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我以為媽媽做的漿水燴餅子,是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了

2020-12-21 潤澤講歷史

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潤澤講歷史,專注原創文章創作。

父親犁完地,父親和牛都是一身汗,牛困人乏。父親將牛拴在家門前的杏樹蔭涼下,用一盆酒糟子麥麩糊糊犒勞老黃牛,聞到醇香的老黃牛,低頭就吞,津津有味。安康人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父親對母親說:「來一碗漿水燴餅子,也給我這頭老牛提提神。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母親就揉一坨面,烙的餅子兩面焦黃,挖一小勺子化豬油燒熱,丟進幹辣椒、蔥段、姜米,爆出香,再放入酸菜,等到炒的青煙散盡,倒進半瓢漿水,白霧騰起,夾雜著香味瀰漫開來,母親迅速丟進切好的條狀餅子,一碗酸菜燴餅子出鍋了。這是父親的最愛,也是提精神的最好主食,那時,我們已吃過飯,但仍然喜歡看父親吃酸菜燴餅子。他吃得滿頭冒汗。偶爾,父親也會夾一條燴餅子塞進我們的嘴裡。那個時代,我以為漿水燴餅子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物了。從那時起,我愛吃燴餅子,也研究、操作各種燴餅子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燴餅子是以湯清、色亮、餅軟、味美取勝。「五彩」雞蛋燴餅子。面要和成「死面」,這樣的口感才筋道。和好的死面,擀薄,放進鍋裡烙,兩面烙成焦黃出鍋,切成幾何形狀待用。將雞蛋打開,放少許的十三香,攪均勻,鍋裡放油,雞蛋煎成薄餅後出鍋,蛋餅子也切成幾何形狀。紅大辣椒、綠蔥葉爆香添水,待湯水滾開後放入餅子和蛋餅子,滴上幾滴香油出鍋,白的麥麵餅子、黃的雞蛋餅子、綠的蔥葉、紅的辣椒、漂浮著的幾朵香油「五彩」雞蛋燴餅子做成了。吃一口,麥麵餅子軟硬適中、筋道可口,軟綿綿,入口即爛,喝一口清湯,清香綿綿。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在我的家鄉,生小孩坐月子的少婦沒奶,雞蛋燴餅子就是下奶的好食物,幾頓「五彩」雞蛋燴餅子吃下,奶水譁譁地往外流。那個時代坐月子,月母子喜歡被別人「踩奶」,啥叫「踩奶」?就是生人突然闖進月母子家,月母子沒有奶水了,被生人「踩」掉了奶水,需要生人「送湯」,這就免不了得到一湯罐「五彩雞蛋餅」來「下奶」。「踩奶」的鄉親樂意給「送湯」得到「湯水」的月母子家人樂呵呵地接受,這種柔柔的鄉情、和諧的關係在一「踩」一「送」中更加濃厚。大病初癒的人,幾頓雞蛋燴餅子吃下,精神就抖擻起來。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焦黃酸菜燴餅子。酸菜(最好是四川的罈子泡酸菜)切碎,瀝乾,配以蔥花、蒜苗、幹辣椒、姜米。油少許,燒八成熱,先放入調料,等到幹辣椒焦黃時,立刻放入酸菜,翻炒,等到鍋不再冒青煙,放進白開水,只聽得「刺啦」一聲響!等到鍋裡翻開巨浪,立馬放進寸長餅子,翻個身立刻起鍋,一碗酸辣可口的酸菜燴餅子就好了,酸溜溜的清湯、滑溜溜的餅,看一眼就流口水。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洋芋粑粑燴餅子。這是安康市鎮坪人最喜愛的美食。洋芋磨成糊糊,拍打成薄薄的餅狀,放進油鍋裡煎,一直煎的兩面金黃出鍋,切成條狀,你想清淡,就用西紅柿湯、雞蛋湯、洋芋湯燴,綿甜爽口;你喜歡汪,就用臘肉湯、雞湯、豬蹄湯燴,彈性十足的洋芋粑粑燴餅子,吃了還想吃。紅苕粉、洋芋粉也能燴出同樣的餅子。我愛安康的燴餅子,燴出鄉愁,吃出動人的鄉情。

文是潤澤講歷史的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組織和個人。感謝大家的閱讀。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歡迎關注潤澤講歷史,開心快樂每一天!

