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大地為何變得越來越綠——《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解讀

2020-12-15 中國政府網

專家:國家氣象中心生態和農業氣象中心正研級高級工程師錢拴

採訪人:中國氣象報記者 劉若馨

4月29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簡稱《公報》)。《公報》顯示,2019年全國大部地區水熱條件正常偏好,有利於植被生長,全國植被生態質量指數達67.6,較常年提高6.1%,生態質量屬偏好年份。近20年來,我國採取植樹造林、退耕還林還草等生態建設工程和農業高產、種植結構優化等措施,充分利用降水增多、氣溫上升等有利氣候資源,加快了植被恢復進程,促進了全國植被生產力和覆蓋度的整體提高,地表變得越來越綠。

問:2000年至2019年,我國地表變得越來越綠,其原因是什麼?產生哪些影響?

答:生態建設工程與有利氣象條件疊加,共同促進了植被生態質量整體提升。

2000年至2019年,我國呈降水增加、氣溫上升趨勢。其間,全國有80.6%的區域年降水量呈增加趨勢,93%的區域年平均氣溫呈升高趨勢,良好的水熱條件有利於植被生長;同時,植樹造林種草、退耕還林還草等生態建設工程的實施,有力促進植被生態質量向好發展。2000年以來,全國植被淨初級生產力平均每年增加3.6克碳/平方米,植被覆蓋度平均每年提高0.25%。

地表變綠後,植被對地表抗風蝕的作用顯著增強,北方地區高度和極易起沙塵的土地面積比例從2000年的48.1%降至41.9%,整體呈緩慢下降趨勢;輕度和不易起沙塵的面積比例從2000年的30.3%上升至39.6%。由此可見,我國北方地區高度和極易起沙塵的土地正逐漸向中度、輕度和不易起沙塵過渡,植被防風固沙功能顯著提升。

問:就2019年而言,全國植被生態質量好於常年、差於2018年,其主要氣象影響條件是什麼?

答:2019年全國平均降水量達643.4毫米,較常年偏多14.9毫米,全國有62%的區域降水量較常年偏多,有86%的區域「≥0℃積溫」偏多100℃·日以上,全國大部地區水分、熱量條件好於常年。2019年全國氣象災害對植被生長的影響總體偏輕,其中,全國植被基本沒有乾旱影響的區域面積比例為69.9%,是2000年以來第三高;5個颱風登陸我國,較常年偏少2.2個,颱風登陸強度整體偏弱。

因此,從氣象條件來看,2019年屬偏好年份,全國植被生態質量好於常年,生態質量處於較好和很好等級的面積比例達67%。

但不利的是,2019年全國區域性、階段性乾旱和低溫等災害影響較重,造成氣象條件不如水熱匹配最好的2018年。2019年全國平均降水量較2018年偏少30.4毫米;大部地區「≥0℃積溫」低於2018年,特別是東北地區、西北地區東部等地降水偏多時氣溫卻偏低,水熱條件沒有2018年優越。此外,雲南春夏連旱、長江中下遊地區伏秋連旱以及華北、黃淮、江淮等地階段性春夏乾旱影響了植被生長,超強颱風「利奇馬」給山東、浙江等省部分地區造成較大影響,導致2019年全國植被生態質量指數較2018年偏低0.6%。

問:與往年相比,此次《公報》在評估天氣氣候影響方面有何不同?

答:此次《公報》加大了氣象災害對生態影響的評估力度,增加了山洪地質災害影響評估,以及乾旱對鄱陽湖、洞庭湖水域面積和區域植被生態質量影響評估;增加了海河流域水源涵養功能氣象影響評估、祁連山區植被生態質量評估,完善了北方植被防風固沙功能氣象影響監測評估,重點區域產品的空間解析度精細至250米。其中,海河流域周圍人口稠密、大中城市聚集,但水資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其水源涵養功能也是關注重點。

針對植被防風固沙功能氣象影響監測評估,此次《公報》建立了北方地區易起沙塵指數,分析了20年來易起沙塵指數變化趨勢。結果表明,2000年至2019年,北方地區易起沙塵指數整體呈下降趨勢。其中,陝西北部和內蒙古西南部的毛烏素沙地、京津風沙源等區域近20年地表易起沙塵指數平均每年下降0.05至0.1,生態環境向好發展;新疆北部、青海西北部的柴達木盆地東南緣、內蒙古錫林郭勒盟中部的渾善達克沙地等區域土地沙化狀況也呈改善趨勢。這充分表明我國北方地區土地荒漠化初步得到遏制,生態環境整體向好,部分區域開始實現逆轉。

問:下一階段,生態氣象服務還有哪些發力重點?

