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江金井英圍洪氏宗祠

2021-02-07 洪氏文化

在晉江市金井鎮圍頭半島上,有座英圍洪氏宗祠,該祠取英林村的「英」字和圍頭村的「圍」字而得名,顧名思義,洪氏的始祖從英林村繁衍而來。 

  早在唐昭宗7年(公元897年),洪氏第14代朝奉公偕長子宣義、次子評事,從河南省光州府固始縣,隨開閩先驅王審知入閩,肇基晉邑(晉江)十四都英林村,繁衍至六世祖興嗣,即於宋太宗太平興國5年(公元980年)分支金井沿海圍頭村,為圍頭洪氏一世祖,今已傳至29世祖,歷經1021年。 

  英圍洪氏宗祠位於圍頭村西面後城,與金門島隔海相望。1958年,在震驚中外的「8·23」炮戰中,炮火紛飛,解放軍幾十萬顆炮彈落在金門島上,國民黨軍的許多炮彈也落在圍頭半島上,村裡民房倒塌,到處悽涼,英圍宗祠也遭炮毀坍塌,成為廢祠。此後,海外僑親回鄉尋根,無處謁祖,愁悶而歸。 

  1985年,洪氏裔孫溯燈由菲返裡,招集宗親商議建祠,並慷慨捐資;旅菲族裔聞訊,紛紛捐資;家鄉族親也群起響應,共集資人民幣100多萬元,重建宗祠 ,奉迎「六桂」始祖。 

  新建的英圍宗祠,於1987年2月奠基,1988年仲冬竣工。宗祠規模頗大,正堂面積137.85平方米,堂前鋪砌石埕,面積493.79平方米,東廂興建辦公樓,面積108.68平方米,西廂建築戲臺,面積158.96平方米。整座宗祠,由堂、樓、臺、埕連成一體。雕梁畫棟,光彩映人,木雕、石雕、磁圖、彩畫,熠熠生輝。今年6月,泉州市歷史研究會確認金井圍頭洪氏宗祠機構健全、譜冊完整、建築堂皇、規模頗大、裔孫念祖、貢獻殊多,於是定為「泉州名祠」,並授予「泉州名祠」匾牌。


