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休漁半個月養殖魚及貝類唱主角

2020-12-12 東方財富網

休漁船上岸,桌上海鮮少一半,常吃海鮮的大連人都懂得這句話的含義。從5月1日開始,黃渤海、東海進入伏季休漁期已有半個月時間,記者探訪了解到,雖然野生活鮮暫時退出市場,但養殖類產品供應量和價格穩定,其中貝類產品更是大量上市,而且品質較好,價格親民。

養殖魚類、貝類唱主角

記者走訪我市多家市場發現,休漁期海鮮市場上最明顯的變化,就是新鮮魚無論從品類還是數量上比休漁期之前少了很多,各種貝類成了主角,各種熱賣的貝類至少有兩三樣擺上攤位,花蜆子、黃蜆子、白蜆子都很受歡迎,此外,扇貝、海螺、海蠣子也很肥美。「現在各種海鮮賣得還挺好,價格比休漁前貴一點,蜆子供應量充足,漲不了多少。」沙河口區一市場的海鮮攤主告訴記者,野生海鮮斷貨,銷量主要靠貝類、蝦和養殖魚類這幾樣,南方養殖黃花魚、牙片魚、多寶魚等為魚類主打,而本地貝類賣得最好。據了解,花蜆子10~15元/2斤,大黃蜆子15~35元/2斤,白蜆子15~20元/2斤,毛蜆子17~20元/2斤。「現在貝類大部分來自本地開放式的灘涂養殖,品質口感不次於野生的,而且價格便宜,不少人買上一兩斤解解饞。」

玉華市場一海鮮銷售商告訴記者,貝類在休漁期用量大,價格比休漁前貴10%左右,但價格不會大起大落,待開海後海鮮價格會逐漸回落。

「暫養」讓休漁期市場多「鮮」一會兒

愛逛市場的市民會發現,即使到了休漁期,依然能在市場上看到活蹦亂跳的蝦爬子、飛蟹等野生海鮮。記者在雙興批發市場海鮮攤位上看到,蝦爬子35元/斤左右;滿黃母蝦爬子要55元/斤;花蓋蟹每斤在30元到70元之間;赤甲紅每斤在50元到100元之間,這些海鮮價格比休漁之前價格平均上漲一成左右。休漁期開始前,漁船出海作業,打撈上來的海鮮一部分進入市場,一部分則會養殖在臨時暫養池,休漁期間再上市銷售,飛蟹、蝦爬子、時令魚類等都可以用此方法「囤貨」。「暫養時間也就十天半個月的,隨著暫養池裡的庫存減少,價位呈上升趨勢。」有個別海鮮攤位為了招攬生意還專門喊出「野生海鮮」的口號。問及這些海鮮的出處,攤主回答說:「自家有小船,用小船打的!」。記者再次提醒,伏季休漁期開始後,大連執行最嚴格的伏休制度和最嚴格的伏休管理。除捕撈許可證批准為釣具外的所有作業類型的海洋捕撈漁船,以及為海洋捕撈漁船配套服務輔助船,均參加伏季休漁;一次違反伏季休漁規定,取消國家當年漁業油價補貼等惠漁政策。

「大連海鮮」

哪些能人工養殖?

市場上海鮮品類繁多,哪些是野生的?哪些是養殖的?不少市民表示分不清。記者近日從市農村農業局了解到,很多大連市民熟悉的魚類、甲殼類、貝類、棘皮類等海產品均已實現了大規模人工育苗(海捕苗)的海水養殖。目前,我市已經規模化增養殖的海產品種類大致如下:

魚類——通常養殖周期在12~24個月,幾乎可以一年四季出貨,品種包括:牙鮃魚(俗稱「牙片魚」)、黃條鰤(俗稱「黃尖子」)、真鯛(俗稱「黑加吉」「海鮒」)、河豚(俗稱「廷巴肘」「氣鼓子」)、大菱鮃(俗稱「多寶魚」)、黑魚、黃魚、半滑舌鰨(俗稱「舌頭魚」)等。

