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易主,從電商先驅到默默無聞,1號店還能崛起嗎?

2021-01-09 BT財經V

京東將目光瞄準了會員制電商。

7月1日,據多家媒體報導,京東旗下電商購物平臺1號店啟動全新版本灰度測試,新版本中「1號店」名稱變更為「1號會員店」。同時,京東「1號會員店」班車現身,車身印有「1號會員店京東旗下會員制購物平臺」相關字樣,與灰度測試版本開屏顯示字樣一致。

據悉,成立於2008年的1號店,由曾任戴爾全球採購副總裁、亞馬遜全球供應鏈副總裁的全球知名供應鏈專家於剛博士與搭檔劉峻岭一起聯合創建,定位於B2C模式的網上超市,是國內最早一批進軍電子商務的企業。

短暫的輝煌 三次易主

出身自帶光環的1號店,自2008年創建以來,打著「網上超市」的招牌在電商市場站穩了腳跟,曾有過短暫的輝煌。

成立之初的1號店,專注線上超市B2C電商業務,提供食品、家清、母嬰、雜貨等家庭快消用品。

彼時,京東還是個域名為360buy的京東商城,是一個名不見經傳的新晉3C數碼購物網站。

當時的電商環境,是噹噹、卓越、亞馬遜領頭,京東和新蛋猛追。1號店輔一出來,專注精品快消品牌的商品組合,日常高頻剛需的牛奶、麥片、方便麵、洗髮水等的選購,「網上超市」概念的興起,迅速成為消費者深感理想的線上購物環境。

可以說,2008年的1號店,在全網是找不到同類競爭對手的。

數據顯示,成立當年,其銷售額為417萬元,但到了第二年就翻了11倍達4600萬元,其後更是一路高歌猛進,到2011年時,1號店銷售額就已達27.2億元,並成為中國排名前十的電商品牌。

只是,B2C電商,尤其是垂直快消品類天然的重投入,還是讓1號店嘗試了電商江湖的殘酷血腥,歷經短暫輝煌後,創始團隊便失去了控制權。

2010 年,經歷了燒錢血拼的1號店面臨資金鍊斷裂的危險,市場份額也沒有顯著提升,急需外部輸血才能維持。

到處找錢的於剛,說服了中國平安。在2010年5月,中國平安以8000萬元,取得1號店80%股權。

第一次易主,於剛及其創始團隊從大股東變身小股東,逐漸轉變為了職業經理人。

雖然1號店的銷售額增長很快,發展勢頭不錯,但中國平安也很快就看到了存在的問題——快消品流量難、話題弱、低毛利、配送成本高。資本方必須不斷為1號店輸血才能維持其發展,錢投進去之後,距離產出和回報還遙遙無期,並且中國平安自身並不了解電商,這種投入如投進無底洞一般讓人看不到希望。

於是,2011年5月,在中國平安投資1號店之後不滿一年,將1號店17.7%股權作價4.5億元轉讓給沃爾瑪,沃爾碼隨後於2012年將1號店的股權增持到51%,成為控股大股東。

第二次易主,1號店開始服從於一家世界500強企業。

當時,沃爾瑪是國際零售巨頭,掌握全球最大也是最有效率的供應鏈,對中國市場覬覦許久,1號店成為其進一步開拓中國市場的一條通道。

而1號店背靠沃爾碼這棵實力雄厚的大樹,2013年便一舉取得115.4億元交易額的大好成績,相較於2010年時的年交易額8億元,翻了將近15倍。

2014年開始,隨著沃爾瑪對1號店從包括人事、財務在內的地毯式人員調整,沃爾瑪要求1號店管理層在業績考核指標、廠商管理、商品毛利以及市場推廣上,全方位接受沃爾瑪大賣場式的業績考核。

而這,是那些來自帶著一點理性主義情懷的1號店創始團隊,非常不能接受的。大批1號店創始團隊高管,陸續開始離職。

貌合神離的接管和內耗,讓外界開始都不願談論1號店。

直到2016年,京東為了刺激當時並不熱鬧的618大促,高調地宣布以價值14. 35億美元的股份正式從沃爾瑪手中收購1號店。

第三次易主,可以說1號店距離創業之初的1號店,已是另一家公司,面目全非。

儘管都是大金主,但三次被變賣的1號店不僅沒有崛起,反而從此一蹶不振。

百度百科有關「1號店」的詞條更新至今還停留在2017年10月,即京東收購的第二年,由此可見1號店被京東收購後的命運。

此時重啟1號店意欲為何?

