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東軍|源頭思維:高手必備的一種思考方式

2020-12-17 正和島

作者:沈東軍

來源:正和島

新冠疫情肆虐高峰時期,相信全球所有人都在祈盼疫苗可以早日上市,我們每個人只要打一針新冠疫苗,就可以不得新冠肺炎了。

《黃帝內經》裡有一句曠世名句: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扁鵲三兄弟也有類似的故事。這些故事的道理應該是很簡單的,說的是做事要著眼防範於未然。《孫子兵法》裡的不戰而屈人之兵,更是把這一思想推到了極致。

無論是上醫治未病、不戰而勝、還是未雨綢繆、防患於未然,這些歷史典故、成語都說明中國古老的智慧裡面有很多「源頭思維」的智慧。

01、一個部門為何四易其名?

所謂源頭思維,不是著眼於解決當下問題,而是思考造成當下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在問題發生的源頭上把問題解決了,消滅了,甚至根本不讓問題發生。

管理者每天都要去解決很多問題,如果我們把所有問題都歸納總結一下,那些問題可能只分為兩大類,一類是偶然的突發問題;另外一類是因為前期工作沒有做到位而帶來的隱患,現在必然會發生的問題。

比如企業遇到新冠疫情這樣的事件帶來的工作影響,對於企業來講這就屬於偶發事件,大部分企業不太容易去預防。而如員工離職、績效不達標等工作,很多是因為前期工作沒有做紮實,工作沒有做到位而產生的「必然」結果。

就如同樣是出了車禍,一個是你按交規行駛,突然有別人違規行駛把你撞了,這是偶發事件,很難預測。而第二類是你違規過馬路被車撞了,第二類完全是可以避免的。

工作中要避免第二類事故的發生,企業和管理人員必須要有「源頭思維」素養。

我對於源頭思維的認識過程,從萊紳通靈監察部門的名稱變遷可以看出來。公司的監察部門最早叫監察室,後來更名為風控部,再後來叫反熵部,現在叫防熵部。

早期的監察室,從名稱上可以看出,它主要的職責是事後防範,就是員工出了問題,監察室對照制度處理懲罰;風控部,有所進步,開始關注事前風險控制,不過這裡的事前控制主要還是根據公司已有制度進行合規監察和檢查,防止風險產生。

反熵部(熵增,熱力學第二定律。指一切事物在封閉的環境裡,不可避免的會產生混亂的趨勢。)著眼於出現熵增現象,進行補救。而今天的防熵部的職責就更接近源頭解決問題了,它首要的工作是「防」,有制度的要防止違反制度,沒有制度的只要是對公司不利的事都要去竭力防止。

在企業裡只要是影響公司利益,效率,未來發展,我們都定義為熵增現象。防熵部實際上是個探索源頭管理的部門。它在公司的使命是思考在源頭上解決問題,而不是等問題發生了再去查處誰。

查處已經發生的問題是防熵部的工作,但是通過已經發生的問題,順瓜摸藤找到問題發生的原因,通過機制、制度完善讓問題不再發生,才是他們真正的責任。

02、企業文化是「文化疫苗」

中國人自古就有源頭思維,現在父母們對待孩子的教育,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就是源頭思維。

可是在真實的企業管理中,真正落實源頭思維的企業和管理人員就很少了。這是因為中國近四十年的高速發展,為企業帶來很大的機遇。當到處都有機會「搶錢」的時候,誰還花功夫去考慮源頭那麼複雜的事呢?如果每個人都可以上名牌大學,哪個家長還會關注孩子起點的輸贏呢?

