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網約車:春天未來,寒冬已現

2020-12-24 華夏經緯網

    臺灣Uber遭到計程車司機抗議

    在全球範圍內,只有大陸實現了網約車合法化。11月28日,廈門網約車新政正式落地,細則的出臺讓大家對於網約車的運營有了更明確的認識。

    從剛進入大陸時的含混不清到如今的規則分明,網約車逐漸被社會大眾所接受。然而在對岸臺灣,網約車的春天遲遲沒有到來,寒冬倒是逐漸顯現。

    爭議不斷 是運輸業還是資訊業?

    11月18日,叫車服務平臺Uber(優步)通過官方網站發布公開信,呼籲蔡英文允許島內民眾自主決定是否使用Uber的服務。這也成為臺灣「政府」與這家全球專車巨頭之間爆發的最新衝突。

    在此之前,臺灣交通主管部門本周曾經要求蘋果和谷歌從各自的應用商店中撤下Uber應用,今年8月,更有數百輛計程車在臺灣行政機構附近集體緩行抗議,抗議「政府」暫停要求Uber撤資。事實上,Uber從2013年進入臺灣以來,就屢屢引發規範及協議的爭議,其中主要原因是該公司註冊為科技行業,但是提供叫車平臺服務。有人認為這種方式歪曲了該公司的服務性質,並要求其補繳稅金。Uber與臺灣相關部門也曾召開會議,就是想搞明白:「Uber到底是屬於運輸業還是資訊業?」

    據導報記者了解,臺灣規定營業車輛由特定的法律管理。不過Uber說公司僅提供叫車服務,車輛駕駛非該公司員工、車輛也不是該公司所有。

    臺灣的交通監理單位則認為Uber是非法提供營業小客車服務,而其他與臺灣法規牴觸的部分還包括:Uber的駕駛不一定像計程車一樣有營業小客車執照、也不一定有向監理單位登記、車資收入未繳稅等等。可以說,Uber載客在臺灣是受到官方正式認定為違法的。

    行業現狀 準入門檻低但賺錢難

    Uber在公開信中說:「這些進展直接威脅到100多萬臺灣民眾的利益,尤其是為人父母的人、退休人員、職業人士,以及其他依靠Uber創造的經濟機會實現再就業的失業人員。」

    這話倒是不假,雖然Uber的服務在臺灣仍不合法,但進入門檻低、工作時間的自由度高,成了許多人的兼差選項。

    導報記者在Uber臺灣官網上看到的招募信息顯示:在臺灣,想成為Uber司機只需要年滿21歲、有一般小客車駕照,沒有重大的犯罪或肇事記錄,基本上就能通過審核;相較之下,想當計程車司機,則需要額外考取職業小客車駕照與計程車駕駛人執業登記證,有一定的門檻。

    而開Uber最為人稱道的好處,就是工作時間能夠隨意調整。在臺北兼職Uber司機的黃先生是辦公族,他向Uber申請當司機,每天只需要在下班時間載客2到3個小時。

    然而,準入門檻低,不意味著就能賺到很多錢。今年臺灣Uber已提高抽成,從當次車資收費的20% 漲到25%,讓許多Uber的司機叫苦連天。黃先生給導報記者算了一筆帳:他每天開5到6小時的Uber,扣掉抽成、油錢、交通費,時薪大概是150至250元(新臺幣,下同),但還沒有扣除車子保養費用等成本。

    此外,乘客搭Uber的車費大約是一般計程車的7.5折,因此想賺到跟一般計程車一樣的薪水,Uber需要以量來彌補中間的差距。對黃先生來說,真的想賺錢,估計每天至少得開10小時的車。

    發展遠景 多種原因讓網約車遇冷

    對一般車主來說,開Uber的確是一種方便的兼差模式,但對於一般臺灣民眾而言,Uber的存在感實在是太低了。

    「我們很少用Uber叫車啊!」在聽到「網約車」時,導報記者幾個臺灣朋友都表示Uber的使用率並不高。一方面在臺灣街頭,隨處可見黃色車漆的計程車,臺灣民眾暱稱「小黃」。人口267萬的臺北市,截至去年計程車數量約3萬輛,平均90個人就有一輛計程車。

