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地有趣的中秋節習俗,你的家鄉有哪些?

2020-12-12 川北在線網

中國各地有趣的中秋節習俗,你的家鄉有哪些?

時間:2018-09-11 22:1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各地有趣的中秋節習俗,你的家鄉有哪些? 中國地域遼闊,各地的文化風俗都有差異。今年的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了,你知道你的家鄉在中秋節都有哪些習俗嗎? 1、福建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 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

    原標題:中國各地有趣的中秋節習俗,你的家鄉有哪些?

    中國地域遼闊,各地的文化風俗都有差異。今年的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了,你知道你的家鄉在中秋節都有哪些習俗嗎?

  1、福建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

 

  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

 

  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

 

  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

 

  在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2、廣東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裡、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菸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

 

  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佔塔高的1/4,然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穀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3、江蘇

 

  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

 

  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無錫中秋夜要燒鬥香。香鬥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鬥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紮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4、江西

 

  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

 

  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5、安徽

 

  婺源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於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

 

  績溪中秋兒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紮成髮辮狀,浸溼後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出巨響並有遊火龍的風俗。火龍是以稱草紮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遊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遊遍各村後再送至河中。

 

  6、四川

 

  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

 

  7、山東

 

  山東省慶雲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穀神,稱為「青苗社」。

 

  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

 

  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戶。

 

  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

 

  8、山西

 

  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宴請女婿。

 

  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9、河北

 

  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

 

  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若中秋節下雨,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

