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年輕人為何不喜歡讀博士

2020-12-07 澎湃新聞

日本年輕人為何不喜歡讀博士

2020-10-06 08:3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原創 亞洲通訊社社長徐靜波 靜說日本

一年一度的諾貝爾獎發表會,今天拉開序幕。年年有獎的日本,今年又會是誰能夠捧回這金燦燦的獎牌?

2001年,日本政府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計劃,那就是在50年內,培養出30名諾貝爾獎得主。

京都大學山中伸彌教授以研究IPS細胞獲得諾貝爾醫學獎

那麼到2019年,已有28名日本人獲得了諾貝爾獎(包括2名美籍日裔諾貝爾獎獲得者),也使得進入21世紀的19年間有19位日本人獲獎,平均一年一個。

今年,樂觀估計,日本可能會有1-2名的獲獎者。

日本的諾貝爾獎獲得者,都出身於什麼大學?

按獲獎者本科畢業時所在的日本大學(學士學位)來排名為 :

京都大學12人

東京大學11人

名古屋大學5人

東北大學1人

北海道大學1人

東京工業大學2人

長崎大學1人

神戶大學1人

德島大學1人

埼玉大學1人

(不包括2名美籍日裔諾貝爾獎獲得者)

獲得諾貝爾獎畢業生最多的京都大學

除了文學獎的獲得者川端康成(著有《伊豆的舞娘》、《雪國》)、大江健三郎(著有《萬延元年的足球隊》)之外,理工科類的獲獎者,全部是博士畢業。當然有一個人除外,他就是京都市島津製作所的研發工程師田中耕一,他於1983年畢業於東北大學,手頭上既沒有博士學位,也沒有碩士學位,卻獲得了2002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田中耕一的得獎是一個傳奇。

所以,獲得博士學位,基本上是日本人追尋諾貝爾獎之夢的基本。

但是,日本現在面臨著一個深刻的問題,那就是年輕人不願意攻讀博士學位,這一問題,不僅影響著日本的「諾貝爾獎得主培養計劃」,更是令人擔憂日本未來的科創能力。

日本文部科學省的最新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度,日本在校的博士生為5963人,比2003年時的1萬2000人,減少了一半。而博士生減少的一個很大原因是,攻讀碩士學位的年輕人大幅減少。

還有一個數據,是100萬人口中的博士學位獲得者數據。2017年時,日本100萬人口中,擁有博士學位的是119人,而美國是268人、德國是344人、韓國是284人,日本處於這三個國家的一半的水準。

為什麼日本讀博士的年輕人會越來越少?

首先一個原因,是日本社會沒把博士當回事。

2019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的旭化成公司專家吉野彰指出,在歐美國家,獲得博士學位的人在企業和研究機構就職,都會獲得優先的待遇。但是在日本,博士生和本科生幾乎處於同一起跑線上,自個兒去投檔、去面試、去尋找工作。而企業也不會因為你是博士畢業生,而有別於本科生,給予你特殊的面試和錄用的待遇。

因此,吉野先生呼籲企業要厚待博士生,不僅要給予博士生更高更好的待遇,而且應該給予更好的科研條件。

吉野先生

吉野先生在33歲時,就已經擁有了自己的研究室。而研究成果獲世界公認,是30年之後的事情。因此,吉野先生呼籲企業,應該給予博士畢業生至少10年的安心科研的時間與環境,不要叫他們立即出成果,而是應該讓他們自己慢慢去磨。

而事實上,日本許多企業裡,博士畢業生第一年的月薪,僅比本科畢業生高出5萬日元(約3200元人民幣),而博士生更是很難立即獲得獨立研發的環境。

第二個原因是,讀博士沒啥好處。

在美國聖母大學從事航空宇宙機械工學研究和教學的坂上博隆教授指出,在日本獲得博士學位後,在企業或科研機構就職的話,工資基本上是按照年齡來確定的,也就是按照「年功序列制度」來定工資,與學歷幾乎沒啥關係。但是如果在美國獲得博士學位,那麼一生的收入將會比一般人高出許多,甚至幾倍。同時,美國許多大學從攻讀博士課程開始,給學生發工資。而日本的博士生們還得自己打工掙學費,過著清貧的窮學生生活。

