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日報
近年來,雲和縣委、縣政府秉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高度重視旅遊經濟發展,借力旅遊產業發展熱潮帶動全縣新一輪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如今,雲和梯田和仙宮湖兩大景區漸成規模。去年,僅雲和梯田景區就接待遊客17萬人次,創造經濟效益達1583萬元。
成績背後,當地交通人對通景公路不斷改善提升、力保通暢,功不可沒。
自2017年雲和梯田5A景區創建工作開展以來,雲和交通人肩上的責任就又重了幾分。後交線是通往景區的主要公路,改建之初是路面寬度僅為4.5米的四級農村公路;同時,停車難問題也成為發展的困擾。
「要致富 先修路」,雲和交通人擼起袖子,卯足了勁,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以使命意識、責任擔當,花大力氣、下苦功夫,一手抓項目謀劃,一手抓項目落地,雙管齊下圓滿完成項目任務。
從2016年開始,圍繞雲和梯田景區開發工作,雲和交通人拉開了後交線通景公路改建工程的大幕。後交線一期(後山至崇頭段)、二期(崇頭至岙頭段)項目相繼落地,其中一期改建工程全長6.127公裡,採用二級公路標準,設計時速為60公裡/小時,雙向兩車道,路基寬12米至15米,投資21108萬元;二期改造提升工程全長15.074公裡,採用四級公路標準,設計時速為20公裡/小時,雙向兩車道,路基寬6米至8米,投資23173萬元。另外,全線共計安裝各類指示標誌牌499塊,安裝波形護欄、仿木欄杆、鋼背護欄、纜索護欄合計19.4公裡,並對道路兩旁進行了綠化與綠道施工。通過一系列工程建設,後交線煥然一新,路面更寬更漂亮了、路基更實更安全了、彎道更少坡度更平了。用遊客的話說,在這樣的盤山公路上開車,沿途的風光就是美好的享受。
同時,文旅部門也在通景公路沿線配套規劃了4個大型停車場。目前已建成並投入使用的二級遊客中心停車場停車位達300餘個。
治堵不僅關係著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也關係著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更是一項直接關係民生福祉實現的基本保障工作。隨著遊客紛至沓來,雲和梯田景區內村民開辦的農家樂和民宿生意越來越紅火,當地產業更興旺,百姓生活更幸福。
(圖片由雲和縣交通運輸發展中心提供)
來源:杭州網
聲明:本文已註明轉載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聯繫郵箱:news@ersanli.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