    實在是在地廣人稀叫不到車的地方,臺灣的車行自己也有不少app叫車軟體,比如臺灣計程車公司「臺灣大車隊」自行開發的一款「55688」軟體,除了下車是給現金,其他功能幾乎和滴滴打車一模一樣。這些軟體主要捆綁的都是長期坐該車行的老顧客,而不像Uber那樣,是作為第三方平臺出現的。

    另一方面,Uber的不合法以及「低門檻準入制」,也給乘客留下了陰影。導報記者的朋友林小姐就表示,Uber司機沒經過嚴格考試,又不合法,萬一發生車禍事故或消費糾紛,「都不知道要找誰來解決」。相較之下,臺灣的計程車司機座位上都有安全按鈕,事故發生時按下就會連接到客服的道路事故處理小組,再由小組根據 GPS 定位前往事發地點。旅客若有抱怨、紛爭,也可以隨時與客服中心聯絡。

    種種因素,讓臺灣的網約車經濟在還沒看見春天之前,就已遭遇寒冬。(駐臺記者 許巧娜)

 

來源:臺海網

 

責任編輯:左秋子

相關焦點

  • 臺灣網約車難成氣候
    然而,島內網約車的發展環境並不盡如人意。近日,網約車服務平臺uber通過官方網站發布公開信,呼籲臺灣當局允許臺灣民眾自主決定是否使用uber服務,這也成為這家全球專車巨頭與臺灣當局之間的一場最新衝突。民眾需求呈兩極化是否需要網約車,首先看民眾的需求度。記者調查發現,島內民眾對網約車的需求呈現兩極化現象。
  • 赴臺陸客大減 臺灣旅遊業迎來寒冬 能否等到春天仍是未知數
    日月潭水社碼頭據臺灣《旺報》10月12日報導,從剛結束的國慶十一長假赴臺遊客看,今年大陸遊客赴臺已開始進入「寒冬」,且至少將延續到明年5月。旅遊業認為,臺灣地區2020大選後若兩岸關係不佳,大陸遊客赴臺「只會少不會多」,臺灣將因此一年損失數百億元新臺幣觀光收入。近年來,大陸遊客出境遊帶給周邊國家和地區可觀的觀光財。但兩岸關係不佳,陸客赴臺從2015年最高時的418萬人次「年年減」,到2018年已跌到269萬人次。
  • 熬過寒冬,又是一個暖暖的春天
    熬過寒冷的冬天, 冬的寒意還未退卻,剛剛到來的三月還帶著一份寒涼,春的腳步卻已從不遠處的古城輕盈盈漂來,我卻只能在夢境的閣樓中,才能嗅到她的清香。經過嚴寒的洗禮,春已準時來到,你的心窗有沒有打開?對著藍天許個願吧,陽光會灑進來,冬天,是否讓你好煩?有冷就有暖,黎明醒來請你揉揉眼,你會發現天是那樣的藍,雲是那樣的淡,風是那樣的暖!桃花也紅了,心情也好了,冰封的情感,請解除冬眠。冬的記憶是那樣的深刻!
  • 約車易上車難 青島機場火車站將增設網約車停車區
    原標題:市交通運輸局、李滄區、西海岸新區、城陽區、膠州市:機場火車站將儘快增設網約車停車區10月24日,本報刊發了《機場火車站:「約車」容易「上車」難》的報導後,市交通運輸局高度重視,10月25日組織相關單位召開專題會議
  • 臺「旅遊車教父」兩年拋售100輛巴士 稱臺灣觀光已從寒冬轉向酷冬
    蔡當局上臺後,這種觀光榮景在臺灣已不復見(圖片來源:「中時電子報」)【環球網綜合報導】蔡英文當局上臺2年後,臺灣的觀光產業一路慘跌,看不到止跌回升的前景。對此,在島內有「遊覽車業教父」之稱的江其興表示,兩年來他已賣掉百輛巴士,公司規模縮減三分之二。他預估,下半年狀況會更加雪上加霜,7月軍公教「年改」衝擊已浮現,選舉前3個月又卡到避開選舉招待的問題,都將使觀光產業從寒冬正式步入酷冬。
  • 滴滴出行上線 北臺灣已可叫車
