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拍攝的大運河鎮江段,韻味深長!《遠方的家》鎮江三集收藏好哦!

2020-12-16 小李探花愛讀書

這幾天,把CCTV-4中文國際頻道播出《遠方的家》系列節目《大運河》鎮江的三集全找到了,分享給大家:

《大運河》第29集《運河兩岸 水潤丹陽》,聚焦了丹陽陵口餚肉、南朝石刻、有機稻米……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大運河》第30集《江河交匯話鎮江》,講述了金山湖上,了解鎮江五口通江的歷史。鍋蓋面中,品嘗南北交融留下的風味。泰山灣裡,感受爬山運河的歷史變遷。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大運河》第31集《水岸疊翠草色青》,訪遺蹟,登南山,探尋古運河水源地。運河畔,醋飄香,了解鎮江香醋的釀造技藝。走進句容破崗瀆,探訪一條與大運河息息相關的人工河。西馮村,如茵綠草讓人們過上新生活。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鎮江因水而建,因「運」而興。鎮江人祖祖輩輩依賴大運河生生不息,在幽遠綿長的歲月長河裡,演繹著江河交匯處的「城市傳奇」。

01

堪稱古城鎮江「坐標」的大運河鎮江段,開鑿通航已有2200多年。作為江南運河的北端起點和入江口門,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使大運河已然成為鎮江「靈動的名片」、「流動的文化」和「搏動的血脈」。

大運河在鎮江境內包括兩個分支:

一段是穿城而過的古運河,風情萬種,溝通南北,它是歷史上京杭運河(江南運河)的一部分,西起主城區入江口的京口閘,東抵諫壁三汊河口,全長16.92公裡,至今仍在擔負著城市防洪排澇、調節水位、傳承文脈和遊覽觀光等多種功能。

另一段是蘇南運河。古運河蘇南運河鎮江段,以諫壁入江口為起點,全長42.6公裡。這段運河古稱「丹徒水道」,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運河歷史上最早開鑿的河段之一。

而大運河鎮江段,也是水利工程技術的典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鎮江至丹陽段要穿越丘陵地帶,又有江水泥沙淤積,無論開河之艱辛,還是疏浚之頻繁,其他河段都無法比擬。

因此鎮江的大運河段,被稱為江南運河的「屋脊」,但現在人們還沒有將眼光投放到這個河段真正的價值上。

這就是錢興、高逸凡以及無數鎮江文史愛好者這麼努力研究大運河鎮江段,並為之奔走宣傳的原因了。

錢興教授在和主持人談古論今。

鎮江歷史上的主要入江口曾經有過5處,分別是丹徒口、甘露口、大京口、小京口、諫壁口。直到今天,尚存的江河「十」字交匯點,還有諫壁口、小京口、丹徒口三處。

歷史上,大運河鎮江段是糧食、物資、錢財的水上重要供應關節點,承擔著全國漕糧中轉重任,有著重要的戰略位置。

高逸凡:自古以來,鎮江即是漕運、水運樞紐城市。

180年前,發生了一場改變中國國運的戰爭,中英第一次鴉片戰爭。

這場戰爭中,被譽為「國際攪屎棍」的英國,除了仗著船堅炮利之外,還發現了清朝政府的一個要害。

戰爭開打之前,英軍指揮官璞鼎查做過充分的調研。

做過特工的璞鼎查具有強大的情報分析能力,他從外國傳教士和商人的手裡獲得了一手的關於中國軍事和商業的資料情報中,分析出了一個結論:英軍根本不需要費力攻下北京,只要拿下南京、鎮江等地,清政府就會投降。

清政府的財政收入主要依靠長江中下遊和大運河上的漕運業務來支撐,而鎮江恰恰是長江與大運河的交匯點,如果英軍從海上突入長江,佔領了鎮江,就能徹底切斷這兩條河上的漕運業務,掐住了這個龐大帝國的命脈。

戰爭最終的結果,也證實了璞鼎查的戰略,英軍打下了鎮江,攻到南京後,清政府即刻宣布議和,並與英國籤訂了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從此,中國進入了近代屈辱的漫漫長夜。

02

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根據《天津條約》,鎮江由此正式開埠通商,成為中國近代最早的港口城市之一。

開埠之後,鎮江的近代工業得以發展,促進了港口貿易和商業繁榮。從1890年到1911年間的二十年間,絲綢、麵粉、電燈、榨油、造紙等10多家工廠先後建成投產,完成了第一次的城市工業成形。

