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各地有趣的中秋節習俗,你的家鄉有哪些?
時間:2018-09-11 22:1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各地有趣的中秋節習俗,你的家鄉有哪些? 中國地域遼闊,各地的文化風俗都有差異。今年的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了,你知道你的家鄉在中秋節都有哪些習俗嗎? 1、福建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 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
原標題:中國各地有趣的中秋節習俗,你的家鄉有哪些?
中國地域遼闊,各地的文化風俗都有差異。今年的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了,你知道你的家鄉在中秋節都有哪些習俗嗎?
1、福建
在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以求長壽。
在建寧,中秋夜以掛燈為向月宮求子的吉兆。
上杭縣人過中秋,兒女多在拜月時請月姑。
龍巖人吃月餅時,家長會在中央挖出直徑二、三寸的圓餅供長輩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讓晚輩知道。這個習俗是源於月餅中藏有反元殺敵訊息的傳說。
在金門,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2、廣東
廣東潮汕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主要是婦女和小孩,有「男不圓月,女不祭灶」的俗諺。晚上,皓月初升,婦女們便在院子裡、陽臺上設案當空禱拜。銀燭高燃,香菸繚繞,桌上還擺滿佳果和餅食作為祭禮。
當地還有中秋吃芋頭的習慣,潮汕有俗諺:「河溪對嘴,芋仔食到」。八月間,正是芋的收成時節,農民都習慣以芋頭來祭拜祖先。這固然與農事有關,但民間還有一則流傳廣泛的傳說:1279年,蒙古貴族滅了南宋,建立元朝,對漢人進行了殘酷的統治。馬發據守潮州抗元,城破後,百姓慘遭屠殺。為了不忘胡人統治之苦,後人就取芋頭與「胡頭」諧音,且形似人頭,以此來祭奠祖先,歷代相傳,至今猶存。
中秋夜燒塔在一些地方也很盛行。塔高1—3公尺不等,多用碎瓦片砌成,大的塔還要用磚塊砌成,約佔塔高的1/4,然後再用瓦片疊砌而成,頂端留一個塔口,供投放燃料用。中秋晚上便點火燃燒,燃料有木、竹、穀殼等,火旺時潑松香粉,引焰助威,極為壯觀。民間還有賽燒塔規例,誰把瓦塔燒得全座紅透則勝,不及的或在燃燒過程倒塌的則負,勝的由主持人發給彩旗、獎金或獎品。據傳燒塔也是元朝末年,漢族人民反抗殘暴統治者,於中秋起義時舉火為號的由來。
3、江蘇
南京人中秋愛吃月餅外,必吃金陵名菜桂花鴨。「桂花鴨」於桂子飄香之時應市,肥而不膩,味美可口。酒後必食一小糖芋頭,澆以桂漿,美不待言。「桂漿」,取名自屈原《楚辭·少司命》「援北方閉兮酌桂漿」。桂漿,一名糖桂花,中秋前後採摘,用糖及酸梅醃製而成。江南婦女手巧,把詩中的詠物,變為桌上佳餚。
南京人合家賞月稱「慶團圓」,團坐聚飲叫「圓月」,出遊街市稱「走月」。
無錫中秋夜要燒鬥香。香鬥四周糊有紗絹,繪有月宮中的景色。也有香鬥以線香編成,上面插有紙紮的魁星及彩色旌旗。上海人中秋宴以桂花蜜酒佐食。
4、江西
吉安縣在中秋節的傍晚,每個村都用稻草燒瓦罐。待瓦罐燒紅後,再放醋進去。這時就會有香味飄滿全村。
新城縣過中秋時,自八月十一夜起就懸掛通草燈,直至八月十七日止。
5、安徽
婺源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塔上掛以帳幔匾額等裝飾品,又置一桌於塔前,陳設各種敬「塔神」的器具。夜間則內外都點上燈燭。
績溪中秋兒童打中秋炮。中秋炮是以稻草紮成髮辮狀,浸溼後再拿起來向石上打擊,使發出巨響並有遊火龍的風俗。火龍是以稱草紮成的龍,身上插有香柱。遊火龍時有鑼鼓隊同行,遊遍各村後再送至河中。
6、四川
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有的地方也點桔燈,懸於門口,以示慶祝。也有兒童在柚子上插滿香,沿街舞動,叫做「舞流星香球」。
7、山東
山東省慶雲縣農家在八月十五祭土穀神,稱為「青苗社」。
諸城、臨沂和即墨等地除了祭月外,也得上墳祭祖。
冠縣、萊陽、廣饒及郵城等地的地主也在中秋節宴請佃戶。
即墨中秋節吃一種應節食品叫「麥箭」。
8、山西
山西省潞安則在中秋節宴請女婿。
大同縣則把月餅稱為團圓餅,在中秋夜有守夜之俗。
9、河北
河北省萬全縣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
河間縣人認為中秋雨為苦雨,若中秋節下雨,當地人則認為青菜必定味道不佳。
投稿郵箱:chuanbeiol@163.com 詳情請訪問川北在線:http://www.guangyuan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