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相比於東羅馬帝國的倖存,西羅馬帝國為何在蠻族入侵中滅亡?
這是個極為複雜的問題。我們不能閉著眼以經濟原因解釋最後的結果,而應該就具體的歷史事件做具體的分析。羅馬東西分治,最早應該是瓦裡安和他的兒子伽利埃努斯,成型於戴克里先和馬克西安,而君士坦丁大帝修建君士坦丁堡,建立東方元老院,進一步強化了這種分治;分治真正成熟於尤裡安死後瓦倫提尼安繼位與瓦倫斯分治之後,羅馬形成了深刻的東西分治傳統;到了狄奧多西大帝統治時期,雖然他雖然先後擊敗西方強人如馬克西姆斯和法蘭克人阿波加斯特,卻從未嘗試統一東西方的行政機構。總體而言,東羅馬帝國與西羅馬帝國的最大差距在三個方面:第一個,西羅馬帝國的基督教氛圍遠沒有東羅馬帝國濃厚,古老的異教傳統,直到小瓦倫提尼安時期依然具有很強的生命力。狄奧多西與阿波加斯特的冷河戰役,實際上就是羅馬異教與基督教的戰爭,西方軍隊捧著勝利女神的塑像,東方軍隊則舉著十字軍,直到狄奧多西勝利後,西方羅馬人才被迫臣服基督教,西庇阿、加圖、布魯特斯這些古老的家族那時候才被迫改宗。「高貴的君王和帝國的元首,請憐憫尊重我已經衰老的生命,讓虔誠的生命度過最後那段不受幹擾的歲月。既然我並不後悔,那就讓我繼續奉行古老的儀式吧!既然我生而自由,那就允許我繼續遵循熟悉的制度吧!是這個宗教把整個世界置於羅馬的法律統治之下,是這些儀式把漢尼拔和高盧人驅出我們的城市和神廟,而到了如我這樣鬢白如霜的年紀,難道還要忍受如此不堪的羞辱?我對新的體制一無所知,然而還是要我接受;但是我非常清楚,對古老事物的改變,都會喪失榮譽,成為可恥的行為」。——冷河戰役意味著東方基督教的徹底勝利,西方帝國的羅馬貴族努馬乞求狄奧多西大帝寬恕羅馬傳統信仰「德配天地而又源遠流長的加圖世家——這是普魯登提烏斯的過分讚譽——忍不住要卸下大祭司的袍服,讓古老斑駁的外皮蛻化,脫胎換骨,穿上經過洗禮用來滌罪的白袍,在殉教者的墓前供奉代表執政官權力的權標和束棒,表現得極其謙卑」。——安布羅斯的《書信集》記錄冷河戰役後,西部帝國古老羅馬貴族世家改信基督教的窘態實際上,到來後來蠻族進攻義大利的時候,大批非基督徒的羅馬人為了報復基督教的壓迫,倒戈了蠻族。第二個,西羅馬帝國的皇帝遠遠沒有東方帝國那麼強勢,權力結構也非常脆弱。自瓦倫提尼安之後,西羅馬帝國的皇帝都相對弱勢,格拉提安、小瓦倫提尼安,都被部將所殺,緊隨的霍諾留、瓦倫提尼安三世更是史上著名的弱君,弒君者馬克西姆斯不用提了,約維圖斯、馬約裡安、塞維魯、安特尼烏斯都是蠻族權臣裡西墨的傀儡,後面的尼波斯、羅慕路斯都是傀儡兼亡國之君。狄奧多西大帝的兒子、西部皇帝霍諾留在國家垂喪、四面危急的情勢下依然維持著餵雞的愛好,他前期受制於強悍的忠臣斯提裡克,後期則對哥特人的入侵和不列顛、高盧、西班牙的叛亂束手無策,他是東西正式分治後,西部皇帝的典型形象(著名英國畫家約翰 沃特豪斯所繪)相比之下,東羅馬帝國的皇帝,哪怕是阿卡狄烏斯、狄奧多西二世這種弱君,都能握有實權。可見,東方帝國皇權更強。政治也更穩定。「對這位忘恩負義之徒所提出的任何要求,難道我們曾經拒絕過?對於他的所作所為即使讓人怒不可遏,難道我們還不是忍氣吞聲?我顧不得紫袍的尊嚴,把女兒嫁給一個哥特人,為了國家的安全,我甚至犧牲家聲和門風。這些應該使裡西默永葆忠誠的慷慨,反而激起他用不義的手段來對付他的恩主。難道他沒有掀起各種戰爭來打擊帝國?難道不是他經常唆使和協助那些帶著敵意的民族傾瀉他們的憤恨?是不是我現在就得接受他那不忠不義的友誼?他已經違反了作為一個兒子的責任,我還能希望他尊敬這一紙婚約?」——西部羅馬皇帝安特米烏斯痛斥身為他女婿的蠻族權臣將領裡西默的擅權跋扈,不久之後,安特米烏斯被裡西默所殺,裡西默實際上是西部帝國滅亡過程中最值得大書特書的政治人物您之鼓勵,我之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