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速寫:一個港口城市的興衰、幻化與尷尬

2020-12-12 中國臺灣網

 

■ 陳鍵興

  高雄是僅次於臺北的臺灣第二大城市,筆者近期赴臺進行「臺灣都市建設與管理」的專題採訪,雖然是第五次到高雄,但因為課題性報導的原因,有機會更加深入地觀察這個「性感」和「感性」的港口城市。

「戀戀高雄」的往事印刻

   高雄市位於臺灣島的西南部,地處嘉南平原與屏東平原之間,面臨臺灣海峽南口。在大陸同胞的「臺灣記憶」中,高雄是和臺北、基隆、阿里山、日月潭並列的印象化的符號。
   高雄的開拓史可以追溯到明朝都督俞大猷。到17世紀初,高雄的漁業日趨發達,貿易日益繁盛,與祖國大陸間的往來頻繁,逐漸成為臺灣西部海岸的最佳停泊港。1662年,鄭成功驅逐荷蘭殖民者,收復臺灣後,在臺南設「承天府」,下轄「天興」、「萬年」二縣,萬年縣的縣治就在現今的高雄市。鄭成功實行屯田制,廣拓墾區,今高雄市後勁、右衝、左營、前峰、前鎮等地均有當時設鎮屯墾的遺蹟,這些地名就是以當時屯墾的部隊番號命名的。清康熙二十三年(公元1685年),清政府在臺南設臺灣府,下轄臺灣、鳳山、諸羅三縣,鳳山縣治設於興隆莊,即今天的高雄左營舊城。
   提及高雄市的發展,就必須說到高雄港的開發和興盛史。早在明末,閩粵沿海的漁民就發現了這塊寶地,並逐漸有人移居此地,開展海峽兩岸貿易。清鹹豐十年(公元1861年),當時英國駐臺灣首任領事羅勃史到臺灣南部一帶調查臺灣幅員與產業時,即認為「打狗」(高雄的原名)頗具通商價值,於是向清政府再三爭取開放「打狗港」。清同治二年(公元1864年),這裡正式被闢為商埠,成為繼基隆港後臺灣第二個通商口岸。
   1958年、1975年和1983年,高雄港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擴建,最終確立了臺灣最大商港的地位。筆者了解到,高雄港扼守臺灣海峽與巴士海峽航道交匯之要衝,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更重要的是它水域廣闊、水面平靜,潮差較小,是少有的天然良港。
   受益於得天獨厚的條件,高雄市在臺灣以外向型經濟為主導的經濟形態下,迅速發展成為最繁榮的工業城市,一度成為吸引臺灣南部各縣市勞動力蜂擁而至的「勞動的城市」。
   今天,提起高雄,筆者所遇到的臺灣朋友都不約而同地會說到一個具象化的記憶圖景:在一段時間裡,上下班的時候,人們騎著自行車「擠」過工廠大門,街市上一片喧騰,仿佛在詠唱著一首樸素的勞動的歌。臺中市長胡志強和筆者談到高雄時用了一個詞——「性感」。很妙。

