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和風採|守悟初心,以石載道,弘揚惠女精神

2020-12-10 廈門惠和石文化園

9月19日晚,惠聚人心,安商共贏——廈門市惠安商會換屆大會順利舉辦。

廈門惠和股份董事長、省級非遺惠和影雕傳承人李雅華老師作為廈門市惠安商會名譽會長受邀出席活動。

作為一名純正惠安女,李雅華與各惠安鄉賢、同胞們積極交流,並呼籲倡導「新鄉賢文化」,傳承「勤勞、質樸、滴水穿石」的惠安女精神、迷人的民俗風情、豐富的精神內涵,努力書寫新時代惠安人的獨特風景與傳奇。

在活動中,省級非遺惠和影雕同樣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值得一提的是,惠和影雕惠安女系列經典作品《盼》成為本次活動伴手禮,絢麗的畫面與精細的雕工,助力活動熠熠生輝。

惠和影雕是一門在石頭上繡花,並讓石頭唱出鏗鏘之歌的非遺技藝。其中所涵蓋的惠安女的堅韌、細心和勇敢,才使惠和影雕呈現出既有素拙又有豔麗,既有堅勁又有柔韻的豐富特質,將其作為伴手禮,可謂是完美演繹出惠安精神與惠安讚歌。

在不久前,廈門市文聯成立70周年暨第六屆廈門文學藝術獎作品展示活動上,惠和影雕作為廈門文學藝術獎獎牌設計創作者,很榮幸深度參與到這項每三年評審一次的,由廈門市委和廈門市政府在廈門市文學藝術界設立的綜合性最高獎項。這代表了惠和影雕與惠安女精神於廈門文化沃土的植根深厚與厚積薄發。

本次活動還特別邀請到惠和石文化園小小代言人連芷榆小朋友登臺,年僅五歲的她,落落大方、台風穩健。作為10後小小惠安女,從她身上我們也看到了中華新時代少年的未來與希望。李雅華老師表示,文化傳承要從小抓起,從小芷榆身上,能看到惠安女精神生生不息的力量與希望。

「你把頭巾一角輕輕咬在嘴裡/這樣優美地站在海天之間……」(舒婷《惠安女子》)

惠安女是我省極具特色、聞名海內外的女性群體,惠女文化成為我省重要的地域特色文化品牌。在廈門惠和石文化園,李雅華老師帶領她的團隊,長年孜孜不倦地研究、傳承、弘揚惠女文化,推陳出新,推動了越來越多的人關注、呵護這個閩南原生態文化的瑰寶,相信未來,這條路也將越走越遠……

