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與發展決策諮詢組

2020-12-16 廣州市人民政府門戶網站

編號

姓名

性別

工作單位

學院

職務

職稱

研究領域

研究方向

1

王迎軍

華南理工大學

國家人體組織功能重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主任

中國工程院院士
教授、博導

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與發展

新型生物材料與醫療器械

2

蘇國輝

暨南大學

粵港澳中樞神經再生
研究院

院長(美國國家發明家協會院士)

中國科學院院士
教授、博導

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與發展

哺乳動物視覺系統的發育、可塑性及再生

3

陳新滋

中山大學

藥學院

名譽院長(中山大學學術委員會主任)

中國科學院院士
教授、博導

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與發展

不對稱合成、手性醫藥中間體合成;基於中藥的醫藥、新穎抗癌藥的研究與開發;有機化學、綠色工業化學

4

王珺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

院長

教授、博導

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與發展

制度經濟學、產業經濟學與企業經濟學

5

毛豔華

中山大學

自貿區研究院、港澳發展研究院

自貿區研究院副院長

教授、博導

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與發展

區域經濟、國際貿易、粵港澳區域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6

葉氫

廣東警官學院

粵港澳警務發展與合作研究所

所長

教授

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與發展

粵港澳警務發展與合作研究及國際移民管理,廣州非常規移民治理

7

白國強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

科研處

處長

研究員

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與發展

區域與城市經濟、產業經濟

8

伍文中

廣州大學

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研究中心

副主任

教授

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與發展

珠三角經濟區、粵港澳大灣區經濟和社會均衡發展研究;地方政府財政融資及財政行為

9

江金波

華南理工大學

經濟與貿易學院

副院長

教授、博導

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與發展

旅遊經濟管理,旅遊創新與區域發展,旅遊開發與規劃

10

李志堅

廣東亞太創新經濟研究院

理事長
(廣州市商道諮詢有限公司總經理)

研究員

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與發展

產業發展規劃研究、管理決策研究

11

李魯雲

廣東省金融智庫聯合會

理事長

經濟學博士

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與發展

宏觀經濟、財稅金融、產業發展

12

李善民

中山大學

自貿區研究院

副校長(自貿區研究院院長)

教授、博導

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與發展

公司金融、科技創新與經濟增長、科技金融

13

楊再高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

黨組成員、副院長

研究員

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與發展

區域經濟學、城市經濟學,區域與城市發展規劃

14

楊愛平

華南師範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

副院長

教授

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與發展

政府間關係與粵港澳大灣區跨境治理、港澳公共管治、城市與區域治理

15

吳非

暨南大學

新聞傳播學院

致公黨省委委員、中國與全球化智庫高級研究員

教授

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與發展

公共外交、國際傳播、媒體外交、粵港澳大灣區與公共外交

16

張玉

華南農業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

院長

教授

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與發展

地方政府治理與公共政策分析

17

張昱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國際經濟貿易學院

廣州國際商貿中心
重點研究基地主任

教授

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與發展

外向型經濟、區域經濟合作、產業競爭力研究

18

陳林

暨南大學

產業經濟研究院

廣州(南沙)自貿區研究基地副主任

研究員、博導

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與發展

產業經濟學,政府規制、反壟斷與自由貿易

19

林江

中山大學

嶺南學院經濟系

教授、博導

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與發展

財政理論與政策、區域經濟與金融、風險投資

20

袁炎清

廣州航海學院

副校長(泛珠國際航運研究院院長)

