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1 16: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自2013年9月進入全州法院工作,我第一個工作的部門就是執行局。我在這裡一呆就是8個年頭,先後在書記員、代理審判員、法官助理三個崗位上工作,對執行工作有一定的感觸,也見證了「信息化」為執行插上翅膀,使執行工作從陸地上展翅飛向藍天突破「執行難」的困局。
我還清楚地記得2013年時雖然可以用「點對點」查控系統查詢、凍結被執行人的銀行存款,但是所能查詢、凍結到的就是為數不多的幾家國有銀行,而且還需要執行局內勤手動為查詢文書蓋電子章,有時候為蓋幾百個章,點擊滑鼠把手都點麻了。雖然有點累,但是內心還是高興的,因為通過網絡查控可以大大地縮短查詢被執行人存款的時間,而且一旦發現有存款可以實行網上凍結,那時心裡有些小激動,因為執行員不用再費時費力跑到各大銀行網點進行線下查凍。這樣一來申請執行人的勝訴權益實現的越快,也越能體現司法的正義。
2017年執行信息化又邁上一個臺階,最高人民法院建立的「總對總」網絡執行查控系統,基本實現對被執行人主要財產形式 「一網打盡」,有效破解了找物難題,被執行人在全國範圍內的房產、土地、存款、車輛、工商登記、證券等14類16項信息均實現在線查詢,執行效率得到極大提升。此外,廣西的「點對點」查控系統建設也更加完善,實現了地方化的「一網打盡」,對最高人民法院建立的「總對總」網絡執行查控系統形成了強有力的補缺。
執行信息化不僅在查找被執行人的財產方面發揮重要作用,而且能間接督促被執行人履行義務。比如大家所知曉的失信黑名單、限制出境、限制高消費、「執行天眼」定位,這些需要人民法院通過信息化加強與其他各聯動部門的聯動,以對被執行人實行聯合懲戒。這一項項的執行措施使得被執行人的工作、生活在一定程度和範圍內受到了影響,我所知曉的部分案件中規避執行的被執行人迫於工作、生活的不便以及輿論壓力,被逼「主動」履行義務。
執行車載「單兵」系統是信息化的又一把利劍,它是將具有GPS定位功能的獨立執行車載終端和具有錄音錄像、存檔等功能的執行單兵設備,與執行指揮中心計算機網絡進行連接,實現遠程監控、語音通話、現場指揮、無線傳輸等多功能於一體的「移動多媒體信息平臺」。記得三四年前,我院運用執行車載「單兵」系統順利執行了黃沙河鎮街道上一個強制搬出房屋的案件。當時邀請了當地的政府、派出所及人大政協委員現場監督執行,我院院長作為執行指揮長「做鎮」執行指揮中心密切關注「單兵」系統遠程視頻,對執行現場實時下達命令,要求執行員依法執行,注意維護現場秩序,對屋內的每樣物品進行錄像存儲,做好詳細的物品清單,讓被執行人確認並在清單上簽字。爾後,我院相繼運用執行車載「單兵」系統,順利執行了數件排除妨害、恢復原狀、強制拆除、強制搬遷等案件。該系統的運用有利於提高執行的反應能力,強化執行威懾力,進一步提升執行透明度,使執行過程「曬」在陽光下。
異地委託執行減少了法官頻繁到外地查控的奔波,節省了執行成本,提高了執行效率。司法網絡拍賣大大節約了當事人的拍賣成本,而且將拍賣全程「曬」在網上,置於人民群眾的監督之下,杜絕了暗箱操作。執行信息公開平臺,將執行案件流程、司法拍賣、執行文書等信息對社會公開,將執行工作置於全社會監督之下,讓當事人和群眾明明白白地看到執行過程和結果,提升了群眾滿意度。
近幾年,執行工作取得的這一項項成果都離不開信息化建設。現在雖然我已離開了執行局,但我仍然是全州法院的一份子,我會默默關注執行工作的發展,我也相信我院領導會更加重視執行信息化建設,讓信息化為執行插上鋼鐵翅膀,也為切實解決執行難問題,將實現公平正義的最後一道藩籬堅決予以破除。
原標題:《【司法隨筆】讓執行工作插上科學的「翅膀」》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