繡球茜,拉丁名是DunniasinensisTutcher,屬於茜草科的一種植物,保護級別是國家Ⅱ級重點保護野生植物,土壤PH值是酸性,年降水量是1500-1739。
繡球茜直立灌木;樹皮粗糙,有橫裂粗紋,較老部分略為光滑;節間短,向上漸縮短。葉對生,革質,長橢圓狀倒披針形,長11一23釐米,寬1.5一3.5釐米,先端長漸尖,基部下延成短柄,上面幾無毛,下面密被粃糠狀小鱗片,中脈、側脈及葉柄均被小柔毛,脈在上面下陷,下面凸起,側脈每邊20一30條,上向,彎拱,近邊緣處接合;託葉長5一6毫米,基部擴大與葉柄合生,先端2裂。傘房狀聚傘花序頂生,總花梗粗而挺直,被毛,長10一12釐米;花黃色,具短梗;萼管陀螺形,長1.5-2毫米,裂片5,微小,短尖,宿存,其中1枚擴大成葉狀,白色,有柄,長3.5一4釐米,寬1.5-2釐米,先端漸尖而鈍;花冠狹鐘形,長1一1.5釐米,被毛,裂片5,鑷合狀排列;雄蕊著生在花冠上部。蒴果近球形,直徑約3.5毫米,成熟時空間開裂為2果瓣,果瓣頂端2裂;種子細小,多數,有圓形、膜質的翅。
分布區年平均溫20--22℃,全年幾乎無霜,近冬季偶遇特大寒潮南侵時有輕霜,年降雨量500--1739毫米。適生於陽光充足和溼潤肥沃的酸性土上,根系比較發達,一般散生在低山的緩坡上或雜木林林緣,與鐵冬青Ilex rotunda Thunb.、餘甘子Phyllanthus emblica L.、毛果算盤子Glochidion eriocarpum Champ.、銀柴Aporosa chinensis Merr.、崗松Baeckea frutescens L.、桃金孃Rhodomyrtus tomentosa Hassk.、顯脈山螞蝗Desmodium reticulatum Champ.、山油柑Acronychia pedunculata Miq.、九節Psychotria rubra Poir.、刺子莞Rhynchospora rubraa Makino 、芒萁Dicranopteris linearis Underw等組成旱中生性亞熱帶稀樹群落。
範圍:繡球茜,分布於廣東陽春、陽江、臺山、新會、龍門和珠海等縣的極小部分地區。現狀:僅見於廣東少部分地區,由於當地居民經常砍伐作燃料,挖根作藥用,難以成長,但其萌芽力比較強,存在的植株多為萌生的小灌木,高很少達1米以上。
其為中國特有種,分布區較狹窄,植株數量很少,在植物分類上有爭議,對進一步研究茜草科的系統發育有著一定的作用。其花雖小,而顏色鮮豔,襯以白色具有明顯脈紋的變態葉狀體,甚為美觀,是良好的庭園觀賞植物。產地醫生常採其根作藥用,稱「野黃岑」。屬於廣東特有的有圓籽荷、豬血木、繡球茜、酸竹、丹霞梧桐、報春苣苔和毛葉茶。除了丹霞梧桐和毛葉茶外,其它均為單種屬植物。可見,廣東的珍稀瀕危植物中特有現象突出,單種屬較多。是良好的庭園觀賞植物,其根可作藥用。
繡球茜應保護母樹,嚴禁砍伐,限量挖掘樹根,並採種繁殖,撫育萌生幼樹。五桂山繡球茜的絕種只能讓林業專家們仰天長嘆。繡球茜是瀕危種,為種國特有樹種,僅分布於廣東局部地區。五桂山船底窩擁有適合繡球茜生長的自然環境,中科院華南植物園植物研究所高級工程師陳炳輝曾經在這裡發現過它的蹤跡,並採集到標本。考察隊來到船底窩,在巖縫和石頭間展開了仔細搜尋。但沒有任何發現。隊員們又開始了第二遍的尋找。2003年畢業於華南農業大學林學專業的林俊新感到遺憾。此時正逢陳炳輝來中山出差,項目組又去了船底窩反覆尋找,但終究沒有再見到那株繡球茜。
野外挖苗則成活率低,恢復生長慢,適應性差。生長差的樹種除了採用野外招苗的原因外,還由於原產地與引種地的生境差異大。海拔在1200-1460m的石灰巖山地,而引種地為低海拔的磚紅壤土生長,遲緩長勢差。從45種珍稀瀕危植物的物候看,幼樹階段生長節律不明顯,一年中各株生長期往往不一致,各年的生長因氣候不同生長期也不一致,多數樹種生長時間長,有的甚至全年不斷出新葉,到了接近成年才開始有節律性。
它保護難度:植物的遷地保護在全世界範圍內都在開展,但仍還有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如珍稀、瀕危植物遷地保護後的馴化問題。在植物進行遷地保護時,儘管儘可能選擇與創造有利於它們生長發育的生境條件,然而不可能創造如此多的生境類型去滿足眾多的保護物種,因此,被保護的植物會出現馴化而導致一些基因的流失。再如保護植物的再引種,植物園樹木園雖然能對一些植物進行遷地保護,但是它畢竟只是這些受威脅植物的「避難所」,而不是最終歸宿只有把這些度過危難的植物進行再引種,使其「回歸」自然才能達到長久的保護。由於熱帶植物群落在成分上、結構上比溫帶植物複雜得多,所以熱帶植物的再引種難度很大,需要不斷探索新方法與規律,並不斷提高和總結。栽培要點:尚未引種栽培。可用播種法繁殖,亦可用扦插法。
文中圖片均為網絡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