教授

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與發展

交通運輸規劃與管理、市場營銷與企業戰略

21

郭天武

中山大學

法學院、
港澳發展研究院

「一國兩制」法律
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博導

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與發展

粵港澳法制衝突與協調、新形勢下港澳地區國家安全、選舉制度以及司法終審權

22

塗成林

廣州大學

廣州發展研究院

院長

研究員、博導

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與發展

馬克思主義哲學、國家文化安全、城市綜合發展、科技創新

23

董小麟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

原副校長

教授

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與發展

城市經濟與城市管理、區域經濟發展、開放型經濟

24

黎友煥

廣東省社會科學院

省社會科學綜合研究
開發中心

主任

研究員、博導

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與發展

世界經濟、國際金融、國際貿易、重大項目社會風險評估和宏觀經濟分析

25

薛德升

中山大學

地理科學與規劃學院

院長

教授、博導

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與發展

人文地理學、城市地理、城市與區域規劃、經濟地理

相關焦點

  • 雲頂郵輪集團協辦粵港澳大灣區郵輪合作與發展研討會
    廣州2019年3月7日 /美通社/ -- 備受矚目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日前正式發布,雲頂郵輪集團聯手廣州港集團、廣州中交郵輪母港投資發展有限公司共同舉辦「創新大灣區,郵輪新啟航——粵港澳大灣區郵輪合作與發展研討會」,在廣州市港務局、市商務局、南沙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活動於2019年3月7日及
  • 廣州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六大關鍵詞來了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點上,廣州正揚帆起航,朝著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示範區、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不斷邁進,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已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科技合作,共建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一個範例。
  • 【重磅】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旅合作發展大會在花都召開...
    12月22日2020年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旅合作發展大會在花都召開通過線上線下聯動,多渠道、多元化展示廣州北部和清遠南部的生態文化旅遊資源,重點宣傳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化旅遊合作區發展規劃,為合作區提供更多發展契機和活力
  • 澳門機場積極響應《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民航資源網2019年2月25日消息:2019年2月22日,澳門國際機場專營股份有限公司(CAM)舉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座談會,執行委員會主席鄧軍博士主持會議,帶領公司管理層針對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進行討論從具體業務方面應如何貫徹落實。
  • 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研討會在香港舉行-中國氣象局政府門戶網站
    其間,劉雅鳴與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進行了會見,雙方就促進內地與香港的氣象合作與融合發展、共同提升粵港澳大灣區氣象保障能力等進行交流。  林鄭月娥表示,中國氣象局和香港天文臺始終保持密切合作,為社會發展、城市安全和人民生活提供了堅實的氣象保障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有利於香港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提升競爭力,保持長期繁榮穩定。
  • 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2020-2035年)
    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一國兩制」方針,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典範,為大灣區氣象事業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各有關地方和部門必須緊抓戰略機遇,深化粵港澳合作協調機制,創新發展思路、方式和路徑,突破核心關鍵技術,加強跨地區、跨部門數據共享和業務協同,加快大灣區智慧氣象建設,進一步突出並充分發揮出氣象事業的公益性、基礎性作用。
  • 關於聘任廣州市人民政府第四屆決策諮詢專家的通知
    附件:廣州市人民政府第四屆決策諮詢專家名單廣州市人民政府研究室2019年2月4日附件廣州市人民政府第四屆決策諮詢專家名單(組內按姓氏筆畫排序)一、粵港澳大灣區區域合作與發展決策諮詢組(25人)王迎軍  華南理工大學(院士)蘇國輝
  • 粵港澳合作加快大灣區建設步伐
    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見證《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籤署以來,廣東舉全省之力推動各項工作,攜手港澳推動大灣區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隨著體制機制銜接的逐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進一步暢通,粵港澳三地協同發展進一步深化。
  • 【新華社】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的澳門方向
    躋身區域中心城市多層次主動對接大灣區建設今年出臺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賦予澳門新的歷史使命,其中有49項內容直接關係澳門,並將澳門列為大灣區發展建設的4個中心城市之一,使其具有核心引擎的地位,發揮輻射帶動作用。
  •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本規劃是指導粵港澳大灣區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合作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近期至2022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在新發展理念引領下,我國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為大灣區轉型發展、創新發展注入了新活力。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高,為創新大灣區合作發展體制機制、破解合作發展中的突出問題提供了新契機。同時,粵港澳大灣區發展也面臨諸多挑戰。
  • 政策解讀|《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
    正心·致雅為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深化粵港澳大灣區在文化和旅遊領域合作,共建人文灣區和休閒灣區,近日,文化和旅遊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廣東省人民政府聯合印發《粵港澳大灣區文化和旅遊發展規劃》。《規劃》包含哪些內容?明確了哪些目標?一起去看看吧!
  • 大鵬新區:打造粵港澳大灣區海洋旅遊合作的示範區
    南方網訊(全媒體記者/李榮華)隨著世紀工程港珠澳大橋的開通、廣深港高鐵開通「滿月」,內地與港澳遊客的雙向往來密度將增加,為粵港澳大灣區旅遊注入新動能,灣區文旅資源價值凸顯,如何借勢推動深圳尤其是大鵬新區文旅產業進入發展高速路的問題隨之而來。
  • 《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2020-2035年)》發布
    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2020-2035年)粵港澳大灣區(簡稱大灣區)包括廣東省廣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東莞市、中山市、江門市、肇慶市,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 成都最大區成華區與粵港澳大灣區深化進一步合作
    成都最大區成華區與粵港澳大灣區深化進一步合作 2019-07-25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關家明:粵港澳大灣區不單要合作 還要競爭
    各方翹首以盼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即將出臺。在此背景下,香港特區政府官員近期密集拜會珠三角城市,為之後的城市合作進行鋪墊。近日,香港貿易發展局與廣東商務廳在廣州聯合舉辦粵港澳大灣區主題論壇。論壇間隙,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專訪了前來出席的香港貿易發展局研究總監關家明。
  •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這些江門元素...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這些江門元素讓人振奮!》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廣東要走在全國前列,最根本的是要繼續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推動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落實。昨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
  • 中央將制定大灣區發展規劃 粵港澳概念股集體上漲
    消息面上,當日上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會見香港特區第五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時表示,今年中央政府要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將推出內地和香港之間的「債券通」。粵港澳規劃上升至國家戰略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已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今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首提要研究制定粵港澳大灣區城市區發展規劃。
  • 《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發展報告(2020)》正式發布
    17日,廣州日報數據和數位化研究院(GDI智庫)發布 《粵港澳大灣區協同創新發展報告(2020)》(以下簡稱《報告》)。《報告》以專利作為重要尺度,以發明專利、PCT專利、施引專利和同族專利為評價指標,挖掘粵港澳大灣區近五年(2015-2019年)的專利數據,對標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和東京灣區,分析粵港澳大灣區(珠江東岸、珠江西岸和港澳地區)的科技創新情況、創新機構與行業優勢、大灣區協同發展程度,展示粵港澳大灣區的綜合創新能力、優勢和不足,助力世界一流灣區建設。
  • 2019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發展藍皮書
    綜述  粵港澳大灣區,國之重略。在大灣區戰略發展宏圖下,大灣區內的「城」「產」「人」有怎樣的發展前景,又有何種發展掣肘?放眼海外,對標世界級灣區,粵港澳大灣區應學習與借鑑什麼?結合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現狀與特徵,以及對國際灣區發展經驗的借鑑,我們對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又有何種建議?
  • 粵港澳大灣區旅遊發展規劃路線圖浮出水面
    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規劃綱要》)。根據《規劃綱要》,粵港澳大灣區將建設建設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其中重要的一項規劃就是構築休閒灣區,依託大灣區特色優勢及香港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構建文化歷史、休閒度假、養生保健、郵輪遊艇等多元旅遊產品體系,豐富粵港澳旅遊精品路線,開發高鐵「一程多站」旅遊產品,建設粵港澳大灣區世界級旅遊目的地。至此,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的旅遊發展規劃路線圖終於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