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人也過中秋節 各地習俗各不同

2020-12-11 觀察者網

遙望明月共此時,歡度佳節同相知。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僑華人的傳統節日。雖然同為中秋,但各國習俗不同,多樣的形式一併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日本「月見節」:吃糰子,賞月會

日本人稱中秋節為「月見節」。節日這天,成千上萬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裝,吟唱吆喝,扶老攜幼,抬著神龕到廟裡去進香。孩子們還到野外採集象徵吉祥如意的野草裝飾家門,迎來幸福;晚上全家聚集在院子裡,擺上瓜果、米糰子等供奉月神,然後分食、賞月,聆聽老人講述關於月亮的神話。 日本人過中秋吃的不是月餅,而是江米做的「糰子」,它形狀各異,餡兒以豆沙為主。如今日本只有少部分地方保留著過「月見節」的習慣。

韓國「秋夕節」:家團圓,品松糕

韓國人稱中秋節為「秋夕節」。 秋夕在韓國是最重要的節日之一,從農曆八月十四日開始全國上下就要接連放假3天,慶祝佳節。 韓國「秋夕節」最重要的是全家人要團聚到爺爺奶奶家,首先是祭拜祖先,然後全家人一起跳舞、賞月。女孩子們穿上豔麗的傳統服飾,玩起古老的跳板遊戲。 韓國也有獨特的中秋食物——鬆餅。鬆餅形如半月,用米粉製成,內餡是豆沙、棗泥等,因蒸時墊有松毛而得名,中秋時家家蒸食並互相饋送。

越南「中秋節」:聽阿貴,打花燈

越南人的中秋節以孩子、鯉魚為貴,顯出自己特點。阿貴相當於越南版的嫦娥,相傳阿貴得到仙樹後,未遵仙訓,用汙水澆樹,結果仙樹騰空飛上月宮,阿貴因手拉樹根,也被帶往受責。晚上彩燈齊放,傳說是條鯉魚成精後害人,包公為救民用紙紮了鯉魚燈以鎮之。於是,孩子們都在中秋晚上聽「阿貴」的傳說,還會提鯉魚燈出遊玩耍,預示長大「跳龍門」之意。

斯裡蘭卡「月圓節」:聽講經,拜月亮

中秋節,在亞洲大多數國家和地區是一年一度。然而,斯裡蘭卡的「月圓節」,是按佛曆習俗流傳的,每月當月亮團圓時,就要過一次佳節,當然以中秋的「月圓節」最隆重。「月圓節」這天,斯裡蘭卡全國放假。善男信女們早早安排好美味佳餚後,都爭先恐後地到寺廟或神堂去聽講經,拜月亮。聽拜之後,人們圍坐在場院裡,就著美食,端坐賞月。直至明月西沉,歌舞娛樂,盡興而散。 

 

泰國「祈月節」:擺仙桃 拜八仙

泰國人把中秋節喚做「祈月節」。每當泰國的八月十五之夜,各家各戶用甘蔗紮成拱門,男女老少都要集中參拜月亮。 中秋桌上供奉著中國民間傳說的「八洞神仙」。個個栩栩如生,向祈禱者傳授「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桌上還擺滿了「壽桃」、「月餅」之類美食。據泰國傳說,中秋祈月,八仙會帶著壽桃到月宮給觀音祝壽,菩薩神仙們就會「降福生靈」。

緬甸「光明節」:點燈火 布齋飯

緬甸人在8月的「月圓日」要大張燈火,以慶祝「光明節」的光臨。節日之夜,萬家燈火,亮若白晝,到處是「不夜城鄉」。緬王每年親自主持慶祝活動。國王還要在衛隊和文武百官簇擁下,出宮觀燈並舉行盛大施捨。各地還要通宵達旦放電影、演話劇、跳舞唱歌,佛塔內還有大規模的布施齋飯等活動,好不熱鬧。

朝鮮「秋夕節」

朝鮮秋夕節吃的是蒸餅、煎餅

朝鮮中秋節叫「秋文節」。也稱「秋夕」「嘉徘」,與元旦、寒食、端午列為民間四大佳節。當天,他們以鬆餅為節物,家家蒸食並相互饋送。鬆餅形如半月,用米粉製成,內餡豆沙、粟肉、棗泥等,因蒸時墊有松毛而得名。有的還吃用糯米和松子、慄肉、棗泥、蜂蜜做的八寶飯。晚上一邊賞月,一邊進行拔河、摔跤比賽,或者表演歌舞,婦女們多做名叫「布倫阿」的蕩鞦韆競賽。 

