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東京國立博物館講述茶之道,展現日本武將茶人的珍藏

2020-12-13 澎湃新聞
【編者按】在相當於中國宋代的12世紀,禪僧們將在中國學到的新式飲茶法引入日本,這種飲茶法逐漸在禪宗寺院和武士階層等高貴的人群中間流傳開來。1980年,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行的「茶之藝術」展,最早將名家珍藏的茶具作為藝術品展出。時隔37年,2017年4月11日,東京國立博物館將呈現「茶之道」特別展覽,以21世紀的眼光重新審視「茶水」這一日本文化的象徵。

飲茶的文化確立於8世紀末。唐代文人陸羽在最早的有關茶的百科全書《茶經》中記載了飲茶方法,使之成為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飲茶文化雖然曾由遣唐使帶到日本,但在日本,飲茶方法被中途廢棄,直到12世紀時禪僧榮西再次將其引入日本。隨著飲茶法逐漸在禪宗寺院和武士階層等人群中流傳開,他們使用被稱為「唐物」的中國藝術品來飲茶,並用「唐物」裝飾房間,以顯示自己的社會地位。

到了16世紀(安土桃山時代),「侘茶」不僅使用「唐物」、也從隨處可見的器具中選擇自己所喜愛之物進行搭配,這種茶藝在千利休(註:1522-1591,日本茶道的「鼻祖」和集大成者)手中發展到頂峰。飲茶廣泛普及,上自天下霸主、地方諸侯,下到市井百姓,無不熱衷於此。經過在日本長年累月的發展,「飲茶」這一動作終於升華到了文化的高度。

4月11日至6月4日,在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的「茶之道」特展主要展出從室町時代(1336年-1573年)直到近代的茶文化藝術品,展現茶文化的歷史變遷。其中包括了足利義政(1436-1490)、織田信長(1534-1582)、千利休、松平不昧(1751-1818)等推動歷史進程的霸主武將和茶道家所收藏的「全明星」陣容的國寶級著名茶碗。

以「茶之道」為主題將眾多珍品匯聚一堂的展覽,上一次還要追溯到1980年該館的「茶之藝術」展,距今已經37年了。

油滴天目,中國·建窯,南宋時期(12-13世紀),大阪市立東洋陶瓷美術館藏

從釉色中浮現的金色和銀色的斑紋,像油滴一樣,故得名「油滴」。在今日所見的各種油滴天目中,這件茶碗是最為出類拔萃而聲名卓著的。據說豐臣秀吉的外甥(後被秀吉收為養子)曾是它的主人。

青磁輪花茶碗(名:馬蝗絆),中國·龍泉窯,南宋時期(12-13世紀),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據說足利義政收藏此茶碗時,因碗身出現裂痕而派人到中國尋找替代品,但工匠回答說再也無法做出如此美麗的青磁茶碗,最終只在碗上打了鋦子送還給足利義政。鋦子看起來像大蝗蟲一樣,由此得名「馬蝗絆」。

灰被天目(名:虹),中國,元-明時期(14-15世紀),日本文化廳藏

據傳是足利義政所收藏的唐物天目。像是被灰覆蓋著的沉靜的釉色,因華麗絢爛的窯變和油滴紋樣而顯得高貴典雅。這件茶碗名列東山御物,雖然過去評價較低,但它體現了侘茶的全新價值觀,也因此獲得了較高的評價。

大井戶茶碗(喜左衛門井戶),朝鮮,朝鮮時期(16世紀),京都·孤蓬庵藏(4月28日-6月4日展出)

在朝鮮半島的高麗茶碗中,名為「井戶」的作品數量較多,是高麗茶碗的代表性作品。在眾多「井戶」中,這件茶碗尤其以強有力的雄壯姿態動人心魄。「喜左衛門」是曾經收藏此茶碗的人的名字,後來這件茶碗成為松平不昧的藏品。

