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帝國之「死於蠻族」的羅馬帝國

2020-12-15 十三叔看歷史

羅馬帝國(公元前27年-公元395年),在美國媒體根據領土、民族構成、區域內最高政權等因素排出的世界歷史上十大帝國中排名第一。由於古羅馬對西方世界貢獻極大,在當時的西方世界,羅馬以及後來的羅馬帝國就是文明世界,周邊的像日耳曼人、斯拉夫人都被羅馬人稱為蠻族。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宣布基督教為國教,基督教成為了西方的主要宗教。所以美國媒體評的歷史上十大帝國,羅馬帝國排第一併不意外,但也只能代表他們的觀點而已。

羅馬起初只是義大利半島的一個拉丁人城邦國家,後來不斷擴張。公元前510年羅馬人驅逐了暴君盧修斯·塔克文·蘇佩布,建立了元老院、執政官和部族會議三權分立的羅馬共和國,其正式名稱是「元老院與羅馬人民」。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屋大維「奧古斯都」稱號,羅馬共和國由此進入帝國時代,並不斷擴張,成為了一個環地中海的多民族、多宗教、多語言、多文化大帝國,地中海成為其「內湖」。被當時的羅馬人稱為蠻族的日耳曼人早期在今瑞典南部、丹麥半島以及德國北部一帶活動,從公元前6世紀左右,日耳曼各部落開始往南和往西遷移。公元前2世紀末,定居在丹麥半島的日耳曼部落同羅馬人發生了直接的對峙,公元前1世紀中期開始,羅馬人同日耳曼各部落軍事衝突不斷。羅馬進入帝制時代後,把鄰近的日耳曼部落作為徵服目標,妄圖建立大日耳曼尼亞行省,但是由於軍隊不足,只得迫使被徵服的日耳曼部落向帝國稱臣納貢。公元1世紀初,羅馬帝國終於把萊茵河與多瑙河上遊劃入帝國版圖,建立了上日耳曼行省和下日耳曼行省。

但是蠻族日耳曼人在與羅馬人鬥爭的不斷吃虧中,也變得聰明起來,明白了各自為戰的弊端,大型部落聯盟開始出現,並且不斷向羅馬人學習。與此同時,隨著羅馬帝國軍隊南徵北戰,帝國的版圖也達到了鼎盛,羅馬皇帝圖拉真 (公元98年-117年在位)在位期間,對內鞏固了經濟和社會制度,對外發動戰爭,將羅馬帝國的疆域擴張到歷史上最大範圍,羅馬帝國此時總共控制了大約590萬平方公裡的土地,被羅馬元老院贈予了「最佳元首」稱號。之後的羅馬帝國同其他專制國家一樣曾多次陷於因爭奪帝位引起的內戰當中,還曾出現過「四帝共治」時期。公元395年,羅馬狄奧多西一世於米蘭去世,他將帝國分為東西兩部分,東部分給了長子,西部分給了幼子。羅馬帝國正式分裂西羅馬帝國與東羅馬帝國。從公元4世紀起,散居羅馬帝國境外的,以日耳曼人為主的諸部落開始大規模向羅馬帝國境內遷徙,羅馬軍隊開始充斥大量日耳曼僱傭軍。隨後在來自東方的匈人(匈人是否是被漢朝軍隊擊敗後西遷的北匈奴有待史學界考證)的重壓下,日耳曼人更加玩命地往羅馬帝國境內遷徙。公元410年,日耳曼西哥特王國與匈人的聯軍攻破了幾百年來堅不可摧的羅馬城,羅馬遭受毀滅性打擊。西羅馬帝國最後幾任皇帝基本都是後來主要由蠻族組成的近衛軍的傀儡,充近衛軍統領日耳曼武士奧多亞塞於公元476年廢黜了最後一位西羅馬帝國皇帝,西羅馬帝國徹底滅亡,此後處於原始社會氏族公社末期的日耳曼人在西歐建立了諸多王國。而東羅馬帝國直到1453年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所滅。

相關焦點