隨著中國機會紅利逐步喪失,各個行業、企業的競爭都開始步入白熱化,源頭思維必然成為每個企業都要關注的事情了。

當新冠病毒在全球肆虐的時候,所有地球人都在祈盼新冠疫苗的上市。當年殺傷力極大的天花、小兒麻痺症、A肝等都被病毒疫苗消滅了。

現在很多都市女性會去醫院打HPV病毒疫苗,就是一種有效的防止宮頸癌的源頭思維。

而在企業裡也有很多「病毒」,很多員工身上都有企業不歡迎的文化「病毒」,這些「病毒」就是不符合公司的價值觀,而這些「病毒」如果不提前去處理,他們就是隱藏在員工身上的定時炸彈,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引爆。

在萊紳通靈,所有員工都會經歷比較長時間的企業文化學習和企業文化考試。這些學習看似和當下他們的工作無關,其實是一種源頭管理,通過企業文化的學習和考試,相當於在所有員工的身上注入了「文化疫苗」,當工作中真的有「文化侵襲」時,因為員工身上有了「疫苗」,「疫苗」就會出來抵抗「病毒」。

公司裡最高管理者可能心存高遠,並且受過很多管理知識教育,而其他管理者未必受過這些教育,而企業像一艘大船,如果船上的管理人員對戰略、對文化不能達成共識,很難勁往一處使,而達成共識的前提之一是世界觀和認知的統一。當然,這些做到絕對統一非常困難,但是至少需要相對統一。

出於源頭思維考慮,我在公司裡開展了多期「底層邏輯學習班」,把同事變成同學,在為期兩年的學習班裡和同事們一起研論哲學、認知心理學、生物進化與人性、佛學與幸福等和工作沒有太多直接關係的底層邏輯知識。

同學們通過學習討論相同的知識和在課間的相處,增進了了解,也會用大家都了解的知識來開展工作,解決問題。這樣公司就在源頭上解決了管理人員思維邏輯的統一性,讓工作更好開展,員工關係更加融洽。

一個公司很多問題都來源於基層管理人員不明白上層思路,部門與部門之間相互不能站在對方立場看問題,部門牆嚴重,領導不知道基層員工的工作難點。如果沒有這些底層基礎認知共同學習,相互認同,公司戰略和文化共識很難形成。

我在公司開展的東塾堂CEO學習班,讓公司各級管理人員跨部門,跨職級交叉組班,由同事變同學,相互交融,相互理解,從源頭上解決了「部門牆、層級牆」的問題,讓戰略和文化在全公司形成共識打下「源頭基礎」。

03、前置性指標比目標更重要

任何一項工作,它都有因果關係。所謂目標管理,就是結果管理。因為是結果管理,所以大部分人都以為只要給下屬定個結果目標就可以了,實際上這是大錯特錯。

一些中層領導,接到了公司的任務,比如說一億的銷售額,然後轉手把這一億銷售額分發給兩甲乙個手下,每人五千萬銷售額。這是一種分包,而不是績效管理。

一億的銷售目標是個「果」,帶來這個「果」的「因」才是管理者重點思考的問題,而「因」由兩部分組成,第一是路徑,即怎麼做?第二是做什麼?

當管理者把聚焦目標結果,改為聚焦在如何達成目標的「前置性」指標上時,我們就具備了源頭思維能力。

就像我們想讓自己的孩子英語能力提高,不能緊盯著他們的成績,而是要把精力前置到關注他們的學習方法和每天學習動作中去。學習方法和學習動作是「前置性」指標,這些指標帶有「引領性」。當學習方法和學習動作都按規定完成了,就是做了「因」的動作,這些「因」的動作必然會帶來我們要的學習成績這個「果」。

工作中如果上級一直盯著目標結果,而不做源頭管理,不把工作前置到達成目標的路徑和行動中去,不對策略和行動進行追蹤,那目標大部分時候會變成鏡中月水中花。

路徑或者說策略,考驗的是專業知識;行動考驗的是執行力。

在萊紳通靈每年的戰略目標制定中,有非常重要的一項工作就是對「戰略準備度」的考核。比如未來一年要開多少家店?銷售額是多少?而要達成這些目標前置性指標是:需要提前準備多少資金?提前準備多少合格的員工等任務就是「戰略準備度」。

沒有戰略準備的戰略目標,就是賭博,碰運氣。前置性指標,比目標還重要。

西方哲學強調「邏輯先行」,邏輯先行就是遵循事物發展規律,按規律辦事,在具體工作中,就是上下級、相關人員先共識因果關係,然後全力以赴在「因」這個源頭上下功夫。

04、源頭思維遇到的挑戰

源頭思維是一種科學有效的管理思維方式,可是現實中大部分的人還是習慣於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造成源頭思維缺失的主要原因我分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