棘皮類——如海參、海膽。目前,我市已經實現海膽的育苗到工廠化養殖的全產業鏈。

貝類——如牡蠣(俗稱「海蠣子」)、鮑魚、毛蚶(俗稱「毛蜆子」)、魁蚶(俗稱「赤貝」)、貽貝(俗稱「海虹」等)、扇貝、文蛤、雜色蛤、蟶子、海螺等。產量佔養殖海產品的大部分。

螠蟲類——單環刺螠(俗稱「海腸」)已實現人工育種並取得成功。

相關焦點

  • 煙臺休漁期海貨以貝類為主 養殖海產品供應充足
    記者昨日走訪煙臺多個海鮮市場發現,休漁半個月以來,海鮮供應以冷凍、養殖海鮮為主,貝類取代魚類成為鮮活海鮮「主角」,價格較休漁期前普遍有所上漲。冷凍海鮮「唱主角」但銷量不大「大鮁魚便宜了啊!」記者發現,水產品主要以冷凍水產品、養殖水產品為主,魚主要有冷凍鮁魚和刀魚、黃花魚等,養殖水產則主要有蝦、大菱鮃、鱸魚等。除去個別市民買上一兩條鮁魚外,多數冷凍海鮮銷量不大。「往年這個時候都是淡季,現在大家都等著開海後進新貨。」「封海以前都囤了不少東西了,現在市面上賣的魚都冰了半個多月,品相和口感都不如封海前,還不如化點自己家凍的。」
  • 休漁期魚類海鮮漲幅大 貝類便宜受青睞(圖)
    在嶗山區大拇指廣場的海鮮區,記者看到除了少數魚類和蝦,面積不大的攤位上擺滿了釘螺、香螺、毛蛤等貝類產品,多達十餘種。 「這種小海鮮價格便宜也新鮮,賣得非常好。 」銷售人員告訴記者,自休漁期開始,貝類產品頗受市民歡迎。
  • 休漁期提前吃海鮮抓緊嘍 貝類是嘗鮮首選(圖)
    隨著氣溫回升,近段時間海鮮市場內的海貨品種也多了起來,活蹦亂跳的魚蝦、顆粒飽滿的貝類都成為市民嘗鮮的對象。記者了解到,今年休漁期為5月1日,比往年提早了一個月。有市場人士表示,隨著休漁期的臨近,海鮮價格或將在清明節後小幅上漲,所以想吃平價海鮮的市民要抓緊時間了。
  • 廈門休漁一周海捕魚價格上揚 淡水魚和貝類暫未受影響
    廈門日報訊(記者林雯)福建省海域進入休漁期已滿一周時間,漁船大規模停捕對市場的影響逐漸顯現。記者昨日走訪市場獲悉,近海野生海捕魚的批發價格已經開始全面上浮。但據一些攤主反映,部分品種的供應量已經開始減少,譬如絲丁魚、紅娘魚、小管等,「後面會越來越少。」個別品種的海捕魚零售價也開始走高,「這種拖網的小帶魚漲2元,紅娘漲1元。」在上遊批發埠,水產品價格已是漲聲一片。
  • 海水養殖佔大連海鮮一大半,南方苗種造成蜆子不「鮮溜」了
    大連正式進入休漁期已經兩個月了,各位「吃貨」們有沒有好奇這段時間我們的海鮮主要從哪兒來的呢?眼下正值伏季休漁期,漁民不可以出海捕魚,釣具類型漁船仍可出海作業。漁民:出去得五六個小時,十多斤(魚)就這樣,直接發給農貿市場的,個人小販子來拿。休漁期,各大水產養殖基地也抓緊生產。在大連某海產養殖公司的大黑石基地養殖池的牙鮃魚已達到成品。
  • 休漁了 養殖海鮮成徐州市場主角