  • 羅馬帝國的崩潰——兩大日耳曼蠻族王國,一南一北卡住羅馬人
    這個稱號實際上充滿了黑色幽默,因為這個稱號意味著,在他之後,羅馬人也再也無力抵抗蠻族們潮水般的輪番進攻。斯提利科之死一個月後,他的一生之敵亞拉裡克再次南下,包圍了羅馬城。曾經宣誓效忠斯提利科的羅馬蠻族軍團,紛紛倒戈加入了亞拉裡克陣營。亞拉裡克燒殺搶掠一番,獲得了小皇帝霍諾裡烏斯的巨額賠償金,撤出義大利。僅僅兩年之後,嘗到甜頭的亞拉裡克捲土重來,率重兵攻陷了羅馬城。
  • 同樣面對洶湧的蠻族入侵,東羅馬帝國是如何活下來的
    拜佔庭帝國在1453年的滅亡確實令人痛惜,不過,這個帝國能夠延續千年之久則更讓我們驚異。當西羅馬帝國被洶湧而來的蠻族浪潮擊潰的時候,拜佔庭不僅生存了下來,還幾乎沒有損失任何領土,此後更有幾乎重塑羅馬榮耀的查士丁尼大徵服。要弄清拜佔庭是如何在漫天遍野的蠻族災難中突圍而出,就需要還原一千多年前那一場場驚心動魄的生死破局。
  • 神聖羅馬帝國與羅馬帝國有什麼關聯?原來第三帝國也與之有關!
    羅馬時代分為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兩個時期。羅馬共和國晚期,凱撒成為共和國的最高權力擁有者,他試圖把共和國轉變為帝國。雖然他遇刺身亡,但他指定孫子屋大維為繼承人。屋大維通過與安東尼、雷必達結成後三頭同盟,清理元老院異端,又通過戰爭和政治手腕,變共和國為帝國,史稱「羅馬帝國」,這一年是公元前27年。
  • 神聖羅馬帝國與羅馬帝國有什麼關聯?原來第三帝國也與之有關
    羅馬時代分為羅馬共和國和羅馬帝國兩個時期。羅馬共和國晚期,凱撒成為共和國的最高權力擁有者,他試圖把共和國轉變為帝國。雖然他遇刺身亡,但他指定孫子屋大維為繼承人。屋大維通過與安東尼、雷必達結成後三頭同盟,清理元老院異端,又通過戰爭和政治手腕,變共和國為帝國,史稱「羅馬帝國」,這一年是公元前27年。
  • 羅馬帝國、東羅馬(拜佔庭)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有什麼關係?
    羅馬帝國是歐洲古代最強大的大帝國之一,也是如今歐洲文明的正源所在。不過除了羅馬帝國之外,歐洲歷史上還出現過東羅馬(拜佔庭)帝國和神聖羅馬帝國。那麼這三個「羅馬」有什麼關係呢?羅馬帝國在建立後發生了多次分裂和內戰,越來越難以維持統一。
  • 十大帝國之「雄霸世界」的大漢帝國
    大漢帝國(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大漢帝國分為西漢(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與東漢(公元25年-220年)兩個歷史時期,合稱兩漢。在美國媒體根據領土、民族構成、區域內最高政權等因素排出的世界歷史上十大帝國中排名第六,對此筆者持保留意見。
  • 除了蠻族入侵,還有底層人民的怒吼!
    公元235年,羅馬帝國塞維魯王朝最後一位帝王——亞歷山大·塞維魯(Marcus Aurelius Severus Alexander,222-235年)在與日耳曼蠻族的徵戰中被其手下士兵所弒殺,士兵之後擁立其麾下軍團司令馬克西米努斯(Gaius Julius Verus Maximinus)為皇帝。這開啟了一個恐怖的先例,那就是誰掌握了軍權,誰就可以稱皇。
  • 蠻族入侵面前:西羅馬帝國為何更脆弱?