相關焦點

  • 漿水,媽媽的味道
    ,要留一些做引子,也叫"角子",有了這個角子,將五成熟的新菜連同溫開水倒進缸裡,用擀麵杖有節奏地來回攪動,估摸恰到好處時蓋實缸蓋,漿水的味道才會最純正。過去有些懶婆娘不留心就吃幹了漿水,於是胳肢窩夾個小盆子東家進西家出地要"漿水角子",在農村時常要著吃漿水的人,往往是這個莊子上光陰過著最困難最爛包的。
  • 方言朗誦 | 小時候,被漿水菜支配的恐懼
    在我的印象裡,冬天的漿水菜簡直就像噩夢,吃了上頓吃下頓,炒土豆絲、炒蘿蔔或涼拌蘿蔔絲都是偶爾的點綴,在我家,漿水菜永遠是冬天的主角。沒有油水,還有一股發酵的怪味,是我以前對漿水菜最深的感受。有時候做漿水菜,汆燙菜的時候火候過了,白菜就會變成那種「弄弄」的口感,就像鼻涕一樣,讓人難以忍受,蘿蔔纓子還好一點,中間有一個主菜杆,吃起來是那種脆脆的口感,我每次都喜歡在菜碗裡挑蘿蔔纓子吃。
  • 《遙遠的鄉愁》:小時候,最饞是媽媽貼在鍋邊的那圈香酥玉米餅子
    還好,我有豔陽高照,鮮花盛開。1夏天向水,冬天向火。兒時感到最溫暖的地方,就是廚屋裡的灶火坑。每家的廚屋雖然都燻得牆壁烏黑,但卻是孩子們最溫暖、最懷念的地方。心海深處的記憶,逐漸釋放出來——在記憶裡,灶坑是美食的來源地,所有好吃的東西,都是從這裡做出來的。3最喜歡吃的,還是在鍋邊上貼的香酥的玉米餅子。艱難的歲月裡,基本上家家能吃上玉米窩頭就很不錯了。
  • 你做的玉米面餅子不如別人的鬆軟?我的做法你去試試,香軟還好吃
    你做的玉米面餅子不如別人的鬆軟?我的做法你去試試,香軟還好吃玉米面餅子要想做好,兩樣配料很重要,做六個,兩個人正好夠吃人上了點年紀,就變得越來越懷舊。小時候天天討厭吃的玉米面餅子也成了美味,隔天差五,在饅頭大餅中就要摻點玉米面雜糧面的餅子,否則就會感到有點饞。小區門外雜糧店,掛了出售今年新鮮玉米面和黃豆面的牌子,立馬買了兩袋回家,做上一鍋玉米面餅子嘗嘗鮮。雖然現在沒有小時候用的大柴灶的貼鍋餅子,但是,利用平底鍋,也能做出兩面焦面的外殼焦香脆,裡面軟的玉米餅子。
  • 吃遍天下美味,也不如媽媽做的榆錢餅子好吃,多少錢也不賣,真香
    小時候最愛吃的就是媽媽做的榆錢餅子,那時候家家戶戶都有榆樹,一到這個時候,榆錢熟了,滿樹的榆錢可顯眼了,我們就用鐮刀夠榆錢,將一串串的榆錢擼下來,洗乾淨以後,大人就開始給做榆錢餅子吃了,真香啊 。做榆錢餅子呢,最重要的就是和麵糊,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下媽媽做的榆錢餅子,學會了趕緊做起來。
  • 漿水魚魚,鎮安農村夏天最常見的消暑美食
    每每到了酷暑,主婦們都會想著法的做一些清涼解暑的食物調動家人的胃口。陝西人熱天不可或缺的解暑美食一個是涼皮,另一個大概就是價廉味美的漿水魚魚了。漿水因它含有多種酶,能消暑解熱、增進食慾,所以在陝西的熱天大受歡迎。在烈日炎炎的夏天,能吃上一碗沁人心脾的漿水魚魚,無疑是給自己最好的賞賜。漿水魚魚,其實並不是江海河湖中的「魚」,而是形似「魚」的麵食。
  • 對於美食家蔡瀾來說,世界上最好吃的食物是什麼?
