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網友反映SM淄博淄川城市廣場在女衛生間設置男童便池,對此,商場負責人閻女士表示,在女廁設置男童便池本意是為了方便帶孩子的媽媽。(10月19日 新京報)
可以理解,該商場的本意是提供便利,考慮到家長帶孩子上廁所不方便,照顧孩子安全又不能破壞公共秩序這一棘手的情況。無獨有偶,2015年,杭州一醫院為方便家長將男童便池安排在女廁最外側。可見,這是人性化管理路上的一步嘗試。
然而,片面人性化不是真人性化。這種做法十分片面,顧此失彼。首先,女廁設男童便池,那男廁是否也該設置女童便池?爸爸帶女孩的情況誰來考慮?另外,對孩子來說,家長的一言一行深刻影響著孩子的成長。童年時期正是性別意識形成的關鍵期,隨意進出異性廁所,孩子將難以樹立男女有別以及尊重他人、遵守社會秩序的觀念。
不僅是孩子,還有在上廁所的其他女性,這是對雙方隱私權的侵犯。這些人可能會感到非常尷尬,疏於考慮其他女性的感受,忽略了各方群體的權益,又怎麼能說是真正的人性化呢?需要注意的是,對於男童便池的使用也沒有制定嚴格的規範,在使用年齡和是否需要監護人陪同方面也沒有規定,難以避免一些極端事件發生,這究竟是在提供便利還是在製造麻煩呢?
想要提供人性化服務的態度和想法值得肯定,可行為確實有些欠妥和不合理。生活中被父母帶進廁所、更衣室、浴池等現象屢見不鮮,如果都像這樣實行,豈不是讓不利影響進一步擴大嗎?設置專門的「家庭廁所」,或者與之類似的第三空間,或許比單獨為女廁設置男童便池更加安全有效,省去很多不必要的尷尬和麻煩,由此可見,管理者和設計者需要進一步思考。
無錫開通無健康碼通道、寧波公交車配手機充電設備等等,考慮到了人們的切實利益,讓人們感受到這座城市、這個社會帶來的貼心和放心。可以看到,我們正在向著人性化社會邁進。公共場所必須配備人性化設施,應該成為全社會的一種共識。但絕不能僅僅止於理念,更應該深思熟慮,結合實際,把握細節,真正傳達出人文關懷。
來源:河北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