坂上博隆教授因此指出,在日本讀博士,真的感覺沒啥好處。所以他呼籲日本的碩士生們:「如果你想攻讀博士學位的話,可以考慮到美國的大學就讀。」

第三個原因是,許多博士生感覺前途迷茫。

在日本獲得博士學位後,許多人為了繼續自己的研究,不得不成為各個科研機構臨時僱傭的研究員,每月拿著20多萬日元(1萬多元人民幣)的薪水,幹著助手甚至打雜的活,成了研究所的廉價勞動力,而且一般一幹就是2到5年。結束這一研究期後,還不知道自己的正式就職單位在哪裡,對於自己的事業前景時常感到不安。而相反地,大學同班同學大多數在企業裡、政府機關裡已經幹得熱火朝天,或者結婚生子,相比較而言,許多博士畢業生對於自己的生活前景也感到不安。工作的不安定,使得許多人對於攻讀博士學位敬而遠之。

所以,日本政府與社會各界,如果不提升對博士畢業生的經濟待遇,不認可其社會地位與價值,不給博士畢業生創造良好的科研環境,那麼,讀博士學位的年輕人會越來越少,日本未來的科技研發能力也將會急劇下降。毫無疑問,總有一天,日本諾貝爾獎獲得者會變成一隻零。

原標題:《日本年輕人為何不喜歡讀博士》

閱讀原文

關鍵詞 >> 湃客,年輕人,博士,日本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日本讀博人數銳減,專家推斷:日本人可能再也不會得諾貝爾獎了
    大隅良典 曾幾何時,有不少人認為,諾貝爾獎遲早會被日本人「霸佔」,但是事實的結果卻是不盡人意,為何會出現這個情況呢?可是,自90年代之後,日本對科研經費投入只是略微漲幅,與歐美、中國等國家相比,科研經費的漲幅可以忽略不計,韓國的科研經費投入漲幅都是日本的5倍。
  • 日本年輕人為何過年不願回老家?
    其實不然,據媒體報導,有許多大學生或剛就職的年輕人,他們根本不願回鄉省親,每逢年節,就是他們的鬱悶之時,因為他們不僅要面對家鄉的父母一遍遍的電話催促,還要應付同僚、同學的異樣目光…… 那麼,是什麼原因讓這些在外打拼的日本年輕人在重要的節日也不思歸鄉省親呢?又是什麼原因使得他們不願意面對生養他們的父母呢?
  • 日本年輕人為何不嚮往城市,對比中國和日本的農村,就知道了
    原來人們的生活越來越便利,城市有很多發展的機會,而農村的收入卻很低,所以很多年輕人都開始嚮往城市的生活,在城市裡打拼,有的全家都搬去了城市,而少部分的老人無法離開從小生活的地方,願意留在農村,這種情況下就使很多村莊變成了空城,只留下少部分的老人和孩子。不知道在國外的農村是不是也是這樣的額一種情況呢?
  • 在日本,「膠囊酒店」受熱捧,為何年輕人會喜歡?來中國會怎樣
    在日本,「膠囊酒店」受熱捧,為何年輕人會喜歡?來中國會怎樣儘管如此,這些小旅館從某種程度上也解了這些人的燃眉之急。那麼在別的國家,對於有這種住宿要求的人群又是怎樣處理的呢?我國前些日子從日本引進的一種「膠囊酒店」就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
  • 大陸學霸為何不願去臺灣讀博士?
    所以博士不受待見也在情理之中,何況即使念書念到博士,「出路」並不多,現今除了大學教授以外,已鮮少有行業會要求博士學歷。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博士班?島內有業界人士透露,「是為了爭取教育經費補助」。臺灣各大學為增加研究產出,紛紛增開博士班,用研究成果以及在國際期刊曝光率,來爭取預算,理工科尤其嚴重。
  • 翟天臨留學日本不懂日語,不知博士要讀幾年,連何冰都看不下去了