答:助力生態文明建設一直是氣象服務的重點之一。從2019年來看,氣象災害及其衍生次生災害仍是影響生態的重大災害。具體來說,去年雲南大部春夏連旱、長江中下遊地區伏秋連旱對植被生長的影響達中旱至特旱等級,東北地區大部和內蒙古東部3月至5月上旬持續乾旱造成牧草不能正常返青,華北、黃淮、江淮等地階段性春夏乾旱影響了植被生長,海河流域水源涵養功能下降,貴州和四川等局部地區山洪地質災害造成生態環境破壞,嚴重製約區域生態改善。因此,氣象部門將從加強災害對生態影響的監測評估預警、尤其是對重要生態保護修復工程影響的精細化監測評估預警等方面持續發力。

此外,氣象部門還將不斷加強對全國重要生態功能區涵養水源、水土保持、固碳釋氧等方面的生態氣象監測評估;同時,加強面向植樹造林、草場保護等需求的中長期生態氣象預測預報能力建設,以降低生態保護成本與損失,提高保護效益。

4月29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簡稱《公報》)。《公報》顯示,2019年全國大部地區水熱條件正常偏好,有利於植被生長,全國植被生態質量指數達67.6,較常年提高6.1%,生態質量屬偏好年份。

相關焦點

  • 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出爐!地表越來越綠,生態持續向好!
    4月29日,中國氣象局發布《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環境公報》,為我們揭示了去年植被生態質量狀況及重點生態工程區域氣象影響評估結果。那麼,今年的公報有哪些看點?我國變得越來越綠了嗎?從下圖(右)能直觀看出,2012年至2019年植被生態質量指數較2000年至2001年、2002年至2011年兩個階段明顯提高。從空間分布上來看,2000-2019 年全國有 92% 的區域植被生態質量指數呈提高趨勢,地表變得越來越綠。
  • 《2018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生態氣象監測公報》發布 園區荒漠...
    青海新聞網·青海新聞客戶端訊 近日,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省管理局、省氣象局聯合發布《2018年祁連山國家公園青海片區生態氣象監測公報》。《公報》顯示,園區荒漠化面積減少,與近十年平均相比,重、中和輕度荒漠化面積分別減少31.92% 、16.23%和8.12%。
  • 《2019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公布,全國造林706.7萬公頃
    2019年中國國土綠化狀況公報全國綠化委員會辦公室(2020年3月11日)2019年是我國植樹節設立40周年。全國人大、全國政協、中央軍委組織開展了「全國人大機關義務植樹」「全國政協機關義務植樹」「百名將軍義務植樹」活動。全國綠化委員會等組織開展了以「綠化神州大地 建設美麗中國」為主題的共和國部長義務植樹活動和以「加強生態教育 推進綠色發展」為主題的國際森林日植樹紀念活動。地方各級黨委、人大、政府、政協的領導在植樹季節紛紛帶頭參加義務植樹,為廣大幹部群眾履行植樹義務發揮了示範引領作用。
  • 回看「十三五」期間氣象服務保障生態文明建設
    這五年,中國越來越美。愈發蔚藍的天空、愈發清澈的江河、愈發繁茂的森林,共同譜寫著建設美麗中國的新篇章。與此同時,生態文明建設氣象保障服務能力同步提升,保障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安全、氣候安全的現代化氣象觀測、預報、預警、服務綜合體系初步建成。在這條通向綠水青山的路上,氣象部門正以篤定的步伐,不斷前行。
  • 日內瓦: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最新版《室溫氣體公報》-2019年全球...
    日內瓦:世界氣象組織發布最新版《室溫氣體公報》-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濃度再創新高
  • 鞍山2019年度氣候公報&氣象災害公報
    2019年度氣候公報 摘 要 2019年度(1~12月)鞍山市年平均氣溫較歷年偏高1℃,降水量與歷年基本持平,較2018年增加137毫米。
  • 三地氣象部門聯合發布粵港澳大灣區氣候監測公報
    中國氣象報通訊員王天巍 翟志宏報導 9月8日,由廣東省氣象局、香港天文臺和澳門地球物理暨氣象局聯合編制的《2019年粵港澳大灣區氣候監測公報》(以下簡稱《公報》)正式發布。
  • 《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
    生態環境部近期發布的《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67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外來入侵物種調查結果表明,215種外來入侵物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其中48種外來入侵物種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 中國氣象局2016年中國氣候公報和2015年溫室氣體公報發布會
    歡迎參加中國氣象局《2016年中國氣候公報》和《2015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專題新聞發布會!》和《2015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下面我們首先請宋連春主任介紹有關情況!現在我得到授權,向大家發布《2016年中國氣候公報》,在過去一年當中,因為受到超強厄爾尼諾的影響,我國氣候異常,長江中下遊出現嚴重汛情,氣象災害造成經濟損失大,氣候年景差。 2016年主要有以下8個方面特點:1、2016年我國氣溫為歷史第三高。