 

柬埔寨人的「拜月節」

柬埔寨人,在佛曆十二月上弦十五日舉行傳統的「拜月節」。這天清晨,人們開始準備供月禮品,有的採鮮花,有的挖木薯熬湯,有的舂扁米,有的煮甘蔗水,一派歡樂繁忙。晚上,大家把供品放進託盤,將託盤放在房前一張大蓆子上,靜待明月東升。當月上樹梢頭,人們虔心拜月,祈乞賜福。拜畢,老人把扁米塞進孩子嘴裡,直到塞滿不能咀嚼時方止。這表示「圓圓滿滿」、「和和美美」。大家盡興品嘗美食而散。

寮國「月福節」

寮國稱中秋節為「月福節」。每逢中秋節到來時,男女老少也有賞月的風俗。夜晚,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通宵達旦。

坦尚尼亞「月圓節」

在坦尚尼亞,每當公曆九月的月圓之夜是坦尚尼亞的「月圓節」,各家各戶的大門都輕輕地打開,人們靜悄悄地走出家門,來到空曠處,圍成一個個圓圈,默默地坐下。直到皎潔的月亮高懸中天,人們才打破沉默,開始熱烈地交談,並舉行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歡渡一年一度的節日。

在坦尚尼亞,關於「月圓節」的來歷還有一段古老的傳說。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外敵曾入侵這塊富饒的土地,這天正值月圓時節,當地人被外敵追殺,被迫逃進了一片森林藏身。敵人追趕到森林邊,卻不見一個人影,只見一片明月高照的森林,耳邊不時傳來一陣陣秋風吹動樹葉的譁譁聲。此時,敵人誤認為林中埋伏著大批軍隊,不敢貿然進入密林之中,只好匆忙撤離。而善良的人們也終於免於一場災難。為了紀念這個月圓之夜,後人便將每年公曆九月的這一天定為「月圓節」。時至今日,人們仍然依照古老的習慣,圍坐在皓月之下慶祝這一值得紀念的節日。 

 

伊朗「麥赫爾幹節」

伊朗人稱中秋節為「麥赫爾幹節」。這一天是伊朗太陽曆的七月十六日。節日期間,人們都以品嘗各種豐收果實為樂,隆重的慶祝活動持續六天才結束。

馬來西亞:提燈籠遊行

據了解,馬來西亞的華人在中秋節時必定要做的三件事情是賞月、吃月餅、提燈籠遊行。

和北京一樣,中秋節前馬來西亞各地的老字號商家紛紛推出各色月餅。首都吉隆坡市內各大商場都設有月餅專櫃,報紙、電視臺的月餅廣告也鋪天蓋地。

吉隆坡一些地方會舉行提燈籠遊行慶中秋活動,除舞龍舞獅外,一輛輛載有「嫦娥」、「七仙女」的花車漫遊其間,服飾鮮豔的藝人和青年載歌載舞,非常熱鬧。

新加坡:遊園活動

新加坡的人口以華人居多,當然中秋節在新加坡也是一個重要節日。每年中秋,各個住宅小區都會舉行由一些商家組織的中秋晚會,在那裡,可以免費品嘗各種式樣的月餅和參加有趣的遊園活動。另外,在一些華人聚居地還會組織舞龍舞獅表演及放河燈、踩高蹺、彩燈展示等活動。