    在翟天臨論文抄襲的事情曝光了之後,也算是和他之前所說的話形成了非常鮮明的對比,在此之前,他曾經表示當自己穿上博士服拍畢業照的時候,一定會再一次登上熱都,讓大家看看是誰最牛,但是沒想到這一天大概也是等不到了,北京大學也取消了翟天臨的博士學位。
  • 日本窄小的膠囊旅館,為何備受年輕人喜歡?主要原因有三點
    隨著旅遊行業的逐步發展,很多的行業也慢慢跟著這股浪潮越加的火爆,好比如說一些當地的小吃美食,因為外地人的到來才能夠得以傳承,才掙了不少的錢,還有交通行業,以及酒店行業,如今在每座城市大大小小的賓館都是不下數十個,有時候一條街上有三家酒店也是不鮮見的事情。
  • 痴迷中國文化的日本博士:我是傅山的追星族(圖)
    受訪者提供 攝  中新網太原6月16日電 題:痴迷中國文化的日本博士:我是傅山的追星族  記者李娜  「終於拿到《傅山全書》了,各位老師辛苦了。」16日中午,38歲的日本留學博士堀川英嗣在朋友圈發了一條信息。照片裡,嶄新的二十冊《傅山全書》整齊地站立在他的書柜上。《傅山全書》編輯委員會名單裡有他的名字。
  • 讀博士的不二選擇
    很多人申請紐西蘭博士,紐西蘭博士究竟有哪些優勢呢?1、學費低廉獎學金豐厚到紐西蘭讀博,享受和紐西蘭本地學生一樣的費用,一年學費只需要兩三萬元人民幣,你心動了嗎?而且留學生可申請紐西蘭國際博士研究獎學金,這項全額獎學金資助為期三年,包括所有的學費、每年約10萬元人民幣的生活費、機票費、保險費,以及書本及研究經費等。
  • 日本的禮金文化,多數彩禮僅需6萬元,為何年輕人還是不願意娶?
    不可否認的是,隨著經濟的發展,如今年輕人的結婚觀已經發生了很多改變,更多的人其實並非是厭倦結婚,而是承擔不起結婚背後的高成本和充滿拘束的生活。所以很直觀的,如今我們的結婚率並不算高。談到結婚率不高,其實它是多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結果,這其中有經濟發展帶來的思想變化,如今的年輕人更加嚮往自由的生活,處於經濟發展的上升期,離婚率的提高等等都是促進這種情況的原因之一,而在其中彩禮文化是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 白菜價讀博士,拿海外身份?
    不少國內研究生畢業的學生們,向我們諮詢留學方案時,會遇到有點不上不下的尷尬。申請海外碩士吧,好像重新讀一次,感覺不划算。直接申請博士,又怕太難,最後徒勞無功。 國內的碩士畢業生們,何去何從? 不妨考慮一下去紐西蘭讀博士哦?
  • 讀博士需要讀很長時間!博士的含金量有多高,待遇怎麼樣
    所以有些人選擇繼續往上讀,那麼讀書讀到什麼時候是盡頭呢?有人說了,既然學歷越高,在就業上的優勢就是就會更大,那麼我國的最高學歷是什麼呢。這裡小編告訴大家在我們國家,承認的最高學歷是博士,全稱是博士研究生。 什麼是博士研究生?
  • 日本的「膠囊酒店」,為什麼年輕人很喜歡住?年輕人:晚上很方便
    日本的「膠囊酒店」,為什麼年輕人很喜歡住?年輕人:晚上很方便人們的生活越來越富裕,很多人都會通過旅行來放鬆自己的心情,但是對於一些剛出學校的年輕人來說,經濟基礎也不是很雄厚,但是又因為喜歡旅遊,所以會選擇窮遊。
  • 澳洲博士吐槽大會!在澳洲讀博到底水不水?
    ,總有人好奇:澳洲博士到底水不水?  對於這個問題,不少人也各執己見,說澳洲博士水的大多也是對比美國博士來說的。  也有澳洲在讀的Phd說一些人覺得澳博水可能是澳洲很多博士不答辯就拿畢業證書,不過最後還是拼publication數量。  小編看了大部分針對澳洲博士的評論和回答,大部分還是對澳洲博士持認可態度的。
