蠻族入侵面前:西羅馬帝國為何更脆弱?

2021-02-07 王陶陶

摘要:相比於東羅馬帝國的倖存,西羅馬帝國為何在蠻族入侵中滅亡?

這是個極為複雜的問題。我們不能閉著眼以經濟原因解釋最後的結果,而應該就具體的歷史事件做具體的分析。羅馬東西分治,最早應該是瓦裡安和他的兒子伽利埃努斯,成型於戴克里先和馬克西安,而君士坦丁大帝修建君士坦丁堡,建立東方元老院,進一步強化了這種分治;分治真正成熟於尤裡安死後瓦倫提尼安繼位與瓦倫斯分治之後,羅馬形成了深刻的東西分治傳統;到了狄奧多西大帝統治時期,雖然他雖然先後擊敗西方強人如馬克西姆斯和法蘭克人阿波加斯特,卻從未嘗試統一東西方的行政機構。總體而言,東羅馬帝國與西羅馬帝國的最大差距在三個方面:第一個,西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氛圍遠沒有東羅馬帝國濃厚,古老的異教傳統,直到小瓦倫提尼安時期依然具有很強的生命力。狄奧多西與阿波加斯特的冷河戰役,實際上就是羅馬異教與基督教的戰爭,西方軍隊捧著勝利女神的塑像,東方軍隊則舉著十字軍,直到狄奧多西勝利後,西方羅馬人才被迫臣服基督教,西庇阿、加圖、布魯特斯這些古老的家族那時候才被迫改宗。「高貴的君王和帝國的元首,請憐憫尊重我已經衰老的生命,讓虔誠的生命度過最後那段不受幹擾的歲月。既然我並不後悔,那就讓我繼續奉行古老的儀式吧!既然我生而自由,那就允許我繼續遵循熟悉的制度吧!是這個宗教把整個世界置於羅馬的法律統治之下,是這些儀式把漢尼拔和高盧人驅出我們的城市和神廟,而到了如我這樣鬢白如霜的年紀,難道還要忍受如此不堪的羞辱?我對新的體制一無所知,然而還是要我接受;但是我非常清楚,對古老事物的改變,都會喪失榮譽,成為可恥的行為」。——冷河戰役意味著東方基督教的徹底勝利,西方帝國的羅馬貴族努馬乞求狄奧多西大帝寬恕羅馬傳統信仰「德配天地而又源遠流長的加圖世家——這是普魯登提烏斯的過分讚譽——忍不住要卸下大祭司的袍服,讓古老斑駁的外皮蛻化,脫胎換骨,穿上經過洗禮用來滌罪的白袍,在殉教者的墓前供奉代表執政官權力的權標和束棒,表現得極其謙卑」。——安布羅斯的《書信集》記錄冷河戰役後,西部帝國古老羅馬貴族世家改信基督教的窘態實際上,到來後來蠻族進攻義大利的時候,大批非基督徒的羅馬人為了報復基督教的壓迫,倒戈了蠻族。第二個,西羅馬帝國的皇帝遠遠沒有東方帝國那麼強勢,權力結構也非常脆弱。自瓦倫提尼安之後,西羅馬帝國的皇帝都相對弱勢,格拉提安、小瓦倫提尼安,都被部將所殺,緊隨的霍諾留、瓦倫提尼安三世更是史上著名的弱君,弒君者馬克西姆斯不用提了,約維圖斯、馬約裡安、塞維魯、安特尼烏斯都是蠻族權臣裡西墨的傀儡,後面的尼波斯、羅慕路斯都是傀儡兼亡國之君。狄奧多西大帝的兒子、西部皇帝霍諾留在國家垂喪、四面危急的情勢下依然維持著餵雞的愛好,他前期受制於強悍的忠臣斯提裡克,後期則對哥特人的入侵和不列顛、高盧、西班牙的叛亂束手無策,他是東西正式分治後,西部皇帝的典型形象(著名英國畫家約翰 沃特豪斯所繪)相比之下,東羅馬帝國的皇帝,哪怕是阿卡狄烏斯、狄奧多西二世這種弱君,都能握有實權。可見,東方帝國皇權更強。政治也更穩定。「對這位忘恩負義之徒所提出的任何要求,難道我們曾經拒絕過?