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石雕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技藝精湛,素有「中化一絕」「巧奪天工」之美稱。惠安影雕是惠安石雕中最為出色的雕刻形式之一,它不僅能充分的表現出原作的真實意境,且能通過石雕獨特的藝術風格,使祖國的名山大川、英雄人物,乃至世界各國的珍聞軼事,盡現在這小小的青石畫面上。而這些藝術形式的體現,大都出自吃苦耐勞、心細手巧的惠安女之手。
為展現惠安影雕的傳承體系以及女性影雕藝術家對藝術的孜孜以求和對美好生活的嚮往,由福建省婦聯主管的《海峽姐妹》雜誌社專程來惠採寫《惠女影雕 百年傳承》新聞專題。一起來領略咱厝惠女影雕藝術家的風採吧!
張秋霞,一個名字如詩的女人,在雕刻藝術的海洋裡浸染了二十多年,藝術的氣息早已刻進她的骨子,揉進她的血液裡。
▲張秋霞
「2000年左右,有一個客人打算用影雕做一隻寵物當作禮品,在女兒滿月時送給親朋好友。但是為了喜慶一點,客人要求有一些色彩會更好。」
因為這個小小的緣起,張秋霞不厭其煩,虛心和客戶探討研究,向染色大師學習取經,苦心孤詣幾經失敗,終於突破了傳統影雕只有黑白兩色的限制,創出了長久不褪色的彩雕。後來,張秋霞把彩繪也運用到硨磲雕刻上,被客戶譽為「中國硨磲彩繪第一人」。
▲張秋霞作品《古韻兵馬俑》
這種對傳統技藝自覺的傳承和創新精神,使張秋霞的藝術成就得到廣泛的認可。其作品在參加國家級工藝美術專業評獎中屢獲佳績,並獲得泉州市藝術館、福建省藝術館等眾多權威藝術機構和個人收藏。
▲2015年,她的作品《四神》被國家博物館收藏,她也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惠安女雕刻大師。
「我二十幾年只做這件事,只想做到更好,特別有這種敬畏心、使命感。這麼珍貴的手工藝不能丟失,所以我一直在思考用什麼樣的方式把它交給下一代,讓他們有更新的元素融入影雕技藝,讓它以當代人接受的形式傳承下去。」
談到傳承,作為泉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惠安石雕傳承人的張秋霞有自己的想法,更是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實踐。在張秋霞新蓋的一棟四層小樓裡,她打算用二層做傳承基地,有展示,也有孩子的體驗區,「做一些藝術空間來呈現這些作品,讓大家喜歡上傳統藝術品,也可以親自去創造,讓傳統工藝向更廣闊的天地發展。」
▲張秋霞作品《新時代》
張秋霞說,她一直在路上,不忘初心。傳統工藝給她最大的感悟是:自己是個手藝人,就要做好自己的本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