愜意悠哉的旅行最怕遇上豬隊友一般的旅行社,什麼人到了酒店發現旅行社壓根兒沒幫你訂好房間,什麼五星酒店被降級啦……但是,再倒黴也倒黴不過因為旅行社破產而導致自己滯留海外、有家難回。
這一次,「豬隊友」是有著178年歷史、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的世界第一家旅行社——英國旅遊集團託馬斯·庫克。既然不能從政府那裡要到公司的「救命錢」,那就宣布破產、取消數十萬筆預訂訂單,放任包括15.6萬名英國遊客在內的60萬旅客滯留海外,甚至被「扣為人質」,而自家高管們卻拿高薪,住豪宅,吃香喝辣。
這番騷操作讓這家老牌旅行社正處於風口浪尖。
圖說:9月23日,德國法蘭克福,英國老牌旅遊集團託馬斯-庫克(Thomas Cook)的德國總部。
被「拋棄」的60萬遊客
9月22日,在經歷了一整天的談判後,英國託馬斯·庫克集團最終還是沒能獲得維持公司運轉所需要的2億英鎊。正當託馬斯·庫克集團宣布破產之時,50歲的傑森·裡奇搭乘的集團旗下航空公司的一架飛機正好剛從奧蘭多飛抵英國曼徹斯特機場,他幸運地、及時地回到了家人身邊。
但更多人沒裡奇那麼幸運。由於集團破產,集團旗下的四家航空公司停飛,許多客戶預定的旅行訂單也被取消,全世界近60萬遊客的旅程「擱淺」,而其中有15.6萬名英國人。來自萊斯特郡的克洛伊·哈迪原本邀請家人在10月前往希臘扎金索斯島見證她的婚禮,然而花了3.3萬英鎊預訂的機票作廢,在希臘籌辦婚禮花費的1.2萬英鎊大概也要打水漂。更慘的要數被「困」在國外的遊客。由於擔心託馬斯·庫克無力支付訂單費用,突尼西亞當地一個度假村關上大門,將在這裡度假的英國人瑞安·法默等14名遊客險些被「扣為人質」。「我們走到酒店大門口,但門口的四個保安緊鎖大門,不許任何人離開。」
航班停飛,卻想要趕緊回家?從墨西哥坎昆飛往英國的航班價格在12小時內從299英鎊漲到319英鎊。原本200多英鎊就能訂到的航班,現在別家航空公司「趁火打劫」,漲到了511英鎊。
英國「脫歐」的犧牲品?
兩周的時間裡,每天將1.6萬滯留海外的英國人帶回國。英國人怎麼也不會想到,和平年代遇上的「撤僑」竟然是因為一家旅行社集團破產。用英國交通大臣沙普斯的話來說,這是英國「二戰以來最大規模的撤僑行動」,代號「馬特洪峰行動」。
圖說:9月23日,土耳其穆格拉,由於英國老牌旅遊集團託馬斯-庫克倒閉,英國遊客滯留在機場等待。
而這一切,都是老牌的託馬斯·庫克集團造的孽。
1841年,櫥櫃製造商出身的託馬斯·庫克創辦了一家專注於英國國內旅遊的公司,希望可以讓英國人用旅遊的方式消磨閒暇時光,而不是酗酒。
圖說:託馬斯·庫克公司早年的旅行廣告海報
178年,挺過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又扛過了第二次世界大戰,從家族企業到收歸國有,再到私有化並被德國公司收購,從組織500人、每人收一個先令、參加一段12英裡的旅程,到如今年銷售額達90億英鎊、每年1900萬客戶、在16個國家擁有2.2萬名僱員的全球旅遊集團,託馬斯·庫克絕對有資格摘得「世界近代旅行業鼻祖」的稱號,它也是專屬於英國人共同的成長記憶。
但就是這麼一家大企業竟然沒能挺過現在。
今年4月,託馬斯·庫克集團曾發布一份報告,闡述了這家旅遊老字號所面臨的困境,總結下來就是:英國「脫歐」僵局會拖垮託馬斯·庫克。而在託馬斯·庫克集團宣布破產後,有德國媒體也評論說,這家老字號是「脫歐」的第一個犧牲品。