到了民國時代,鎮江成為了江蘇省會城市,交通、商貿進一步發展,到了1937年,鎮江內河運輸業興旺發達,由小京口沿岸港口22家輪船企業經營的55艘小輪,向外輻射的航線有16條,總裡程達158公裡。

因為開埠後的鎮江,讓城市接觸到更多的文化,視野進一步開闊,對外文化溝通、交流加多,吸引著不計其數的文人學者、富商巨賈、達官顯宦來到鎮江,逐漸形成了包容開放的城市性格。

煉鐵、造船、絲織、釀酒、釀醋等行業得到空前的發展,鍋蓋面、餚肉、淮揚菜成為城市名片,古運河為城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了長期繁榮。

新中國成立後,大運河與鎮江城市一起獲得新生,翻開嶄新一頁,開啟了光輝歷程。

鎮江這座歷史上著名的水運樞紐城市、對外通商口岸和商埠城市,由此躋身中國歷史文化名城之列,迅速發展成為現代化的港口工貿城市、長江三角洲地區中心城市之一。

與此同時,鎮江大運河的功能、作用和影響也發生著顯著變化。

如今,大運河鎮江段的河道功能已發生轉變,如成為以文化娛樂、親水休閒、旅遊觀光為主,兼具行洪、排澇等防汛任務和連通水體調蓄水的城市河道服務功能,形成「上段——古韻之河、中段——休閒之河、下段——生態之河」的3大特色河段。

蘇南運河鎮江段也由四級航道,改為三級航道建設工程,並對鎮江段運河實施分期、分河道整治建設。改造後的航道由原來的寬60米變為90米,實現了兩艘千噸級的船舶交會航行。

運河興,城市興;文化強,城市強。大運河鎮江段的明天,必將更加充滿生機、富有活力!

點擊分享:

老鎮江鎮江女婿白巖松

陶玉玲,永遠的鎮江「二妹子」

印青:軍旅走出的鎮江籍音樂家

雷霆戰將趙文豹

這,就是鎮江的「辛豐鎮」啊!

這,就是鎮江的「陵口鎮」啊!

這,就是鎮江的「大路鎮」啊!

看這些鎮江記憶,卻已淹沒光陰裡!