相關焦點

  • 東南亞各國過中秋的不同習俗
    日本的賞月習俗來源於中國,在1000多年前傳到日本後,當地開始出現邊賞月邊舉行宴會的風俗習慣,被稱為「觀月宴」。與中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糰子,稱為「月見糰子」。由於這個時期正值各種作物的收穫季節,為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
  • 中國各地有趣的中秋節習俗,你的家鄉有哪些?
    中國各地有趣的中秋節習俗,你的家鄉有哪些?時間:2018-09-11 22:19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國各地有趣的中秋節習俗,你的家鄉有哪些? 中國地域遼闊,各地的文化風俗都有差異。今年的中秋節馬上就要到了,你知道你的家鄉在中秋節都有哪些習俗嗎?
  • 中秋節:東南亞國家中秋節習俗
    >中秋節:東南亞國家中秋節習俗2010-09-06 10:48:31出處:PCbaby作者:佚名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僑華人的傳統節日。雖然同為中秋,但各國習俗不同,多樣的形式一併寄託著人們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和對美好未來的憧憬。  日本人中秋節不吃月餅  在日本,農曆八月十五中秋節被稱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
  • 這些國家居然也過中秋節!快來圍觀
    ,只不過他們國家的叫法和習俗會有所不同,我們一起看看外國人都是怎麼過中秋節的吧。泰國在泰國,中秋節又稱「祁月節」,泰國華人素有拜月習俗。八月十五,節日之夜,各家各戶,男女老少都要參拜月亮。人們在大方桌前端坐祈禱,互相祝福。每年中秋之夜月亮升起之後,人們拿出月餅、水果、堅果、蓮藕等供奉月神。按照慣例,一般先由男性供奉,然後由女性供奉。
  • 中秋節燈會·習俗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已成為與春節齊名的中國主要節日之一。
  • 中秋節古代習俗與現在的習俗的變化
    此前曾有一說,即古代文人習慣中秋賞月、賦詩懷人;普通百姓則家人團聚,分吃「團圓餅」,更有「拜月」習俗。蕭放表示,拜月是對月神的崇拜活動,宋代以後開始流行。拜月儀式大體上是在八月十五晚上,在家或戶外設月神牌位,擺上供品如瓜果、月餅等,然後叩拜,祈求月神給予福佑。「唐代確有賞月風尚,但未見拜月習俗;宋代男女拜月各有不同需求:男子希望科舉有好功名,女子則祈求擁有美麗容顏。
  • 中秋節手抄報:外國人也喜歡過中秋節
    不僅中國人過中秋節,外國人也過,看看外國人是怎麼過節的吧!  遙望明月共此時——亞洲國家中秋習俗集錦  遙望明月共此時,歡度佳節同相知。農曆八月十五日,是中國傳統的中秋佳節。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南亞和東北亞一些國家尤其是生活在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
  • 外國人如何過中秋節 日本:賞月吃「月見糰子」(圖)
    日本的賞月習俗來源於中國,在1000多年前傳到日本後,當地開始出現邊賞月邊舉行宴會的風俗習慣,被稱為「觀月宴」。與中國人在中秋節的時候吃月餅不同,日本人在賞月的時候吃江米糰子,稱為「月見糰子」。由於這個時期正值各種作物的收穫季節,為了對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謝,日本人要舉行各種慶祝活動。
  • 廣東各地中秋節習俗大盤點,深圳真的輸了
    說起廣東的中秋習俗,真的是各地都超有自己的特色,這也是我們老祖宗給我們留下的寶貴財富,今天就讓大魚吉他帶你去看看吧!廣州——樹中秋廣州的傳統中秋夜是要進行樹中秋活動,樹音同「豎」,即將燈彩高豎起來之意。說到中秋,必然離不開燈。
  • 韓國、日本、越南也過中秋節?細數漢文化圈內的中秋節習俗
    、越南等國,後隨華僑傳播到世界各地。漢文化圈中的國家都把八月十五這天定為中秋節,今天就讓我們一起看下這些國家的中秋節習俗吧。 1) 韓國的「秋夕節」 中秋節在韓國稱為「秋夕節」,節日時間也是農曆八月十五,韓國的中秋節習俗與中國不同,除了在節日期間給親朋好友送禮外,韓國人還會去掃墓,會用當年新出的瓜果蔬食祭奠先祖,有與先祖慶祝當年豐收和感謝先祖之意,因此,他們亦叫秋夕節做「感恩節」,其假期表上把「秋夕」的英文寫成為「Thanksgiving Day」(
  • 2020年中秋節快到了,快來看看各國各地怎麼過吧