相關焦點

  • 國內外有趣的中秋節習俗,越南人直接過成了兒童節
    八月十五月正圓,放下手頭的工作與家人團聚,一同賞月,歡慶中秋佳節,是華人文化圈最為重要的風俗之一。這個有著上千年歷史的節日,衍生到世界各地,形成了不同的習俗,今天我們就來一起學習下不同地區都有哪些有趣的中秋習俗吧。
  • 中秋節有哪些習俗
    中國人對於中秋有著獨特的情懷,中秋節,對於國人來說,更是合家團圓的好日子,那麼對於中秋節又都有哪些習俗呢?最為大眾所知的應該就是祭月和吃月餅了。也借著月亮的陰晴圓缺,表達了無數國人的喜怒哀樂,直到現在,中秋賞月也仍是必不可少的一個節目。2.月餅,中秋節月餅是必不可少的實食物。圓形的月餅和中秋節的月亮遙想呼應,也代表著團團圓圓。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和中秋節已不可分割,一提到月餅,必然會想到中秋,反之,亦然。
  • 中秋佳節將至,除了月餅還有哪些應節食品!
    一年一度的中秋佳節即將來臨,在這個季節各式各樣的美食佳果都會被呈現在大家面前。大家一起來聊一聊你的家鄉都有哪些讓人惦記的應節食品!中秋月餅在廣東,首選就是中秋月餅!廣式月餅受眾程度越來越高,現在不僅僅是廣東人喜愛,全國各地都會在中秋時品嘗一番廣式月餅。
  • 外國人也過中秋節 各地習俗各不同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僑華人的傳統節日。雖然同為中秋,但各國習俗不同,多樣的形式一併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日本「月見節」:吃糰子,賞月會
  • 有趣的中國古代中秋節風俗習俗
    中秋夜,燈內燃燭,繫於竹竿之上,瓦簷上、露臺上等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   玩兔爺:   兔爺是泥做的,兔首人身,披甲冑,插護背旗,臉貼金泥,身施彩繪,或坐或立,或搗杵或騎獸,豎著兩隻大耳朵,亦莊亦諧。清代宮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稱做太陰君的。然而民間百姓們稱它為兔兒爺,顯得更為親切。而在北京一帶的民俗中,中秋節祭兔兒爺實是莊重不足而遊戲有餘。
  • 中秋節燈會·習俗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
  • 各地中秋美食習俗由來及吃法推薦
    中秋佳節,難得的月圓人更圓,舉杯邀月,合家歡樂,怎少得了美食相伴?由於各地過中秋節的習俗不盡相同,吃的也五花八門,那麼中秋究竟都有哪些好吃的,長沙旅遊網小編扒一扒各地的餐桌,精心挑選了以下幾道中秋拿來共享的美食,吃貨們還不看過來!  月餅
  • 廣東各地中秋節習俗大盤點,深圳真的輸了
    大魚吉他作為廣東人,此刻也是在異鄉敲著鍵盤,思念著家人及家鄉的節日氣氛。說起廣東的中秋習俗,真的是各地都超有自己的特色,這也是我們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今天就讓大魚吉他帶你去看看吧!客家——賞月吃月餅中秋吃月餅、賞月等習俗是國內大多數地方的習俗。因為客家人遍布全國各地,而廣東的客家人主要分布在梅州、揭陽、河源等地,祖先大都是從中原地區遷過來的,所以也保留著相似的習俗並不出奇。
  • 莆田中秋節習俗有哪些?出嫁的女兒回娘家「送秋」
    再過幾天就是傳統中秋佳節,她正提前準備回娘家「送秋」所需的物品。在莆田,每年農曆八月初一到十五,出嫁的女兒「擔」禮物回娘家,看望父母,表達尊親愛親的傳統美德,鄉人俗稱為「送秋」。這個傳統的習俗傳承至今,成為莆田市獨有的中秋文化。在魏麗婷準備的「送秋」清單中,有莆田傳統美食米粉、芋頭、豆腐皮等,以及豬腳、板慄、月餅,還有給老人置辦的衣服、鞋襪等生活用品。
  • 家鄉永州的端午節習俗
    瀟湘悠悠兩千載歷史,孕育了深厚的文化底蘊,蘊含著濃厚的風土人情,永州人在長期的生活、勞動及與外地人交往中,形成了具有湘南地方特色的風俗習慣,其中端午節習俗是永州風俗文化中的重要內容。在這一天,湖南各地民眾紛紛賽龍舟、包香粽、掛艾草,舉辦各種活動來共慶佳節。
  • 中秋節:東南亞國家中秋節習俗
    >中秋節:東南亞國家中秋節習俗2010-09-06 10:48:31出處:PCbaby作者:佚名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僑華人的傳統節日。雖然同為中秋,但各國習俗不同,多樣的形式一併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日本人中秋節不吃月餅  在日本,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被稱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
  • 中秋節的來歷是什麼你知道嗎,中秋節日習俗活動又有哪些?
    又到了中秋佳節,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中國傳統節日——中秋節,每逢佳節倍思親,每年到農曆八月十五,在異鄉獨自生活的人們,以月亮的圓比作家人團圓,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的感情。在中國傳統節日中,中秋節和端午節,春節和清明節稱為中國的四大傳統節日。
  • 扒一扒全國各地好玩有趣的端午節習俗
    端午節和中秋節、清明節、春節並成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棕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枝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這兒端陽,那兒端陽,處處都端陽。」自古以來,我國民間便有端午節吃粽子和划龍舟的習慣,但我們今天不談這兩個習俗,小編帶你一路從南走到北,去看看各地那些鮮為人知的端午習俗。
  • 中秋節習俗有哪些?來石景山區圖書館了解中秋傳統文化
    花好月圓人團圓為慶祝2020年中秋、國慶喜相逢,石景山區圖書館在10月1日至8日的「雙節」假期中,為期待已久的讀者朋友們推出了一系列豐富多彩的閱讀活動,快來看看吧!系列成人活動吃月餅、玩兔兒爺、吃團圓飯……你的中秋節習俗都有哪些呢?石景山區圖書館以「月圓京城 情系中華」為主題,通過各種閱讀活動帶你感受中秋節的節日文化。中秋節主題講座特別邀請趙傑教授為大家講解中國節日傳統文化。
  • 你知道在「七夕節」這天,都有哪些習俗呢
    七夕節,東方的情人節。該節日來源於牛郎與織女的傳說,並在農曆七月初七慶祝。因為此日活動的主要參與者是少女,而節日活動的內容又是以乞巧為主,所以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七夕「鵲橋相會」都有哪些古詩佳句你知道「七夕節」都有哪些有趣的習俗呢
  • 元宵節各地習俗有哪些?元宵節的特色活動有哪些?
    因為各個地區人們的生活習慣不同,所以元宵節的習俗也是不一樣的。那么元宵節各地的習俗有哪些?又有哪些特色活動呢?  一、元宵節各地習俗關於元宵節賞花燈的由來,民間有許多說法,其中一個神話傳說甚是有趣。  2、猜燈謎猜燈謎是元宵節的經典民俗活動之一,也是我國獨特的節日文娛方式。燈謎源於春秋戰國時期的宮廷文人墨客,他們為了展現才華和閒來解悶兒,就製作出了「文義謎語」,他們一邊把酒推盞,一遍吟詩猜謎,極富情趣。
  • 中國中秋節的由來,又有哪些習俗?
    春去秋來,又是一年的中秋節就要到了,想想中秋節馬上就要和家人團圓,一起共賞中秋,就很開心。那麼,在中秋佳節之際大家對中國中秋節的由來知道多少呢,中秋節又有哪些習俗呢?今天小編就帶大家一起來了解了解中秋節的由來和習俗吧。
  • 中秋祭月是什麼意思 你的家鄉有這個習俗嗎?
    中秋節來臨,在這一天中國大地上有著許多不同的習俗,其中南方就有祭月的習慣,可能許多網友不明白祭月,小編給大家解析一下。   我國人民在古代就有「秋暮夕月」的習俗。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
  • 中秋節古代習俗與現在的習俗的變化
    此前曾有一說,即古代文人習慣中秋賞月、賦詩懷人;普通百姓則家人團聚,分吃「團圓餅」,更有「拜月」習俗。蕭放表示,拜月是對月神的崇拜活動,宋代以後開始流行。拜月儀式大體上是在八月十五晚上,在家或戶外設月神牌位,擺上供品如瓜果、月餅等,然後叩拜,祈求月神給予福佑。「唐代確有賞月風尚,但未見拜月習俗;宋代男女拜月各有不同需求:男子希望科舉有好功名,女子則祈求擁有美麗容顏。
  • 臺灣的14個中秋節習俗
    在臺灣,農曆八月十五過中秋有著獨特的風俗:吃芋餅、烤肉,祭月、拜月、偷菜、晚睡,一樣都不能馬虎。下面為您介紹臺灣的中秋節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