    滴滴出行正式進軍臺灣市場,昨日宣布上線,北臺灣的民眾下載「滴滴出行」App,透過手機已可呼叫計程車;若是前往大陸的旅客,也可以透過同一套App,在大陸使用乘車服務。記者在臺北街頭實測,很快就能媒合到計程車,整體過程流暢,不過有司機反映系統似乎還不穩定,使用時常卡住。
  • 網約車與計程車何以「共榮共生」?
    T3出行CEO崔大勇對此表示:「網約車、計程車加上自動駕駛是基於一個城市大出行的概念,T3出行的目光不局限於傳統網約車的領域,會始終基於促進未來出行去踐行企業使命,與中國一路同行。」比如近年來很多用戶抱怨網約車價格漲價,而網約車司機因為平臺「抽成」過高而抱怨「不賺錢」。但計程車市場卻做不到這一點,每一次價格調整都會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事件。據《中國經營報》報導,多家北京計程車企業都已呈現虧損狀態,甚至有企業一個月虧損達1400萬元。網約車市場一家獨大,對產業各方和大眾消費者來說都不是一件好事。
  • 春節陸客銳減 港媒:臺灣旅遊業還有春天嗎?
    (圖片來源:臺灣《中國時報》)中國臺灣網2月6日訊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以往春節連假期間,臺灣不少觀光景點都可以看到陸客的身影。不過今年不論團體或個人遊,赴臺陸客均較去年減少了將近兩成,香港《大公報》更撰文評論:「臺灣旅遊業還有春天嗎?」民進黨當局因不承認「九二共識」,使兩岸關係倒退,去年520執政以來,陸客已迅速銳減。
  • 臺灣發生雜草火警燃燒面積約2公頃 現已撲滅(圖)
    臺灣高速公路3號龍井路段邊坡發生雜草火警。(圖:臺灣「中央社」/臺中市消防局 提供)中新網11月11日電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臺灣高速公路3號龍井路段邊坡10日下午發生雜草火警,臺中市消防局出動人車趕往滅火,因為風助火勢,一發不可收拾,延燒至入夜造成火燒山約2公頃,11日凌晨才將火勢撲滅。
  • 中年失業,網約車司機跨年夜猝死,2020年開車警惕這些問題
    從車內比亞迪車主手機顯示的信息來看,這位車主是一位網約車司機,手機信息也停留在12月31日晚10點52分最後一筆訂單上,事後判定這位網約車司機屬於疲勞過度導致的猝死。近兩年,市場上有網際網路寒冬一說,多家網際網路巨頭都開始裁員,更別說眾多創業公司,許多年過中年的上班族,也是裁員的重災區。
  • 香港需要網約車「鯰魚效應」
    早在今年上半年,內地網約車行業巨頭滴滴出行就曾向香港冠忠巴士、陽光巴士提出尋求合作機會的意向,希望聯手打開香港高端計程車市場,而這項合作與香港特區政府推出的專營服務的士計劃有衝突。香港特區政府在此前曾於今年3月提出「專營的士試驗計劃」,擬批出3個專營權提供600輛專營的士。
  • 2019年出行市場風雨飄搖,滴滴出行寒冬難捱
    黃金時代之下,將在寒冬中死亡的大都是未能打穩根基、產品競爭力不強、管理體系混亂的企業。落後車企死亡前兆除了長安PSA外,還有很多車企也在2019年走向了終點。11月18日,人民法院公告網顯示,杭州青年汽車有限公司已經破產。而在更早的8月,重慶市政府與北汽集團籤訂了推進北汽銀翔戰略重組的協議,該項目未來將不會再生產幻速和比速品牌的汽車。
  • 臺灣高鐵未來將推出家庭優惠票 個人會員現約37萬人