據媒體引述接近京東的相關人士說,京東意欲通過「1號會員店」深入實踐會員制電商市場。

此前,京東零售集團CEO徐雷曾在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透露,京東計劃在二季度末將原來的「1號店」轉型為「1號會員店」,針對高線市場的中高端人群推出精選商品的付費會員服務。

在電商付費會員領域,京東是行業中第一個吃螃蟹的企業。京東PLUS會員自2016正式上線,是國內第一個電商付費會員體系。

2020年初,京東集團副總裁韓瑞曾對外表示,PLUS會員數量接近1600萬,據京東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618期間,PLUS會員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120%。

近年來,會員制電商被廣泛應用於電商領域,淘寶88VIP會員自2018年正式推出,蘇寧易購也整合蘇寧超市、蘇寧金融等資源,上線Super會員店。

不過,如何在存量之爭中取得突破,已經成為擺在各平臺、品牌、商家面前的一道難題。

因此,無論是邊際不斷擴張的京東PLUS會員,或是正在加載中的「1號會員店」,都是京東在探索電商付費會員更多玩法。

相關焦點

  • 改頭換面的1號店,做起了會員電商的探路者
    1號店,這個開創了中國「線上商超」先河的電商平臺,近年已經淡出大眾的視野。但是,2020年7月,1號店在官微 發布公告宣布,1號店成為歷史,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1號會員店」,開始了會員電商的全新嘗試。1號店最大股東,佔股51%;2013年,單日流量突破1000萬,註冊用戶超4000萬,晉身中國電商前三;2015年,沃爾瑪進一步收購股份,全資控股1號店,創始人退出;2016年,京東和沃爾瑪達成合作,京東宣布收購1號店。
  • 1號店上線冷鮮食品 電商搶食「最後一塊蛋糕」
    8月23日,1號店自營生鮮業務拓展品類,冷凍、冷藏食品在上海地區正式開售,冷鮮食品也可以在網上買了。  「前兩天在1號店買了陽澄湖大閘蟹,感覺還不錯。現在可以買冷凍食品了,確實方便。」在南京某報社上班的王小姐說:「太忙了,沒時間逛超市,所以會經常在網上買菜和水果。」
  • 連雲區跨境電商體驗中心——天馬保稅1號店開業
    來源:時刻頭條山海風光一覽眼底,在位於連雲區海濱大道陽光國際大廈AB棟黃金位置的天馬保稅1號店裡,來自全球的1萬多種消費品琳琅滿目。天馬保稅1號店採取線上線下零售的無縫結合,不能到現場的「剁手黨」們可以通過「518全球購」商城,在線「雲剁手」,省去跨境物流環節,依靠天馬集團的快速發貨渠道,足不出戶享受海外血拼的快感。天馬保稅自貿1號店和518全球購平臺,將成為集貿易、直播帶貨、物流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性跨境電子商務服務平臺。
  • 高調進軍會員制電商領域 1號會員店的底氣從何而來 ?
    7月底,京東將旗下的1號店重新打造為中國線上首家B2C會員制零售電商「1號會員店」,正式轉型升級為會員制電商,針對高線市場的中高端人群提供會員制服務。目前,1號會員店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蘇州六座城市正式開始運行,未來將覆蓋更多城市。之所以選擇會員制,首先在於會員制帶來的專屬服務、優質低價產品等是高端用戶所需要的,尤其是中產一族。