  • 《2019年大連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出爐:去年我市獲得302個藍天
    剛剛過去2019年我市的生態環境如何?天是否湛藍?水是否清澈?……6月4日,市政府新聞辦召開《2019年大連市生態環境狀況公報》新聞發布會,市生態環境局的相關領導對2019年我市生態環境狀況給予了解讀。
  • 我國大地更綠了?
    而在2020年,我們已經相繼發現了一些特殊動植物重現情況,例如:消失近90年的枯魯杜鵑(Rhododendron adenosum)植物重現地球。 我國大地更綠了?
  • 《2019年河北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公報》發布
    中國環境報記者 周迎久 張銘賢 石家莊報導 河北省政府新聞辦6月4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發布《2019年河北省生態環境質量狀況公報》。  2019年,河北省大氣汙染治理取得新進展,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目標提前實現;水環境綜合整治持續發力,碧水保衛戰取得積極成果;土壤汙染防治基礎工程有序推進,淨土保衛戰取得階段性成效;全省生態環境質量進一步好轉,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逐步增強。
  • 《2019海南省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發布
    近日,海南省生態環境廳發布了《2019海南省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9海南省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2019年,海南省海洋生態環境質量總體優良。所轄海域水質為優,近岸海域水質保持優,近岸海域沉積物質量優良。
  • 平潭氣象局發布2019年氣候公報!看看2020年平潭天氣如何
    2020年3月23日是第60個「世界氣象日」,今年的主題是「氣候與水」,意在強調氣候與水密不可分,呼籲人們充分利用每一滴水。  實驗區氣象局也在今天發布了2019年平潭氣候公報,並對2020年全年氣候趨勢做了預測。
  • 全文+重點丨《2019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印發
    2019年,夏季一類水質海域面積佔管轄海域的97%,同比上升0.7個百分點,主要超標指標為無機氮和活性磷酸鹽。2020年6月3日,生態環境部公開《2019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2019年,全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各項工作取得了積極進展和良好成效:共對1434個海洋環境質量國控監測點位、190條入海河流國控斷面、448個汙水日排放量大於100立方米的直排海汙染源、32個海水浴場開展了水質監測;對18個典型海洋生態系統開展了生態狀況監測。
  • 中國氣象局舉行2016年中國氣候公報等發布會
    在氣象局科技大樓二樓報告廳發布2016年中國氣候公報和2015年溫室氣體公報。歡迎參加中國氣象局《2016年中國氣候公報》和《2015年中國溫室氣體公報》專題新聞發布會!現在我得到授權,向大家發布《2016年中國氣候公報》,在過去一年當中,因為受到超強厄爾尼諾的影響,我國氣候異常,長江中下遊出現嚴重汛情,氣象災害造成經濟損失大,氣候年景差。 2016年主要有以下8個方面特點:  1、2016年我國氣溫為歷史第三高。
  • 神州優車入駐寶沃,完成神州出行生態最後一塊拼板
    寶沃汽車,就是神州優車集團收購的一個質量過關、技術領先的汽車製造企業。之前,神州優車集團以41億元的價格獲得寶沃的控制權後,為其出行生態邁出重要的一步。神州優車此前已擁有汽車出行服務、汽車營銷渠道等產業鏈下遊環節的深厚資源。
  • 貴安新區發布《2019年度貴安新區直管區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日前,貴安新區生態環境局發布了《2019年度貴安新區直管區生態環境狀況公報》。《公報》顯示,2019年度,新區環境質量形勢良好,地表水、大氣環境等指標穩定達到相應環境質量標準;全年未發生突發性環境事件;生態環境狀況持續向好發展。水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
  • 世界海洋日 | 一圖讀懂《2019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世界海洋日 | 一圖讀懂《2019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 2020-06-10 04:4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氣象局舉行2020年5月新聞發布會
    請他們介紹4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及 「五一」小長假天氣預報,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以及《粵港澳大灣區氣象發展規劃(2020-2035年)》的有關情況,並回答記者朋友們的提問。  下面請王志華先生介紹4月全國天氣氣候特徵、「五一」小長假天氣以及2019年全國生態氣象公報相關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