    可對於才子來說,世界上最好吃的是什麼呢?在《尋味》這本書裡有答案。書的封面上印著這幾個字:行路天下,吃情不減。這短短八個字,是蔡瀾本身的真實寫照,也是這本著作的精華所在。一個城市,幾種特色食物,無論是海外還是國內,他總痴情於最好吃的那一個,即使坐飛機也要去海外吃一碗華僑做的麵條。
  • 3個雞蛋1碗麵粉,攪一攪拌成麵糊,煎成餅子當早餐,簡單又好吃
    3個雞蛋1碗麵粉,攪一攪拌成麵糊,煎成餅子當早餐,簡單又好吃早餐的主食,每天都不一樣,有時候是麵包,有時候是饅頭,有時候是餅子,餅子的種類也多種多樣,雞蛋軟餅就是其中之一。最近我想著各種辦法把雜糧做進三餐之中,雞蛋軟餅也跟平常的餅子不一樣了。除了顏色不同之外,營養也更加豐富了,吃起來有濃濃的麥香,很好吃。雞蛋軟餅在我們當地也叫煎餅,跟山東的雜糧煎餅不是一回事兒,山東煎餅硬,這種蛋餅軟,吃法也不太一樣,山東煎餅卷大蔥蘸醬,我這雞蛋軟餅可以卷各種你想卷的菜和肉,當早餐特別方便。
  • 媽媽做的家常菜:花生醬燴排骨
    在家媽媽做的菜是最好吃的,每次弟弟放學回來都跟我搶著吃,媽媽就知道寵著他,過分!!好東西就是要拿出來分享。媽媽做的花生燴排骨需要用到的食材有:排骨適量。自己看著來,一斤,兩斤都可以。蠔油,醬油,白糖,鹽,花生醬等適量。蔥姜蒜等一小把。
  • 【文化甘肅】蘭州漿水面:一碗麵的歷史和傳承
    蘭州漿水面:一碗麵的歷史和傳承上世紀90年代的醉仙樓。蘭州醉仙樓供圖蘇懷偉在全民漿水文化節上致辭。引子:水是這個世界最基本的形態,亦是天下萬物最基礎的構成。在生命與水的漫長關係史上,其實有另一種更為恰切和深入的精神指向。——涓流成海,點滴作濤,一切生命其實就是從最初的源頭上孤筏重洋,一路走來,構成了我們眼前這個斑斕而雄闊的世界。
  • 正月十五元宵節好懷念小時候爸爸做得好吃的
    那些大媽和大爺的手指甲又黑又長,更令人不可思議的是,竟然有人用腳踹元宵餡,看得我總是想乾嘔。自從親自參與元宵製作後,看到元宵我就有了種奇怪的生理反應。於是,從那以後,每年元宵節,爸爸都親自給我和弟弟做各種甜點。其中最讓我懷念的就是芝麻餅、地瓜丸、花生粘。如今,正月十五元宵節,我格外懷念小時候爸爸做得好吃的。
  • 不用雞蛋不用白糖,早餐玉米餅子這麼做,低脂飽腹,一上午都不餓
    尤其對於我來說,在麵食面前,我是一點兒抵抗力都沒有,我家的早餐我最愛做各種油餅、餡兒餅,總想著吃完再減肥,可是什麼時候是個頭呢!因此最近我開始不停地琢磨減脂早餐!早餐要吃好還要吃飽,我給自己製作的減脂早餐,首先考慮的是粗糧,一是保證營養,而是保證一上午不會餓。
  • 我有一杯酒,足以燴牛尾!紅酒燴牛尾,做個風雅的老饕!
