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燈會·習俗

2020-12-10 騰飛彩燈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

中秋節來歷:

中秋節是個古老的節日,祭月賞月是節日的重要習俗。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社制,民家也有中秋祭月之風,到了後來賞月重於祭月。中秋賞月的風俗在唐代極盛,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宋代、明代、清代宮廷和民間的拜月賞月活動更具規模。我國各地至今遺存著許多「拜月壇」、「拜亭」、「望月樓」的古蹟。根據史籍的記載,「中秋」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一書中。直到唐朝初年,中秋節才成為固定的節日。《唐書太宗記》記載有「八月十五中秋節」。

中秋晚上,我國大部分地區還有烙「團圓」的習俗,即烙一種象徵團圓、類似月餅的小餅子,餅內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壓月亮、桂樹、兔子等圖案。祭月之後,由家中長者將餅按人數分切成塊,每人一塊,如有人不在家即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團圓。

關於中秋節的佳話還有很多,比如相關的英雄後裔、嫦娥奔月等,今天我們主要說一下中秋節習俗:

賞月

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於魏晉時期,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歷代詩人名篇中幾乎都有賞月、詠月的詩句。到了現代,漸漸演變為家人、朋友齊聚一堂,賞月暢談,在皓月當空的美景下分享生活的喜樂,享受團聚的溫馨。

燃燈

明清時期,民間還有中秋夜燃燈的習俗, 不過主要是在南方流行。還有兒童會製作柚皮燈,用紅柚皮來雕刻各種人物花草,在中間安放一個琉璃盞,紅光四射。

吃月餅

目前最為熟悉的習俗,應該就是中秋節吃月餅。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中秋節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團圓」。月餅,又叫月團、豐收餅、宮餅、團圓餅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月餅最初是用來祭奉月神的祭品,後來人們逐漸把中秋賞月與品嘗月餅,作為家人團圓的一大象徵。月餅象徵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日食品,用它祭月、贈送親友。

賞燈

中秋節,有許多的遊戲活動,首先是賞花燈。中秋是我國三大燈節之一,過節賞燈。自貢彩燈是當下最受歡迎的活動之一,看燈賞燈吃玩一條龍的體驗。自貢市騰飛文化藝術有限公司(騰飛彩燈)目前正在各地景區緊張的籌備中:現場的勘察、方案的規劃設計,為景區量身定製打造。

