飆馬中國│疫情過後,實體店即將崛起的20個信號

2020-12-15 騰訊網

核心提示

目前的疫情,湖北以外地區新增病例已連續多天降至個位數,治癒人數早已過半,專家也說了除湖北外4月底可脫口罩,徹底解決可期。武漢疫情後,一度遭受磨難的實體店也必將在短期內重新崛起...

目前的疫情,湖北以外地區新增病例已連續多天降至個位數,治癒人數早已過半,專家也說了除湖北外4月底可脫口罩,徹底解決可期。武漢疫情後,一度遭受磨難的實體店也必將在短期內重新崛起...

1

轉折一:

壓抑的消費衝動將在疫情後爆發

2

轉折二:

政府全力支持實體店

3

轉折三:

降租,免租已是行業共識

目前,全國已有近千家百貨、購物中心出臺租金減免政策,減免超100億。萬達、太古、恒隆、龍湖、萬科及印力、新城、華潤、瑞安、天虹、正大、中南、金茂、永旺...均加入了免租大軍。

就拿萬達來說,對全國各地323個萬達廣場所有商戶萬達廣場的商戶自1月25日-2月29日時間內的租金及物業費實行全免政策,減免租金近40億元。

4

轉折四:

90、00後消費時代,實體店迎來新機遇

5

轉折五:

購物中心爆發式增長,最好時刻來臨

這是商業地產全面爆發增長的時代。2019年全國開了556座購物中心,2020將迎來大爆發,預計將開業895座購物中心。量擺在那,如今,越來越多的發展商在選擇商家時,願意用商家的人流帶動效應及影響力換租金,以獲得長遠的商場成長空間及整體估值。

上海興業太古匯的保潔機器人

目前的購物中心相比之前更關注消費者的健康及安全。不只是口罩、消毒液及通風,上海興業太古匯在商場防疫工作中啟動了「防疫機器人」——保潔機器人與巡邏機器人,減少工作人員與消費者的直接接觸。

6

轉折六:

電商及外賣模式幫實體店大大增收

疫情旗艦,電商、生鮮電商為核心的線上消費正進一步取代線下消費,更是在艱難時刻為實體店提供了緩衝空間。天貓、京東、拼多多等電商,美團、餓了嗎等外賣平臺已構建更為安全快速的消費網絡。

伊藤到家員工正在進行貨品配送

甚至就連商場也開始搭線上平臺幫實體店「硬核」賣貨,利用起了微信號、小程序、購物群、抖音直播、朋友圈等方式進行銷售。目前伊藤洋華堂的伊藤到家線上訂單增長5-6倍,天虹到家深圳每日訂單近2萬單。

7

轉折七:

網紅餐飲集團化崛起

太二酸菜魚門店

就算是在海外,海底撈在新加坡、美國、韓國、日本的門店同樣擁有不錯的業績,全球化已成為中國網紅餐廳的新路。

8

轉折八:

實體店的場景革命已至

還記得,臺北那家性冷淡風亮瞎眼的吉野家嗎?

還記得,開在LV旁,刷出小吃店新顏值,玩出情懷的桃園眷村嗎?

還記得,開遍中國的江南風+文藝範+小清新的KFC「Original+」概念餐廳嗎?

還記得,中國全國各地崛起的高顏值菜場嗎?

在全球範圍內,實體店正掀起一場綠色、場景、情懷、極簡的新革命。

9

轉折九:

洗牌接近尾聲,實體店崛起

10

轉折十:

工匠精神、情懷、服務

等成為實體店新標籤

11

轉折十一:

無人零售店、無人餐廳迎來重大機遇

12

轉折十二:

實體新玩法,重新贏回消費者

13

轉折十三:

大量關店的背後,是新品牌的崛起

3年前在上海大熱的只有2 平方米的咖啡店 Manner Café ,店主只是個愛咖啡的小夥子,靠著咖啡品質及價格優勢,如今在上海已開30家店。

咖啡店 Manner Café的第一家店

三隻松鼠的實體店比電商更賺錢,目前位於安徽蕪湖的三隻松鼠的實體店,一個300平方米的零食店,不強調買賣的功能,強調體驗和互動,入店內便還能聽到二次元歌手洛天依的投食歌,森林主題內裝,日均銷售額最高達到了15萬元,一周5萬人進店。

喜茶最早被貼上僱人排隊的標籤,但靠著品質及全新的飲品形態被90後及00後追捧,如今已走進各大核心商圈的購物中心,成為中國最具影響力的茶飲品牌,目前全國門店已近300家。

14

轉折十四:

奢侈品消費回歸國內

2019年中國人買走了全世界1/3奢侈品,以「80後」和「90後」為代表的年輕一代,分別貢獻了中國奢侈品總消費的56%和23%。

目前中國消費者已減少旅行及外出,且已有多國對中國實施禁飛、禁入境措施,奢侈品消費回歸國內勢不可擋。

15

轉折十五:

超市、街鋪、藥店成為消費者生活核心

疫情把人們從公眾場合「趕離」核心商圈,「趕至」社區,社區成為集中的銷售觸點,商業價值便水漲船高。

生存經濟下,超市、街鋪、藥店,擁有更好的通風性,更貼近消費者的基礎性需求,目前重新成為大眾消費的核心目的地。

16

轉折十六:

實體店的跨界新玩法,推動崛起

以「工匠精神」、「講故事」聞名的無印良品,早已走出一條跨界的成功路,書店、餐廳、酒店、生鮮超市、花店、咖啡店、家裝、酒店、店+場的農場...