對於他的所作所為即使讓人怒不可遏,難道我們還不是忍氣吞聲?我顧不得紫袍的尊嚴,把女兒嫁給一個哥特人,為了國家的安全,我甚至犧牲家聲和門風。這些應該使裡西默永葆忠誠的慷慨,反而激起他用不義的手段來對付他的恩主。難道他沒有掀起各種戰爭來打擊帝國?難道不是他經常唆使和協助那些帶著敵意的民族傾瀉他們的憤恨?是不是我現在就得接受他那不忠不義的友誼?他已經違反了作為一個兒子的責任,我還能希望他尊敬這一紙婚約?」——西部羅馬皇帝安特米烏斯痛斥身為他女婿的蠻族權臣將領裡西默的擅權跋扈,不久之後,安特米烏斯被裡西默所殺,裡西默實際上是西部帝國滅亡過程中最值得大書特書的政治人物
第三個,西羅馬帝國的文化多元化、權力分散,更加劇了他內部的地域叛亂問題,使其在面對蠻族入侵時更加無助,這種問題在具體的重大歷史節點顯現的非常明顯。早在名將斯提裡克活著的時候,羅馬的不列顛軍隊就發動了叛亂,席捲了整個高盧和西班牙,到了哥特領袖阿拉裡剋死後,羅馬竟然求助於剛剛劫掠了羅馬的哥特人幫他們平叛;卜尼法失在北非的叛亂,也讓汪達爾人輕而易舉入侵北非;埃提烏斯(與匈人)、約圖維斯(與哥特人)、埃及狄烏斯(與法蘭克人)先後與蠻族聯合割據高盧。「我(即哥特領袖阿道法斯)對自己的英勇具有絕對信心,必可獲得勝利。我一度渴望改變世界現況,將羅馬的威望整個消滅殆盡,然後從其廢墟中建立哥特人的統治勢力,就像奧古斯都一樣在新帝國獲得奠基者的不朽名聲。在經過許多考驗後,我逐漸了解到唯有法律最為重要,方可使一個團體維繫良好的狀態,使制度能正常運作。但哥特人的氣質兇狠且難以駕馭,根本不可能奉公守法和管理政府。從那時起我提出完全不同的目標,一樣可以滿足自己的榮譽和野心。所以,現在我懷著誠摯的願望,能讓未來抱著感激的心情,知道一個異鄉人所建立的功勳,那就是我用哥特人的刀劍,並非去推翻羅馬帝國,而是恢復和維持它的繁盛」。——當時的歷史學家奧羅修斯記錄下的哥特領袖阿道法斯的言辭,哥特領袖在攻克羅馬之後,接受了羅馬皇帝霍諾留的任命,率軍幫助霍諾留平定高盧和西班牙的叛亂,報酬是羅馬皇帝霍諾留的妹妹和高盧西南部的行省西羅馬雖大,到了後來實際上已經四分五裂。東羅馬沒有這種問題。實際上,西羅馬相比東羅馬之所以如此脆弱,離不開狄奧多西大帝兩次對西羅馬不得已的攻擊,損毀了西羅馬帝國原有的權力、軍事和文化機器。等到狄奧多西死後,留給他兒子霍諾留的西部帝國已經是重病纏身,不久之後,她即瀕臨滅亡。「我們(羅馬元老院)放棄有關的權力和意願,不再在義大利延續帝位的傳承。我們認為,一位君王的權威,就足以同時照顧和保護東部和西部。元老院以自己和人民的名義,同意將整個帝國的中樞從羅馬轉移到君士坦丁堡。我們單方面放棄選舉皇帝的權力,剩餘的權威中唯一給後世留下的遺產是通用於世界的法律。共和國(指的是西羅馬帝國)完全信任奧多亞克(廢掉最後一個西部皇帝羅慕路斯的蠻族將領)在政務和軍事方面的能力和德行,同時元老院很謙卑地懇請皇帝授予他大公的頭銜以及統治義大利行政區的權力。」
——羅馬元老院呈請東部帝國皇帝利奧關於西部帝國廢除皇帝的信件,此即西部帝國的滅亡


您之鼓勵,我之動力

相關焦點

  • 蠻族入侵與西羅馬帝國滅亡
    目前關於日耳曼蠻族在四世紀活動情形的歷史文獻非常有限。
  • 同樣面對洶湧的蠻族入侵,東羅馬帝國是如何活下來的