  • 1號店於剛:電商不再無條件免運費,是在理性化
    從京東商城的高調點燃戰火,到蘇寧易購的火速跟進,再到天貓商城的豪砸巨資後來居上,電商的價格戰打得不亦樂乎。但1號店是罕見沒有參與混戰的一家。董事長於剛對《南方日報》喊出了異於同行的觀點:「理性」。於剛認為,電商行業未來的行業趨勢首位是「理性化」。
  • 店寶寶:從韓都衣舍「落幕」到完美日記崛起,電商生態從未停滯
    彼時風光無限的它肯定沒想到,2019到2020年,電商爆發式增長的一年多裡,它不僅主板上市無望,還跌出了今年雙十一的女裝熱銷榜前十。跟韓都衣舍一樣提交IPO申請後主動撤回的,還有茵曼、裂帛和十月媽咪等,麗人麗妝則上市被否。短短幾年時間,淘品牌們似乎失去了資本的青睞。 淘品牌,是伴隨淘寶生態大紅利崛起的一批品牌,御泥坊、三隻松鼠就是典型的純粹靠淘寶起家、發展上市的淘品牌代表。
  • 飆馬中國│疫情過後,實體店即將崛起的20個信號
    武漢疫情後,一度遭受磨難的實體店也必將在短期內重新崛起... 1 轉折一: 壓抑的消費衝動將在疫情後爆發 天貓、京東、拼多多等電商,美團、餓了嗎等外賣平臺已構建更為安全快速的消費網絡。
  • 揭秘:曲折一生的留園,歷經三次易主,最終成為中國四大名園
    我是愛旅行的LV先生今天小編帶大家了解的是曲折一生的留園,經過三次易主,一步步成為中國四大名園之一,還不了解這段故事的小夥伴快看過來。三次易主歷程:1、留園最早建於明代萬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是太僕寺少卿徐泰時的私家園林,當時叫「東園」;2、在乾隆年間時,當時的「東園」已經破爛不堪,當時的吳縣東山人劉恕看中此園並從徐家人手中買走,經過改造後並更名「寒碧山莊」俗稱「劉園」
  • 中石化跨界「上癮」:首度引入電商 牽手1號店
    8月22日,中石化對外宣布,中國石化銷售有限公司與國內B2C電商企業1號店籤訂業務框架合作協議。這是中石化首度引入電子商務合作夥伴。至此,與中石化銷售公司「結盟」的,已有順豐快遞、大潤發、西藏卓瑪泉、1號店。  根據最新協議,雙方將主要在聯合採購、O2O(線上與線下聯動)業務、電商平臺合作、油品銷售等領域開展合作。
  • 新版1 號店啟動灰度測試,京東要深入實踐會員制電商?
    7 月 1 日下午消息,新浪科技獲悉,京東旗下電商購物平臺 1 號店啟動全新版本灰度測試,新版本中 「1 號店」名稱變更為 「1 號會員店」。與此同時,京東 「1 號會員店」班車現身,車身印有 「1 號會員店 · 京東旗下會員制購物平臺」相關字樣,與灰度測試版本開屏顯示字樣一致。
  • 1號店的秘密
    但是四年後,1號店已成為中國電商中跑得最快的公司,前三年成長率達到192倍,銷售額從2008年的417萬元躥升至2010年的8.05億元,其2011年銷售額也達27.2億元。他們的創業故事,已被沃頓商學院引為MBA課程的案例。1號店的商業模式並不華麗:商品均價比傳統超市低3%-5%,超過15萬種的品類大概是一家沃爾瑪或家樂福門店的6倍。
  • 京東旗下1號會員店 一家買到就是賺到的會員店
    來源:時刻頭條近日,1號店正式升級為「1號會員店」,首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杭州和蘇州6個城市,成為京東旗下針對高線市場推出的精選商品付費會員服務平臺。這被視為京東深入實踐會員電商、探索更多付費會員模式的舉動。