左營的故事和情感

   提起高雄就不能不說到左營,這裡保存有清代的城池,還因為半世紀前安置從祖國大陸來臺灣的軍眷而形成了臺灣最大規模的一個眷區。先期移民的古老聚落所傳承的閩南傳統文化與集聚了大陸各地色彩的眷村文化,在左營交匯融合,構成了一幅別樣的都市景觀,講述著高雄的前世今生。
   左營大路旁的「中外餅鋪」是一家有80多年歷史的老店,老闆餘華淵從父親手裡「接棒」後,將文化觀光理念結合進傳統產業,生意做得紅火。在店門口的茶座前,他們跟記者娓娓講起了左營的往事。
   「左營的歷史已有300多年,鄭成功時期設置的『萬年縣』縣治所在地就在這裡。」餘華淵說,「我家祖籍在福建泉州,來臺灣已經好多代了。在左營,我們這樣家庭構成的群落稱為『先住民』,閩南人的生活傳統都還在延續。」
   跟著餘華淵,筆者走進了左營深處,去尋找高雄的前世歲月遺痕。三個古舊的城門和幾段斑駁的城牆,仿佛嵌在現代社區中,讓人有時空錯置的感覺。餘華淵告訴筆者,左營地區還保存有孔廟、土地公廟以及不少的私家古厝,圍繞著蓮池潭有十多間不同建築樣式的寺廟,大都在明清時期就已建成。
   左營故事的重要一章就是「眷村記憶」。餘家餅鋪雖然是閩南移民創辦的,產品主要是閩南傳統風味的糕點,在1950年左右就推出了低糖產品,餘華淵告訴筆者,這是因為當年「引進」了一位上海來臺的糕餅師傅。
   「左營眷村是出了名的,著名演員歸亞蕾就是左營眷村的子弟。」餘華淵的妻子張美華告訴記者,左營的眷村最多時有22個,在這裡,可以聽到祖國大陸各地不同的方言口音,吃到北方的饅頭、刀削麵和烤鴨。
   但是,隨著城市發展,眷村漸漸地在消失,大都已拆除改建成高樓住宅。加上眷村人口不斷減少,眷村文化正在凋零。有人發起眷村保存的倡議,但情況並不樂觀。記者走進一個叫「自助新村」的眷村,都是些平房小院,據說是級位相對高的人家住的,而多數的眷村則要簡陋、破舊得多。這裡很安靜,據說人口已不滿千人,也很快要拆了。
   臺灣每到選舉,政客們就不斷地操弄所謂的「族群」牌,挑動所謂「本省人」和「外省人」的對立和矛盾。但是,筆者在左營所看到的卻不是那樣。
   在蓮池潭邊一座閩南建築風格的廟宇旁,一處深巷裡,有幾個連在一起的茶攤,許多老人在打牌、讀報、聊天,他們就是當年隻身來臺的國民黨老兵,而茶攤的老闆都是左營的閩南「先住民」。「這裡經營了有幾十年了,原本規模更大,是專門為退伍的老兵們開設的。」茶攤老闆邱玉美普通話講得特別好,她說是因為和「老兵伯伯」們交流久了的緣故。「他們多數一輩子獨身,這幾年『走』的人越來越多,讓人很心酸!」她對筆者說,「在我們這裡,沒有什麼『外省人』和『本省人』的對立,族群融合得很自然。」
   筆者還了解到,當地的文史工作者正在呼籲更好地保護左營的歷史空間。他們認為,從清代的舊城聚落到半世紀來的眷村文化,構成了左營的歷史軸線,記載了高雄開發的歷史,也是臺灣歷史演變的縮影,而左營的族群融合共生更是臺灣社會應該珍視的一種價值。

港口城市的幻化與尷尬

   高雄的夜很迷人,從85大樓上望下去,燈火串串;走在愛河邊的步道上,水面上燈影搖曳;穿過「城市光廊」,燈光藝術化地舒展著。
   這是今天的高雄,一個光鮮曼妙、身姿旖旎的港口城市。如果將時光回溯到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高雄的模樣是怎樣的?在臺灣導演侯孝賢的影片《風櫃來的人》裡,我們看到幾個澎湖少年來到經濟起飛階段的高雄,那是一個雄性的高雄。
   時代變遷,高雄的都市表情發生著變化,原本的剛硬幻化為「臺北式」的迷離。近年來,原本骯髒的愛河被改造一新,成為了集綠地、咖啡館、藝術表演於一體的市民休憩空間;五福路上一個犯罪率曾經很高的地段,因為藝術家以「光」為主題的系列創作,幻化成一處吸引年輕人的時尚空間;港區裡的一個碼頭和一個廢棄倉庫,因為藝術的介入,展現出炫麗的景致。
   然而,當筆者向高雄的朋友表示讚許的時候,他們卻都表現出一種無奈和尷尬。在高雄土生土長的藍先生說:「碼頭和觀光結合不是壞事,但說明碼頭被閒置了。要知道,以前碼頭都是不夠用的!過去貨輪進出港特別繁忙,如今已經很難看到了。」
   港口的興旺是高雄都市繁華的指標性因素。1980年初期,高雄港一度是世界貨櫃港口的「老大」,1990年起有近十年是世界貨櫃運輸的第三大港。然而,近年來卻持續衰弱,如今已降至第六位,貨櫃裝卸量出現了負增長。筆者在港區看到,許多碼頭每隔一段就有大片空地,新開發的觀光點也是生意冷清。
   從高雄港的興衰中,可以看到高雄這個「勞動的城市」、「繁榮的港都」在臺灣整體性的經濟衰退中漸漸退場。面對變局,高雄在謀求轉型,但市政當局的作為卻未能得到多少來自民間的掌聲。
   筆者接觸到的幾位市民、學者和議員都一致認為,市政當局這幾年用所謂的文藝、休閒和觀光來塑造的所謂「轉型」,是在逃避現實,是不負責任的裝裱;高雄應該立足良港的功能和區位優勢重振雄風,光靠拉動一般性消費只是杯水車薪。
   有學者更進一步批評說,「咖啡及光線難道是高雄想宣示的嗎?碼頭原有的故事和城市記憶正被看似具有產業價值的咖啡和觀光所取代,但高雄的願景不應只有咖啡,觀光產業並不能取代港口的真正機能。」
   高雄的夢與希冀在哪裡?高雄市議會議長莊啟旺對筆者說,高雄的發展要創造第二春,關鍵在於實現兩岸「三通」,通過兩岸分工達成最優組合。

