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60年代,香港經濟開始騰飛,房地產業隨即成為港島最賺錢的生意,所以在人大家的印象中,香港富豪十有八九都因地產起家。然而很多人都忽略了一個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炒地皮從來都不可能白手起家。
這最初的原始積累,戰後崛起的豪門每家情況各不相同,有的是賣塑料花的,有的是做金店的,但如果將歷史再往前推個幾十年,香港的豪門基本上都離不開鴉片。
香港最早版本的「四大家族」中,何東和羅文錦家族都是買辦出身,但鴉片批發始終是他們最主要的業務;高可寧號稱「澳門賭王」,同時也是澳門重要煙商。
利希慎家族則是澳門鴉片專營牌照的持有者,由於專做鴉片生意,家族名譽頗為不佳,他本人更是因為在鴉片專營牌照與同行結怨,在香港中環被槍手連開三槍,最終落得個慘死在街頭下場。
利希慎,祖籍廣東新會。父親利良奕在1860年時,帶妻子前往美國舊金山淘金,1896年定居香港,並在皇后大道開辦了一家專門中美金融匯兌的「禮昌隆」,又在九龍彌敦道開設了一家專賣男士內衣的商號。
利希慎出生在夏威夷,隨來到香港時已經17歲了。利希慎年輕時做過很多職業,但隨著父親生意的不斷興旺,他也開始自立門戶,註冊了一家輪船公司。
19世紀,香港和澳門政府都以競拍鴉片專營牌照的方式,提高地方財政收入。公開出售鴉片,開設煙館在當時都是合法生意,利良奕生前也兼營煙館,但生意始終沒有做大。
利良奕去世後,利希慎繼承家業,決心發力鴉片業務。作為遠東,乃至世界最重要的貿易港之一,香港三年的牌照費已經高達七八十萬元,利希慎退而求其次,將目光轉向了澳門。
利希慎召集家族兄弟,合力拍下了澳門的鴉片牌照。專營說白了就是獲得官方許可的壟斷,利氏家族的財富因此以幾何級數的速度增加。利希慎的生意越做越大,原先同他一起打天下的兄弟們都有了自立山頭的想法。
利希慎公司的經理,同時也是他的好友廖金碧就私下註冊公司,與利氏家族搶生意,而且還公然放話:利希慎生意做得這麼大,還不是靠著澳門的鴉片專營牌照,我為什麼就不能爭一爭。此時澳門也有人不斷製造傳聞,葡萄牙政府欲遵守「日內瓦公約」,將授予個人的鴉片專營牌照收回。
廖金碧聯合澳門鴉片專員和黑道人物準備與利氏家族一戰,然而利希慎也沒有坐以待斃。他通過美國的關係,在取得葡萄牙政府的信任的情況下,向廖金碧發起了猛烈的反擊。
利希慎一紙訴狀將廖金碧以及澳門鴉片專員保羅告上法庭,指控他們官商勾結,侵害了他在澳門的獨家專營權。鴉片專營權事關重大,雙方都全力應戰,不過利希慎還是憑藉強大的財力,守住了專營權。
由於澳門的黑白兩道均沒從中分一杯羹,利希慎強硬的作風卻也為自己惹下了殺身之禍。1828年4月,利希慎下班途中被槍手連開三槍,當場中彈身亡。
槍手作案手法乾淨利索,得手後立刻逃離。縱使香港警方出重金懸賞,時至今日利希慎被刺案仍沒有揪出幕後真兇,但所有人都深信他的死絕對和鴉片專營有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