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城區風格最獨特寺廟:融三大教派,建築風格和供奉佛像很少見

2020-12-19 喵星人日誌

武漢之大,大在城市建設,也大在人文底蘊,尤其是佛教文化,在相當長一段時期內影響著武漢人的思維模式。早在很多年前,武漢地區附近就有「四大佛教叢林」的稱號,這其中就有一座位於中心城區的寺廟,它建於清代光緒年間,供奉有泰國佛像,融合了大乘、小乘、藏密3大佛教流派,核心建築廟宇宮殿更蘊藏了5種知名的中外建築風格,極富美感,可謂是風格最獨特的廟宇,它就是古德寺。

建於清代,發展於民國,現成為武漢城市名片。古德寺始建於清代光緒年間(1877年),距今已有100多年歷史,它最初名為古德茅蓬,1914年改為現在的「古德寺」名稱,並且寺名是由黎元洪手書的。在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的歷史歲月裡,古德寺與「革命」結下了深厚的淵源,因此得到過非常多的關注,可以說,古德寺建在清代,發展於民國。新中國成立後,古德寺的命運也一波多折,好在經過保護,寺廟整體上未受影響,且經過多年維護,如今的面貌煥然一新,不僅香火旺盛,還成為江岸區和武漢市一張靚麗名片。

供奉神像不同一般,最耀眼四面佛來自泰國。一般來說,漢傳佛教的寺廟,必然會建設大雄寶殿,以供奉佛像和羅漢,但古德寺不同,它的核心殿堂圓通寶殿裡供奉的是25座圓通菩薩。不僅如此,在1997年,由香港某富豪出巨資,泰國方面將一尊四面佛請到了古德寺供奉,尤其特殊的還在於,四面佛法力無邊,地位不凡,不能奉在殿堂之內,需要供在室外,寓意蒼穹才是其大殿。這兩處不一般的神像,讓古德寺完全有別於傳統寺廟,讓人印象深刻。

融3大佛教流派5類中外知名建築風格。古德寺內供奉的佛像不凡,這源自於它融合了不同的佛教流派,它大概也是內地少有的同時融大乘、小乘、藏密佛教的寺廟,因而非常具有包容度。除此之外,古德寺最大的特色還在於建築,其核心殿堂圓通寶殿蘊藏有漢傳佛教、哥德式基督教堂、羅馬式天主教堂、拜佔庭式東正教堂、伊斯蘭清真寺風格等5類中外知名建築特色。具體來說,圓通殿外部看起來像哥德式教堂,但以木構架體系為主的建築又類似傳統漢傳佛教,尤其是大殿迴廊立柱上的小窗是典型中國建築中常見的八卦紋飾,可是在內外牆之間的回形步廊和許多方柱又依稀具有希臘神廟的風韻等等。

作為武漢中心城區內少有的古蹟寺廟建築,古德寺就如它的名字一樣,充滿了「心性好古,普度以德」意味。初看古德寺,吸引人的是它獨特的建築風格,融合中西文化之美,極富美感;但深入了解才明白,它深邃的多派教文化更是博大精深,以至於一般信眾甚至都無法輕易理解。雖然現在的古德寺,仍有部分建築在修復中,但絲毫不影響它沉甸甸的文化氣息。

小編在2014年也慕名前往過古德寺,於入口處得贈香紙若干,敬奉佛像,之後就隨意瀏覽了下廟內建築。不得不說,圓通寶殿的顏值的確非常突出,在武漢地區很少見,尤其是大門處的羅馬柱分外搶眼。遠觀寶殿,其頂部的五佛四菩薩佛塔,在城市其他建築的映襯下,顯得非常復古;前行到近處,大門處的羅馬柱和迴廊立柱上有教堂中常見的尖拱,能欣賞到鐫刻的規律紋理,細節之處很精美。

同樣在古德寺,似乎前來拍照的遊人特別多,四下找角度,但看成片,完全不能分辨是在寺廟環境。同樣在2014年,還有一部由劉燁、趙文卓、秋瓷炫主演的動作片《全城通緝》,其拍攝背景地在武漢,大結局的對陣場景就是在古德寺內上演,也算是一種宣傳。

