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嶽恆山上的道教古蹟

2020-11-08 柳雨濛

恆山,又稱恆嶽,別名常山,位於山西大同渾源縣城南。恆山從東北向西南延伸上百公裡,號稱108峰,山巒蜿蜒起伏,古人以「恆山如行」來形容它的氣勢。相傳4000多年前,舜帝巡狩至此,因見其山勢雄偉,遂封為北嶽。

恆山自古為道教聖地,早在漢代就出現了道教活動。道教稱恆山為三十六小洞天中的第五洞天,名「太乙總玄洞天」,由真人鄭子真管治。據記載,恆山在西漢初年即建有祠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至今尚存有元靈宮、北嶽寢宮、純陽宮、三清殿、會仙府等二十多處宮觀,大部分集中在玄嶽峰上。


恆山

元靈宮又名貞元殿、恆宗殿,為北嶽恆山的主廟,位於恆宗峰南半山腰的峭壁下。明朝旅行家徐霞客在遊記中形容它「上負絕壁,下臨官廨,殿下雲級插天,廡門上下,穹碑森立」。大殿內供奉北嶽恆山之神的金身塑像,頭戴平天冠,身披朱綾,沉靜端莊。殿前懸有元泰定元年(公元1324年)鐵鑄雲牌一面,明弘治十三年(公元1500年)鐵鑄醮盆一個。


元靈宮

九天宮又名碧霞宮,位於恆宗峰西北側,北倚凌雲閣、鬥姆閣,南接山神廟,東有純陽宮、太乙廟。九天宮大殿內供奉九天玄女聖母的神像。

會仙府位於恆宗峰極頂會仙崖的半山腰。這裡有一個天然巖窟,窟中有半畝大的一個平臺,形如彎月,窟內依崖建廟。廟頂崖壁上刻有「會仙府」三個大字,意思是神仙們聚會的地方。廟內塑有二十七尊神像,正中是福、祿、壽三星君,兩旁和兩壁是上八洞、中八洞和下八洞二十四位神仙,神情各異,栩栩如生。會仙府是恆山最早的仙道居住之地,四周崖壁上刻滿了歷代讚頌恆山雄姿的摩崖題刻,尤其是明代的「天地大觀」、「壁立萬仞」題刻,字大丈餘,非常壯觀。


會仙府

翠屏峰又叫翠屏山,從渾源縣城仰望,只見其拔地而起,像畫屏一樣屹立南天,故名翠屏山。翠屏峰北的半崖絕壁間有一道東西百米長的崖臺,臺上建有一座三清殿。除三清殿外,沿崖臺還散建有文昌宮、純陽宮、白衣殿、朱衣閣、魁星樓等宮殿樓閣。三清殿為主殿,面闊三間、進深一間。殿內供奉道教元始天尊、靈寶天尊和道德天尊神像。

飛石窟位於飛石峰上,為ー巨大的天然崩石凹壑。飛石窟內的平臺,三面環壁,一面洞開如門。窟內東巖龕下建有北嶽寢宮和后土夫人廟,是恆山最早的建築之一。飛石窟內外石壁上,布滿「飛石遺蹤」、「峻極於天」等諸多題刻。