第一,源頭思維對管理人員的要求更高

源頭思維需要管理人員具備系統思考的能力,能放大尺度看問題,他們能看到樹木,更能看到森林。需要管理者能洞悉事物的本質,領悟到工作的內在邏輯,看到事物發展的必然性,工作時「邏輯先行」。

萊紳是一家比利時王室御用珠寶品牌,在中國市場為了讓顧客體驗到純正的歐洲王室血統,在市場上形成差異化的客戶價值,品牌部專門設計了「王室工服」,替換原來的工作裝,好讓萊紳通靈的銷售人員在商場裡成為流動的模特,吸引顧客關注。

然而在實際工作中,部分店鋪運營人員並不積極穿新的「王室工服」,還是喜歡穿過去的普通工服。因為他們認為新工服不過是個更好看的服裝而已,可穿可不穿。當他們為銷售而奮鬥時卻不知道「王室服裝」是他們非常好的銷售利器,白白的浪費了品牌體驗的用心。

要解決這樣的問題,就需要從銷售人員認知這個源頭來解決問題,甚至消滅問題,而不是簡單的用制度去規範員工行為。當員工認識到王室服裝能給他們帶來品牌的提升和區隔,能提升他們的銷售,員工就會直覺遵守。

第二,旁觀者心態,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傳統企業的科層式組織架構,要求員工各司其職,這樣的組織架構和公司文化養成員工形成只掃自己門前雪的心態。員工工作追求「沒做錯」,而不是追求「做對」。

公司採購部在為電商銷售部門採購首飾包裝品時,包裝費一直居高不下,電商部負責人了解了採購詳情,原來設計部門設計的一款包裝材料,選用的材料是國內只有一家供應商可以提供的,並且需要從國外進口。事實上這個材料的替代品可以降價很多,完全可以達到原設計的需求。

但是採購人員因為缺乏責任心,追求「沒做錯」,而不是「做對」,機械的按設計部門的要求去採購,造成公司成本無謂的增大。

第三,源頭思維,價值不好判斷

當下的問題是顯而易見的,而源頭的問題不容易被看出來。當下問題的責任非常明確,該是誰的事兒一清二楚,而源頭問題沒有明確的責任人。當下的問題都比較緊急,不解決不行,而源頭問題常常是「重要而不緊急」的。

現實工作中源頭問題屬於「未來問題」,它產生的壞結果只有在未來才能顯現出來,而大部分公司的考核往往只考核當下,這就逼迫員工關注當下,而不顧及未來,當工作不顧及未來時,就已經在未來的源頭埋下了「炸彈」。

扁鵲三兄弟,為什麼扁鵲最有名,而真正醫術最高明的大哥卻默默無聞?是因為扁鵲解決的問題別人都能看到,感覺到。而大哥把更多病消滅在沒有發生前,這些病有可能得,也有可能不得,雖然有價值,但是價值難以評估,所以很多人就不去關注了。再說問題沒有產生,只是靜悄悄的消滅了一個問題,就沒有轟動的公關效果。

這就造成公司裡的員工爭做扁鵲,而少有人去做扁鵲大哥的原因。

05、如何提升源頭思維?

源頭思維是一種有效而徹底解決問題思維方式。雖然它是我們老祖宗就有的智慧,但是要讓管理人員都能運用起來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在長期的管理實踐中,我總結出以下幾條可以運用和提升源頭思維能力的建議:

第一,選對人,人是一切的源頭。

人是工作中最大的變量,人如果選錯了,一切都不可能好。所以選人是公司高管的第一要務。過去我們常說「對事不對人」,我現在改變這個觀點了。只要選對人,對的人終究會帶來「對的事」。如果只關注事做對,而選錯了人,這個「錯的人」雖然今天能把事做對,但未來一定會把事做錯,給公司帶來巨大損失。

第二,統一價值觀和公司戰略,文化和戰略是公司經營的源頭。

價值觀是一家公司所有行動規則背後的靈魂,如果靈魂不能統一,規則一定會被破壞。公司戰略是公司所有行為的統領。公司中高管如果不能在公司戰略上達成共識,整個公司很難做到步調一致。一個步調不一致的公司,其市場競爭力可想而知。

