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龍貓作為暖心之作,動漫中一些寓意,你知道嗎?
文|小柏談動漫
龍貓是宮崎駿大師的經典之作,於1988年上映。去年經過數碼修復之後,以三十周年紀念日,在中國內地上映,在大銀幕上與小夥伴們見面,仍然頗受歡迎。龍貓中充滿著濃鬱的日本文化信息,極具童趣和想像力,是一部適合小朋友觀看,也適合那些懷念童年生活的人觀看。現在的我們看到這部動漫中有些情節,你或許還不太清楚。
一:龍貓到底是誰?
龍貓在日文中的原名叫做淘姥姥,在臺灣的時候,被譯為豆豆龍。在內地之後則被譯為龍貓,對於這個翻譯,我們會有一些奇怪,龍貓看著也不像龍,與貓也沒有任何關係,有一點像兔子,幹嘛會翻譯成龍貓。也許當年的翻譯人員翻譯出來名字的時候,可能是因為劇中出現的那個貓車。因為劇中出現的那個貓車,有一點像龍,變成車的時候,應該就是龍貓。
最後在陰差陽錯之下,把本片的主角也被翻譯成了龍貓,也許是翻譯者比較偷懶。自此之後主角選用的也是龍貓。類似的錯誤也不止在電影中第一次出現,比如在1987年施瓦辛格出演的鐵血戰士,電影中的鐵血戰士指的就是施瓦辛格本人。可陰差陽錯成為了片中怪物的名字,一直到現在都是如此,成為鐵血戰士成為怪物。電影一直都不知道鐵血戰士就是主角本人。
二:日本復興
多數人都會把龍貓當做一個童話故事來看的,但要了解這個動漫的創作背景之後,就會對這個故事有一個新的認識。從動漫中人物的著裝以及電話的樣式,日本農村的樣貌來看,故事應該是發生在二戰後不久,日本正處於虛弱期。宮崎駿出現出生於1941年,這個年代也是他童年時期,也就是說這是以宮崎駿為背景寫的故事。
那時日本剛剛戰敗,百姓們的生活還是十分艱苦的。劇中的爸爸也是一直工作,並不能顧及中兩姐妹的生活,在劇中大女兒不僅要照顧妹妹,還要照顧父親,畢竟父親一心撲在工作上,生活也沒辦法自理,為兩個人燒菜做飯,還要為雨中的父親送傘,這個大女兒也很不容易。今天日本已經富裕起來的女孩們,可能早已沒有這種意識,在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大家還是生活還是十分艱苦的。
其實在片中我們並沒有看出,當時戰後人們生活的艱辛,但發現所有的人都比較一致。女孩子,父母,老奶奶,小男孩以及村裡的農民,他們都充滿了歡笑,充滿了幹勁,他們沒有抱怨,對未來充滿希望,彼此鄰裡之間相互照顧,這所謂就是苦中作樂吧。在片尾的時候,父親與母親之間的對話,父親曾經說,這段時間真的是辛苦大女兒了,但事情都是先苦一段時間之後,才會向甜的事情的發展,其實這也是本片中的一個亮點。
小編認為這部電影表現的就是在戰後,日本人民頑強樂觀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促使著日本人民開始在廢墟上重建國家。雖然本片的片名是龍貓,但龍貓出現的場景並不是太多,只是真正的主角這兩個女孩,而女孩所身上所體現的就是戰後日本的樂觀精神,龍貓只是一個符號而已,代表著戰後日本人民奮發向上。那你對龍貓中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呢?歡迎下方留言評論,與小編進行互動,喜歡小編的,請多多關注小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