飛石窟

相關焦點

  • 張麗雲:道教聖山北嶽恆山
    道教為了便於修行一般居住在三十六洞天和七十二福地,道觀聖地、道教名山都是在一些高山上面。北嶽恆山主峰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是中國著名的道家名嶽、道教名山,也是傳播道教文化的聖地。最有趣的就數果老仙跡,位於懸根松北面的登山路上,小石徑上有一行行小坑,形狀就像驢蹄印一樣,據說是張果老在恆山修仙時倒跨毛驢留下的驢蹄印。
  • 張麗雲:道教聖山北嶽恆山
    道教為了便於修行一般居住在三十六洞天和七十二福地,道觀聖地、道教名山都是在一些高山上面。北嶽恆山主峰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是中國著名的道家名嶽、道教名山,也是傳播道教文化的聖地。最有趣的就數果老仙跡,位於懸根松北面的登山路上,小石徑上有一行行小坑,形狀就像驢蹄印一樣,據說是張果老在恆山修仙時倒跨毛驢留下的驢蹄印。
  • 雲裡塵空北嶽橫——北嶽恆山一日遊
    北嶽恆山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主要山脈由天峰嶺、翠屏峰組成,而著名的懸空寺就建立在翠屏山的崖壁上,所以我們是參觀懸空寺後,才去恆山的,到達時候已經是11點了。本以為這個時間登山的遊人最多,然而比較意外的是,同為五嶽之一的恆山,遊人竟然那麼少,三三兩兩的遊人走的漫不經心。
  • 北國萬山之宗主——北嶽恆山
    北嶽恆山,亦名「太恆山」,古稱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嶽等,明末清初被確定為「五嶽」之北嶽恆山。其山脈祖於陰山,發脈於管涔山,止於太行山,東西綿延五百裡,共有一百零八峰。難道真如部分網友所說,北嶽恆山名不副實?
  • 北嶽恆山·懸空寺
    北嶽恆山是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衝,自古便是兵家必爭之地。主峰是天峰嶺,海拔2016.1米,號稱人天北柱。北嶽恆山四周的部分景觀「北神宗址」的牌匾,殿裡中間供奉著北嶽大帝以及兩邊的文武諸神。
  • 北嶽恆山遊玩攻略
    ▲圖:北嶽恆山懸空寺全景北嶽恆山,道教聖地,自古為兵家據險以守之地,以豐富的景觀特色著稱於世。恆山以道教聞名,古往今來,以奇險吸引著遊人。歷史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曾到恆山巡視、祭奠。以後的歷代帝王,也差不多都差使臣到恆山朝聖。歷代名人、學士,諸如李白、賈島、元好問、徐霞客等人也都遊覽過恆山勝地,並留下吟詠恆山的詩章。
  • 雲裡塵空北嶽橫——北嶽恆山一日遊
    北嶽恆山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主要山脈由天峰嶺、翠屏峰組成,而著名的懸空寺就建立在翠屏山的崖壁上,所以我們是參觀懸空寺後,才去恆山的,到達時候已經是11點了。本以為這個時間登山的遊人最多,然而比較意外的是,同為五嶽之一的恆山,遊人竟然那麼少,三三兩兩的遊人走的漫不經心。
  • 北嶽恆山遊玩攻略
    ▲圖:北嶽恆山懸空寺全景北嶽恆山,道教聖地,自古為兵家據險以守之地,以豐富的景觀特色著稱於世恆山以道教聞名,古往今來,以奇險吸引著遊人。秦始皇時,朝封天下12名山,恆山被推崇為天下第二山。歷史上,秦皇、漢武、唐宗、宋祖,都曾到恆山巡視、祭奠。以後的歷代帝王,也差不多都差使臣到恆山朝聖。歷代名人、學士,諸如李白、賈島、元好問、徐霞客等人也都遊覽過恆山勝地,並留下吟詠恆山的詩章。
  • 恆山是「五嶽」中的北嶽,也是道教聖地
    恆山是「五嶽」中的北嶽,也是道教聖地。相傳八仙之一的張果老就是在恆山修行得道。景區包括天峰嶺、翠屏峰、千佛嶺等,目前開發的是翠屏峰和天峰嶺,一般說「遊玩恆山」指的便是天峰嶺景區。恆宗殿山門前的103級陡階,級級向前傾斜三四十度,需要手腳並用才能爬上去。
  • 北嶽恆山:氣勢雄偉,是道教全真派聖地,被譽為北國萬山之宗主
    三山五嶽,是中國的歷史文化名山,也被視為道教名山。東嶽泰山之雄,西嶽華山之險,中嶽嵩山之峻,北嶽恆山之幽,南嶽衡山之秀早已聞名於全世界的風景了。恆山是中華五嶽之北嶽,氣勢雄偉,是道教全真派聖地,被譽為北國萬山之宗主。
  • 北嶽恆山——懸空之寺
    小編十年間去過三四次恆山景區。恆山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南10公裡處,距大同市市區62公裡,大同客運中心和渾源客運站均有班車抵達景區。北嶽恆山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為中國地理標誌,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