    摘要:相比於東羅馬帝國的倖存,西羅馬帝國為何在蠻族入侵中滅亡?這是個極為複雜的問題。
  • 西羅馬被蠻族滅掉後,東羅馬為什麼難以收復故土?
    羅馬帝國,在中國史書中被稱為大秦,是與漢朝差不多同時代的大帝國。公元395年,羅馬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將帝國分給兩個兒子,從此羅馬帝國一分為二,實行永久分治。 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被日耳曼蠻族所滅。在西羅馬滅亡後,東羅馬(即拜佔庭帝國)又延續了近一千年,才被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掉。在這一千年間,拜佔庭帝國也曾經變得非常強大。那麼,為什麼拜佔庭不去收復原西羅馬的地盤呢?1.地形的限制。如圖,歐洲南部的地中海沿岸,地形複雜,有大海阻隔,易攻難守。
  • 狄奧多西一世為什麼要把帝國一分為二,主動分割羅馬帝國
    而羅馬帝國的東西分裂有著必然的原因,但同樣地也有人為的因素在裡面,這就是造成帝國分裂的狄奧多西一世。公元395年在其去世後,其又立遺囑將帝國一分為二,長子繼承東部的東羅馬帝國,而西部的則由次子繼承。從這件事上看似乎狄奧多西一世把自己的家分給兩個兒子共同治理沒什麼不妥,但事實上這種主動分家的辦法無疑是大大降低了國家的實力,這也是後來西羅馬為什麼會被蠻族打的最終亡國的原因,那麼當時的狄奧多西一世難道沒有考慮到這層因素嗎?
  • 同是源於羅馬帝國,拜佔庭皇室憑什麼玩出一個如此繁榮的大帝國?
    蠻族入侵蠻族入侵也是公元3世紀危機當中的重要表現,正當羅馬帝國飽受奴隸危機和政治危機的雙重打擊之時,遠在高盧以北地區的蠻族開始不斷向羅馬帝國侵犯。他們原來在克勞狄王朝、安敦尼王朝時期都曾受到過羅馬帝國強大的軍事打擊,甚至從原來的高盧地區被迫遷往高盧以北。此刻他們看到帝國內部的極度混亂,便開始大規模入侵,好幾位羅馬帝國的皇帝都喪生在蠻族入侵的戰爭當中。公元3世紀末期伊利裡亞王朝的戴克里先基本上穩定了羅馬帝國的內外局面,同時採取加強中央集權的一系列措施。
  • 歐洲史之羅馬帝國崩塌 羅馬帝國滅亡的罪魁禍首是什麼?
    這樣的情形過了兩百年,公元313年,君士坦丁大帝,就是興建君士坦丁堡、開創東羅馬帝國輝煌的人,成了基督徒,立基督教為國教。水漲船高,基督教迅速發展壯大,有了級別森嚴的教會,羅馬大主教更是當起了教皇,與羅馬皇帝平起平坐。而教會自然成了羅馬人的教會。     日耳曼蠻族侵略。
  • 誰是羅馬帝國滅亡的罪魁禍首?