猜燈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相關焦點

  • 中秋節燈會花燈展舉辦歷史講解
    中國南方還有舉辦中秋節燈會花燈展的習俗,這個習俗也隨著早期移民南下而流傳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華人地區。自貢馳龍原創自貢馳龍中秋節燈會花燈展古時候人們為了躲避黑暗的恐懼,於是發明了燈籠,由此燈籠也具有驅魔祈許光明之意,通訊不發達時,每逢佳節便將思念之情寫在紙上,通過放河燈、放天燈習俗,期待遠方的親人能夠收到這份思念
  • 中秋節賞花燈的來歷 這個習俗自古便存在
    現如今,中秋佳節又快來到了,在這個特殊的日子中有很多傳統的特色活動,賞花燈就是其中的一種,這種民間活動在古代尤為興盛,大家要記清楚。   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 新加坡中秋節習俗:彩色月餅 提燈籠
    新加坡是一個華人佔人口絕大多數的國家,對於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向來十分重視。對新加坡的華人來說,中秋佳節是聯絡感情,表示謝意的天賜良機。親朋好友、商業夥伴之間相互饋贈月餅,藉此表示問候與祝願。  新加坡是一個旅遊國家,中秋佳節無疑是一個吸引遊客的絕好機會。每年中秋臨近時,當地著名的烏節路、新加坡河畔、牛車水及裕華園等地裝飾一新。
  • 中秋節手抄報圖片資料和中秋節部分習俗文字內容
    中秋節手抄報圖片資料和中秋節部分習俗文字內容時間:2019-09-13 11:2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節手抄報圖片資料和中秋節部分習俗文字內容 中秋節主題手抄報內容 中秋節部分習俗 1、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
  • 【中秋習俗】玩花燈
    2017網絡中國節·中秋   中秋節的習俗有很多,吃月餅、玩花燈、賞月、喝桂花酒等等,小編發現掰著手指都算不完,中秋節有一個很重要的習俗,那就是玩花燈,全國各地都會在中秋這一天玩花燈哦,我們一起來了解下中秋節習俗只玩花燈吧。
  • 國內外有趣的中秋節習俗,越南人直接過成了兒童節
    八月十五月正圓,放下手頭的工作與家人團聚,一同賞月,歡慶中秋佳節,是華人文化圈最為重要的風俗之一。這個有著上千年歷史的節日,衍生到世界各地,形成了不同的習俗,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下不同地區都有哪些有趣的中秋習俗吧。
  • 2020廣州中秋節哪裡會有燈會?中秋節燈會匯總
    ➤2020年廣州文化公園中秋燈會  展出時間:10月1日-10月8日  展出地點:廣州文化公園  >燈會主題:明燈皓月詠河山  票價:免費展出  本屆燈會以「明燈皓月詠河山」為主題,從10月1日持續至8日,共免費展出23組大中型燈組和近千盞氣氛燈。
  • 臺灣的14個中秋節習俗
    在臺灣,農曆八月十五過中秋有著獨特的風俗:吃芋餅、烤肉,祭月、拜月、偷菜、晚睡,一樣都不能馬虎。下面為您介紹臺灣的中秋節習俗。
  • 中秋節古代習俗與現在的習俗的變化
    據公開資料顯示,民間中秋賞月活動約始於魏晉時期,但未成習。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玩月頗為盛行,許多詩人的名篇中都有詠月的詩句。待到宋時,形成了以賞月活動為中心的中秋民俗節日。《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節前,諸店皆賣新酒,貴家結飾臺榭,民家爭佔酒樓玩月,笙歌遠聞千裡,嬉戲連坐至曉」,可見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營業,玩月遊人達旦不絕。
  • 中秋節:東南亞國家中秋節習俗
    >中秋節:東南亞國家中秋節習俗2010-09-06 10:48:31出處:PCbaby作者:佚名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僑華人的傳統節日。雖然同為中秋,但各國習俗不同,多樣的形式一併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日本人中秋節不吃月餅  在日本,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被稱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
  • 細數漢文化圈內的中秋節習俗
    漢文化圈中的國家都把八月十五這天定為中秋節,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下這些國家的中秋節習俗吧。 1) 韓國的「秋夕節」 中秋節在韓國稱為「秋夕節」,節日時間也是農曆八月十五,韓國的中秋節習俗與中國不同,除了在節日期間給親朋好友送禮外,韓國人還會去掃墓,會用當年新出的瓜果蔬食祭奠先祖,有與先祖慶祝當年豐收和感謝先祖之意,因此,他們亦叫秋夕節做「感恩節」,其假期表上把「秋夕」的英文寫成為「Thanksgiving Day」(
  • 江門這個中秋燈會時間定了!巨型地球燈、花燈長街等你來賞
    江門這個中秋燈會時間定了! 去年,高新區(江海區)中秋燈會的盛況震撼了市民,今年的燈會將以遊燈會、看演出、賞展覽等形式開展,除了各大主題的燈組外還增加了巨型地球燈、月亮燈、花燈長街等,刷新市民對於燈會的傳統印象,燈會期間每晚都將流光溢彩,以夢幻光影迎接遊客的到來。
  • 中秋將至,看中韓中秋節習俗大PK
    中秋佳節但,韓國居然也有中秋節,寡聞的小編才知道。它的起源先不說了,小編在此想嘮嘮咱們的中秋節和韓國中秋節的一些習俗,PK一番。咱們的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等習俗,且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正應了那一句經典詩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嫦娟。所以在中秋節咱們中國人一般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祭月、賞月為主。祭月呢,就是向月神示敬,這種習俗由宮廷貴族逐漸發展到民間。人們在向月之處安置祭桌,其上放置祭品,然後對著月亮祭拜,表達祈求月神降福人間的一種美好心願。
  • 中國各地有趣的中秋節習俗,你的家鄉有哪些?
    中國各地有趣的中秋節習俗,你的家鄉有哪些?時間:2018-09-11 22:1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各地有趣的中秋節習俗,你的家鄉有哪些? 中國地域遼闊,各地的文化風俗都有差異。今年的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了,你知道你的家鄉在中秋節都有哪些習俗嗎?
  • 62年的中秋燈會如期迎客
    19日18:00,23組大中型燈組和近千盞氣氛燈點亮了今年中秋的序幕,這是廣州文化公園每年中秋的保留節目,62年來從未間斷過。馮國炳/攝儘管今年颱風「山竹」剛剛肆虐廣東,由於園方防禦措施得當,全部燈組無一吹倒、損毀,中秋燈會如期舉行。
  • 中秋習俗
    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宮廷中祭拜月兔的規矩,雖說是在逃難之中,香壇只好用晉北的方鬥來替代,但從心理角度說,因為在難中,所以對神則更為敬畏而虔誠。從這個故事看,清代宮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稱做太陰君的。然而民間則不同,百姓們稱它為玉兔兒爺,這種稱呼雖不如稱太陰君嚴肅莊重,但卻顯得更為親切。而在北京一帶的民俗中,中秋節祭兔兒爺實是莊重不足而遊戲有餘,儘管略顯得對神不大尊敬,但卻反映了民間敬神心理的異化。
  • 老北京中秋習俗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節,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
  • 有趣的中國古代中秋節風俗習俗
    而在北京一帶的民俗中,中秋節祭兔兒爺實是莊重不足而遊戲有餘。   賞月:   這是古人雅俗同好的一件快事。富人多自搭彩樓,好遊者則或登於山、或泛於水,而又必備核餚酒漿,文人賦詩,俗士講古,往往通宵達旦。   熬夜:   民間相傳,中秋夜越晚睡越長壽。所以有人以此祈求長壽,但更多現代年輕人藉此機會玩個通宵。
  • 莆田中秋節習俗有哪些?出嫁的女兒回娘家「送秋」
    再過幾天就是傳統中秋佳節,她正提前準備回娘家「送秋」所需的物品。在莆田,每年農曆八月初一到十五,出嫁的女兒「擔」禮物回娘家,看望父母,表達尊親愛親的傳統美德,鄉人俗稱為「送秋」。這個傳統的習俗傳承至今,成為莆田市獨有的中秋文化。在魏麗婷準備的「送秋」清單中,有莆田傳統美食米粉、芋頭、豆腐皮等,以及豬腳、板慄、月餅,還有給老人置辦的衣服、鞋襪等生活用品。
  • 中秋節祭月的傳統習俗:除月餅外,這些供品也必不可少
    大家都知道中秋節一直是中國的傳統習俗,當然曾經韓國人居然拿去申請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不過好在他們申請的是秋夕節夜晚的一個風俗環節——圓圈舞「羌羌水月來」。中國人的中秋節,在韓國人眼裡,其實叫秋夕節。而且韓國人除了和家人團圓之外,在秋夕節那天,他們還肩負著清明節的任務——祭祀祖先、掃墓等。而在我們國人眼裡,中秋節其實就是家人團圓的日子,當然也是祭拜月神的日子。那麼我們中秋節那天祭月到底有哪些傳統習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