    我還記得上高中的時候,我們胖胖的英語老師說:外國人喝酒說「Cheers!」(乾杯),可中國人得說「Bottom up!」(底朝上,全乾了)所以這個問題,我特別有經驗:我們家紅酒燴牛尾,紅酒焗紅蝦!味道超級贊!當然啦,如果是拉菲、拉圖、木桐啊,還是封好了,接著喝吧!紅酒用家裡剩的,喝不了的,不太貴的!那牛尾呢?牛尾應該挑脂肪和肉比例均勻的,可以到市場買一整根。
  • 鐵鍋燉魚貼餅子和東北大油餅這樣做的話,能讓家人都胃口大開
    還記得小時候的時候,最幸福的時刻,就是放學鈴聲響起來的時候,因為聽到了這個鈴聲,我就知道,我可以回家吃到媽媽燒的菜,真的是太棒了,所以盼望著下課,更盼望著放學,媽媽做的菜,永遠都是那麼的好吃,後來逐漸長大之後,就跟著媽媽學習做各種各樣的飯菜,因為想和媽媽一樣,做最好吃的菜,給最愛的人吃
  • 媽媽做了四十年的玉米面餅子方法,加點芹菜葉,減重刮油清理腸胃
    大家好,我是浩媽,愛家愛美食愛生活,關注我,每天分享一道簡單易上手的家常美食。「如果您需要,而我恰好會」,希望大家不吝賜教,相互探討。玉米面餅子是我爸最最喜歡的主食,沒有之一。用他的話說:他可以一天三頓吃餅子,給肉都不換。可能現在年輕人很少吃這種粗糧的,包括我和我弟弟,以前每次家裡烀餅子的時候,都要給我們兩個人熱好饅頭。但是人的口味會發生改變,不知道這種情況大家有沒有經歷過?以前一口不吃的玉米面餅子,後來也讓我時不時想吃。
  • 【舌尖上的甘肅】尋找家鄉的味道——死麵餅子
    前兩年,《舌尖上的中國》火遍了大江南北,之所以這麼火,並不一定是裡面的食物有多好吃,大概是因為這部紀錄片,勾起了太多人對家鄉的記憶。之於天水人來講,鄉愁是一碗天水的牛筋面,鄉愁是媽媽做的漿水面,鄉愁是一碗寒冬臘月裡滾燙的殺豬菜…
  • 美食戰疫,炸上一碗醬,我只需一鍋貼餅子就能解決一日三餐
    這些日子裡,對自己以往的食譜進行整理,從15年之後,因為工作繁忙更新博客不再勤快,造成大量的食譜積壓,趁著這樣的時間整理髮布,一為打發時間,二來也為了當做教材送給家人,這些日子,之前的食譜沒少幫助孩子學習食物製作。
  • 漿水情結——我把天水漿水帶到了國外
    是啊,自此以後,秘魯、南美將有了一種叫漿水的食品;天水的漿水也從此走出國門,通向世界,這是多麼偉大的一個創舉,這是一個多麼自豪的時刻,為漿水驕傲,為自己叫好,甚至有一種鄭和下西洋的感覺,我一個微不足道的人物,一不小心成了中國文化的傳播者,成為中西交流的橋梁,如果有一天,滿南美的人都吃著漿水的時候,我會不會寫入歷史,漿水將會不會打上我的印記……這是我輕狂的想法,
  • 夏日消暑美食——興平漿水面
    是的,一向對麵食感情一般的我夏天基本只吃一種麵條,那就是漿水面。麵皮涼爽倒不錯,但是漿水面夏天吃起來不但涼快,最重要的是它能增進人的食慾,使你擺脫沒有胃口,吃什麼都不香的煩惱。記得十多年前的一個夏天,我有事去一個遠方表姨家裡,到中午時表姨說今天我給咱們擀漿水面吧!
  • 手把手教你做洋縣漿水面!
    它一直是洋縣人民喜愛的麵食,漿水菜的菜以芥菜(花辣菜)為佳,白菜,芹菜也可。製作時,將菜洗淨,在沸水中煮燙至蔫,取出放入瓦盆罐中,加入麵湯,一至二日待菜色變為金黃即可,再用食油,精鹽,加蒜苗炒熟,配以蒜花,薑末,花椒粉等佐料調好的豆腐丁,燴入炒熟的漿水菜作為潲子。漿水麵條要用人工擀制,使之葉寬,條長,片薄。將煮熟的麵條入碗,調上漿水菜的潲子,澆上辣椒紅油,漿水面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