    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1.我國各地中秋節怎麼過福建浦城,女子過中秋要穿行南浦橋廣東省各地有中秋拜月的習俗江蘇省中秋夜要燒鬥香江西省在中秋節的傍晚用稻草燒瓦罐安徽省中秋節兒童以磚瓦堆一中空寶塔四川省人過中秋除了吃月餅外,還要打粑、殺鴨子、吃麻餅、蜜餅等河北省稱中秋為「小元旦」,月光紙上繪有太陰星君及關帝夜閱春秋像壯族習慣於在河中的竹排房上用米餅拜月,少女在水面放花燈,以測一生的幸福,並演唱優美的《請月姑》民歌
  • 荔枝說:別以為只有我們才過中秋節!八一八各國的中秋習俗
    但是如果你以為,只有中國才過中秋節,那就大錯特錯啦!   今天小編就來帶您看看還有哪些國家過中秋,他們的習俗又是什麼?   1、日本   在日本,農曆八月十五這一天被稱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日本人在這一天同樣有賞月的習俗,在日語裡稱為「月見」。
  • 今年過個不一樣的中秋 亞洲各地中秋大不同(圖)
    曾經在臺灣度過中秋的杭州驢友「小蟲」,至今對臺灣濃濃的過節氣氛難以忘懷。去年他在那裡參加了一年一度的中秋賞月大會,和臺灣同胞一起祭拜「月娘媽」、土地公,「真是一段難得的體驗。」小蟲說。  也有中秋和家人一起享受天倫之樂的。「中秋我們全家一起去普吉島團聚,既可以享受海浪沙灘,又可體驗泰式的中秋節,過個與眾不同的團圓節。」
  • 老北京中秋習俗
    節日氣氛很濃,習俗也很多:習俗一,拜月:過去,老北京,到了中秋每家每戶都要設壇拜月,陸啟泓《北京歲華記》載:「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宮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陳瓜果於庭,餅面繪月宮蟾免;男女肅拜燒香,旦而焚之。」
  • 各地中秋美食習俗由來及吃法推薦
    中秋佳節,難得的月圓人更圓,舉杯邀月,合家歡樂,怎少得了美食相伴?由於各地過中秋節的習俗不盡相同,吃的也五花八門,那麼中秋究竟都有哪些好吃的,長沙旅遊網小編扒一扒各地的餐桌,精心挑選了以下幾道中秋拿來共享的美食,吃貨們還不看過來!  月餅
  • 中秋習俗
    這個故事講的是清代宮廷中祭拜月兔的規矩,雖說是在逃難之中,香壇只好用晉北的方鬥來替代,但從心理角度說,因為在難中,所以對神則更為敬畏而虔誠。從這個故事看,清代宮廷是把月中的玉兔稱做太陰君的。然而民間則不同,百姓們稱它為玉兔兒爺,這種稱呼雖不如稱太陰君嚴肅莊重,但卻顯得更為親切。而在北京一帶的民俗中,中秋節祭兔兒爺實是莊重不足而遊戲有餘,儘管略顯得對神不大尊敬,但卻反映了民間敬神心理的異化。
  • 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美到窒息的中秋節古詩詞大全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節的來歷和習俗 美到窒息的中秋節古詩詞大全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文化,基本上都是由很多神話故事串聯起來的,這也印證了中國人的智慧,因為刻板的知識往往很難讓人們記住,但是形成了故事,經歷了無數代人的傳承,只會越來越廣為人知,不會因為時間,媒介而
  • 中秋節手抄報圖片資料和中秋節部分習俗文字內容
    中秋節手抄報圖片資料和中秋節部分習俗文字內容時間:2019-09-13 11:25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中秋節手抄報圖片資料和中秋節部分習俗文字內容 中秋節主題手抄報內容 中秋節部分習俗 1、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
  • 臺灣的14個中秋節習俗
    在臺灣,農曆八月十五過中秋有著獨特的風俗:吃芋餅、烤肉,祭月、拜月、偷菜、晚睡,一樣都不能馬虎。下面為您介紹臺灣的中秋節習俗。
  • 中秋將至,看中韓中秋節習俗大PK
    中秋佳節但,韓國居然也有中秋節,寡聞的小編才知道。它的起源先不說了,小編在此想嘮嘮咱們的中秋節和韓國中秋節的一些習俗,PK一番。咱們的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等習俗,且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正應了那一句經典詩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嫦娟。所以在中秋節咱們中國人一般是一家人聚在一起祭月、賞月為主。祭月呢,就是向月神示敬,這種習俗由宮廷貴族逐漸發展到民間。人們在向月之處安置祭桌,其上放置祭品,然後對著月亮祭拜,表達祈求月神降福人間的一種美好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