挖掘鎮江的文化,讓它成為鎮江的名片,

相關焦點

  • 央視《遠方的家》欄目組來潤州拍攝大運河潤州段
    近日,央視《遠方的家》欄目組一行來到潤州,拍攝大運河潤州段以及區域風貌,為百集系列節目《大運河》取景。據了解,百集系列節目《大運河》,以貫穿南北的大運河為主線,聚焦兩岸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生態保護、風土人情等內容,描繪新時代運河上下的美麗畫卷,謳歌新時代運河兩岸人民的奮鬥精神。
  • 鎮江:當好大運河文化帶建設的「三好生」
    2007年,市交通部門啟動蘇南運河鎮江段四級航道改三級航道建設工程,對鎮江段運河實施分期、分河道整治建設。改造後的航道由原來的寬60米變為90米,實現了兩艘千噸級的船舶交匯航行。據諫壁船閘負責人介紹,諫壁船閘成為溝通南北運河與長江水運的重要航運樞紐之後,2007年船舶通過量達到1.15億噸,貨物通過量6900多萬噸。
  • 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 鎮江元素引人注目
    金山網訊 近日,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主會場在無錫市太湖國際博覽中心舉辦。我市組織15家特色文旅企業參展,開展文化旅遊推介,滿滿的鎮江元素受到無錫市民和參展商熱捧。運河城市文旅精品展鎮江展館以「鎮江,一個美得讓您吃醋的地方」為題,體現江河交匯、城市山林的獨特城市氣質,突出「創新創業福地,山水花園名城」的城市定位。
  • 傳承與傳播大運河文化 鎮江大運河文化帶學校共同體啟動
    鎮江市大運河文化帶學校共同體LOGO   記者了解到,大運河文化學習共同體由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研究院、民盟鎮江市委、民盟揚州市委等7部門發起,運河沿線城市22所學校及單位參與;鎮江市中山路小學、丹陽市陵口中學等10所學校成為鎮江大運河文化帶學校共同體首批單位。
  • 鎮江推出的大運河文化旅遊線路入選省級精品
    金山網訊 近日,在第二屆大運河文化旅遊博覽會上,省文化和旅遊廳對外發布10條「江蘇大運河文化旅遊精品線路」,由市文廣旅局組織推薦,鎮江文旅康輝國際旅行社申報的 「千年興衰·漕運文化——鎮江、揚州、為加快「千年運河,水韻江蘇」旅遊產品開發,省文化和旅遊廳開展大運河文化旅遊精品線路徵集活動,要求各地以省內大運河段為主線、以文旅融合為核心、以運河歷史文化和沿岸風光為載體,設計相關產品線路。「鎮江、揚州、淮安是運河漕運南北銜接的三座重要城市。」
  • 茨菰獅子頭、刀魚羹滷子面……鎮江味道「香飄」央視
    今天,鎮江美食鍋蓋面將通過CCTV10頻道春節特別節目《風味中國年——面》傳遍大江南北。鎮江人的一天常常是從一碗鍋蓋面開始的,而幾乎每個到鎮江的遊客,也都要點碗鍋蓋面嘗一嘗。獨特的鎮江鍋蓋面與傳統的美食文化,吸引了央視節目組的垂青,《味道——風味中國年》將鏡頭對準了鎮江鍋蓋面和鎮江的美食。
  • 汴梁晚報尋訪大運河文化帶特別報導組走進鎮江 舳艫轉粟三千裡 燈火臨流十萬家
    古稱潤州,民國時期曾為江蘇省省會,京杭大運河和長江在此交匯,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譽。2014年,中國大運河申遺成功,中國大運河鎮江段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7月27日、28日,本報尋訪大運河文化帶特別報導組在鎮江市城市水利管理處古運河閘站管理所、運河入江口、金山湖、京口閘遺址、宋元糧倉遺址、虎踞橋、古運河、丁卯橋、西津渡清代小碼頭遺址、西津渡文創園區、昭關石塔等處,尋訪大運河在鎮江歷史上「舳艫轉粟三千裡 燈火臨流十萬家」的繁榮和鎮江在大運河文化帶建設中取得的不俗成績。
  • 鎮江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學校共同體啟動
    金山網訊 (徐蕾 繼業) 12月24日上午,由市委宣傳部、市大運河辦指導,市教育局主辦,市青少年活動中心、市少年宮等承辦的鎮江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學校共同體正式啟動,當日大運河文化學習共同體也同時成立。據了解,大運河文化學習共同體由揚州大學中國大運河研究院、民盟鎮江市委、民盟揚州市委等7部門發起,來自北京、河北、山東、江蘇和浙江等地運河沿線城市的22所學校及相關單位參與;其中鎮江市中山路小學、丹陽市運河小學等鎮江10所學校成為鎮江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學校共同體首批單位。
  • 南京銀行鎮江分行:與大運河結「金緣」,助力「江河之城」揚帆起航
