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這種「地下水果」,常被誤認成紅薯,可生吃可煲湯,現在吃正當時!
文/農夫也瘋狂
霜降節氣已經到了,俗話說「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霜降節氣的時候「三秋」已經進入到了尾聲,馬上就要迎來寒冷的冬季了,因此在這個時候吃點好吃的,滋補一下身體,這樣到了冬季就不用怕冷了,而且身體營養均衡了,抵抗力強了,也能少生病。
前兩天去超市買菜,本來想買點排骨的但是實在價格太貴,只好作罷了。後來看到有一種「紅薯」,很多人都在買。媳婦也說去買一點,我說這個「紅薯」有啥好吃的。她告訴我說,這個是長在地下的水果,只是長得很像紅薯而已,它是生熟都能吃的,削皮之後就能啃著吃,但是用它煲湯卻清新又香甜,而且還很有營養。
這種長在地下的水果就是雪蓮果,估計不少人聽到它的名字會聯想到「天山雪蓮」,其實它並不是天上雪蓮的果實,也不是生長在天山的,換句話說它和天山雪蓮是沒有什麼關係的。雪蓮果這個名字來源於安第斯當地土著語,西班牙音譯意為「神聖之果」。雪蓮果並非我國原產,其原產地自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脈。它是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因為其長得確實很像紅薯,常被誤認成紅薯,有些地方也叫它菊薯、雪蓮薯等。
這種作物的適應能力也是比較強的,在年平均氣溫18℃以下的地區都能生長。被我國引進之後,在雲南地區廣泛種植。因為它既能當水果食用,又可以用來煲湯。而生吃的話,只要洗乾淨了,削皮就可以啃著吃了,口感就像是梨子和蘋果混合的味道,並且它的皮薄汁多、無渣。而熟食的話,食用就更為豐富了,可以用來當配菜,也可以用來炒肉絲、下火鍋,更常見的食用方法就是煲湯了,比如燉煮雞肉或者排骨食用,能烹調成多種美味佳餚。而現在正是雪蓮果集中上市的時間,也正是嘗鮮的最好時候。
雪蓮果雖然看起來很像紅薯,但是卻和它有著很大的區別。筆者哪天試吃了一個,洗乾淨削皮之後,就是像璞玉般晶瑩剔透的果肉,看起來就很有食慾。咬上一口,汁水真的很充足,口感脆嫩又甘甜,真的就像網友所形容的那樣,吃起來就像是梨子和蘋果混合的味道,好吃極了。如果是打算生吃,那放上兩三天之後再吃,口感會更佳。
雪蓮果的營養價值也是比較高的,其中含有多種多種微量元素,非常適合中老年人食用。值得一提的是,這種水果是屬於低熱量的食品,因此也很適合糖尿病人及減肥者食用。現在正是秋末,貼秋膘的季節,而雪蓮果和排骨,或者是燉雞就很不錯,既能去油膩還能去腥味,另外還可以和銀耳、紅棗一起做成雪蓮銀耳湯、冰糖雪蓮紅棗羹,都是不錯的,吃起來清香又香甜。
前幾天媳婦做的銀耳枸杞雪蓮果湯就很好喝,方法也簡單,先把銀耳用溫水浸泡30分鐘左右,切成碎塊,把雪蓮果去掉皮後切成塊再用清水浸泡(防止氧化)。當鍋裡的水燒開之後放入銀耳、紅棗(切開去核最好),再加入雪蓮果一起煮上半個小時候,最後再加入枸杞煮2-3分鐘,最後放入適量的冰糖調味就好了。(溫馨提示:雪蓮果是寒性水果,腸胃不好的儘量不要生吃,煲湯喝才好。)
目前我國的雪蓮果主要是來自雲南,而每年的10月末到11月初正是雪蓮果大量上市的季節,這個時候的雪蓮果營養充分更為充分,味道也更佳,並且價格也是最實惠的。喜歡吃的朋友們,不要錯過了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