  • 恆山景區概況之一:北嶽恆山
    恆山景區 性質:精華遊覽區 特色:文物古蹟、摩崖題刻、除此之外,景區崖壁上摩崖題刻隨處可見,廟宇中碑碣匾額比比皆是,深厚的文化積澱彰顯恆山文化的源遠流長。 恆宗殿是北嶽恆山之主廟,又名「北嶽廟」、「貞元殿」,俗稱「朝殿」,也是五嶽中嶽廟建在山上的孤例。五嶽是古代江山社稷永固的象徵,享有「國山」的地位,因此歷代帝王對恆山的祭祀十分重視。
  • 恆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
    北嶽恆山:位於山西省大同市渾源縣城南10公裡處,主峰天峰嶺海拔2016.1米,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其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中國五嶽。恆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也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恆山本就有廣義和狹義之分。我們常說的「北嶽恆山」只是狹義的恆山。
  • 北嶽恆山,有空來看看!
    恆山(北嶽恆山),亦名「太恆山」古稱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嶽。其中,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衝。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1米。洞天福地,又名三十六小洞天。
  • 北嶽恆山,有空來看看!
    恆山(北嶽恆山),亦名「太恆山」古稱玄武山,崞山,高是山,玄嶽。其中,倒馬關、紫荊關、平型關、雁門關、寧武關虎踞為險,是塞外高原通向冀中平原之咽喉要衝。主峰天峰嶺在渾源縣城南,海拔2016.1米。洞天福地,又名三十六小洞天。
  • 北嶽恆山遊
    北嶽恆山與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中嶽嵩山並稱為五嶽,為中國地理標誌,是天下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 1982年,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原北嶽祭祀地為河北曲陽。從明弘治六年(1493),兵部尚書馬文升上疏,要求改祀北嶽恆山於山西渾源。
  • 唐朝的皇帝為什麼都熱衷於祭祀北嶽恆山?
    一路上寺廟層層疊疊,都是道教供奉各路神仙的廟觀,無怪乎有「道教聖地」盛譽。     恆山作為道教活動場所由來已久。恆山鍾靈,物產殷充,密合仙家服餌之需,故早在漢代,這一地區即有修道者活動。從西漢初年起建廟築觀,興盛時廟宇多達60餘處,曾有「三寺四祠七宮八洞九亭十二廟」之稱。
  • 山西行——北嶽恆山
    2020年10月13日,我們來到了渾源縣城東南7公裡的恆山腳下。「山之尊者為嶽」,北嶽恆山的名號吸引我們來此一探究竟。恆山上的古建築群大多由道教建築組成,分布在山坳裡,峭壁下,懸崖上,樹叢中,因受地形限制而擺脫了廟宇宮殿中軸對稱的束縛,在布局造型上顯得頗為自由瀟灑,充滿生氣。
  • 五嶽名山之北嶽恆山:相傳張果老就是在恆山隱居潛修
    周六早晨開車,從京港澳高速出發,驅車四個多小時到達恆山腳下。購票進山領略道教名山北嶽之美。巍巍八百裡太行匍匐於北方大地之上,位於山西渾源境內的恆山,即為五嶽之一的北嶽,它沿東北走向蜿蜒而來奔騰起伏。幾千年來,桑乾河與滹沱河在恆山的兩側穿越山林,汩汩流淌。恆山的主峰天峰嶺海拔2016.1米,號稱「人天北柱」,直至蒼穹,山脈東西綿延150公裡,錦繡108峰,橫跨晉、冀兩省。恆山是道教聖山,無數帝王將相和文人墨客來過這裡,留下動人的故事與詩篇,因此它更是一座巍峨屹立於歷史深處的文化名山。
  • 五嶽名山之北嶽恆山:相傳張果老就是在恆山隱居潛修
    周六早晨開車,從京港澳高速出發,驅車四個多小時到達恆山腳下。購票進山領略道教名山北嶽之美。巍巍八百裡太行匍匐於北方大地之上,位於山西渾源境內的恆山,即為五嶽之一的北嶽,它沿東北走向蜿蜒而來奔騰起伏。幾千年來,桑乾河與滹沱河在恆山的兩側穿越山林,汩汩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