相關焦點

  • 白蒲法寶禪寺的建築風格獨特,在一般寺廟中較為少見
    白蒲法寶禪寺的建築風格獨特,在一般寺廟中較為少見。全寺建築布局似「象」形,象鼻灣的兩側為象耳,正中是大雄寶殿,大殿在保持原有風貌的基礎上,吸納了蘇式園林的建築風格。殿宇巍峨,飛簷翹角,氣勢雄偉,十分壯觀。
  • 武漢最「奇特」的寺院!中西融合的建築風格,驚訝的是一座尼姑庵
    佛教傳入中國後,留下了許多著名的古代寺廟,但大多是僧侶修行的寺院,而尼姑修行的庵堂較少,有特色的尼姑庵更是鳳毛麟角。然而,在湖北武漢,一個非常多樣和奇特的尼姑庵。在湖北武漢,說到最奇特的建築,名叫古德寺的尼姑絕對榜上有名。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古德寺是中國最奇妙的佛教建築。看寺廟建築完全顛覆了你對中國傳統佛教寺廟的認知。
  • 在泰國有超過40,000座寺廟,其中這8座有獨特的建築和風格
    在泰國有超過40,000座寺廟,其中約有37,000座目前用來歡迎信徒和遊客。根據泰國國立佛教辦事處信息,單單在曼谷就有大約400座寺廟。雖然在假期中不可能全部參觀完這些寺廟,但這裡有一些最出色的寺廟值得前往一遊,參觀它們獨特的建築和風格。
  • 武漢一特色寺廟,不供如來觀音,卻引冰島、法國等駐華大使前來
    武漢是長江航線的重要中轉位置,自古以來就是受歡迎的地方,有豐富的歷史資源,是戰國楚地文化的發源地,所以城市內建設的寺院非常多,但能保存的寺廟很少。市內有一座寺廟,很低調,很多武漢本地人不知道它的存在,但這座寺廟的經驗和過去一點也不平凡。
  • 供奉「皮卡丘」的寺廟,這座泰國廟不供佛像,卻供奉眾多虛擬人物
    在眾多的旅遊景點當中,我最喜歡的還是寺廟,寺廟中是供奉佛像的地方,那裡的建築也很有代表性和特色,充滿著宗教氣息,雖然去到寺廟的遊客絕大多數都是擁有市井凡夫俗念的凡夫俗子,但是也有許多虔誠的佛學愛好者前去膜拜和參觀。
  • 這座寺廟具有東南亞風格,如教堂,像清真寺
    許多人來到武漢都沒有注意到這個地方,一座建於100多年前的古廟,寺廟就像緬甸廟一樣,是一座具有不同建築風格的寺廟。它是漢傳佛教中唯一的佛教建築之一,世界上只有兩座這樣的佛教建築。它隱藏在城市的高樓裡,是許多武漢人都不知道的地方。
  • 我國僅存的三大遼代寺院之一,供奉國內最大的泥塑佛像,就在天津
    眾所周知,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既是佛教的傳播地區,也是發祥地之一,佛教文化在中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至今在中國信仰佛教的人佔了大部分,現在在國內傳播著很多宗教文化,佛教在中國佔據著最大的宗教地位,動搖的是以前人們相信佛教,也建造了很多古代寺廟建築,至今保存的古代寺廟不多,都是文化,有些東西經過修繕後被開發成旅遊景點
  • 武漢|喧鬧市井下的清幽古剎,竟藏著一座泰國「四面佛像」
    而今天要帶大家了解的,便是武漢喧鬧市井下卻鮮為人知的古德寺。武漢古德寺位於武漢漢口,寺廟建於1877年,至今為止已有142年的歷史了。來到武漢街頭,只要看到那座歐式建築群,無疑就是古德寺了。其實古德寺也挺奇葩的,身為佛寺,建築卻是歐洲宗教風格。建築上的雕刻的獅子和鳥,總感覺像小乘佛教的某種教義符號一樣。
  • 佛祖坐下弟子命名的寺廟,供奉著「變臉」佛像,遠看慈祥近看憤怒
    同時還是東南亞三大佛教遺蹟之一,如今這片土地上仍然保留大大小小上千座佛教建築。據說鼎盛時期這片土地上存在著上萬座寺廟、佛塔,被稱為「手指之處必有浮屠」。如今蒲甘剩餘的上千座佛塔交相輝映,將自己古老的輝煌向後人徐徐道來。走在蒲甘有種走在泰國的感覺,因為泰國也是三步一佛塔、五步一座寺廟,有種處處都是佛教的建築的感覺。畢竟佛寺逛多了會產生審美疲勞,所以可以選擇去參觀幾座最具有代表性的佛塔。
  • 哲蚌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教派的三大寺廟之一
    哲蚌寺是藏傳佛教格魯教派的三大寺廟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寺廟,全盛時期曾有1萬多名僧侶。哲蚌寺內建築較多,最出名的包括「甘丹頗章」、「錯欽大殿」、四大「扎倉」和所屬康村。每年的雪頓節(藏曆7月1日,陽曆8月,一般為期7天)哲蚌寺都會舉行曬大佛的儀式,在山坡上展示一幅巨型佛像唐卡,引來大批信徒和遊客前來祈福,場面頗為壯觀。另外,哲蚌寺東南500米的山腰上有一座小寺,叫乃窮寺,是歷史上西藏著名的佛教高等學府,每年考中格西學位的喇嘛多出於此,現在仍是西藏佛學院。