    在多處海鮮攤位,海鱸魚、黃魚、海螺、蛤蜊、多寶魚、花蛤、蟶子、貝類、帶魚、金鯧、銀鯧等其它海鮮貨源充足。記者了解到,從5月1日起多地海域進入休漁期,但是市場上大部分海鮮供應量並未減少,其中多數為養殖品種,也有部分是封海前捕撈的存貨。出現缺貨、斷貨的海鮮主要是野生香螺、八帶魚和小黃魚,因此價格也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
  • 休漁期到來 泉州水產品整體批發價上漲5%至8%
    從5月1日起,為期四個半月的伏季休漁期開啟。如今,進入休漁期已半個月,記者從泉州的水產市場了解到,由於供貨量減少,水產品整體批發價上漲5%至8%。市面上銷售的野生活鮮、野生冰鮮已大幅減少,但凍鮮供應量仍然充足,半養殖及養殖類水產品供應穩定,貝類產品大量上市。
  • 今年休漁期提早一個月 青島人吃海鮮要抓緊時間
    隨著氣溫回升,近段時間海鮮市場內的海貨品種也多了起來,活蹦亂跳的魚蝦、顆粒飽滿的貝類都成為市民嘗鮮的對象。記者了解到,今年休漁期為5月1日,比往年提早了一個月。有市場人士表示,隨著休漁期的臨近,海鮮價格或將在清明節後小幅上漲,所以想吃平價海鮮的市民要抓緊時間了。
  • 休漁期瀋陽海鮮市場價格平穩 人工養殖產品比平時便宜
    轉眼休漁期已過近一個月。日前,記者從瀋陽海鮮市場了解到,前段微漲的海鮮價格依然保持不變,淡水水產品和人工養殖水產品價格微降,格外受到消費者青睞。  6月24日上午,在瀋陽市塔灣地區的海鮮市場,記者看到來購買海產品的市民很多,生蠔、鮑魚等貝類產品很受青睞。攤主陳先生告訴記者,七八兩個月是自助燒烤旺季,比較適合燒烤的貝類產品銷量大增,以至於常常斷貨。
  • 大連長海縣海洋島漁船奔赴漁場作業
    央廣網大連9月1日消息(記者賈鐵生)9月1日上午,大連市長海縣海洋島大灘港區彩旗飄揚、鑼鼓齊鳴、禮花滿天,以「維護海洋生態環境 提升藍色經濟質量」為主題的「第六屆中國海洋島漁場開漁節」,隨著大連市四個月伏季休漁期的結束在一片喜慶中拉開了序幕。
  • 鮮魚多為南方養殖貨
    本報記者 藍娜娜 辛周倫 林丹丹 見習記者 趙發寧  「休漁期禁止漁民出海了,魚的數量有限。」日照市夏日漁家的老闆王峰平告訴記者。
  • 海島開漁啦 大連長海縣海洋島漁船奔赴漁場作業
    央廣網大連9月1日消息(記者賈鐵生 通訊員王曉莉)9月1日上午,大連市長海縣海洋島大灘港區彩旗飄揚、鑼鼓齊鳴、禮花滿天,以「維護海洋生態環境 提升藍色經濟質量」為主題的「第六屆中國海洋島漁場開漁節」,隨著大連市四個月伏季休漁期的結束在一片喜慶中拉開了序幕。
  • 休漁期冰鮮魚類價格翻番貴過春節
    從6月1日起,東海進入了歷時三個半月的全面休漁期,魚兒們開始休「產假」。近日,記者走訪市場了解到,目前市場上小黃魚、子梅魚、公式魚等價格差不多翻了一番,小黃魚的價格甚至貴過春節。  「休漁期開始以後,海鮮沒有以前新鮮,鯧魚、子梅魚、公式魚的眼睛也沒那麼亮了,條重二兩多的黃魚賣到了170元一斤,買一條小黃魚就是一頓的菜錢,接下來要多吃蔬菜了。」
  • 5月1日起東海全面休漁,寧波人餐桌依然「食有魚」