    拜佔庭帝國在1453年的滅亡確實令人痛惜,不過,這個帝國能夠延續千年之久則更讓我們驚異。當西羅馬帝國被洶湧而來的蠻族浪潮擊潰的時候,拜佔庭不僅生存了下來,還幾乎沒有損失任何領土,此後更有幾乎重塑羅馬榮耀的查士丁尼大徵服。要弄清拜佔庭是如何在漫天遍野的蠻族災難中突圍而出,就需要還原一千多年前那一場場驚心動魄的生死破局。
  • 歐洲中世紀的開端——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原因是因為西羅馬帝國的滅亡,這一事件標誌著上古時代的終結,古典文明的毀滅。日耳曼人,也就是拉丁人所稱的「蠻族」進入了歐洲腹地,他們的統治時代來臨了,歐洲開始進入了中世紀的千年文明發展歷程。       西羅馬帝國的滅亡要追溯到羅馬帝國的三世紀危機,這場因為羅馬帝國奴隸制危機而引發的帝國的政治、經濟、社會危機是羅馬帝國衰亡的內因,而日耳曼蠻族入侵則是外因,在內外力的共同作用下,羅馬帝國走向了衰亡。公元374年匈人入侵引起歐洲一連串的民族遷徙,拉開了「日耳曼民族大遷徙」的序幕。
  • 首部德國史詩影集《蠻戰》(全集)▷羅馬被蠻族滅亡是不是一件好事
    羅馬環片甲羅馬比蠻族強在哪?又為何遭此大敗?條頓森林堡的失敗造成了怎樣的影響?《蠻戰》的製作有哪些優點和不足?我們就來探討一下這些問題。然而盤踞在歐洲中北部日耳曼尼亞地區的「蠻族」,並不心甘情願臣服於羅馬帝國,於是奧古斯都決定依靠武力來徵服日耳曼尼亞諸部。
  • 帝國的終結:西羅馬帝國的滅亡
    羅馬帝國的分裂 在西羅馬滅亡後,先後有西哥特王國、法蘭克王國、東哥特王國、汪達爾王國、勃艮第王國、蘇維匯王國、倫巴德王國等蠻族國家逐漸建立起來。蠻族入侵線路 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也不是一天滅亡的——西羅馬的滅亡可分為三個階段。
  • 除了蠻族入侵,還有底層人民的怒吼!
    公元235年,羅馬帝國塞維魯王朝最後一位帝王——亞歷山大·塞維魯(Marcus Aurelius Severus Alexander,222-235年)在與日耳曼蠻族的徵戰中被其手下士兵所弒殺,士兵之後擁立其麾下軍團司令馬克西米努斯(Gaius Julius Verus Maximinus)為皇帝。這開啟了一個恐怖的先例,那就是誰掌握了軍權,誰就可以稱皇。
  • 難弟不難兄,羅馬帝國分裂,為何西羅馬滅亡,東羅馬依舊繁盛?
    入侵羅馬的蠻族從兩國的邊境防禦來看,西羅馬帝國面臨的威脅,主要是高盧(今法國)地區東部、阿爾卑斯山東北部、潘諾尼亞(今克羅埃西亞一帶)東北部這一整條防線之外的蠻族部落,包括法蘭克人、撒克遜人、誇狄人、阿勒曼尼人等
  • 除了蠻族入侵,還有底層人民的怒吼!
    公元235年,羅馬帝國塞維魯王朝最後一位帝王——亞歷山大·塞維魯(Marcus Aurelius Severus Alexander,222-235年)在與日耳曼蠻族的徵戰中被其手下士兵所弒殺,士兵之後擁立其麾下軍團司令馬克西米努斯(Gaius Julius Verus Maximinus)為皇帝。
  • 如何界定蠻族與文明的區別?