青井戶茶碗(柴田茶碗),朝鮮時期(16世紀),東京·根津美術館藏

在井戶茶碗中,青井戶茶碗以直線狀外形為清冷的釉調為特徵。「柴田」正是青井戶茶碗中的珍品,因織田信長向柴田勝家贈送此物而得名。近代時期,這件茶碗從平瀨家流入藤田家。

黑樂茶碗(名:剝慄),長次郎(製作),安土·桃山時代(16世紀),日本文化廳藏

這件茶碗上半部分為方形、下半部分為圓形,是黑樂茶碗中的異數。在據傳為長次郎製作的茶碗中,這件作品的特色十分鮮明,有著令人忍不住將其一直握在掌中的奇異美麗。後來,這件茶碗為愛好風雅的近代茶道家平瀨露香所收藏。

志野茶碗(銘:卯花牆),美濃,安土桃山-江戶時代(16-17世紀),東京三井紀念美術館藏

志野茶碗是美濃(今岐阜線東濃一帶)窯中的代表性陶器。白釉中透露出的鮮紅的火焰顏色,展現出茶碗的魅力。這種白釉底色與以鐵鏽繪製而成的紋樣,看上起就像開著卯花(學名「齒葉溲疏」)的矮牆一樣。在日本產的茶碗中,這一件實為著名的傑作。

將軍的「唐物喜好」

日本人向來重視「關係」。不僅僅是人際關係,還包括了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關係。每個個體都不是獨立的,而是在關係性之中萌生出自我意識。比如在茶道中使用曜變天目的話,用竹製的舊茶杓就會顯得很奇怪,應當儘可能使用象牙的茶杓或是明代的茶臺「天目臺」。又或是燕子花(又名「杜若」)圖屏風就應當在杜若花盛開的季節時裝飾在茶室裡。這就是所謂的「用具」,即便用具本身非常精美,但如果不能互相配合的話,就完全不能發揮其價值。

12世紀前後,隨著由中國宋朝東傳的新式飲茶法「點茶」(「抹茶」)逐漸在日本的禪宗寺院、武士階層中廣泛傳播,人們四處搜羅中國的藝術品「唐物」,裝飾在房間裡、或是用唐物來飲茶,以顯示自己的社會地位。至15世紀的室町時代時,足利將軍家收集了最高級的唐物,並以尖銳的鑑賞眼光對唐物進行分類和品評。這種「唐物喜好」的價值觀,對「茶水」文化有著重大影響。

展覽的「足利將軍家的茶水——唐物莊嚴與唐物喜好」部分,以足利將軍家收集的一流名品為中心,展示了以「唐物喜好」的眼光挑選的珍貴作品。

《瀟湘八景圖》,描繪了洞庭湖流入瀟水和湘水的勝景,其中的《遠浦歸帆圖》上有足利義滿的藏品印章「道有」,後來此畫又被織田信長收藏。

遠浦歸帆圖,牧溪畫,中國南宋時期(13世紀),京都國立博物館藏(5月9日-5月21日展出)

《廬山圖》是禪僧畫家玉澗的名作,他在日本受到很高評價,被認為是與牧溪齊名的中國著名畫家。

廬山圖,玉澗畫,中國 南宋時期(13世紀),岡山縣立美術館藏(4月11日-5月7日展出)

南宋的畫院畫家李迪所畫的花卉圖精緻而生動地描繪出一天之內由白變紅的醉芙蓉的情態。為了適應茶室狹小的空間,這種尺寸較小的掛軸逐漸受到歡迎。

紅白芙蓉圖,李迪畫,中國 南宋時期·慶元三年(1197),東京國立博物館藏(5月23日-6月4日展出)

