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鐵時代,綠皮火車與我們漸行漸遠,哐當……哐當……的車輪聲、頻繁的臨時停車、幾乎100%的不準點到達率、髒亂差的乘車環境已然成為新科技映襯下的回憶,也是中國智能製造發展歷程中不可磨滅的定格。
當我們還在感慨我國高鐵發展快速之時,新一代技術革命又在悄然來臨。12月30日,世界上首條時速350公裡的智能化高鐵——京張高鐵正式投運!該運輸系統採用了多項黑科技,最大程度地讓高鐵安全、準點運送,讓旅客獲得最舒適的體驗,繼續引領我國高鐵技術在全球範圍內的領先水平。
起底黑科技的背後——中國通號
眾所周知,我國的高鐵技術在原鐵道部的統一調度和規劃下,從技術引進到消化,歷經數十年發展才有了今天雄厚的科技積累,成為了我國當下高鐵系統推廣普及的根基。
但是,在高鐵智能化領域,世界各國都處於探索階段。可以說,我國在掌握高鐵技術之後就進入了發展的無人區,在沒有先進經驗和技術可以學習和引進的情況下,我國只有突破自我、開拓創新,才能在高鐵的道路上越走越遠。
於是,中國鐵路通信信號股份有限公司(即CRSC,以下簡稱中國通號)應運而生,由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公司發起,聯合中國機械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國誠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和中金佳成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於2010年12月29日共同設立。
中國通號專注於軌道交通控制領域系統集成、科研設計、設備製造、工程安裝和技術服務,直屬國資委,可謂根正苗紅,背景強大,光註冊資本就高達45億。
但成立不足1年,中國通號就遇到了其成立至今最大的黑暗期——2011年「7·23」甬溫線特別重大鐵路交通事故突發,背後原因正是由中國通號所屬通信信號研究設計院提供的列控中心設備存在嚴重設計缺陷和重大安全隱患。
這一事件的發生,讓大眾對國產高鐵系統一度產生了懷疑,中國通號集團總經理、中國通號股董事長馬騁也在事件發生一個月後驟然離世。
不過,除了問責,國家和人民也給予了中國通號最大限度的容忍與扶持,這才有了今日全球智能化水平最高的高鐵運行系統。需要特別說明的是,繼「7·23」事件之後,中國通號再沒有出現過嚴重事故,相反,其還一次次地打破國際封鎖,不斷加速我國高鐵的國產化、自動化、智能化水平,是我國高鐵技術自主化的中堅力量之一。
高鐵的大腦和神經中樞——CTCS-3級
我國高鐵建設裡程、運營裡程世界第一,從炎熱的海南到寒冷的黑龍江,從東部沿海城市到西部的崇山峻岭,均有高鐵的足跡,跨度大、複雜度高,這讓我國的高鐵網絡除了安全、可靠、高效等需求外,還要適應我國大江南北不同的氣候、地理環境,以及全球第一的複雜網絡調度需求。
中國通號痛定思痛,總結了以往的經驗教訓後,成功自主開發了全球最先進、最安全、最高效的高鐵列車運行控制系統——CTCS-3級,目前已在京滬、滬昆、廣深港等全國主要高鐵網絡得到了驗證及穩定運營,是我國高鐵自主化的核心技術之一。
CTCS-3級由傳輸、數據通信網、有線調度、移動通信、綜合視頻監控、專用應急通信、電源及設備房屋環境監控等多個子系統構成,為控制列車運行的各系統提供安全、高效的通道和網絡,確保高鐵列車準確、即時地接收到各種信息和指令,以便安全、穩定、準時運行。
以416公裡的昌贛高鐵為例,全程設有172做無線鐵塔,所有機房均標配環境監控系統,沿線重要設施地段累計配置了1370臺攝像機……通過層層感知,確保高鐵列車運行控制系統的穩定可靠。不僅可以與原有系統兼容併網運行,還能在惡劣環境、突發狀況下控制列車採取限速、臨時停車等必要安全措施。
