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用一些麵包帶來的誤判,可以通過多次測試排除。
泉州網(微博)-泉州晚報訊 (記者王麗虹 文/圖)日前,福州一男子吃牛角包被查出「酒駕」,經過解釋和再次測試後才擺脫嫌疑。昨日,記者走訪超市發現,部分袋裝小麵包、牛角包、華夫餅的外包裝上標有「食用酒精」字樣,食用後有的確實會出現酒精反映。
在鯉城公安分局交巡警大隊,記者當著民警的面,先食用了一個從麵包店買來的牛角包,食用後對著吹氣式酒精測試儀上面的連接管深吹了幾口氣,結果顯示血液中酒精含量為0mg/100ml。隨後,記者拆開一款從超市購買的袋裝牛角包,食用後再次吹氣測試,結果顯示酒精含量為65mg/100ml,屬於「酒駕」,兩分鐘後再次檢測的數值變為0。
記者隨後拆開一款袋裝小麵包,其外包裝也有「食用酒精」字樣。連續食用2個後,測出血液中酒精含量為25mg/100ml,也屬於「酒駕」。一分鐘後再次檢測,數值變為0。
市面上常見的袋裝華夫餅,同樣含有「食用酒精」,記者拆袋食用了兩片華夫餅,檢測後數值為0mg/100ml。最後,記者拿出在麵包店買的現烤菠蘿包,食用了1/3後再次測試,檢測出的數值為10mg/100ml。
為何都含有「食用酒精」,結果卻不一樣?對此,民警表示,可能是其中有的酒精含量較少,所以檢測不出來,可見不是所有含有「食用酒精」的麵包、糕點都會導致「被酒駕」。
民警表示,車輛駕駛人員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於或者等於20mg/100ml,小於80mg/100ml的駕駛行為屬於「酒駕」,「酒駕」通常是以呼氣酒精含量檢驗結果作為認定依據。為確保檢測結果的準確性,被檢測人如果食用了蛋黃派、藿香正氣水等可能讓檢測儀出現「誤判」的食物或藥品,可以向交警提出再檢測的要求,多次檢測就可以排除「誤判」的情況。此外,「醉駕」行為是以抽血檢驗結果為認定依據,駕車人即使食用多個含有「食用酒精」的麵包,血檢結果也不可能測出酒精,因此不用擔心吃麵包可能「被醉駕」。
連結:這些食物易「被酒駕」
導致酒精測試儀誤報的食品及藥品,成分中大多含有酒精。
如食物類:豆腐乳、佛跳牆、蛋黃派、提拉米蘇、料酒、醉蝦、啤酒鴨、酒心糖等。此外,含糖量高的蘋果、香蕉、梨等水果,如果儲存不當,也會產生酒精。
藥類:藿香正氣水、正骨水、十滴水、消咳喘糖漿等。
含有乙醇的漱口水也是高危「酒駕」的生活用品之一;有些口氣清新劑也含有酒精,要謹慎選擇。 (麗虹) (泉州網(微博)-泉州晚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