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重慶經濟實現逆勢增長,這背後離不開千千萬萬的市場主體的努力,也離不開金融活水的精準滴灌。
昨(22)日,「讓金融活水直達實體經濟——重慶市金融支持穩企業保就業工作推進情況」新聞發布會舉行。
發布會上,一個個成績讓人亮眼,一組組數據令人振奮,勾勒出重慶金融一年來服務實體經濟、共克時艱的奮進軌跡——
積極創新——首貸續貸中心讓民企線上「選銀行」
「沒想到,作為一家科技型公司,能這麼快在銀行申請到貸款。早知道這樣,我們也可以少跑兩個月『彎路』。」重慶臻聯盛創科技發展公司(下稱「臻聯盛創」)負責人感嘆道。
7月,臻聯盛創在江北區民營小微企業首貸續貸中心提交了貸款申請。很快,重慶農商行與企業聯繫,第一時間上門開展授信調查,隨後根據企業實際情況,給企業定製了專項融資方案,僅用一周時間,就發放了240萬元的科技型企業知識價值信用貸款。
而臻聯盛創,只是重慶無數享受到金融便利的企業之一。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鼓勵銀行大幅增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首貸、無還本續貸。
對此,人行重慶營管部會同相關部門,在全市範圍內不斷推進民營小微企業首貸續貸中心建設。
什麼是首貸續貸中心?據介紹,該中心依託政務服務大廳,整合行政窗口資源,組織銀行輪流值班,發揮市場各方合力,為市場主體提供金融政策、信貸產品諮詢與服務。同時還開發了「渝融通」融資對接二維碼,便利企業線上提交融資申請,建設「銀企直通車」系統,通過人民銀行與銀行間的金融城域網搭建銀企對接橋梁,確保企業信息傳輸安全、銀行對接高效可監督。
這一做法,相當於把銀行櫃檯「搬」到了政務大廳,民營小微企業無需像以前那樣,一家一家挨個跑銀行,省去了大量時間成本,還可以在線上「一對多」地挑選、了解銀行。
據人行重慶營管部部主任馬天祿介紹,僅僅半年,首貸續貸中心就已經全覆蓋了全市各區縣,共放款834筆、16.4億元,加權平均利率僅4.67%,為優化營商環境、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能力、落實好穩企業保就業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撐。
不止如此,重慶還建立了製造業中長期貸款項目白名單制度,實現新增授信58億元,推動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增速達27.5%。推動應收帳款融資票據化,落地西南地區首單供應鏈票據、標準化票據,生豬活體抵押貸款實現零突破。深入推進跨境金融區塊鏈服務平臺試點,通過平臺累計辦理出口應收帳款融資超過99億美元,重慶對平臺的應用還被商務部評為服務貿易創新試點最佳實踐案例。
融資擔保——為小微、三農企業融資添一把「火」
對於小微企業和三農來說,缺少擔保,往往是影響他們獲得貸款的最大阻礙。
今年,在疫情防控背景下,國家層面就強化政府性融資擔保支持作用提出了新要求,重慶也發布了最新的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名單。
據市金融監管局副局長金勇傑介紹,今年,重慶先後出臺兩輪39條政策措施,其中在融資擔保行業方面,要求融資擔保機構按照「應擔盡擔」原則,配合銀行做好續貸續保工作,將融資擔保行業16項支持政策執行期限延長至2021年3月31日。
在政府部門的積極引導下,首批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在行業中發揮了主力軍作用。數據顯示,政府性融資擔保機構在保餘額310.1億元,其中小微和「三農」業務佔比已超90%。
與此同時,重慶金融業還大力推動小微擔保與國家融資擔保基金「總對總」批量擔保業務合作166億元,支小支農佔比99.9%,其中單戶500萬元以下佔比94.6%,平均擔保費率僅為0.35%,切實緩解小微企業、「三農」融資難融資貴問題。