  • 中國最美尼姑庵,融合了三教建築風格,被譽為漢傳佛教第一奇觀
    武漢市區裡的異域空間,混合了歐亞宗教的建築元素的特色。在這裡可以看到印度,泰國寺廟和歐洲教堂的相結合的建築。古德寺在清光緒三年建造而成,有「心性好古,普度以德」之意,這裡是融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在漢傳佛寺中實屬罕見。
  • 武漢最不正經的寺廟,藏在百年老街巷中,常被人誤認成教堂來拍照
    如果不是聞到從寺廟裡飄來的香火味,還真以為走錯地方了。不少人經常來到這個「最不正經」的寺廟,專程拍照留戀。形成這種特點的原因,是因為寺廟混合了歐亞宗教建築的特色,融大乘、小乘和藏密三大佛教流派於一身,這是在所有漢傳佛寺中都極為少見的,可以說是眾多佛教聖地的一大奇景,具有很高的文化歷史研究價值,和觀賞價值,本來看不懂也是正常的。
  • 武漢城區一座千年寺廟:因一井泉水得名,供奉華中地區最大關公像
    武漢之大,大在城市規模,也大在文化興盛,尤其是佛教文化和寺廟建築,在武漢市區有著一定規模。在武漢市區就有一座千年古剎,它毗鄰風景秀麗的東湖景區,寺廟名字因一井泉水得名,流傳千年;和一般寺廟一樣,這座古剎供奉有佛像菩薩,但不一樣的是,裡面還供奉著三國人物關公神像。
  • 馬來西亞最神秘的神廟,佛像和耶穌同處一殿,必須穿拖鞋才可入內
    在早期的時候,馬來西亞就傳入了印度教和佛教,後期又逐漸傳入其他教派,為此,該地建築和文化特色都籠罩著濃厚的宗教氛圍。作為宗教國家,它的包容性是非常強,不僅能夠包容其他宗教的立足,還允許其他宗教在本土上紮根。為何這樣說呢?我們看下去就知道了。
  • 南太武山下的普照禪寺,雖然是南普陀分院,其建築風格卻格外獨特
    凡是去過座落於龍海市港尾鎮卓岐村南太武山下的普照禪寺的遊客,都勢必對其獨特的建築風格留下深刻印象。龍海普照禪寺是著名高僧廣玄法師創建的第五個道場,廣玄法師1912年出生在龍海南太武山下的一個小山村,自幼家貧,在廈門南普陀(舊稱普照寺)出家。
  • 武漢這座寺廟,遠看像清真,近看似基督,實際上是座佛寺
    武漢這座寺廟,遠看像清真,近看似基督,實際上是座佛寺文/旅者心心哈嘍,大家好,我是旅者心心,歡迎閱讀本篇文章。世界上有很多宗教,每一種宗教都有都有獨特的建築風格,讓人一眼看到就能區分出來是什麼教派。,更引人注目的便是它的建築風格。
  • 獨特明清建築風格,布局合理,設計精巧,山西省孝義市蘇家莊慈勝寺
    慈勝寺具有獨特的明清建築風格,坐北向南,中軸線經緯分明,依次排列山門、天王殿、正殿、東西鐘鼓樓、東西偏殿、東西照壁,單進四合院的布局合理,設計精巧,創建870餘年來,主體建築依然穩固
  • 最具復古風格的書店:名字很有歷史感,市面上少見的唯品類圖書
    武漢大,在城市規模上大,城區內的特色建築比比皆是,尤其是仿古建築更是獨樹一幟,往往別具一格,更受歡迎。比如漢口有一家書店就很有意思,它的有趣之處首先在於店鋪的門面和裝修獨具匠心,採用木質仿古建築,其次它的名字叫漢口,叫漢口書店,也是一個很古色古香的名字。
  • 武漢這個「西式尼姑庵」,隱藏在漢口鬧市中,不供奉三世佛和羅漢
    與此同時,古德寺是中國國內唯一一家漢傳佛教仿照印度和緬甸寺廟建築風格修建的寺廟金佛朝向四個方面,有八隻耳朵、八雙肩膀和八雙手掌。因為不能供奉在大殿內,所以放置在大殿前方,整個金佛充滿東南亞的文化風格。圓通寶殿足足包括了六種建築風格,殿內的回形走廊、方形立柱是仿照希臘神廟建築風格;殿門是採用古羅馬建築當中的半圓形的拱劵門框;殿內的門窗則是哥德式教堂中的玫瑰花窗;還有道教、小乘佛教等建築風格。
  • 小昭寺建築風格為仿漢唐風格,融合了漢藏式建築特點
    據說小昭寺最初由文成公主入藏時帶來的漢族工匠修建,所以其早期建築為仿漢唐風格,融合了漢藏式建築特點。很多當地的藏民每天都會來小昭寺朝拜,遊客是要收門票的,而當地的藏民早上是可以直接進入的。他們每天都會來送上一束最新鮮的花朵,來這裡轉經兩圈,然後磕幾個長頭,這已經是他們生活的一部分。小昭寺的建立與文成公主和松贊幹布的聯姻有著密切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