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臺禪寺:臺灣四大佛教道場之一
[視頻]參觀臺灣中臺禪寺
此視頻超過3分鐘
溫馨提示:建議在WIFI情況下觀看!!!
中臺禪寺位於臺灣南投縣埔裡鎮一新裡,由惟覺和尚住持,於1994年創建,目前在全省有80多家分院,並且定期舉辦禪修活動;2005年5月,導師惟覺和尚將住持責任交予弟子見燈和尚。
中臺禪寺規模龐大外觀融中西工法,寺頂高聳壯觀,更是讓信眾們讚嘆。
剛落成就中臺禪寺便榮獲2002年「臺灣建築獎」.
中臺禪寺,是由主持釋惟覺大和尚親自主持,他認為:第一,大多數臺灣人的祖先都是從大陸移民過來的,兩岸人民都是炎黃子孫;第二,兩岸使用同一種文字、同一種語言,有共同的文化。兩岸就像兩兄弟,過去為了一點事情分家了,現在時過境遷,此一時也、彼也過去了就過去了;現在應該團結合作,重新開始,要通達無礙。
全世界只有一個中國,無論是「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都是一個中國,都屬於中國的一分子,中國的主權與土地是不可分割的。
惟覺老和尚與名建築師李祖原居士對於中臺禪寺的建築內涵融合了中西工法,並且運用『直了成佛』的頓悟法門『因次第盡』的漸修精神,還有古代叢林的風格,將藝術、學術、宗教和文化融為一體,卻不失禪宗的風格,令人為之讚嘆;中臺禪寺除了建築令人讚賞,硬體設備也相當完善,有禪堂、四天王殿、菩薩殿、三世佛殿、講堂、知客室、大寮、齋堂讓信眾參拜、使用。
中臺禪寺
四天王為守護佛法的神明,分別是:
『東方持國天王』
『南方增長天王』
『西方廣目天王』
『北方多聞天王』
神像手中分別拿著象徵風調、雨順、國泰、民安的法器;四天王殿為中臺禪寺主體的殿堂,『彌勒菩薩』供奉於殿堂中央,彌勒菩薩的背後有身著甲冑、合掌擎劍的『韋馱菩薩』,而四大天王像則分鎮在殿堂四周,神像皆以山西黑花崗雕制;四天王像高度約12公尺,重達100多噸,每尊天王皆有四面頭像,象徵一即四、四即一,四天王的金剛嚴肅的眼神令人為之震撼。
中臺禪寺的地藏殿供奉著大願地藏王菩薩,神像以巴西白玉雕刻成,坐於刻著六道圖相的蓮臺,這六道圖騰以浮雕呈現,整座背牆恭刻著以噴砂電腦科技所浮雕完成的『地藏王菩薩本願功德經』全文共計10000多字,規模堪稱臺灣最大,實為令人驚嘆。
進入中臺禪寺十六樓的萬佛殿,挑高三十九公尺的空間,讓人一進入殿堂頓覺豁然開朗。
萬尊銅鑄藥師佛及八十八佛,羅列於周圍牆面成就金碧輝煌的萬佛牆,萬佛殿因此得名。
大帷幕玻璃與藥師七佛塔,更是萬佛殿中增益莊嚴而巍然的精心建構,使得整座殿堂宛如十方諸佛護佑之佛國淨土。
藥師七佛塔是一項傳統大木作,以精緻工法不含鐵釘接榫而成,表現出傳統飛簷、鬥拱的建築特色,安立於萬佛殿中央的藥師七佛塔,在緬甸柚木古銅色澤及淡淡的柚木清香中,更加顯得沉穩且莊嚴。
七佛塔所在位置,為中臺禪寺中軸線的中心。
透過蓮花瓣外型的大帷幕玻璃向內看,整座塔古典莊嚴清晰可見。
中臺禪寺整體建築外觀以佛塔(梵語 stupa )的外型,七佛塔建構於禪寺中心,佛塔中有佛塔,形成 「 塔中塔 」 的建築特色。
呈現出《妙法蓮華經》中的諸佛聖境: 「 爾時佛前,有七寶塔,高五百由旬,縱橫二百五十由旬,從地湧出,住在空中。 …… 爾時寶塔中,出大音聲,嘆言善哉善哉,釋迦牟尼世尊,能以平等大慧,教菩薩法,佛所護念,妙法華經,為大說。 」
中臺禪寺
塔高七層的佛塔,各層分別供奉著銅製藥師七佛:善名稱吉祥王如來、寶月智嚴威音王如來、金色無垢寶光妙行成就如來、無憂勝吉祥如來、法海雷音如來、法海勝慧遊戲神通如來,與藥師琉璃光如來;藥師七佛又做七躬醫王,各各住於東方四恆河沙乃至十恆河沙的世界中,各以發持的廣大願行,教化度眾。