    ­  據臺灣媒體報導,臺灣高鐵公司去年10月26日起,推出個人會員制,目前會員人數快速增加。臺灣高鐵執行長鄭光遠3日受訪說,會員制讓臺灣高鐵能精準營銷,未來也可望推出家庭優惠票。­  據報導,臺灣高鐵公司3日舉行年終媒體餐敘。
  • 春節陸客人數下降兩成 臺灣旅遊業還有春天嗎?
    與李奇嶽的說法可以互為印證的是,以往春節出境旅遊,臺灣都是大陸民眾數一數二的目的地,而根據攜程網公布的《2017年春節旅遊大數據報告》,今年春節臺灣已被陸客甩出10名開外。  李奇嶽表示,大陸遊客不來,打擊的不只是臺灣的觀光旅遊業,周邊相關產業如飯店業、遊覽車、旅遊景點、生活消費等也一併被牽連,對臺灣經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
  • 昨晚,臺灣發生遊覽車翻車事故!已致32人死亡
    截至記者發稿時,車上包括導遊、司機和乘客在內約44人已全被救出,其中32人確認罹難,13人正在搶救當中,車上乘客多系老年人。已有上百名警察、消防人員趕赴現場搶救。據警方透露,遊覽車疑似存在超載、司機疲勞駕駛和車速過快等問題,具體事故原因還在調查當中。
  • 廈門民營實體書店:從「寒冬」向「春天」行進
    [新聞頁-臺海網] 臺海網8月13日訊 據福建日報報導 疫情突如其來,文旅等人員密集型行業受影響嚴重,書店也未能倖免。「今年6月,我們收到了提前一個季度發放的1.9萬元抗疫情成本補貼。」廈門市湖裡區書童書店創辦人童其芬說,這筆資金足以覆蓋書店兩個月的房租成本,解了燃眉之急。
  • 南京計程車全天候雙計費 網約車歡呼:春天來了!
    由於周末路況較好,20分鐘左右,我們跟著劉師傅的車抵達目的地,10公裡的路程費用是28元,不過劉師傅告訴我們,按照新的雙計費政策,如果路上擁堵半個小時,車費將上調15元左右,總費用會達到43元。  隨後記者通過網約車軟體,約來一輛快車,同樣是十公裡的距離,總費用為24元,減去網約車的10元自動優惠,實際支付的費用僅為14元。
  • 發展多年不景氣的滴滴網約車,今日正式在香港試運營
    原因主要有以下6點:香港公共運輸系統發達不合法 網約車成「黑車」政府另推「專營的士服務計劃」私家車司機參與的意願政府及業界的監管及經營市民叫車習慣2月5日最新消息:滴滴出行旗下服務香港民眾逾三年的「快的Taxi」今日完成全面升級,DiDi APP即日啟動試營運,正式進入香港。
  • 南寧網紅蝴蝶橋:曾經豪車雲集場面一度火爆,現如今已成這樣!
    南寧「網紅」蝴蝶橋:曾經豪車雲集場面一度火爆,現如今已成這樣!如果不是在南寧長久居住的人,你很有可能找不到這個地方,科德橋、心圩江橋、蝴蝶橋……至今它都沒有一個準確的地名,但是你一說「網紅」蝴蝶橋,那準是這裡沒錯了。不知從什麼時候起,「網紅」漸漸的成了一個貶義詞,某某地方又火啦,於是人們滿懷期待的去了,卻發現也不過如此。久而久之,人們對「網紅」這個詞有了牴觸。
  • 南寧「網紅」蝴蝶橋:曾經豪車雲集場面一度火爆,現如今已成這樣
    南寧「網紅」蝴蝶橋:曾經豪車雲集場面一度火爆,現如今已成這樣!久而久之,人們對「網紅」這個詞有了牴觸。」,除了豪車、改裝車之外,這個因素不可或缺。處於西鄉塘核心地段的心圩江,卻難得一個像樣的公園以供市民休閒,這裡也就成了市民常去的網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