青磁下蕪花入,中國 南宋時期(13世紀),彩虹(Arc-en-Ciel)美術財團藏

侘茶的誕生

15世紀末期,城市平民成為新時期的社會主流,他們熱衷于欣賞連歌、能樂、茶道、花道、香道,並鑽研這些風雅之事。這樣一來,在珠光(1423~1502)和被稱作「下京茶水人」的人們中間,出現了一種全新的風潮:他們不僅僅寶愛唐物,也從日常使用的茶具中選取自己喜愛的物品進行組合。這種「侘茶」的精神,由後一代的武野紹鷗(1502-1555)等人推廣,逐漸深入人心。

展覽的這一部分意在通過展現這一時期人們對茶道用具的價值觀的變化——即由「唐物」轉向「高麗物」、「和物」,來揭示萌生於時代轉換時期的侘茶的藝術。

這件《唐物茶壺 銘:松花》的大壺用於保存茶葉。戰國武將們特別珍愛茶壺,甚至有茶壺價值連城的說法。這件茶壺曾為織田信長、豐臣秀吉、德川家康等歷代天下霸主所收藏。

唐物茶壺(銘:松花),中國,南宋-元時期(13-14世紀),愛知縣·德川美術館藏(4月11日-5月7日展出)

一件褐釉小茶壺,本是在中國南方製成的日用品,傳入日本後被當做唐物小茶壺受到珍愛。「肩衝」指的是瓶頸附近呈方角造型的茶壺。這件茶壺是著名的「肩衝」茶壺,據傳由足利義政命名。

唐物肩衝茶入(銘:初花),中國,南宋-元時期(13-14世紀),德川紀念財團藏(4月11日-4月23日展出)

侘茶的完成

時至安土桃山時代,繼承了侘茶精神的千利休進一步發揚茶文化,使之在上至天下霸主地方諸侯、下到平民百姓的人群中都被更加廣泛地接受。千利休身為侍奉霸主豐臣秀吉的茶道家,繼承了傳統,不是僅僅尋找能與唐物媲美的侘茶茶具,而是製作全新的茶具,將它們組合起來,為飲茶的世界帶來新鮮的空氣。

展覽中「利休選取的茶具」和「利休的創作」部分,以此為主題,試圖接近千利休的茶文化,並介紹繼承利休精神的茶道家古田織部(1544-1615)及這一時期極大發展的陶製茶具,展現出桃山時期自由奔放而茁壯有力的茶文化的魅力。

黑樂茶碗(銘:俊寬),長次郎,安土桃山時代(16世紀),東京·三井紀念美術館

這是黑樂茶碗的代表性作品之一,據傳是樂窯創始人的陶工長次郎在千利休指導下製作的。茶碗不高、呈圓柱形的碗身堅實而富有張力,帶有緊張感。

唐物尻膨茶入(銘:利休尻膨),中國,南宋-元時期(13-14世紀),東京·永清文庫藏

據傳這件茶碗曾在天正15年(1587)的北野大茶會上被使用過,後流入細川三齋(即細川忠興,1563-1646)之手。

大井戶茶碗(有樂井戶),朝鮮,朝鮮時期(16世紀),東京國立博物館藏

據傳此系織田信長之弟、茶道家織田有樂所藏的大井戶茶碗。這件茶碗有著悠閒而安穩的模樣,深深吸引著觀眾。後來,茶碗經紀伊國屋左衛門等人之手而傳入藤田家。

千利休像,傳長谷川等伯畫、古溪宗陳贊,安土桃山時代、天正11年(1583),大阪·正木美術館藏(展出時間有限制)

據說桃山時期的代表性畫家長谷川等伯在天正11年(1583)時描繪了62歲的千利休的肖像,利休在畫中目光銳利、威風凜凜。利休參禪的導師、大德寺117世古溪宗陳題寫的贊語確為真跡。

「優美之寂」的新型茶道與古典復興

江戶時期,茶文化在太平盛世再次迎來變化。小堀遠州(1579-1647)等茶道家力圖復興室町時期以後的武家茶道、繼承千利休精神的茶道家確立家門、以及有茶道家吸收宮廷貴族的風雅而試圖創造新的茶道風潮,這些動向互相影響。展覽的此部分首先以復興武家茶道、確立了名為「優美之寂」的新型茶道風氣的小堀遠州所使用的茶具為中心,介紹江戶時代前半期的茶文化。