相關焦點

  • 洪氏宗祠三瑞堂和承承堂
    錢塘望族洪氏家族在今餘杭區內即有洪氏宗祠兩處,一處為五常街道「三瑞堂」,二為中泰街道「承承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兩處祠堂均被改作他用,至今尚存少量舊屋。它們為考察洪氏家族的興衰及生活方式提供了很好的佐證。
  • 泉州英都洪氏大宗祠的前世今生
    南安市英都鎮洪氏大宗祠俗稱「一世祖」,1996年擇新址復建於鳳山,立有重建碑記一方,碑文如下:洪氏大宗祠重建記    洪氏宗祠始建於明嘉靖年間,原址在英墟塘邊後園,坐北朝南。   翁山洪氏家廟重建委員會     立   一九九六年九月穀旦洪氏大宗祠是奉祀開英始祖洪氏家先一、二、三、四世祖考祖妣神位的祠宇,俗稱「一世祖」。相傳原址在英都鎮英墟塘邊街後的施厝池邊。宗祠坐北朝南,門前有池塘一口。
  • 洪氏宗祠祖祠對聯!姓洪的都要看看!
    宋朝忠臣世系;劍州少府名宗:此聯為福建省沙縣夏茂鎮洪氏宗祠「敦煌堂」堂聯。夏茂鎮洪氏宗祠始建於明朝初年。祠分前中後三殿,前殿前方有一小坪,小坪前有一宗祠門牌樓,門前還有一對大石獅。門樓往前殿的通道用鵝卵石鋪成一個「日」字,其它用地磚鋪成;門樓前一「月」字形臺階,取皇帝題匾「忠貫日月」之意。當時的整座宗祠雕梁畫棟、富麗堂皇,儼然象一座宮殿府第。
  • 洪氏最美宗祠簡介,洪家人必看!
    西溪溼地過去不遠,有一祠堂,曰洪氏宗祠. ,以為不過當地有名的祠堂,建築年代久遠,供人瞻仰而已.往下走,櫥窗畫廊,自然陳列先祖們拼搏世間艱辛創業的故事.洪氏家族,傳始於遠古時代共工氏,炎帝後裔,原生活在中原一帶.帝脈傳承`皇家基因,這就為往後的家族興旺打下伏筆.
  • 聚閩臺族力而興的洪氏大宗祠
    如今在泉州草埔尾洪氏大宗祠內存有一方「祠序」碑,它見證了閩臺兩岸洪氏聚族力興建宗祠的過程。古老宗祠名聞遐邇常在泉州市區走動的人,大多會在經過溫陵路與湖心街交叉路口時,發現這裡有一座典型的出磚入石的閩南傳統建築,那就是名聞遐邇的閩臺洪氏大宗祠。由於其原址為「東門草埔尾」,所以在眾多文獻中也稱之為「草埔尾洪氏大宗祠」。
  • 【林氏宗祠】晉江錦馬大宗祠
    宗祠內有24塊登第和仕進的匾額。這些文物史跡彌足珍貴,故能譽揚泉郡     錦馬昭格堂掛滿舉人、進士中式的牌匾,還有「公孫縣令」、 「父子開府」、 「宮保元戎」、 「四世一品」之榮匾。馬平西祠為南宋興化縣令外公所建,見證立族久遠;晉江馬平林姓,雅稱錦馬林。該地處靈秀山之陽,周邊廣袤平坦,因「一馬平川多勝概」故名①。 錦馬林源出唐九牧,乃閩中第一進士、容州刺史、嶺南節度副使藻公的苗裔。藻公嗣子惠公,任晉江縣尉,與晉江結緣,生六子,三子翹,肇基馬平。在晉江諸林中,開基最早,至今有1108年歷史。
  • 葉村洪氏發言稿(2018建德洪氏文化節)
    葉村洪氏發言稿(2018建德洪氏文化節) 各位宗親大家好!非常高興有機會參加2018建德洪氏文化節,讓三陽鎮葉村洪氏與我們洪氏家族的各路精英在此歡聚一堂。洪氏家族作為中華民族的一員,以她浩瀚的歷史和光輝業績屹立在中華大地上。
  • 【文化】聚閩臺族力而興的洪氏大宗祠
    古代,閩南宗祠的興建大多耗資甚大,一般須由同姓族人捐款集資,合力才能建造成功。作為宗族的象徵,宗祠在收宗聚族上有著不可比擬的作用。如今在泉州草埔尾洪氏大宗祠內存有一方「祠序」碑,它見證了閩臺兩岸洪氏聚族力興建宗祠的過程。
  • 洪氏家族後裔祭祖慶典現場花絮
    晴空萬裡,杭州西溪溼地洪園人頭攢動,來自浙江省各地與福建晉江,三明等地洪氏宗親聚會在杭州西溪溼地洪園洪氏宗祠,舉辦丁酉冬至祭祖慶典暨杭州市洪氏宗親會成立大會
  • 記安徽洪氏文化研究會2018蕪湖年會——葉村洪氏發言稿
    很高興有機會參加安徽洪氏文化研究會2018蕪湖年會,讓葉村洪氏能在此與安徽各支系洪氏家族在此相聚。這兩天讓葉村洪氏真真切切的感受到鳩茲宗親濃濃的親情,感受到無比的誠意,謝謝宗親的熱情款待,在此我代表葉村洪氏表示感謝,謝謝蕪湖年會的所有工作人員!謝謝大家!蕪湖自古以來就是重要的水運交通樞紐,徽州三陽鎮葉村洪氏與蕪湖洪氏來往密切,淵源特殊。
  • 廣東雷州洪氏祠堂祭祖現場花絮
