午的時間在海棠灣的海邊虛度,踏浪很爽,但十分廢褲子( ╯□╰ )晚上決定吃海鮮,我們選了附近的小鮮味私廚,收穫了本次旅行最爽的一餐。先給大家感受一下價格:
人均200元,四捨五入不要錢
在海南吃海鮮,一般都是自己去後廚挑,讓本薄臉皮感到舒適的一點是,如果你覺得撈多了,店家會非常安靜的幫你退掉一些,比如皮皮蝦,只想吃六隻?那就只給你撈六隻,絕不多逼逼一句。
本場最佳選手是草蝦,蝦肉緊實鮮甜,畢竟上一秒還在籃子裡活蹦亂跳,下一秒就進我肚子了。芒果螺是第一次吃,螺肉比我想像的要更彈牙。清蒸石斑魚完全沒有腥味,並且有美食家們掛在嘴邊的「鑊氣」。所有的海鮮都非常新鮮,兩個人大快朵頤,這種敞開肚皮吃也不傷錢包的體驗,暢快!
第二天啟程回三亞灣,今天的主題是「粉」。
也許很多人都不知道,三亞也能吃粉。雖然沒有長沙米粉、桂林米粉那麼出名,但其種類之豐富,可能是其他地方無法匹敵的。來之前粗略的做了一下攻略,少說也有七八種,這次我和朋友兩個不再青春的乾飯人,十分努力打卡了其中四種。
第一碗是陵水酸粉。在三亞碰見的第一個滴滴司機,就操著非常地道的東北口音勸我們「陵水酸粉那是針地不好吃!黏糊糊的,不好吃!」但我就是不信邪啊!
懷著忐忑的心情吃了第一口,朋友表情微楞。「很難吃嗎?「」不,我甚至覺得有點好吃...「
極細的米粉裹著厚重的芡汁,口味酸酸甜甜,有點像泰式的甜辣醬,用醋、番茄醬、蒜蓉醬等調製而成的,裡面還加了魚餅和幹魷魚。不怕辣的可以加一勺黃燈籠辣椒醬。這個辣醬也是海南特產,非常特別,一是它特別香,二是它特別辣。有一說一,雖然我吃辣水平一般,但在重慶,微辣的火鍋還是可以hold住的,但這個辣椒醬,一筷子尖的量我就投降。
因為陵水酸粉的味道感覺比想像中的好,我們又點了一份炒伊面。說是「面」,但其實就是陵水酸粉裡的細米粉。面炒的略溼,但不坨,胡椒味特別重,吃起來讓我想到了初中食堂的一道菜:方便麵炒牛肉。
吃完中飯沿著椰風長廊溜溜達達,買了個椰子捧著喝,然後打車去吃了網紅醬爆蝦餅。司機一看我們的地址就樂了「吃蝦餅啊!網紅,老多人去吃了!」。這濃濃的東北味讓我恍惚間覺得自己在哈爾濱。在三亞的這幾天,我們遇到的每一個滴滴司機都是東北銀,音響裡永遠是「動次打次」的野生迪斯科,他們皮膚已然黝黑,仿佛已經完美融入這個熱帶城市,只要,不說話。
蝦餅店不遠處就是群眾街,這裡有很多當地小吃。沿途路過一家茶館,裡面坐滿了人,好奇心旺盛的我倆很想去湊個熱鬧,但…怎麼都是大老爺們呢?後來才知道,這就海南特色的「老爸茶」,也就是」大叔大伯下午茶「。幾塊錢一壺茶,加上一些小點心,大家湊在一起聊聊家長裡短、國家大事,啊,想退休。
海南的點心裡,最多的就是椰子製品。比如椰子糕團。加了紫薯、南瓜的麵團裡包了椰蓉,第一口好吃,第二口也好吃,第三口有點膩。還有將包著椰蓉、碎花生的糯米麵團下鍋油炸,吃起來又酥脆又黏牙,就是真的太太太油了哇,有點頂不住😭
綠色是因為加了雞屎藤
為了解膩,外加了一份綠油油、黏糊糊,看起來SAN值略低,名字更是詭異的雞屎藤。雞屎藤是一種藤本類植物,傳聞它的葉子揉爛以後有股子雞屎味,不過將它碾碎後混合米漿做成「面魚兒」,則會轉變為清香。這碗雞屎藤,吃起來臭味是沒有,但清香也說不上,確實有草本的味道,加上麵湯裡加了糖,倒不失為一道消食解膩的點心。
一通碳水攝入,接下來吃個雞。找了一家可以點拼盤的店,鹽焗、白切還有古法烤雞,最喜歡烤雞的雞皮。海南以文昌雞聞名,據說以梧桐籽為食,肉嫩皮薄。我們吃的這只是不是正宗文昌雞無從得知,但這兩天吃雞的體驗讓我發現,海南的雞完全沒有禽類的羶味,肉質也的確滑嫩(當然這和烹飪的火候也有關係),不過皮下脂肪挺多,得減肥了啊小雞崽。
晚上重回吃粉主題。一碗港門粉,一碗後安粉。港門是個靠海的小鎮,因此港門粉也是海風味滿滿。豬骨和海螺熬製的高湯,加上扁寬的米粉,配料是魚餅和炸酥的豬肉丁。和早上吃過的粉相比,它顯然清淡不少,一個字:鮮。
港門粉
說實話,吃到這裡我已經有點飽了,但後安粉已經在旁邊等著了。點的是醃粉,在海南,所謂「醃」就是「拌」,、且是用多種配料和芡汁來拌。雖然看起來和陵水酸粉有點像,但沒有那麼酸,還是以鹹甜風味為主。
後安粉
四碗粉吃下來,感覺它們之間的差別並不是很大,不論是配料上,湯頭上,還是粉的質地上,總有交叉重合的地方。如果非要評選一個最佳選手,那可能是炒粉吧!
最後一天,我們把活動範圍縮小到了酒店的房間裡。一人一個大福,再來一頓海鮮,海南給我留下的最後印象是帶著蒜蓉和榴槤味的飽嗝(嘿嘿
當然,除了收穫鼓鼓囊囊的小肚子,這次旅行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大概就是這場美到讓人失語的日落吧(✿◡‿◡)
-END-
你可能還想看
長沙72小時 | 兩天半吃了12家店,到底哪家最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