國家AAA級旅遊景區 福建省科普教育基地

福建省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

諮詢熱線:0592-5908279

相關焦點

  • 【惠女風採】 福建《海峽姐妹》雜誌來惠採訪張秋霞和蔣清蘭等惠女影雕藝術家!
    而這些藝術形式的體現,大都出自吃苦耐勞、心細手巧的惠安女之手。為展現惠安影雕的傳承體系以及女性影雕藝術家對藝術的孜孜以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由福建省婦聯主管的《海峽姐妹》雜誌社專程來惠採寫《惠女影雕  百年傳承》新聞專題。一起來領略咱厝惠女影雕藝術家的風採吧!張秋霞,一個名字如詩的女人,在雕刻藝術的海洋裡浸染了二十多年,藝術的氣息早已刻進她的骨子,揉進她的血液裡。
  • 廈門城市會客廳——惠和石文化園歡迎您!
    傳 承惠和石文化園著重展示了閩南特色的非遺項目、國家級非遺——「中華一絕」惠和影雕。在水磨拋光的黑膽石上,用兩斤重的合金鋼針鑿刻,以點成線成面,構成一幅幅瑰麗的作品。學這門非遺影雕手藝需要6年的時間,三年學畫畫,三年學雕刻,才能完美的雕出一幅作品,匠心精神可見一斑。惠和影雕從清代傳承至今,已有300年歷史,經歷歲月更迭,歷久彌新。
  • 魅力惠女灣
    ,在這裡,你可以欣賞到獨具風情的惠女服飾,體驗惠女的民俗文化生活,感受惠女們辛勤勞作的精神畫面;這片海岸線是淨峰鎮惠安女聚集較多的海邊,取名惠女灣,以更好弘揚和學習惠女精神。惠女家園經由原先的舊址翻新、平整、改建等建設而成現在的嶄新面貌,她致力於惠女民俗文化傳播,休閒旅遊服務和相關產品開發生產銷售
  • 惠安黨員幹部惠女水庫參觀學習 重溫惠女精神
    50多年前,為改變惠安當時洪澇風沙、水土流失,窮山惡水、田瘠糧缺的貧困面貌,在極端艱苦的條件下,惠安縣委、縣政府提出了「變赤土為青山,變地瓜縣為米糧川」的號召,立志「找尋水源、引水灌田,苦戰三年、造福萬年」,惠安人以娘子軍為主力,從遠在幾十裡乃至百餘裡的家中走了出來,背上鋤頭、畚箕和地瓜幹,披荊斬棘、逢山開路、遇溝搭橋,在短短十九個月裡,修建起一座高52.5米,
  • 「惠女精神」美名揚
    在半個多世紀的漫長歲月裡,他們秉承著「惠女精神」,駐守在這裡追風、逐雨、擒雷,默默踐行著氣象人的初心,擔當起時代賦予的使命,守護著一方風雲,成為真正無所畏懼的「管天人」。 在人工觀測時代,做好觀測操作並不容易,特別是崇武地處臺灣海峽中部狹窄部位,因有獨特的「狹管效應」和颱風、冷空氣的頻繁侵襲,常年8級以上大風日數多達上百天,暴雨雷暴更是家常便飯。
  • 中國文聯黨組成員副主席書記處書記陳建文蒞臨惠和石文化園
    惠和股份董事長李雅華、惠和石文化園園長張小珍為陳書記一行詳細介紹企業發展歷程和文創旅遊發展現狀。陳建文書記與參加調研指導人員合影留念陳建文書記一行詳細參觀了中華石文化長廊、石雕藝術博物館,調研團一行還詳細參觀了惠和影雕藝術館,並參與了惠和影雕創作體驗,充分了解了石文化園的文化傳承與弘揚的工作思路
  • 廈門金磚會晤指定參觀點,惠和石文化園
    今天就帶大家來看看廈門金磚會晤指定參觀點,惠和石文化園。離開景色優美的五緣灣後,我們來到惠和石文化園 。惠和石文化園 以傳承精湛技藝,弘揚石藝文化為辦園宗旨。園區在建築風格上保留中國古代園林風韻,同時又融入現代日本園林景觀元素。右側石上刻有:惠風和暢,由此進入石文化長廊參觀。
  • 百名鷺島小詩人齊聚惠和書院同臺鬥詩!
    衣袂飄飄,高歌長吟,聽著孩子們抑揚頓挫地誦讀一首首經典詩詞,哪怕是不懂詩歌的人,此時此刻也有一種親近詩歌的念頭、也會產生朗誦詩詞的衝動……8月30日,在讀書公園惠和石文化園、惠和書院內書聲琅琅、詩意盎然,一場別開生面的詩詞大賽正火熱舉行:興業銀行杯
  • 惠安:惠女攝影旅遊產業悄然興起
    來自全國的攝影家和攝影愛好者正在拍攝惠安女抬石頭勞動場景。福建日報記者 林輝 通訊員 駱藝玲 攝   惠安縣東部崇武、山霞、淨峰和小岞四個鎮的惠女以奇特的服飾,勤勞的精神聞名海內外。每年,吸引著30多萬的攝影愛好者湧入這四座小鎮,惠女攝影旅遊由此悄然興起,已成為惠安縣旅遊一個獨一無二的攝影文化品牌。
  • 面朝大海聽風吟 春暖花開惠女情
