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農業資源經濟科學局(ABARES)周一的發布的季度報告稱,中國可能對澳大利亞小麥實施進口禁令,類似於對澳洲大麥和其他商品採取的做法。
在該政府預測機構聲明此條消息前,路透社已發文稱,鑑於中澳緊張局勢加劇,澳洲小麥商宣布撤出中國市場。小麥出口商表示,雖然中國市場廣大,但考慮近來對大麥與其他農產品的動作,不敢考慮拓展中國市場。
今年1-10月中國共進口小麥647.52萬噸,超過上年320萬噸的總進口量。其中,加拿大是第一進口大國,澳大利亞位居第三。
從歷史上看,中國並非澳大利亞小麥出口的主要市場。由於中國國內穀物價格高企,將導致中國在2020/21年度的小麥進口量達到800萬噸,創下25年來的新高。中國小麥進口需求很可能通過進口美國以及黑海小麥來滿足。
自2018年澳大利亞以國家安全為由禁止華為技術公司建設5G網絡以來,中澳關係一直緊張。今年斯科特·莫裡森總理的政府和美國政府一道試圖將新冠疫情起源歸咎於中國後,兩國關係更是一落千丈。
在今年5月中國商務部裁定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大麥存在傾銷和補貼,國內產業受到了實質損害。自2020年5月19日起對澳大利亞進口大麥徵收73.6%的反傾銷稅和6.9%的反補貼稅,實施期限自2020年5月19日起5年。
在11月初,已有消息稱,從11月6日起中國將禁止從澳大利亞進口包括煤炭、大麥、銅礦和精礦、糖、木材、葡萄酒和龍蝦在內的商品。
目前,中國已經暫停從六家澳大利亞供應商進口牛肉,推遲龍蝦運輸,取消通關手續,對大麥徵收超過80%的關稅,對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葡萄酒徵收反傾銷保證金,並以蟲害為由禁止進口昆士蘭州木材,中國發電廠和鋼鐵廠已被告知停止使用澳大利亞煤炭,中國還暫停採購澳大利亞棉花。
中澳關係惡化重創農產品出口
對於世界第四大農產品出口國澳大利亞而言,中澳關係惡化的衝擊,以及早前乾旱的持續影響,今年澳大利亞農產品出口將遭到重創。
ABARES最新預測,2020年至2021年,澳大利亞農產品出口將下降7%至447億澳元(約合人民幣2170億元),為近5年來最低水平。澳大利亞政府機構敲警鐘:中澳關係惡化將重創農產品出口。
路透社7日稱,今年前11個月中國自澳進口同比下降4.9%。報告認為,中國與澳大利亞之間的貿易緊張局勢是影響澳農產品出口的主要因素。有測算顯示,受此影響的農產品市場價值約190億美元。
大麥是澳洲排名前三的農業出口產品。而中國是澳洲大麥最大的國際買家,澳洲出口的大麥約70%出口到中國,每年總量累計達450萬噸,出口額高達15億澳元。
根據11月3日香港《南華早報》報導數據,中國料將禁止進口的澳大利亞小麥貿易總值達5.6億澳元(合3.94億美元)。
如此估算,僅僅大麥和小麥兩項農產品總值就高出20億澳元,澳大利亞失去中國這個最大出口市場,其蒙受的損失將是慘重的。
此外,ABARES還預測今年澳大利亞農業產值上漲7%,達650億澳元(約合3156億人民幣)。其中,預計因豐收帶來農作物出口價值預計增長8.3%,達231億澳元。不過,乾旱或導致牲畜出口總值下降19.5%,至於
在澳大利亞農業產值上升,卻失去最大出口國中國後,大量農產品的銷路無疑受到嚴重影響。
標普全球普氏能源資訊亞太農業定價副總監阿加皮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澳大利亞在與最大貿易夥伴國中國的貿易爭端中已然處於不利地位。中國有許多農產品進口替代國,而澳大利亞更需要中國市場。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12月3日華春瑩表示,最近中澳關係遇到了問題,它的根源就在於澳方的一些人採取了對中國極端不友好的措施,而且屢屢侵犯中國的利益。她指出,中方希望澳方能夠反思近期的一些政策和做法,能夠理性和客觀地、正確地看待中國和中澳關係,採取切實措施為中澳關係正常發展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