  • 獨家|新版1號店啟動灰度測試 京東要深入實踐會員制電商?
    來源:新浪科技新浪科技訊 7月1日下午消息,新浪科技獲悉,京東旗下電商購物平臺1號店啟動全新版本灰度測試,新版本中「1號店」名稱變更為「1號會員店」。與此同時,京東「1號會員店」班車現身,車身印有「1號會員店京東旗下會員制購物平臺」相關字樣,與灰度測試版本開屏顯示字樣一致。接近京東的相關人士向新浪科技表示,京東意欲通過1號會員店深入實踐會員制電商。
  • 1號店被京東重用,改頭換面後「開戰」天貓超市!
    日消息  1號店網站正式上線於2008年7月1日,當時是國內首家網上超市,天貓超市和京東超市也只能自嘆不如,在2013年1號店還連年獲得「最佳電商購物體驗獎」、「中國最佳呼叫中心」等殊榮,不過即便如此,也沒有擋住1號店從此之後的下滑態勢,2015年賣身沃爾瑪,在2016年的6月20日,難以復活1號店元氣的沃爾瑪又將它轉賣給京東。
  • 電商雙十一戰場:達人店打響社交電商第一槍
    11月9日,2019達人店「玩轉11.9」平臺大促正式會場完美收官。達人店開創了「直播+社交」的電商新零售模式先河,直播成為電商平臺和商家深挖私域流量分發價值和用戶價值、爭相布局的新戰場。同時,基於消費者的社交圈,構建品牌的私域流量,通過達人直播,增加互動感和裂變式傳播性。
  • 618電商之戰網傳3C銷量榜京東被易主,東哥立馬發聲明指有小動作
    6.18收官了,各大電商的火熱大比拼也隨之結束,不過聊推發現,第三方平臺的一份數據表明3C的銷量榜,由京東易主了某某電商平臺,這下東哥不幹了,立即正面回應表明,對方數據造假,並且有不少小動作根據京東官方帳號表明,其易主的某某平臺不僅數據造假,
  • 全面接入京東 1號店存亡核心在差異化
    有消息顯示,1號店第三方商家(POP商家)和自營平臺商家分別收到了1號店官方站內信,信中提到,1號店原有的第三方商家可同步入駐京東POP平臺,自營商家可選擇是否與新公司合作,如不接受合作,商家與1號店之間的協議繼續,直到合同期滿為止。此消息傳出後,有分析人士認為,平臺商家大肆轉移或將成為1號店關店的前兆,未來能否實現差異化運營將是1號店存亡關鍵。
  • 從拼多多到Brandless ,平價電商崛起背後的消費危機
    雖然平價電商在移動網際網路的下半場和資本寒冬中快速崛起顯得有些不合常規。但是你不得不承認,中美兩個全球最大經濟體相繼出現追求性價比的消費降級勢頭,意味著新的風向標正在形成。與平價電商同步火熱的還有全球奢侈品消費市場,全球三大奢侈品巨頭路易斯威登、開雲集團(古馳母公司)、香奈兒今年上半年的業績異常靚麗,銷售額和利潤均出現大幅上漲。
  • 聖瑪麗蛋糕店「失蹤」 會員卡沒用完店已易主
    原標題:聖瑪麗蛋糕店「失蹤」 會員卡沒用完店已易主  昨天,家住煙臺芝罘區幸福路某小區的夏先生,拿著去年正月辦的充值式會員卡去聖瑪麗蛋糕店進行消費,發現這家店不但換了店名,也換了店主,原來的會員卡不聲不響地不能用了。
  • 實體大量閉店,2020年下半年還能再開店嗎?
    關閉的門店中,有診所1家、水果店1家、菸酒店兩家、五金店1家、花店1家、燒烤店2家、餐館1家、美團買菜1家、副食店1家、按摩店1家,而存活下來的門店中,兩家裝修公司把1樓的門面轉租了出去,自己去了樓上,藥店、車行也分租出去了2樓,私人副食門店也縮減了門店面積。當我寫這篇文章之時,雖然也陸續有新人接盤,這些出租的門面大多數還處在待租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