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一家人都要過上好日子」「要堅持『富腦袋』和『富口袋』並重,加強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加強開發式扶貧同保障性扶貧相銜接……」近來,像這樣的「紅色」聲音,在保山市騰衝市騰越鎮處處可聞。
為了助推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騰越鎮紛紛組建「送學隊伍」,不斷「走親串戚」,將理論課堂搬到田間地頭、大青樹下、堂前屋舍,讓黨的創新理論走出辦公室,融入鄉土味,以更接地氣的方式,打通理論學習「最後一公裡」。
在文星社區,有一支送學隊伍格外亮眼,他們由文星社區老幹部黨支部黨員組成。在學習討論活動中,老乾黨支部積極響應學習號召,以自身「微力量」實現學習「大目標」,由支部書記牽頭成立送學小組,為支部83歲的老黨員屈開森送去一堂「枕邊」黨課。據悉,目前老乾黨支部共召開學習啟動會1次,組織集中學習2次,送學上門1次1人。
「要像李發順一樣,不被挫折打敗,燃起生活的鬥志,自立自強……」黃坡社區送學隊伍,為社區腿腳不便的老黨員、建檔立卡貧困戶送去黨的創新理論。「目前,我們對5位老黨員,3位建檔立卡貧困戶開展送學上門服務,說起送學上門,黃坡負責人李曉星如數家珍。「未來,我們將對社區更多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開展一次送學服務,讓他們樹立起生活的信心。」李曉星如是說。
「從自學到帶動學,每一次都有新收穫」。大寬邑社區謝家營支部書記盛家學在這次送學隊伍中,化身「鄉村主播」,每天在村口的大青樹下,一本書,一條石凳,一群聽眾便構成一個接地氣的移動課堂,為前來納涼閒話的村民們誦讀《學習資料彙編》,為村裡的老人、婦女、小孩上一堂「露天黨課」。
直至目前,騰越鎮採用送教上門498人次;懸掛標語、橫幅32條;LED電子屏和小廣播大喇叭每天定期輪播,切實將重要講話精神及時傳播到村村寨寨、千家萬戶。「要充分發揮騰越鎮新時代文明實踐大講堂作用,由領導牽頭,組織掛鈎站所、部門,第一書記,鄉村主播進行宣講,以黨的建設為引領,把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該鎮黨委書記李彬仁如是說。
(王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