第三,員工考核由任務導向轉向使命導向,有使命的員工才會有源頭思維。

大部分的公司對員工的考核,只有KPI,而KPI往往只反映員工當下的業績情況。單一KPI的考核,讓員工只關注需要考核那幾個少數指標,很多時候KPI並不能真實反映崗位真實要求。更有甚者,一些員工為了完成KPI而做假。

作為管理工具,目前KPI還不能少,但是公司要輔以其它類的諸如人才盤點、企業文化考核、360調查等工具,把考核從任務導向過度到使命導向。

第四,設立專職部門或者崗位。職能部門的缺失,猶如器官的缺失。

工作中每個人的視野是精力都是有限的。大部分的人會被眼前的工作拖累,很多時候一些現象會遮蔽管理人員的思維。我們不能對管理人員責全求備,要求每個管理者隨時隨地都能具有源頭思維的能力。

公司可以設置專業部門或者專業崗位,專門從事源頭思考的工作。萊紳通靈的防熵部門,他們的責任之一就是發現和處罰的問題時,都要從源頭找問題,爭取在源頭上消滅問題。

第五,設計多勞多得的分配機制,收入分配機制是最重要的源頭。

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員工出來工作就是衝著收入來的。所以公司設計一套多勞多得的分配機制尤為重要。

阿里巴巴的996和華為的狼性文化,如果沒有背後配套的激勵機製做支撐,是絕對不會成立的。

現在國內盛行的阿米巴經營,海爾推行的人單合一制度,都是在機制上解決了分配問題。讓員工由打工者變成「經營者」。當員工的收入和創造的價值直接關聯,員工的創造力自然會激發出來。

06、

「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它的含義是:如果行動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就應該反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生活工作中很多問題的發生,表面上看是別人的責任,但是當我們仔細深入分析後,發現最終的責任是發生在自己身上,或者自己有相當的責任。

當管理者養成反求諸己的習慣時,就是源頭思維的開始。

作者簡介:沈東軍,萊紳通靈創始人,南京大學商學院博士後,澳門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博士,香港科技大學EMBA,比利時國王勳章獲得者。