抗擊疫情以來,我市融資擔保行業累計對接聯繫24.8萬家企業(個人),累計授信321.8億元,為22.7萬戶企業(個人)提供擔保、委貸等融資支持285億元,減免擔保費1.5億元,相當於降低企業融資成本16%左右;支持「雙創」群體融資82.2億元、4萬戶,同比增長48.2%。
直接融資——支持重慶企業上市「加速跑」
企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資本市場的支持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今年以來,在政府的大力推動下,重慶企業上市步伐不但沒有放緩,反而明顯加快。
6月5日,我國垃圾焚燒設備龍頭企業重慶三峰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上交所掛牌上市,成為2020年重慶首家上市企業。
與此同時,其他好消息接連傳來——
8月28日,重慶順博鋁合金股份有限公司,成功登陸深交所中小板。
9月21日,重慶百亞衛生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中小板鳴鑼上市。
……
據重慶證監局副局長朱曉俊介紹,今年以來共推動5家企業IPO申請過會,1家掛牌公司公開發行申請獲核准,6家上市公司股票發行申請獲核准。今年1-11月,共有89家企業實現直接融資2672.05億元,同比增長29.23%。
而據重慶證監局官網披露的信息,僅在12月份,又有4家企業辦理了公開發行上市輔導備案登記,還有2家擬在精選層掛牌。
「疫情發生以來,我們全面了解上市公司和掛牌公司復工復產困難,協調有關部門解決企業實際困難,幫助擬上市企業穩步推進上市籌備工作,推動上市公司和掛牌公司加快復工復產。」朱曉俊說。
不僅僅是新上市公司,重慶還積極主動化解資本市場風險——今年以來,共推動化解7家上市公司風險,積極推進力帆控股和力帆股份的司法重整;同時鼓勵上市公司回購股份和大股東增持股份,2020年2月3日股市開市至11月末,共有12家公司投入資金26.95億元,累計回購或增持股份3.97億股。
成效明顯——社會融資規模創歷史新高
一系列給力的政策,在地方經濟的「蓄水池」中激起了千層漣漪。
發布會稱,我市融資呈現「總量增、結構優、成本降」的良好勢頭。
社會融資規模是全面反映金融與經濟關係,以及金融對實體經濟資金支持的總量指標。而重慶的這一數據,創下了歷史新高,金融逆周期支持成效顯現。
1-10月,全市社會融資規模新增7386億元,同比多增2851億元。11月末,全市本外幣各項貸款餘額達41579億元,同比增長12.8%,高於全國平均增速。尤為值得一提的是,企業經營貸款較年初增量是上年同期的2.5倍,中長期貸款增量佔比超9成。
與此同時,貸款覆蓋面也明顯提升。11月末,全市普惠小微貸款餘額2976億元,同比增長29.8%,信用貸款、首貸佔比持續提升,全市普惠小微信用貸款佔比較上年末提高3.6個百分點。其中,全市新增13.9萬戶普惠小微市場主體首次獲貸。
融資成本明顯下行。11月,全市企業貸款加權平均利率4.59%,同比下降0.69個百分點,處於歷史低位,1-11月,企業債券融資加權平均利率為4.99%,同比下降0.86個百分點。全市金融機構還通過減免收費等累計為實體經濟讓利超過100億元。
此外,重點和薄弱領域貸款也實現了快速增長。11月末,全市製造業中長期貸款同比增長27.5%,高於全市各項貸款增速近15個百分點。涉農貸款增速較去年同期提升1.1個百分點,受疫情影響較大的批發和零售業、文化體育娛樂等行業貸款均同比多增。9月末,全市金融精準扶貧貸款同比增長23.6%,其中產業扶貧貸款同比增長94.4%。
在金融「活水」的精準滴灌下,重慶企業堅持主業、創新發展,對未來越來越有信心。而這種信心,又吸引更多的金融力量來支持企業、提升企業。在這種良性循環中,重慶的經濟發展,正變得越來越有韌性。
華龍網-新重慶客戶端首席記者 佘振芳 實習生 梁浩楠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hualongbaoliao,報料QQ:3401582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