相關焦點

  • 高雄速寫之二:一個港口都會的興衰
    新華網高雄1月3日電(記者陳鍵興 茆雷磊)高雄的夜很迷人,從85大樓往下望去,燈火串串;走在愛河邊的步道上,水面燈影搖曳;穿過「城市光廊」,燈光夢幻舒展。  這是今天的高雄,一個光鮮曼妙、身姿旖旎的港口都會。如果將時光回溯到上個世紀的六七十年代,高雄的模樣是怎樣的?
  • 這裡就是高雄,臺灣最大的港口城市,來看看發展得怎麼樣
    臺灣有兩個城市是比較有名的,第一就是臺北,第二就是高雄了,一北一南,一個是臺灣最大的城市,一個是第二大城市。當然不用說,臺北的城市知名度比高雄要高得多,不過,高雄卻是臺灣第一大港口城市,有臺灣港都之稱。那麼,高雄這個城市怎麼樣呢,一起來看看吧。
  • 素描速寫畫 德國猶太畫家-努斯鮑姆:監獄、廚房、港口釣魚
    素描速寫美術作品一:瓶瓶罐罐的靜物畫素描速寫美術作品二:監獄大院(樹上的人)素描速寫美術作品三:隱藏的廚房素描速寫美術作品四:在港口釣魚的人美術作品名稱:瓶瓶罐罐的靜物畫(Still Life with Bottles and Pot)美術作品作者:菲利克斯·努斯鮑姆(Felix Nussbaum)美術原作收藏國家:德國(Germany)原作收藏方所在城市
  • 高雄是臺灣第二大都市,也是世界著名港口,有臺灣「港都」之稱
    高雄市與臺灣南部、西部、南部毗鄰臺灣海峽,是臺灣第二大城市和「行政院」管轄城市,更是世界著名港口,被稱為臺灣的「港口島」,是南臺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高雄風景以「高雄八京」為最多選擇,包括岐山石雕、保孝路、裕仁元奉雅碑、蘇魯秋月、江航歸帆、北部灣波濤聲、永浩清風、江村漁歌,有「臺灣西湖
  • 人口280萬,GDP630億美元的高雄,等同於內地哪座城市?
    很多人都知道我國寶島臺灣的臺北市,臺北市是臺灣最大的港口城市,是臺灣的政治、經濟、文化、旅遊、工業、商業集一體的省會城市,所以很多人去臺灣旅遊時會優先選擇臺北,但是在臺灣有一個城市叫高雄,知名度可能沒有臺北高,不過作為我國臺灣的代表性城市之一,高雄市的發展也是很靚麗的一道風景線。
  • 人口280萬,GDP630億美元的高雄,等同於內地哪座城市?
    很多人都知道我國寶島臺灣的臺北市,臺北市是臺灣最大的港口城市,是臺灣的政治、經濟、文化、旅遊、工業、商業集一體的省會城市,所以很多人去臺灣旅遊時會優先選擇臺北,但是在臺灣有一個城市叫高雄,知名度可能沒有臺北高,不過作為我國臺灣的代表性城市之一,高雄市的發展也是很靚麗的一道風景線。
  • 臺灣港口城市高雄積極發展旅遊業
    東方網7月16日消息:臺灣南部著名的港口和工業城市高雄正積極發展觀光旅遊業。高雄市觀光協會理事長黃金祥介紹說,全市338家旅行社正聯手將高雄打造成南臺灣新的旅遊熱點。
  • 這裡就是高雄,臺灣最大的港口城市,來看看發展得怎麼樣
    臺灣有兩個城市是比較有名的,第一就是臺北,第二就是高雄了,一北一南,一個是臺灣最大的城市,一個是第二大城市。當然不用說,臺北的城市知名度比高雄要高得多,不過,高雄卻是臺灣第一大港口城市,有臺灣港都之稱。那麼,高雄這個城市怎麼樣呢,一起來看看吧。
  • 陳菊:深圳港口發展已超高雄 高雄要多努力
    據臺灣「中央社」報導,正在深圳做城市交流的臺灣高雄市長陳菊昨(11)晚出席了在深圳威斯汀酒店舉行的高雄推廣介紹會。她在推介會上表示,這次來到大陸,感受到了大陸有很多特色城市,是亞太城市峰會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並稱深圳港口的發展已超越高雄,高雄要多努力。
  • 高雄:人口278萬,GDP630億美元,放內地與哪座城市一樣
    說到臺灣省,不得不說的一座城市就是高雄,與新北市一南一北,隔相呼應,作為臺灣經濟重鎮之一,高雄市是整個臺灣省南部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旅遊、工業、商業中心。全市下轄36個區,總面積2947平方公裡。不過時境過遷,三十年過去了,兩岸早已發生重大變化,此時高雄這個臺南第一經濟重鎮,如果再拿到大陸,還能如同當年一樣,直接傲視群雄嗎?
  • 美艦船停靠臺灣高雄港口 國臺辦:堅決反對!