相關焦點

  • 萊紳通靈沈東軍:珠寶界的賈伯斯
    沈東軍其實並不擔心對手用他的方式打敗他。他早已跳出了賺更多錢的狹隘觀念,他更像是一個布道者,希望能把這些知識分享給行業。 因為如果是同樣的知識,沈東軍沒有做好,那應該反求諸己;如果對手用了有效,那更說明這些知識的價值。
  • 萊紳通靈沈東軍:成功需要把意志力用在「習慣養成」上
    提出「目標管理」的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企業和個人是否可以通過一種和目標沒有關係,而是培養一種習慣來達到我們想要的效果?這種習慣讓結果自然而然的發生。增強意志力,是讓生活變得更好的最保險的方式。生活中我們習慣給自己制定短期目標,比如這個季度減肥五斤,孩子鋼琴考試要過八級,績效考核要進入前三名等等。可是要達成這些短期目標,需要消耗我們很多的意志力。
  • 萊紳通靈沈東軍:爆款的頂層邏輯離不開這幾點
    蘋果幾乎是用幾款產品,就撐起了天下第一的市值,茅臺可以用一款白酒打遍天下無敵手,股價還能一飛沖天,這些公司的成功,正是源於「爆款思維」。「在如今的競爭時代,要麼成為爆款,要麼被爆款消滅!」最近,萊紳通靈CEO沈東軍在接受採訪時又一次語出驚人,震驚業界。
  • 沈東軍:萊紳通靈「換命」 才能騰飛
    除了「樓上樓下」主僕間的精彩群像戲,老派的貴族社會、悠長的田園風光、繁複的英式禮儀,同樣讓人為之著迷,其中就包括萊紳通靈董事長、CEO沈東軍。南京的萊紳通靈王室博物館裡,如今收藏著《唐頓莊園》劇中兩代伯爵夫人佩戴過的王冠,以及收購的十幾頂古董王冠。在沈東軍看來,儘管國潮復興、國貨崛起,但珠寶作為奢侈品,與王室、貴族擁有天然的關聯。
  • 真正的高手,是能把思維修煉成直覺
    基於 他積累的大量知識儲備和問題模式選擇合適的方法嘗試解決,並能夠在過程中自我監控採用最合理的方式。對於完全陌生或者跨領域的問題,他能夠界定自己擅長的部分和不熟悉的部分,對熟悉的部分他能夠迅速搞定。對於不清楚的他樂於學習和請教,並善於與不同行業的專家合作。問題是,他們是怎麼做到的?
  • 沈東軍跨界影視 鑽石影業緣何受到資本追捧?
    >  和多數不肯輕易拋頭露面的企業家不同,通靈珠寶總裁沈東軍是個閒不住的人。  從公司架構上,鑽石影業並非完全的「門外漢」,據沈東軍介紹,除了由他個人投資之外,公司也引入了其他影視行業內的股東,比如東開影視副總經理盧真是資深影視從業者,有十三年影視相關工作經驗,在《克拉戀人》、《翡翠戀人》等劇時就與沈東軍建立了合作。「目前也有非常多的公司希望對我們進行股權投資,我們正在考慮,會引入一些外部資本。」沈東軍表示。
  • 通靈珠寶閃耀升級萊紳通靈,沈東軍傾情打造王室珠寶
    隨著鑽石品質大劇《歸還世界給你》的熱播,萊紳通靈珠寶和沈東軍再次成為輿論的焦點。
  • 有一種思維法則叫黃金圈思維
    從自我出發角度看,他是一種「思維溝通方式的轉化」,上圖可見,大眾模式的表達都是由外而內,從清晰到模糊的過程。我把思維分為三個維度,最外面表層是「what層」,也就是做什麼,指的是事情的表象特徵,中間是how層面,也就是怎麼做的,是實現目標的一些途徑,最裡面是why層,就是為什麼做了一件事。
  • 萊紳通靈珠寶沈東軍:成就員工就是成就企業
    沈東軍看到這一幕幕時,很是感動。作為董事長兼CEO,沈東軍有感於員工的努力和付出,更加堅信了要將「成就員工」納入到企業願景的信念。就在近日,萊紳通靈舉辦了願景升級發布典禮,正式對外宣布萊紳通靈的願景升級為「成就員工,打造世界級優秀珠寶企業」。企業願景升級後,「成就員工」成為企業核心目標之一,並隨之帶來企業人才培養和發展制度的一系列戰略調整。
  • 萊紳通靈董事長沈東軍:品牌「換命」紅利漸顯
    在沈東軍看來,這是通靈珠寶的一次「換命」,事關企業的生死存亡。「只有『換命』,通靈珠寶才能獲得新生。」沈東軍的創業歷程頗具傳奇色彩。1997年沈東軍在南京天安大廈開出第一家珠寶門店。為了吸引消費者,沈東軍宣稱要「把價格降到底」,同時承諾假一罰十和七天退貨。通靈珠寶在南京一炮打響。
  • 思維導圖,發散性的思考工具
    什麼是思維導圖官方給出的定義是具有發散性、可視化的思考工具,由於可視化的特性,所以也叫做思維地圖。一般的繪製方法分為手繪以及軟體繪製,初學者更建議使用手繪的方式,目的是讓大腦和身體構建豐富和直觀的學習體驗。思維導圖的特點是圖文並茂,並且具有顏色豐富的發散結構。它的作用就是結構清晰,可以讓人一目了然地了解所要表達的想法。