    圖 片:視覺中國來 源:每晚推一本好書的熊貓君           (ID:maishukuangmo)羅馬帝國是公認的十大帝國之首,它鼎盛時期影響力輻射歐亞非,羅馬的鷹旗所向,歐洲小國無不順服。羅馬國運之綿長,在人類史上也十分少見,光算帝國時期(將東羅馬帝國也算上)就超過1300年。
  • 這個皇帝給蠻族上貢,被俘後跪著為奴,死後被剝皮
    但偉大的羅馬帝國,也曾飽嘗恥辱。在羅馬帝國的屈辱年代,皇帝被蠻族人捉走、皇帝被軍隊殺死,都是司空見慣的事兒。3世紀中期,在德西烏斯維持羅馬和平沒多久之後,帝國再次陷入僵局。由於皇帝接連被蠻族捉拿、殺害,羅馬帝國的國威正在逐漸衰退……之前我們說到,在德西烏斯與其子赫侖尼烏斯共同前往多瑙河討伐侵入邊境的哥特人時,由於指揮不當和意氣用事,父子雙雙殞命戰場。
  • 歐洲的三大蠻族
    凱爾特人、日耳曼人、斯拉夫人被羅馬人並稱為歐洲的三大蠻族。羅馬人眼中的三大蠻族     三大蠻族都有著部落化的村社制度,部落會議在原始的民主生活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凱爾特人:鼎盛時期凱爾特人佔據的土地,幾乎可與後來的羅馬帝國媲美。但他們是以部族的形式長期存在的,沒有建立國家,他們在歐洲的擴張可以理解為「舉族遷徙」。
  • 羅馬帝國神聖羅馬帝國有什麼關係?
    一說起羅馬帝國很多人瞬間就想起羅馬鼎盛時期的那張地圖,幾乎囊括了當時所有的文明地帶,現在的法國,半個英國,西班牙,葡萄牙,希臘,土耳其,義大利,敘利亞,埃及,突尼西亞,阿爾及利亞,摩洛哥,瑞士。鼎盛羅馬如此之多的國家共同組成了鼎盛時期的羅馬,我們一般說的羅馬帝國也就是這個羅馬而神聖羅馬帝國其實和羅馬帝國完全沒有關係,神聖羅馬帝國是德國的前身
  • 帝國興亡——拜佔庭帝國(東羅馬帝國)
    公元395年龐大的羅馬帝國飽受各路蠻族侵擾,為便於管轄而將帝國一分為二,東部帝國即以君士坦丁堡為首府,因此東羅馬帝國又稱為拜佔庭帝國。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在經歷了包括匈奴和諸多日耳曼部落的反覆侵襲之後終於咽下了最後一口氣,拜佔庭遂成為唯一的羅馬人帝國——實際上他們一直以純正羅馬血統自居。(1)羅馬分裂3世紀後期羅馬皇帝戴克里先引入了四頭制的制度來更有效地管理龐大的羅馬帝國。
  • 鷹旗之墜:羅馬帝國的毀滅,從奧古斯都屋大維到拉文納
    羅馬帝國是古典世界的集大成者,從羅馬城建立之初,到東羅馬帝國首都居士坦丁堡陷落,一共經歷了2206年。帝國的起源羅馬在世界的歷史中是古典文明的集大成者。從文化,軍事,政治上,都到達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地位。羅馬也成為了文藝復興到啟蒙運動期間歐洲社會學家和政治家們的模仿對象。
  • 我所知道的羅馬帝國(20):羅馬五賢帝其實有六個人|文史宴
    此時,帝國的天災和人禍漸漸增多,在新元首上任之初,首先碰到的便是帕提亞人的入侵。這個在圖拉真時代被完敗的帕提亞帝國希望能夠一雪前恥。他感慨當年希臘人在四周都是蠻族的情況下,孤獨地思考著人生,任性地探索著宇宙的無限奧妙,和今日之羅馬智者何其相似。他不知道,這喧譁嬉鬧的浮華盛世到底還能持續多久。。。。。。。
  • 羅馬帝國衰亡史
    羅馬世界連年遭受蠻族入侵和軍事暴君的內外蹂躪,仿佛註定了羅馬不久就要淪亡。從公元244年至268年,六個皇帝和三十位暴君都曾企圖制止災難的到來。可是徒勞無功。饑荒、時疫、騷動、暴亂和人口銳減都是這個時期的標誌。接下來三十年左右的時間裡,出身於一些低微家庭的皇帝們挽救了瀕於毀滅的帝國,他們擊敗了國內外的敵人,以強制執行的嚴格軍紀恢復了邊防力量,成為「羅馬帝國的復興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