藥師佛,全名藥師琉璃光如來,意為大醫王、大藥王,乃因藥師佛以大悲心體察眾生病難,立下十二大願,弘誓救拔解脫一切,令得身心安泰,遠離國界不安、身心困苦等難境,以其因地願行與果德名號 「 藥師如來 」 。
而關於 「 琉璃 」 之稱號,則是以琉璃本身瑩徹有光的形象,來表喻此尊佛陀的言行是通透而明白,正大而光明。
壁面之外,恭刻《金剛般若波羅密經》的經文,鑲刻在佛塔的四周外牆,在銅版鍍鈦蝕刻的鑄煉下,古銅霧金的字句,處處傳達著佛陀慈悲的深切教意,如此,佛、法、僧三寶,環繞在藥師七佛塔的內外,交相傳遞著三寶護佑眾生,眾生護持三寶的菩提大願,在右繞佛塔時,願生生世世廣發菩提願行,充塞於心,也沛然於天地。
萬佛牆
站在藥師七佛塔旁環視萬佛殿,由兩萬尊的銅質藥師佛,與八十八佛聖像鑲嵌於牆面,所形成的萬佛牆,佛佛相互輝映,宛如一處金碧輝煌的佛國淨土。
向上仰望,位於廿三樓踩空式蓮花臺的基座下方,更有四十二尊玻璃噴砂佛像,為來訪的參禮者揭示十方一切菩薩,經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等覺、妙覺等四十二階位的修證次第,成就聖果。在至心擎掌合十、作禮圍繞的當下,願與十方諸佛同一發心、同一願力,體現諸佛菩薩深切的慈心大願,落實修證,成就佛果,化無量眾。
萬佛殿中,兩側蓮花瓣型的大帷幕玻璃,巧妙地牽引萬佛殿內外景致的互動,同時也將萬佛殿中沉靜莊嚴的諸佛願力,向外宣流於十方法界。高三十公尺,寬十六公尺半的大帷幕玻璃,由德國專業廠商設計、承制的大帷幕抗拉結構玻璃,是一種無梁柱、無背檔的無框架式設計。整面的大帷幕玻璃在承受外力時,就如同網球拍受力原理一般;由帷幕中的鋼索結構支撐。沿著水平鋼索及垂直鋼索交織成的主結構,再以鋼索爪件固定每一片玻璃,形成耐壓耐震的結構,在遇到外力作用時,可產生約四十三點九公分半的震弧,約計可承受二十噸的拉力作用,安全係數極高。白晝時分,遠觀中臺禪寺,所有參訪的大眾,皆能透過透明潔淨的大帷幕玻璃,清楚看到其中的藥師七佛塔;當暮色降臨大地,萬佛殿的光線由內透出,耀明十方,宛若俯視眾生的慈悲眼眸。在如此和煦臨照大地的光明中,融和著藥師七佛開曉眾生、救拔苦難的願心,傳達出萬佛接引十方的慈悲,令人遙見倍覺切近自心,寧靜悠遠。
中臺禪寺圖書館位於主體一樓後方,即是提供大眾深入經藏,研究經教之重鎮。目前藏書共約三萬餘冊,除收藏佛教經典及圖書外,更廣集文學、史學、哲學及藝術類等世學書籍。圖書館內設有公共閱覽區、雜誌區、個人研究室、電腦查詢區、轉錄室、待檢書區等多元化及多功能的空間。
在藏書方面,館方尤致力於佛教大藏經的典藏及供養,「藏經閣」內典供有《原木刻版乾隆大藏經》、《龍藏》、明版《嘉興藏》、宋版《磧砂藏》、《中華大藏經》、《巴利藏》、《永樂北藏》、《洪武南藏》等十五種版本之藏經,在全世界典藏佛教大藏經中堪稱完備者。
釋惟覺(1928年-),俗姓劉,法名知安,字惟覺,四川省營山縣人,臺灣佛教禪宗大師,南投縣埔裡鎮中臺禪寺創建者,其所創的中臺禪寺被認為是臺灣佛教「四大山頭」(中臺禪寺、法鼓山、慈濟基金會、佛光山)之一。惟覺因經常介入政治而被稱為「政治和尚」,其言行與立場也數度引發爭議。
中國鳳凰大廈位於深圳福田中心區,處於深南大道和金田路交界西北側。項目緊鄰深南大道,毗鄰深圳市民中心、市民廣場、少年宮、音樂廳、圖書館等市政公共配套,佔據深圳商務版圖核心點。
中國鳳凰大廈由國際資訊權威鳳凰衛視榮譽打造,鳳凰衛視深圳基地將進駐於此,全力構建「亞洲又一資訊中心」。與世界同步,全面掌控商務話語權及全球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