  • 極簡思考,九個步驟讓你的思維洞見有用武之地(附思維導圖)
    有沒有一種可以化繁為簡,讓你的思維洞見有用武之地的方法呢?今天我將向你介紹《極簡思考》這本書,由美國西點軍校的優秀畢業生,曾任職於世界頂級諮詢公司麥肯錫,後來創辦了自己的公司thought LEADERS的邁克·費廖洛(Mike Figliuolo)著作。
  • 「王室」帽子救不了通靈珠寶,沈東軍的鑽石帝國正在淪陷
    高管頻繁離職,沈東軍披掛上陣從「鑽石股」到「王室股」,萊紳通靈的「進化」與靈魂人物沈東軍不無關係。資料顯示,1997年,沈東軍在其嶽父的影響下,進軍珠寶市場,並在南京天安大廈開出第一家門店。自此,沈東軍認準了這條鎂光燈鋪出來的營銷之路。隨後,依託MAS博物館的收藏背景及比利時瑪蒂爾德王后與現任國王的愛情故事,通靈珠寶相繼推出「皇家博物館」和「王后」兩大系列產品,沈東軍也順勢將「為下一代珍藏」升級為「王室鍾愛,為下一代珍藏」。
  • 了解3大思考流程、5大思維模式
    學習邏輯思維的好處多多邏輯思維是指將思維內容聯結、組織在一起的方式或形式。這是一種抽象思維能力,擁有邏輯思維能力的孩子看問題的角度會更全面,解決問題的方法也會更靈活而多變。就好比我侄子,因為他老爸是編程高手的緣故,他的邏輯思維能力啟蒙很早,才四五歲,他爸爸就拿著各種有趣的數學遊戲陪孩子玩。舉個簡單的例子,玩積木的時候,他爸爸就能用多種玩法鍛鍊孩子的思維能力,如用積木搭出了各種形狀,拍下照片觀察不同視角下的樣子,又比如父子倆比賽,猜搭好的積木造型一共有多少塊積木組成等等。
  • 頂級的高手,都學會了用「逆向思考」做決策
    正向思考是沿著我們習慣性的思考路徑去思考,不但是我們早就習慣的思維方式,同時也是大腦處理問題,最快速最便捷第一調動的模式。因此沒有人會遇到每一個問題都會直接讓大腦啟用逆向思考的能力。什麼是逆向思考:逆向思考本質也叫做「求異思維」,它是對司空見慣或者已經形成「定論」的事物或者某個觀點進行反過來思考的一種思維方式。
  • 如果你覺得自己思維遲緩,請你以後這樣思考!
    這些都是大多數人思維邏輯差會遇到的一些常見問題。 今天給大家推薦一種思維方式,可以讓你解決上面這些問題,而且應用熟練後還可以讓你得心應手的思考和表達。 什麼是思維導圖?
  • 《周易》成語與中華民族思維方式
    《周易》之所以能對後世產生持久而深刻的影響,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正如有學者指出的:它所蘊涵的思維方式對中國傳統文化產生了重要影響,並逐漸滲透到民眾的深層意識和日常生活中。《周易》所蘊涵的思維方式,體現在許多具有豐富文化內涵的成語之中。在漢語中,有200餘條成語源出《周易》經傳。
  • 沈東軍「當家」,通靈珠寶不負厚望成功上市
    原標題:沈東軍「當家」,通靈珠寶不負厚望成功上市齊魯晚報訊 自成立以來,通靈珠寶在創始人沈東軍的掌舵下,一直將打造行業標杆、做行業發展的表率作為願景,汗水與歡樂交匯,艱難與成長同行,服務與快樂相伴,一路走來,通靈珠寶收穫頗豐,走到了業界前列。作為我國珠寶行業的領軍企業之一,通靈珠寶於11月23日成功上市。
  • 通靈珠寶更名萊紳通靈,沈東軍打造「王室珠寶龍頭股」
    整場發布會盡顯「王室的力量」,萊紳通靈品牌首席時尚官唐嫣首戴古董王冠華美亮相,公司董事長兼CEO沈東軍身著萊紳通靈「王室工服」英姿颯爽,Leysen家族第五代及第六代傳人細述品牌王室淵源,另有時尚集團總裁蘇芒與比利時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方海科先生親臨現場,一同見證「王室珠寶龍頭股」的誕生。
  • 沈東軍闖蕩珠寶行業15年,年銷售額12.5億
    43歲的沈東軍已經在珠寶行業摸爬滾打了15年,他用了大部分時間來說服女人和男人,讓他們相信購買自己的產品會讓他們感覺更好。沈東軍的嶽父從事翡翠生意,經常在沈面前談起在中國和緬甸邊界做批發貿易的事情,沈東軍希望進入珠寶領域。他發現鑽石已成為結婚的必需品,並估計了十年後的市場需求。1997年,沈東軍把幾乎所有積蓄投入到珠寶創業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