    天下洪氏一家親,海南宗親寄了賀詞,敦煌郡望流芳遠,繁衍雷州世澤長。洪氏熱文相關推薦:洪氏家族歷經宋、明、清三代,800年間人才輩出。要感受洪氏文化的魅力,您一定不要錯過洪氏宗祠、錢塘望族、洪園餘韻這幾個景點,真正體味祠堂內「宋朝父子公侯三宰相,明季祖孫太保五尚書」的悠久歷史和望族中「耕讀傳家訓,德聲守道延。春風化殘雪,流水自涓涓」的餘韻深長。《洪家行跡》活動發布,你家在哪裡?
  • 大馬檳城州首席部長:宗祠家廟見證華人開拓歷史
    大馬檳城州首席部長:宗祠家廟見證華人開拓歷史
  • 晉江金井新市與臺灣臺南新市宗祠文化 系起泉臺血脈親情
    在臺灣鄉野坊間的不同氏族的祠堂,許多都是泉州宗祠的支祠,不少甚至還原樣復刻了泉州宗祠的建築構造,它們寄託了當地宗親對故土、親人真摯的眷念之情,傳遞出了一種來源氏族血緣與親緣的認同感,泉臺宗祠的故事也因此連篇不絕。如今,每年都有龐眉皓髮的臺灣老人返泉尋根謁祖,一句「簪花多在少年頭」,往往無法訴盡心中離愁。
  • 洪氏渡瓊始祖相關資料 海南洪氏的光輝
    在這本書中一八五七年發行,收錄了洪秀全浙江杭州西溪洪園:家風清正重德義 書香一脈六百年中紀委監察部網站1473728400 / 查看原文關注一大早,著名戲劇表演藝術家梅蘭芳先生的弟子洪毅便收拾好行囊趕往機場,他要趕到杭州西溪溼地洪園的洪氏宗祠,參加將要在那裡舉行的洪氏家族祭祖儀式。每到冬至時節,來自四面八方的洪氏後人就會匯聚在西溪溼地洪園,舉行一年一度的祭祖儀式。
  • 福建晉江圍頭物流中心漸成臺灣高粱酒集散地
    福建晉江圍頭物流中心漸成臺灣高粱酒集散地 2012年08月23日 08:36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閩南文化 | 閩南建築瑰寶——宗祠大觀
    青石紅磚、白壁黛瓦、鬥拱舉天、重簷如畫,古韻悠揚的宗祠隨著歷史與文明的滌蕩而幻化出來獨特的美感。宗祠建築絕不是單單為了追求一時的富麗堂皇、美輪美奐而存在,每一座宗祠在始建之初就默守著自己氏族的靈魂,並通過各種建築形制與人文構件,煲好一鍋心靈雞湯,供氏族後代隨時前來汲取、享用。觀宗祠,不能只憑肉眼欣賞,更要用心,去觸摸那些銘刻歷史的一磚一木。
  • 晉江行
    三十日早上, 我們如期趕到南寧吳圩機場,卻被告知當天飛往福建晉江的航班要推遲到第二天。我們等不起,遂改籤當天福州的航班。飛機飛抵福州後,我們改乘高鐵趕往晉江。到達晉江時,天已經快黑下來了。福建施氏施能向會長和施養民、施純仁兩位兄弟早在站外等候多時。又是一路狂奔,半個多小時方到達我們下榻的海韻大酒店。
  • 小議洪氏家族文化的歷史作用
    在封建大家族的宗祠附近一般都會建有私塾,以供家族子弟讀書求取功名,稱為鄉學。現在我們把這座鄉學布展成為「錢塘望族——洪氏家族文化陳列館」,展示了洪氏家族在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成就。  這裡我們首先來了解一下洪氏家族的源流。洪氏家族,相傳始於遠古時代的共工氏,姓姜,是炎帝的後裔,生活在河南輝縣一帶,後人奉為水神。約至東漢,後裔避仇居敦煌,改姓洪。
  • 晉江圍頭漸成臺灣高粱酒集散地 已"登陸"6000箱
    晉江圍頭漸成臺灣高粱酒集散地 已"登陸"6000箱 qz.fjsen.com 2012-08-22 16:30  劉益清 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東南網-福建日報8月22日訊(記者 劉益清 通訊員 方麗豔) 20日,隨著近3000箱的臺灣玉山高粱酒入駐晉江圍頭物流中心,至此,自8月初首批臺灣玉山高粱酒入倉以來,已有近6000箱的玉山高粱酒從晉江圍頭港「登陸」,晉江圍頭物流中心逐漸成為臺灣高粱酒的集散地。
  • 泉州宗祠:歷經歲月洗禮的建築瑰寶
    據廈門大學建築與土木工程學院副教授曹春平介紹,大門是宗祠的「門面」,其立面多以紅磚白石砌成,牆身則用花磚組砌成萬字堵、古錢花堵、人字堵、工字堵、葫蘆塞花堵、龜背堵、蟹殼堵、海棠花等各式圖案。大門中間為「塌壽」,其牆體用白石、青石砌成,稱為「牌樓面」。大門門柱設石鼓或門獅,門扇黑漆金字,有的還繪有門神。大門與享堂圍成庭院。享堂也稱廳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