然後介紹江戶時代後半期的松平不昧(即松平治鄉,1751-1818)的茶文化。這一時期的茶文化被認為僅剩骨架而無實體,但身為松江藩主的不昧鑽研古典、收集茶具並進行品評。我們可以欣賞到經由不昧的品鑑而重新受到重視的珍品。

小堀遠州,古銅象耳花入(銘:為杵),中國 明代(14-15世紀),東京·泉屋博古屋分館藏

據傳這是遠州所藏的古銅花瓶,因下部體積較大而瓶頸細長、形似杵而得名。花瓶外形高雅,作為重視品格的武士階層茶道的茶具非常合適。

野野村仁清,色繪若松圖茶壺,仁清(製作),江戶時代(17世紀),日本文化廳藏

這是江戶初期京窯的名匠野野村仁清的作品。據說他在茶道家金森宗和手下、為天皇和宮廷貴族製作瀟灑的茶具。名為「仁清黑」的黑釉,與茶碗上部的方角形狀引人注目。

小堀遠州,丹波耳附茶入(銘:生野),丹波,江戶時期(17世紀),大阪·湯木美術館藏

這是國窯小茶壺的代表作。丹波地區(兵庫縣筱山市)的工匠在小堀遠州指導下製作出了更加優秀的陶製茶具。據說這件茶碗由遠州親自以丹波名勝命名,正是遠州所喜愛的姿態高雅的茶碗。