    美艦船停靠臺灣高雄港口 國臺辦:堅決反對!   據臺灣媒體16日報導,一艘美國海軍科研船目前正停靠在高雄碼頭進行補給和更換船員。國臺辦今天(17日)對此回應表示:堅決反對美方與臺灣地區進行任何形式的官方往來和軍事聯繫。
  • 【速寫展】《消失中的上海裡弄》微型插畫展:上海黃浦在臺灣高雄黃埔新村
    藝術家簡介PETER FAN自由插畫師,城市速寫者。土生土長的上海人,從小生活在石庫門裡弄,喜愛城市速寫,畫下無數城市變化的瞬間。長年在INSTAGRAM上更新個人作品,擁有3萬多固定粉絲。藝術家的話很高興能有機會,把我畫的一批金家坊速寫作品,拿到高雄展覽,在此特別要感謝視角Cool文創費心操辦了此次展覽,感謝麥子先生半年以來耐心地牽線搭橋。使得金家坊地區即將拆遷所展現出來的衰敗又不失華麗的美,讓更多的人能看到。在城市的變遷洪流中,記錄下這些即將消逝的點點滴滴,於我們也算是一種對過去的懷念。
  • 臺灣第二大城市高雄,高樓大廈不多,很有日韓城市的感覺
    臺灣有兩個城市很有名, 第一個是臺北,第二個是高雄,一個是北和南,一個是臺灣最大的城市,一個是第二大城市, 當然,臺北城市的知名度比高雄高得多,但高雄是臺灣第一個港灣城市,被稱為臺灣港都, 那麼,高雄這個城市怎麼樣呢? 一起看看吧。
  • 高雄港的興衰
    今天星星回顧近四十年高雄的興衰發展過程,期望能管中窺豹,從時和勢的角度,尋找到一些歷史的啟示。「四小龍」歲月 世界第四1980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新加坡,曾被稱為亞洲「四小龍」。這裡提供一個別樣的觀察維度——它們都擁有吞吐量很大的港口。1980年,香港港排名世界第3,臺灣高雄港第4,新加坡港第5,韓國釜山港第15位。釜山港吞吐量為63萬TEU,與前十位差距不大。形成這種現象,其實很容易理解。「四小龍」本身資源匱乏、市場狹小,均採取出口導向發展戰略,需要從外進口原料,在港口附近的工業區加工後,再出口工業製成品。
  • 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讓藝術行銷一座城市
    在許多人眼中,當代藝術似乎不是一個具有親和力的概念,它看上去既難懂,又晦澀,與日常生活之間充滿了距離感。不過,在高雄市立美術館館長謝佩霓眼中,當代藝術並不應當是拒人於千裡之外的樣子,它應當滲透進城市的公共空間,進而成為一種城市行銷的手段。
  • 城市速寫
    當然,速寫分很多種,一般從事設計類的朋友畫這種城市建築類的速寫是畫的比較多的,因為建築速寫也是設計課程的一門必修課。
  • 福建「最尷尬的」城市,明明有著世界級港口,但經濟卻是省內倒數
    說到福建這個城市,大家也不知道吧, 我們現在在這個信息發達的時代,只要坐在家裡就能知道全世界的消息, 真是個好時代啊, 另外,人們的生活也很好, 你想做什麼? 只要有錢就行了,福建」最尷尬的「城市,明明有著世界級港口,但經濟卻是省內倒數。
  • 臺灣的高雄可以和內地的哪個城市比較呢?答案你萬萬想不到
    地處海峽東岸、臺灣西南部的高雄是臺灣"行政院"隸屬的"6個直轄市高雄港是臺灣最大最主要的國際港口、高雄國際機埸是臺灣的第二大機埸、臺灣南部最大最主要的中心城市,其絕大數居民祖居閩南。高雄面積2947平方公裡,下轄38個區。2017年人口278萬人,GDP產值4095億元。人均GDP為14.731萬元。
  • 高雄,臺灣最「二」的城市,來看看它到底有多美
    、陳列博物館等等展品和介紹了解這座城市的變遷,這裡還為臺灣的藝術家及學生提供了一個發揮創意的空間和平臺,包括引進各地藝術人才以及不定期舉辦各種文藝活動等。 駁二碼頭建於1973年6月12日,原為高雄香蕉出口的港口倉庫。
  •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與新加坡早期港口的興衰
    作者 古代海上絲綢之路與新加坡早期港口的興衰 胡德坤 王丹桂 摘要 漢武帝時期,新加坡海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所經之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