本次京張高鐵採用的智能化系統正是基於CTCS-3級增加列車自動駕駛功能(ATO)的高度集成產物,其於2018年4月29日完成全球首套時速350公裡高鐵自動駕駛系統(C3+ATO)的實驗室測試。
充分項目驗證,近乎零缺陷
自動駕駛裝備的研發工作始於2007年,在時速350公裡高鐵自動駕駛系統出現之前,中國通號自主研發的自動駕駛系統已自2016年起成功應用於時速200公裡的廣東莞惠城際高鐵。
隨後鐵路總公司專門針對京張高鐵成立重大科研課題《高鐵列車自動駕駛關鍵技術研究及京張高鐵示範應用》,由中國通號牽頭編制技術方案及相關接口規範,並於2018年6月通過是試驗評審。
緊接著,包含高鐵列車運行控制系統CTCS-3、自動駕駛車載設備ATO、車載超速防護設備ATP、臨時限速伺服器TSRS和列控中心TCC在內的高鐵自動駕駛系統全套裝備在京瀋高鐵時速350公裡的高速動車組自動駕駛系統中得到了完美驗證,試驗期間,高速動車組在車站和線路區段實現了自動停車、自動啟動、自動運行等自動駕駛操作。
高鐵自動駕駛系統在實測中,面對數百項嚴苛的測試,以近乎零缺陷的高水平表現順利通過考核,並在過去2年測試中,7900次的停車準點率達100%,為京張高鐵的投入使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中國高鐵也開始全面進入建立自己的「列車運行控制技術標準」時代。
12月30日——驚豔起航
京張高鐵是我國《中長期鐵路網規劃》中「八縱八橫」北京至蘭州高速鐵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全長174公裡,沿途設有10座車站,最高設計時速350公裡。
相比人工操控,植入了高鐵自動駕駛系統的京張高鐵首先保證了列車運行的智能化,實現加減速無感切換,系統能自動根據路況計算和調配車速,確保高鐵列車平穩運行的、準點率,如沿線3%的爬坡路段,列車會根據環境數據,高鐵自動駕駛系統自動調節爬坡前、中、後的車速;當即將駛經下坡路段時,列車會提前降低車速,減少剎車片的參與度等。
不過,高鐵自動駕駛並不等於無人駕駛,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工電部信號專業主管莫志松特別強調,自動駕駛是為了解放司機,而不是替代司機。他介紹到,自動駕駛讓司機可以更好地集中精力去做更為重要的事,一旦有異常情況,司機可隨時介入並切換為人工模式。自動駕駛+人工互為備份的模式,進一步確保高鐵列車的穩定、安全運行。
其次是出入站智能化。京張高鐵全線實現電子客票通行,旅客通過人臉識別就可以無障礙通行,大大提升了進出站的通行速率。
第三是車站系統智能化。高鐵站人員數量大、流動頻繁,尤其節假日旅客量暴增,易出現員工疲於應對、衛生差亂的情況。京張高鐵在此方面,也是做到了全球領先的智能化應用,引入了智慧機器人,可滿足旅客24小時全天候的問詢、指引服務;而衛生系統的高度自動化,也省去了人力的投入,氣力輸送生態垃圾系統實現了垃圾的快速運送、分類。
此外京張高鐵還引入了可視化遠程售票系統,實現售、取、改、退及公安制證全自助服務,全面提升旅客從購票、進站、乘車、離站的全流程智能體驗。
後記:刷新中國高鐵智能新高度
人工智慧技術擁有人類無法比擬的優勢,將會成為人類文明發展進程中的重要工具和加速器。隨著人類儲備的知識越來越多,光靠人力已經無法解決高端技術快速調度,而部分簡單的操作也亟需新的生產力來替代人力行為。由此,人工智慧必將會越來越多地參與到人類的生產、生活等活動當中,而京張高鐵僅僅是我國乃至人類高鐵網絡智能化的開始,未來將會在鐵路人的努力下,由點帶面地推向全國,並不斷提升智能化水平。
當然,從中國通號的發展歷程來看,任何新事物的發展都會存在一定的挫折,我們要保證在儘量低的試錯成本下,給予先進技術科研團隊更多的包容,只有如此,先進技術的研發才能得以順利進行,進而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