  • 泰國讀博士的人這麼多,泰國博士認證程度
    02語言要求低,考生負擔小由於國內的博士錄取率極低,很多人考慮出國讀博。但是英國高校普遍要求博士課程申請者雅思不低於7.5分(單項不低於7分);新加坡、澳大利亞要求雅思不低於7分,單項不低於6.5分;美國要求託福不低於110分,這對於中國的學生,尤其是一些在高校任職的老師們來說,平時英語的引用非常有限,他們的英語要求只能望而退卻。
  • 年輕人不喜歡的「跟團遊」,為何老年人卻非常喜愛,原因很簡單
    但是現在的很多年輕人並不喜歡跟團遊,因為他們認為跟團遊的話自由可能會被受到限制,吃的和住的都非常差,但為何老年人就非常喜歡跟團呢?其實原因非常簡單。年輕人不喜歡的「跟團遊」,為何老年人卻非常喜愛,原因很簡單!還有就是跟團遊相對來說是非常便宜的,也更是有一些旅行社她們為了吸引老人,就會推出一些低價的跟團遊產品。因為大部分的老年人都是有著低消費的觀念問題,所以絕大部分的老年人還是會被吸引的,儘管是吃的不好、住的不好,他們也就忍了,這些問題他們也是可以克服的,畢竟想到了價格便宜,就不會那麼在意環境是好是壞了。
  • 帝都單身男博士:「讀博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建議他人讀博」
    馬上畢業了,讀博之後最大的感受就是不建議他人讀博——這足以說明讀博有多痛苦,尤其是單身一個人讀博的痛苦!所以,有男朋友讀博,壓力大,對他最好的解壓方式就是多去看看他陪陪他,很多很多時候,他其實只想有個人可以抱抱(至少我是這樣的,但單身男博士不配得到 ),其餘的真不苛求。要是你能在他寫不進論文的時候陪她聊聊天說說話,那他會很開心很滿足,像個傻孩紙一樣的滿足和開心。
  • 日本企業用不好博士?
    經營一線和數位技術領域都需要高端知識和技能,因此攻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的人數加速增長。主要國家過去10年間的博士學位獲得者人數急增,而日本卻減少了1成以上。日本企業若還繼續保持比起專業性更注重個人素質的僱用習慣,可能會在世界人才競爭中落後。
  • 「哈爾濱」怎麼讀?博士們寫論文「咬文嚼字」
    A 博士們樂學善思  連「哈爾濱」怎麼讀都不放過  孫勇是哈爾濱工業大學交通學院橋梁與隧道工程系的在讀博士研究生,在課餘時間,他組建了「大話哈爾濱」網站已有七年半,關於哈爾濱的歷史、人文、風貌的一切,他都感興趣,也會一直關注和探究。
  • 日本年輕人為何不願戀愛結婚 有人嫌麻煩有人沒錢
    日本年輕人不願戀愛和結婚,為何?  專家認為,原因包括嫌麻煩、經濟困難、沉迷網絡以及女性不願放棄職場等  日本多年來深陷少子化和老齡化泥潭,而年輕人不願戀愛和結婚的現實讓這一問題雪上加霜。專家認為,導致日本社會出現「不婚不愛」趨勢有一系列原因,包括嫌麻煩、經濟困難、沉迷網絡以及女性不願放棄職場等。  原因1 懶得戀愛  日本一家婚戀諮詢公司2015年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日本20多歲的年輕人中,高達74.3%的人不在戀愛狀態。而1996年進行的同一調查中,這一數字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