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北京11月19日訊(記者 劉佳 通訊員 張今)2020是「大考之年」。在這一年中,教育也迎來前所未有的考驗,在「逆境」與變革中不斷創新、求索。臨近年末,「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實現教育過程的整體優化」 北京市教育學會2020年的學術年會分論壇在北京市第九中學舉辦。在這場年終「教學盛宴」中,學校多門學科教師拿出「看家本領」,展全年成長、供專家點評。為全市教育教學提供實踐、參考的同時,也促進自身優化、升級。
在此次教育年會的大主題下,九中結合自身校情及學校特色,將分論壇定名為「發揮學科特色,構建三度課堂,提升學生素養。」活動通過觀摩課、成果報告、學生成果展示、專家點評、實驗室及校園環境展示等形式,呈現了九中對陶西平先生教育思想的追尋、探索與發展。論壇伊始,九中4位骨幹教師分別為學生和在場嘉賓呈現了精彩的觀摩課:語文教師高笑旭的《發現——海澱期中考試作文講評》,數學教師李宏爽的《導數複習課》,化學教師張偉的《氣體摩爾體積》,物理教師李學的《彈性碰撞模型》。四節觀摩課後,專家、老師們齊聚九中報告廳,傾聽了校長林樂光的致辭,首先,林樂光追思了陶西平先生的教育蹤跡和意義,介紹了九中分論壇活動主題的源起,並懇切希望蒞臨領導和專家幫助指導。隨後,北京九中副校長肖偉華做了題為《依託課程,立足課堂,踐行教育優化》的學校成果報告,肖偉華從踐行教育整體優化的基石、保障和途徑三個方面,向領導、專家們呈現了北京九中在探索實現教育整體優化的策略、方法和路徑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基於九中地理學科較為成熟的校本課程開發成果,地理教師張愛弟作了《探索基於核心素養培養的校本課程開發——以模式口地理實踐課程為例》的匯報。她從課程理念和性質、設計思路、目標、內容安排、實施案例和效果等方面作了細緻而系統的介紹,為校本課程的綜合開發與進一步提升提供了優質範本。為切實呈現北京九中在依託課程、立足課堂,踐行教育優化等方面的實踐成果,特有學生代表向在場領導和專家匯報了其研究性學習成果《通過遺忘曲線對複習過程進行模擬》。此匯報由學生日常問題出發,依託課程知識,開展研究性學習,並最終形成有據可依、嚴謹科學的總結與反思,獲得了在場專家們的一致好評。
北京九中副校長肖偉華發言
在專家點評環節,唐亦勤副會長肯定了北京九中對陶西平先生「教育過程的整體優化」思想的實踐和探索,並表示陶西平先生是引路人,我們既是追隨者,也是新的開創者,在接下來的工作中,教育學會會搭建更好的平臺,服務學校和老師,做好教育,做好教育人。書記張芊發言表示,感謝九中對教育學會學術論壇的大力支持,同時對九中作為示範優質高中校在探索學生能力發展方面形成的特色表示讚賞,最後,張芊借用高笑旭老師觀摩課上的一句「道雖邇,不行不至」作為結語,希望與專家同仁們攜手共進,推進基礎教育更上新臺階。
北京市教育學會常務副會長唐亦勤,北京市教育學會常務理事、昌平分院教育學會於梅主任,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書記張芊,石景山區教委基教科王賢鑫科長,石景山區教育學會秘書長張慧軍,北京九中校長林樂光、北京九中副校長肖偉華參加此次活動。
【來源:中國網】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