    江河川流不息,文脈綿遠悠長,不僅孕育了鎮江這座城市剛柔並濟、雄秀兼備的人文氣質,更賦予了這座城市靈動的氣息與源源不絕的創新活力。伴隨大運河文化帶啟動建設,走在新時代發展徵途的鎮江,不僅彰顯著南北交匯、兼收並蓄的文化特色,更成為運河沿線重要的文化保護傳承點與發展增長極。
  • 央視《遠方的家》來江蘇新沂取景了,這次要拍啥?
    近日,CCTV4大型人文紀錄片《遠方的家》欄目組《大運河》取景央視來窯灣古鎮拍什麼?,描繪新時代運河的美麗畫卷,深度挖掘大運河的歷史價值與現實意義。目前恢復的江西會館為典型江西天井院式建築,共有4進院落,風格典雅古樸,配合醫藥養生文化主題,極具韻味。
  • 為什麼說,鎮江是淮揚菜發源地之一?
    朱元璋的簡樸沒有攔得住明朝中、後期的世風飲食豐富,從鎮江博物館珍藏的一副《杏園雅集》圖,當時的閣臣官員在假日裡,喜歡聚會雅集,休閒生活中燒水、備餐、擺設井然有序,飲食用餐處處顯示一種文人的精緻。《遊龍戲鳳》中的明武宗朱厚照,南巡到鎮江臨幸了楊一清家,楊一清設宴招待皇帝,君臣「樂飲兩晝夜,賦詩賡和以十數」,吃得開開心心的,才聽從了楊一清的勸告,不再繼續南下江浙,安心回了北京。
  • 鎮江巡看運河橋
    在鎮江,吃食方面歷來就有「老三怪」之說,一是香醋放不壞,而是餚肉不當菜,三就是麵條鍋裡面煮鍋蓋。剛到鎮江,就品嘗到了鎮江「老三怪」中的「兩怪」,煞是滿意。 自唐代以來,鎮江更成為漕運重鎮,大運河的咽喉之地,而西津渡則是當時鎮江通往江北的主要渡口。 從鎮江起始,向南一直到杭州,京杭大運河段又叫江南運河。流經鎮江市區的江南運河,全長約17公裡。古人曾用「舳艫轉粟三千裡,燈火沿流一萬家」來描述昔日鎮江段江南運河的繁忙景象。
  • 運博會|鎮江:運河脊梁固本原 漕運咽喉煥新生
    自秦37年(公元前209年)開鑿以來,即為我國東部地區的水運樞紐,並加深、拓寬於隋,素有「五口入江」、「九省通衢」之美稱,在很長歷史時期,大運河鎮江段作為「漕運咽喉」對江蘇乃至中國南北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交流和發展都曾發揮過重大作用。
  • 國家歷史文化名城——鎮江
    江蘇歷史文化名城鎮江簡介鎮江,江蘇省地級市,是長江三角洲重要的港口、風景旅遊城市,位於江蘇南部、長江下遊南岸、長江三角洲西段,古稱「潤州」,民國時曾為江蘇省省會。鎮江是南京都市圈核心層城市和國家級蘇南現代化建設示範區及江蘇長江經濟帶重要組成部分。有江蘇大學、江蘇科技大學等著名高等學府。
  • 運博會|鎮江:運河脊梁固本原 漕運咽喉煥新生
    自秦37年(公元前209年)開鑿以來,即為我國東部地區的水運樞紐,並加深、拓寬於隋,素有「五口入江」、「九省通衢」之美稱,在很長歷史時期,大運河鎮江段作為「漕運咽喉」對江蘇乃至中國南北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交流和發展都曾發揮過重大作用。
  • 探尋大運河古蹟!德州大運河故事將登陸央視中文國際頻道《遠方的家...
    古德州的經濟、文化發展都與大運河息息相關。今年是大運河申遺成功六周年,這兩天,中央電視臺中文國際頻道《遠方的家》欄目組走進德州,拍攝德州大運河的故事。王德勝說,大運河作為德州一個傳統的歷史文化符號,在當年給德州帶來了巨大的物質上的輝煌。伴隨著大運河申遺的成功,德州再一次進入了一個主流的輿論視線當中。我願意把最經典的文化符號介紹給大家,讓全國、全世界的人都對大運河感興趣。
  • ​濟寧大運河登錄央視!下周一、二、三,一起收看吧!
    ​濟寧大運河登錄央視!下周一、二、三,一起收看吧!
  • 八城聯動健步走 雲端打卡「走大運」之鎮江篇
    大運河鎮江段地處長江和京杭運河「十」字交匯的南口門,扼蘇南運河入江之咽喉。據《中國大運河史》記載,宋元以後,鎮江運河承擔著全國68%的漕糧中轉重任,明清兩代漕糧數超過以往歷朝。「舳艫轉粟三千裡,燈火臨流十萬家。」清代詩人查慎行途經大運河鎮江段時,曾留下這樣的詩句,這也正是當時運河漕運給鎮江帶來空前繁榮的生動寫照。
  • 鎮江三日:西津渡古街(上)
    ,上面鐫刻著「西津渡」三個醒目大字。   曾經在央視紀錄片頻道看了一部五集紀錄片《西津渡》,於是想,如果再次去江浙,一定要去看看西津渡。  2016年五月,見天氣變暖,心裡開始蠢蠢欲動,準備出發去江南,目標已經鎖定,一個是揚州,另一個是鎮江。當然,去鎮江,看西津渡是此行主要目標之一。
  • 江蘇鎮江之旅
       前年,我們一家人去江蘇鎮江旅遊,我們遊覽了鎮江的金山,金山公園、金山寺、博物館、南山的文心閣、城市山林等,我用相機一路拍攝,美景盡收眼底。   鎮江位於江蘇省中部長江南岸,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江南古城,有許多名勝古蹟和秀麗壯觀的自然景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