松平不昧,油滴天目,中國·建窯,南宋時期(12-13世紀),九州國立博物館藏

松平不昧將著名茶具分為「寶物」、「大名物」、「中興名物」的不同類別並進行評價。這件茶碗據說為古田織部的藏品,在不昧記載茶具的《雲州藏帳》中登記為「大名物」。

三好長慶,粉引茶碗(三好粉引),朝鮮,朝鮮時期(16世紀),東京·三井紀念美術館藏

這是朝鮮半島製作的白釉碗。碗身表面好像能吹去粉末、釉沒有沾上的部分則名為「火間」,兩者交織呈現出獨特的品格。這件茶碗因相傳為戰國武將三好氏所藏而得名。

從幕末到明治維新的混亂時期中,寺院和舊貴族家收藏的寶物和名品流入民間。這一時期,平瀨露香(又名龜之助、龜之輔,1839-1908)、藤田香雪(又名傳三郎,1841-1912)、益田鈍翁(又名孝,1848-1938)、原三溪(又名富太郎,1868-1939)等著名企業家以過人眼光選出一流茶具,既重視茶道傳統,又以全新價值觀創造出全新的茶文化。在本次展覽的最後,圍繞各自在關西與東京地區聞名遐邇的四位愛好風流的人物,介紹並展出他們的茶文化與美學觀念。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三隻來自山溝裡的中國建盞,被忽視的福建茶洋窯,日本稱「唐物」灰被天目‖茶的宗教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茶の湯》特展
    茶の湯    距上一次1980年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大型茶道美術特展「茶
  • 茶的宗教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茶の湯》特展參觀記
    2017年4月11日這一天,東京國立博物館在上野公園櫻花怒放的季節,再一次舉辦大型日本茶道美術特展——茶の湯。此次特展一共參展展品259件,其中日本政府定為「國寶」品20件,「重要文化財」品79件,「重要美術品」4件。在總共自4月11日至6月4日,近兩個月的展期中,參展作品不會一次性展出,而是會按時間調整更替。
  • 東京國立博物館等今起開放,特別展覽尚需等待|東京國立博物館|日本...
    隨著日本全面解除緊急狀態,日本全國的美術館博物館也逐漸恢復開放。澎湃新聞獲悉,6月2日,東京國立博物館、京都國立博物館和奈良國立博物館均將以預約制逐步開放,疫情閉館期間,部分特展最終無緣與觀眾見面,而新的特別展將在7月左右推出。
  • 東京國立博物館講述日本美術史上的「名作誕生」
    日本美術史上有許多被譽為「名作」的作品,有的是因為其作者具有時代意義,有的是從日本國外引進,有的完成了繼往開來的時代創新,緣由各異,但無不具有精彩的誕生故事,世代相傳。4月13日至5月27日,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的《名作誕生——緊密相連的日本美術》為觀眾呈現了約120件「名作」誕生背後的精彩故事。
  • 東京國立博物館「茶之湯」特展 揭秘南宋時茶道如何傳入日本
    近日,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了「茶之湯--日本茶道文化精髓」特展,用大量精美的古代文物,講述了茶道東渡日本的歷史源流。作者 謝田明代茶道廢止,建盞也成了無用之物,於是一些頂級的建盞就被日本人高價買走,這次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了兩個國寶級的南宋建窯茶盞,分別是靜嘉堂文庫的「曜變天目茶盞」和東洋陶瓷美術館的「油滴天目茶盞」,都是精美到極致的寶物,中國不存,只在日本還有。曜變天目茶盞有其值得一看,它碗內光環點點,如宇宙繁星,而且這次東京國立博物館安排了從下方打光,把碗外側的寥寥晨星也照了出來,精美無比。
  • 東京國立博物館等重新開放,特別展覽尚需等待
    隨著日本全面解除緊急狀態,日本全國的美術館博物館也逐漸恢復開放。澎湃新聞獲悉,6月2日,東京國立博物館、京都國立博物館和奈良國立博物館均將以預約制逐步開放,疫情閉館期間,部分特展最終無緣與觀眾見面,而新的特別展將在7月左右推出。
  • 東京國立博物館等今起開放,特別展覽尚需等待
    隨著日本全面解除緊急狀態,日本全國的美術館博物館也逐漸恢復開放。澎湃新聞獲悉,6月2日,東京國立博物館、京都國立博物館和奈良國立博物館均將以預約制逐步開放,疫情閉館期間,部分特展最終無緣與觀眾見面,而新的特別展將在7月左右推出。
  • 博物館推薦 | 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
    ,是日本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地位與東京國立博物館並列。】歷史:1889年,日本宮內省決定在東京、京都與奈良分設三家「帝國博物館」。1897年,帝國京都博物館正式開館,展館設計由東京國立博物館的建築師片山東熊負責完成,是京都最早的西洋式建築之一。
  • 日本最大的博物館之一——東京國立博物館
    東京國立博物館創立於1872年,是日本最早的博物館。該博物館位於日本國東京都臺東區上野恩賜公園內,共有本館、表慶館、東洋館、平成館、法隆寺寶物館5展覽及資料館組成。收藏品總數為11萬件以上,其中包括日本國寶87件、重要文化財產610件。
  • 專訪東京國立博物館顏真卿大展,一覽從唐風到日本的書法傳承