然而,在英國《旅遊周刊》新聞部主編艾米·吉莉看來,事情並沒有那麼簡單。「在一年前,當人們都紛紛轉向網際網路的時候,集團卻做出了一個值得質疑的決定。新的管理層決定繼續擴展線下門店。」如今,旅遊業的門檻並不算高,各種低成本的網上旅行社蓬勃發展,但託馬斯·庫克集團在網際網路上的存在感卻很弱。雖然2017年宣布與全球最大的在線旅遊公司Expedia聯手,但託馬斯·庫克集團的旅行預訂業務依然主要通過線下600多家實體店和熱線電話。
當網際網路逐漸威脅和吞噬傳統旅行社業務時,別人向網際網路技術靠攏,而託馬斯·庫克卻變得越來越像一條龍服務的實體旅行社:雖然運營成本高昂,它卻依然涉足航空公司領域;儘管年輕人更喜歡個性的定製化旅行服務,而它卻還是想提供打包的旅行服務。
撂攤子高管拿錢走人
這般固步自封的老頑固走到末路也是必然。雖然它依然想再搏一搏,但有誰敢為託馬斯·庫克集團的垂死掙扎買單?在前往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前,英國首相鮑裡斯·詹森表示,託馬斯·庫克集團確實曾要求政府出資1.5億至2.5億英鎊拉它一把,但這筆錢顯然只夠集團苟延殘喘一些時日,並不能根本性地改變現狀,「如果我同意,那可是很大一筆納稅人的錢,並且會開個不好的先例」。
要不到錢的託馬斯·庫克破罐子破摔、撂攤子,連自家員工的生計都不管不顧,又哪裡顧得上會因為集團破產而受影響的全球2.2萬個就業崗位,更別提滯留海外的遊客了。而面對15.6萬滯留的英國人,英國政府沒法袖手旁觀。為此,英國政府和民航管理局已經租了數十架專機,1000多次「撤僑」飛行至少要花費納稅人1億英鎊。
圖說:健美操教練出身的執行長彼得·范卡瑟
但將老牌旅行社「造」到今天這地步的集團歷屆高管們此時此刻卻坐在豪宅裡吃香的喝辣的。英國媒體爆料稱,儘管集團一直在走下坡路,但託馬斯·庫克的高管們卻一直十分捨得給自己開高薪。2007年以來的三名執行長的薪水和獎金合計超過3620萬英鎊。
自2014年上任至集團宣布破產,執行長、前健美操教練、瑞士人彼得·范卡瑟共有840萬英鎊進帳。明明沒有扭轉集團的頹勢,更談不上業績,但範卡瑟光2015年的獎金就高達290萬英鎊,這幾年來獲得的業績獎共計460萬英鎊。
範卡瑟的前任哈利艾特·格林在任職的3年裡總薪酬近1100萬英鎊,其中2015財年她就幹了兩個月,卻拿到了630萬英鎊。她每年的差旅費用則高達8萬英鎊。
最誇張的則是西班牙人曼尼·豐坦拉·諾沃亞。在諾沃亞任執行長的2007年至2011年間,託馬斯·庫克集團的股價暴跌,但他的薪水總額竟達到了驚人的1680萬英鎊,其中有1160萬英鎊的績效獎。
這些領了高額績效獎和年薪的執行長究竟是如何給託馬斯·庫克「造」出了16億英鎊巨額債務的?如今,英國政府已經開始著手調查。
然而,憤怒的英國人已經「看開」:「負責人只是為了塞滿自己的腰包,才不是為了公司長期的發展。」「很多公司都在發生這樣的情況。他們不在乎是否破產,不在乎底層員工和客戶為了賺錢在拼命。他們做的就是賺快錢。」「這是21世紀的英國,你還期待什麼?整個國家充斥著貪婪、貪婪、貪婪和其他一切大麻煩。」
深海區工作室 齊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