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原創作者潤澤講歷史,專注原創文章創作。
父親犁完地,父親和牛都是一身汗,牛困人乏。父親將牛拴在家門前的杏樹蔭涼下,用一盆酒糟子麥麩糊糊犒勞老黃牛,聞到醇香的老黃牛,低頭就吞,津津有味。安康人三天不吃酸,走路打躥躥。父親對母親說:「來一碗漿水燴餅子,也給我這頭老牛提提神。
母親就揉一坨面,烙的餅子兩面焦黃,挖一小勺子化豬油燒熱,丟進幹辣椒、蔥段、姜米,爆出香,再放入酸菜,等到炒的青煙散盡,倒進半瓢漿水,白霧騰起,夾雜著香味瀰漫開來,母親迅速丟進切好的條狀餅子,一碗酸菜燴餅子出鍋了。這是父親的最愛,也是提精神的最好主食,那時,我們已吃過飯,但仍然喜歡看父親吃酸菜燴餅子。他吃得滿頭冒汗。偶爾,父親也會夾一條燴餅子塞進我們的嘴裡。那個時代,我以為漿水燴餅子是世界上最好的食物了。從那時起,我愛吃燴餅子,也研究、操作各種燴餅子了。
燴餅子是以湯清、色亮、餅軟、味美取勝。「五彩」雞蛋燴餅子。面要和成「死面」,這樣的口感才筋道。和好的死面,擀薄,放進鍋裡烙,兩面烙成焦黃出鍋,切成幾何形狀待用。將雞蛋打開,放少許的十三香,攪均勻,鍋裡放油,雞蛋煎成薄餅後出鍋,蛋餅子也切成幾何形狀。紅大辣椒、綠蔥葉爆香添水,待湯水滾開後放入餅子和蛋餅子,滴上幾滴香油出鍋,白的麥麵餅子、黃的雞蛋餅子、綠的蔥葉、紅的辣椒、漂浮著的幾朵香油「五彩」雞蛋燴餅子做成了。吃一口,麥麵餅子軟硬適中、筋道可口,軟綿綿,入口即爛,喝一口清湯,清香綿綿。
在我的家鄉,生小孩坐月子的少婦沒奶,雞蛋燴餅子就是下奶的好食物,幾頓「五彩」雞蛋燴餅子吃下,奶水譁譁地往外流。那個時代坐月子,月母子喜歡被別人「踩奶」,啥叫「踩奶」?就是生人突然闖進月母子家,月母子沒有奶水了,被生人「踩」掉了奶水,需要生人「送湯」,這就免不了得到一湯罐「五彩雞蛋餅」來「下奶」。「踩奶」的鄉親樂意給「送湯」得到「湯水」的月母子家人樂呵呵地接受,這種柔柔的鄉情、和諧的關係在一「踩」一「送」中更加濃厚。大病初癒的人,幾頓雞蛋燴餅子吃下,精神就抖擻起來。
焦黃酸菜燴餅子。酸菜(最好是四川的罈子泡酸菜)切碎,瀝乾,配以蔥花、蒜苗、幹辣椒、姜米。油少許,燒八成熱,先放入調料,等到幹辣椒焦黃時,立刻放入酸菜,翻炒,等到鍋不再冒青煙,放進白開水,只聽得「刺啦」一聲響!等到鍋裡翻開巨浪,立馬放進寸長餅子,翻個身立刻起鍋,一碗酸辣可口的酸菜燴餅子就好了,酸溜溜的清湯、滑溜溜的餅,看一眼就流口水。
洋芋粑粑燴餅子。這是安康市鎮坪人最喜愛的美食。洋芋磨成糊糊,拍打成薄薄的餅狀,放進油鍋裡煎,一直煎的兩面金黃出鍋,切成條狀,你想清淡,就用西紅柿湯、雞蛋湯、洋芋湯燴,綿甜爽口;你喜歡汪,就用臘肉湯、雞湯、豬蹄湯燴,彈性十足的洋芋粑粑燴餅子,吃了還想吃。紅苕粉、洋芋粉也能燴出同樣的餅子。我愛安康的燴餅子,燴出鄉愁,吃出動人的鄉情。
文是潤澤講歷史的個人觀點,不代表任何組織和個人。感謝大家的閱讀。聲明: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歡迎關注潤澤講歷史,開心快樂每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