    提到蠻族這個詞,或許大家第一時間聯想到的,是滅亡了西羅馬帝國的諸多遊牧民族。不過蠻族這個詞並非是其字面意思。怎麼說呢?大多數發達文明,看待其他相對落後的文明,會以蠻族相稱。但蠻族和文明之間並非一成不變的,蠻族文明起來甚至比之前的文明本身還要強大。
  • 十大帝國之「死於蠻族」的羅馬帝國
    由於古羅馬對西方世界貢獻極大,在當時的西方世界,羅馬以及後來的羅馬帝國就是文明世界,周邊的像日耳曼人、斯拉夫人都被羅馬人稱為蠻族。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為國教,基督教成為了西方的主要宗教。所以美國媒體評的歷史上十大帝國,羅馬帝國排第一併不意外,但也只能代表他們的觀點而已。羅馬起初只是義大利半島的一個拉丁人城邦國家,後來不斷擴張。
  • 【古羅馬君王譜】西羅馬帝國(二):西羅馬的滅亡
    ,衝突因為外力侵入而來,376年西哥德人被匈人一路擊退,最後被允許進入帝國東部生活,然而事態終究失控而爆發阿德裡安堡戰役,瓦倫斯本人也死於亂軍之中,從此國界改變,帝國的國情以及對外關係也不再相同。格拉提安在383年遭受馬克希穆斯的背叛而死,狄奧多西未具實力與馬克希穆斯一戰,故先與其議和。然而政局並未穩定,388年狄奧多西擊敗馬克希穆斯,西部名義上改由瓦倫提尼安二世統治,但東部的狄奧多西一世卻想要整合權力,392年瓦倫提尼安驟逝,狄奧多西順理成章的成為統一羅馬的皇帝。
  • 歐洲的三大蠻族
    凱爾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被羅馬人並稱為歐洲的三大蠻族。羅馬人眼中的三大蠻族     三大蠻族都有著部落化的村社制度,部落會議在原始的民主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凱爾特人:善於依託叢林作戰公元前387年和279年,凱爾特人分別入侵和洗劫了羅馬和希臘。古希臘地理學家斯特雷波曾經這樣描述凱爾特人:「整個民族瘋狂地愛好戰爭。
  • 歐洲三大蠻族中,斯拉夫人和日耳曼人分據東西,凱爾特人去了何方
    羅馬帝國時期,羅馬人將帝國北方文化落後的民族統稱為三大蠻族,即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凱爾特人。   據說,後來的羅馬人也是印歐人的一支,如此說來,古希臘、古羅馬文明的創建者,與後來的三大蠻族只是來到歐洲的時間不同而已
  • 曾是蠻族的日耳曼民族是如何滅亡了羅馬帝國?
    古希臘人和羅馬人把他們周邊未開化的民族稱為野蠻人或蠻族。日耳曼人在羅馬帝國時期與凱爾特人、斯拉夫人一起被羅馬人並稱為歐洲的三大蠻族。
  • 橫跨亞非歐,地中海為內海的羅馬帝國,為何成殘缺的西羅馬帝國
    本文就是要講,殘缺的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羅馬帝國在中國史書中也有記載,名為大秦,之初的它只是羅馬共和國,多民族、多宗教、多語言、多文化大國。後在元老院賜予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神聖偉大)稱號,從此羅馬共和國進入帝國時代。歷代羅馬皇帝的治理下,羅馬帝國疆域不斷擴大,成為世界古代史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君主制國家之一。
  • 橫跨亞非歐,地中海為內海的羅馬帝國,為何成殘缺的西羅馬帝國
    本文就是要講,殘缺的羅馬帝國:西羅馬帝國。羅馬帝國在中國史書中也有記載,名為大秦,之初的它只是羅馬共和國,多民族、多宗教、多語言、多文化大國。後在元老院賜予蓋烏斯·屋大維「奧古斯都」(神聖偉大)稱號,從此羅馬共和國進入帝國時代。歷代羅馬皇帝的治理下,羅馬帝國疆域不斷擴大,成為世界古代史上國土面積最大的君主制國家之一。
  • 西羅馬被蠻族滅掉後,東羅馬為什麼難以收復故土?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蠻族所滅。在西羅馬滅亡後,東羅馬(即拜佔庭帝國)又延續了近一千年,才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掉。在這一千年間,拜佔庭帝國也曾經變得非常強大。那麼,為什麼拜佔庭不去收復原西羅馬的地盤呢?1.地形的限制。
  • 羅馬人眼中的歐洲三大蠻族:哪個族群更兇悍?
    羅馬人眼中的三大蠻族  羅馬人眼中的三大蠻族  凱爾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被羅馬人並稱為歐洲的三大蠻族。  三大蠻族都有著部落化的村社制度,部落會議在原始的民主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他們都沒有廣泛使用奴隸,戰俘可以享受自由人的待遇。三者的社會發展超越奴隸制的階段,直接從原始社會進入到了封建社會。
  • 《將夜》第28集復盤:蠻族入侵,文明之殤啊
    自古以來,蠻族南下入侵神州大地,往往是因為饑寒交迫。 掙扎在溫飽線,卻要考慮如何過冬,這是個難分難解的生存難題。 這時,部落的族長會挑選最強壯的漢子,組成部隊,向南進發。
  • 西羅馬被蠻族滅掉後,東羅馬為什麼難以收復故土?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蠻族所滅。在西羅馬滅亡後,東羅馬(即拜佔庭帝國)又延續了近一千年,才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掉。在這一千年間,拜佔庭帝國也曾經變得非常強大。那麼,為什麼拜佔庭不去收復原西羅馬的地盤呢?1.地形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