    在泉州最東極小岞半島,巨大的白色風車依山面海,迎接泉州的第一縷陽光;酷似義大利五漁村的夢幻火柴房,和東山衛城不知相伴了多少年;  在青山南麓,國家級文保單位青山宮迎來送往,日夜聆聽善男信女的祈願,庇佑一方;  在田間地頭海邊,惠女們身著傳統服飾,下海、補網、扛石、勞作,碎花波點花頭巾隨風飄揚……  惠安在咫尺天涯等待你,旖旎風光、絢麗濱海、
  • 惠集藝術團團隊風採
    惠集藝術團成立於2018年,是惠集讀書社的直屬機構,成立以來積極參與南國書香節、西湖讀書節、惠民文化月等多個大型文化活動,備受各界關注。未來將繼續打造優勢節目,建設一流團隊,為文化事業增添光彩。現把當前惠集藝術團團體風採簡介如下。
  • 孫才祥青花禪意山水畫展在廈門惠和石文化園吉祥開幕
    2019年12月22日,時逢冬至陽光,鷺島大咖雲集,「青花禪意 明心見性」青花孫才祥老師禪意山水畫展在惠和石文化園吉祥開幕。冬至日特別籤到環節,來賓現場繪製《九九消寒圖》中國美協分黨組書記、駐會副主席徐裡為孫才祥題詞本次畫展,由明心堂、鑫盛福聯合主辦,由惠和石文化園、百般吉藝術文化承辦,由作為學社、四時漢禮、自古琴院、花間清幽、幻影互娛、海西商界、廈門浙江商會協辦。
  • 福建惠安旅遊景點,帶你們體驗惠女風情
    惠安女是閩南一帶最著名的女子,惠安女以其勤勞肯幹,吃苦耐勞著稱於世,位於大岞島的(惠女風情園)完美體現了惠安女的各種風情。惠安女是福建省惠安縣惠東半島的一個特殊族群,主要分布在惠安在惠安東部的崇武,山霞,淨峰和小岞等地。
  • 還敢說自己是「惠痴」?——這些叫做惠的女角色,你能認出來嗎?
    【動漫雜談】盤點一下各種「惠」路人女主熱播之後,自稱惠痴的傢伙也漸漸地多了起來,甚至在昨天我還看到了一位大佬出的「路人女主」考題,簡直喪心病狂。這期就來跟大家聊聊,惠痴們喜聞樂見的幾個角色~加藤惠 《路人女主的養成方法》將「惠痴」團體發揚光大的領軍人物。在動畫中,我惠也是以一副穩重的正宮形象,在臺前幕後操縱著故事的進展,善於攻心,運籌帷幄,也讓她得到了諸葛惠、野神惠等美譽。總之,加藤惠天下第一!
  • 媽祖文化搭臺惠女風情唱戲
  • 展示惠女「獨特」時尚的服飾文化
    惠安女指是—福建泉州惠安縣惠東半島海邊的一群穿穿著很有特色的民間風情女人,她們以獨特豔麗的服飾,勤勞持家的精神聞名海內外。惠安女,從狹義上來說其實是惠東女,主要分布在福建惠安東部崇武、山霞、淨峰,小岞,東嶺,東橋,7個鎮,他們是地地道道的漢族。因她們的服飾讓人誤會成小數民族。
  • 廈門小眾石頭大觀園,惠女風情和石雕技藝令人稱奇,限時免費開放
    福建的石頭在閩南,閩南的石頭在惠安,惠安的石頭就在這惠和石文化園了。很多人知道廈門的鼓浪嶼、曾厝垵、沙坡尾等景點,卻從不知道在廈門還有個石頭大觀園,就連本地人都不定進來過。 惠和石文化園位於呂嶺路忠侖公園邊上,到6月30日之前也是對廣大市民遊客免費開放的,比起熱門景點,這裡可以說是一處清幽的中式園林,又結合了現代日本園林景觀元素,參觀體驗比較好。
  • 傳承精湛技藝 弘揚石藝文化
    展現惠安女精神的舞蹈《勞動之舞》。      惠和參與的閩南古鎮修建項目。這座藝術園叫惠和石文化園,由廈門惠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惠和」)領銜的一群新老石匠精心打造。   惠和紮根經濟特區28年,是中國石材石雕藝術領域領先品牌。惠和始終以「傳承精湛技藝,弘揚石藝文化」為使命,通過石雕非遺技藝的代代傳承,為新時代鑄造一個又一個精品文化工程,也培育了一批又一批新匠人。
  • 全福遊好去處:惠女民俗風情園 陪你度過不一樣的假期
    你不僅可以欣賞到惠女民俗風情園一派美景,還能偶遇那身著「黃鬥笠、花頭巾、銀腰帶、寬腳褲」傳統惠女服飾的惠安女。惠女民俗風情園創始人|曾梅霞我們的惠女民俗風情園主要也是一個傳承與傳播惠女文化的一個重要窗口
  • 匠心在線|惠和古建修繕大夫深度解讀同字厝
    惠和古建修繕大夫深度解讀同字厝喚醒這棟濃縮中西方建築文化的閩南傳統建築廈門同安區同字厝,這座磚、木、石混合結構的院落,裝滿了歷史和人文故事,作為這座老宅修繕工程項目的施工員,來自惠和古建團隊的潘俊達內心澎湃,他說自己與同字厝冥冥之中註定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