    5月1日起,東海將進入全面休漁期。在休漁期間,透骨新鮮的東海海鮮將暫時告別寧波人的餐桌。暫別「心頭好」,餐桌主題如何變換?今天,記者從寧波水產批發市場和一些菜市場了解到,各水產商家加大囤貨,凍品、養殖水產、進口魚貨將成為休漁期間的三條供應渠道,寧波人「食有魚」無憂。
  • 貝類和冷凍魚蝦貨源充足 放心!海鮮價格不會大漲
    中國江蘇網5月3日訊 前天,我國渤海、黃海、東海及北緯12度以北的南海(含北部灣)海域進入伏季休漁期。不少「吃貨」擔心,海鮮會不會漲價?昨天,記者走訪了市區水產批發市場和部分飯店,發現海洋禁捕對海鮮市場影響不大。
  • 伏季休漁對濰坊市場影響不大 開漁後部分種類還會降價
    儘管伏季休漁期已經過了兩個月的時間,這裡的海鮮品類依然豐富,有鮁魚、鱸魚等魚類,有麵包蟹、梭子蟹等海蟹,以及扇貝、蛤蜊、牡蠣等貝殼類海鮮,不斷有市民前來購買。「休漁雖然帶來了一定的影響,但市民的需求仍然很旺盛,我們的銷售額並沒有下降。」經營小龍蝦和貝類攤位的老闆張先生說,夏季正是燒烤旺季,不少燒烤攤大量進貨,特別是小龍蝦,經常供不應求。
  • 休漁期,海鮮應該怎麼吃?附最喜歡的海鮮料理方式
    休漁是人為幹預海洋捕撈,以便讓魚類得以充分繁衍,從而平衡種群數量所採取的措施,就是俗話說的「放長線釣大魚」。每年6-8月的這個時段,包括北部灣在內的北緯12度以北的各個海域都會實行休漁管制,禁止漁船出海作業。 不過休漁歸休漁,休漁期也是有海鮮吃的,不然海鮮店的生意還怎麼做?
  • 貝類小海鮮搶佔市場 本地石夾紅身價最高(圖)
    原標題:休漁不休「鮮」,貝螺蠣子佔魚攤    隨著休漁期的到來,往日各種魚蝦蟹類海鮮在市場逐漸「隱退」,各種貝類小海鮮成了市場的主打產品。    另外,青島本地城陽、黃島、膠州等地養殖的基圍蝦開始大量上市,售價一般在30-40元一斤,活蝦吸引了不少市民購買蛤蜊、海蠣子、小海螺、扇貝等產品身價比較親民,一般在5-10元左右一斤。身價最高的要數本地石夾紅螃蟹,體重在一到二兩的售價都已經超過了50元一斤,少量梭子蟹賣到了80到100元一斤。
  • 石蟹、皮皮蝦、蟶子王和養殖大蝦 撐起夏季休漁期海鮮市場
    進入六月後,算是盛夏季節了,海鮮市場反而顯得有點冷清,休漁取得一些成果,等到九月份開漁後,希望能夠看到魚蝦滿倉的豐收場景,目前海鮮寡淡一點是為了將來的更多美味。但總還是有一些好的海鮮會出現,如圖中的大石蟹,石夾紅和花蓋,75塊錢一斤,價格有點高。
  • 煙臺海貨八成是養殖 大規模養殖水產品種多達23個
    「你想想,在當前漁業資源日益萎縮的情況下,捕撈品種主要為小雜魚、蝦蟹類、貝類。而當前我市又處於伏季休漁期間,明令禁止出海打漁,市場上的海產品為什麼還如此豐富呢?其中主要原因在於,市場上大多數的海產品都來自養殖。」 趙威向記者介紹。    趙威直接揭穿商販的謊言———黃花魚體呈長橢圓形,其頭較大,背側中央枕骨刺不明顯,尾柄較細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