    這場2019開年第一大展匯聚了177件中國和日本的書畫珍品,自1月16日開幕以來,卻因臺北故宮借出的「天下第二行書」《祭侄文稿》,引發多方在網絡上就「國寶」外借的動機和文物的運輸保護等問題的巨大爭議。對此,本次展覽的策展人、東京國立博物館書法史主任研究員富田淳表示:「王羲之的《蘭亭序》雖為巔峰傑作,但因被唐太宗帶入昭陵陪葬,只在世間留存了296年。
  •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打造「掌上博物館」
    新華社東京5月18日電 輕輕滑動指尖,從繩紋時代到江戶時代的土器、佛像、武士刀、書畫等歷史文物,悉數躍然於手機屏幕上,猶如一個包羅萬象的「掌上博物館」。5月18日是國際博物館日,今年的主題是「超級連接的博物館:新方法、新公眾」。
  • 日本「最美壁畫」中止展出,無緣與觀眾見面|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張九龍隨著日本疫情趨於好轉,6月2日起,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重新開放,並實施完全預約制。然而令人遺憾的是,本年度備受矚目的「法隆寺金堂壁畫與百濟觀音」特別展,在開館之日宣告中止。法隆寺,又稱為斑鳩寺,位於日本奈良,是聖德太子於飛鳥時代建造的佛教木結構寺廟,據傳始建於607年。
  • 日本旅遊攻略:東京國立博物館,日本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之一!
    東京國立博物館介紹東京國立博物館(日語:東京國立博物館、Tōkyō Kokuritsu Hakubutsukan,英語:Tokyo National Museum)是日本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頂級國家博物館,包括京都國立博物館(Kyoto National
  •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的中國文物
    這場日本近代的第一屆博覽會成為長期公開展覽活動的開端,而設立於湯島聖堂內的博物館也正式開館,這就是日本最早的博物館—東京國立博物館。南宋 李迪 紅芙蓉圖 絹本設色 縱二五·二釐米 橫二六釐米 東京國立博物館藏此為《紅白芙蓉圖》之一,是南宋院體花鳥畫的最高水平之作。清代為皇家秘藏於圓明園,後流落海外,為東京國立博物館收藏。
  • 東京國立博物館《三國志》文物展掠影
    近日,由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和中國文物交流中心等聯合舉辦的特別展《三國志》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展,170件(組)來自甘肅省博物館、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等多家中國文博單位的珍貴文物稀數亮相,向觀眾展現了三國研究領域的最新考古成果。此次在東京帝國博物館的展覽將進行至9月16日,此後還計劃赴日本九州國立博物館展出。
  • 旅遊攻略 | 日本東京博物館成「旅遊必到之地」?!
    在眾多博物館中,絕不能錯過的一座博物館當屬東京國立博物館。作為始於明治5年(1872年)的歷史最悠久的博物館,館內珍藏著包括日本本土在內的東方美術、考古等文化遺產。據2018年3月底的統計顯示,東京國立博物館在文物的品質和數目上都是日本首屈一指的。東京國立博物館由主館(日本文物)、東洋館(亞洲文物)、平成館(日本考古文物)、表慶館、法隆寺寶物館及黑田紀念館組成。
  • 「書聖王羲之」展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幕
    中新網1月23日電 據文化部網站消息,為紀念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和東京國立博物館成立140周年,由東京國立博物館、每日新聞社、NHK等聯合主辦,朝日新聞社特別協力的「書聖王羲之」展覽於1月21日下午在東京國立博物館開幕。
  • 東京國立博物館的中國文物
    唐代 8世紀 寶慶寺如來三尊佛龕作為世界著名博物館,1872年創建的東京國立博物館擁有40多個展廳,藏品總量超過10萬件,除了主打日本文物的主館與舉辦專題展覽的表慶館、平成館,還有展示明治初年法隆寺向宮廷獻納寶物的法隆寺寶物館,陳列日本以外東方各國藝術品和考古遺物的東洋館。
  • 《清明上河圖》將亮相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
    資料圖:清明上河圖環球網記者王歡報導,據來自日本共同社12月27日的消息,北京故宮博物院將於2012年1月2日起在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展覽,展出被譽為「神品」的中國北宋宮廷畫師張擇端作品《清明上河圖》等200件珍貴文物。這將是該畫首次在海外展出。東京國立博物館26日向媒體公開展示了該幅作品。
  • Grutt Pass帶你玩遍東京--東京國立博物館&國立科學博物館(3)
    Grutto Pass帶你玩遍東京美術館博物館動物園(1)Grutto Pass帶你玩遍東京-上野之森美術館(2)今天要介紹的是位於上野地區的兩個博物館,分別是著名的東京國立博物館和小朋友們非常喜歡的國立科學博物館。從上野之森美術館離開後,Nicole老師就在尋找博物館的路上閒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