無印良品農場

在內地,誠品書店從文藝書店跨界地產商場,再加上各地刷新顏值的鐘書閣、方所書店,書店已成為中國實體店跨界成功的典範。

17

轉折十七:

實體店的黑科技時代來臨

今年年初,隨著Foodom機器人中餐廳開業,炒菜機器人、煲仔飯機器人、酒水機器人、煎炸機器人、甜品機器人、送餐機器人......一批爆紅的機器人,顛覆了餐飲界。

「抗疫前線」的機器人煲仔飯店

永輝在旗下超市引入了智能購物推車。目前,沃爾瑪已在350家商店中設置Bossa Nova貨架掃描機器人。

剛剛,阿迪達斯推出了數字貨架——虛擬鞋牆。據了解,被稱為adiVerse的數字貨架是一種能讓顧客觸手可及所有鞋產品的虛擬鞋牆,它可以幫助消費者在店鋪中瀏覽鞋並方便其購買中意產品。

18

轉折十八:

更多國際品牌進駐,排隊依舊

半年前剛登陸上海的美國超市costco,剛開業時,停車場等待需要3小時、結帳需要排隊2小時。內地首店選在上海新天地的美國網紅漢堡ShakeShack,剛開業時需排隊3小時。

「加拿大鵝」北京旗艦店

位於北京三裡屯太古裡商圈的「加拿大鵝」北京旗艦店要排隊約30分鐘才可入店。周杰倫超愛的machi machi奶茶剛在魔都開業時,一杯奶茶的價格更是被炒到了200元。

19

轉折十九:

越來越多的明星轉戰實體店

20

轉折二十:

娛樂業態大洗牌,新興品牌崛起

文章來源:商智庫

更多商業地產&產業地產乾貨,請點擊

相關焦點

  • 實體店即將重新崛起?二十個信號告訴你
    實體經濟不是被電商打敗的,而是敗給了自己。傳統的一打品牌,線上銷售越好,線下關店越狠。價格優勢就是關鍵因素,所以,只要做不到線上線下同價,實體商家就會被自己打敗。    萬達投影院、兒童遊樂場;綠地投海淘進口超市;復星投資德國快時尚Tom Tailor及馬來西亞食之秘,看中的就是中國的消費潛力及未來成長性,有機會如阿曼西奧·奧特加般賺更多。    轉折十三:大批量關店背後,則是一打本土新品牌強勢崛起    眾所周知,某幾個老品牌在2015年關了過10000家店。
  • 20+首店潮牌即將落戶奉賢!東方美谷集成店、盒馬mini、喜茶...都...
    20+首店潮牌即將落戶奉賢!翹首以盼的東方美谷集成店、盒馬mini、喜茶等終於要來啦!大夥的錢包都準備好了嗎?奉賢區圍繞全力打響「上海購物」品牌三年行動計劃,結合,積極培育和發展區內首發首店經濟,增強本土品牌競爭活力。下半年將有20多個區內首店潮牌落戶,創新業態模式,全力推動區內消費回補和潛力釋放。
  • 飆馬中國│國外這樣打造商業街,將「趣味」發揮到了極致!
    飆馬商業地產(http://www.pmmarket.cn)下面帶大家一起來看看國外開放式街區的經典案例。設計分為三個階段,首先為美食廣場的改造,將該區域置於橫跨卡森大道的零售空間中最大的工程階段,即第二階段,將現有的大型商場區域移至北向,取而代之的是兩層的零售大廳和三層的階梯式座椅。
  • 珠海探店 │ 昔食記
    珠海探店 │ 昔食記一家藏在珠海拱北的摩登大樓這家店的裝修真是一道美麗的風景線 不管是裡面還是外面或者門口都充滿了懷舊~老港feel進去店裡全都是拍照聖地 裡面有東方賓館音樂廳、西油大酒店、昔日情懷KTV、好再來浴城、葡京娛樂城~對於我來講拍照重要 吃當然更重要哈哈哈 那個鴨中翼 對於我這個地道廣東人來說 實在忍不了 辣到眼淚都飆出來了 畢竟是個吃貨 還是點了很多東西我們點了四川串串 燒烤 湖北小吃超級好吃 我們還是下午
  • 疫情過後,讓我們看看科學館站地鐵商業街實體門店經營現狀如何?
    中國的實體經濟這些年來走得確實不容易,在過去地攤經濟盛行時,要和地攤爭奪市場;後來,電商興起,面臨著雙線作戰,既要與地攤鬥勁,又要與電商爭雄。可人算總不如天算,2019年年底開始一場席捲全球的疫情,有許多實體門店幾個月不能開店營業,損失慘重,有些直接倒閉,熬到開店營業的,好多由於人流量上不去,苦苦撐一段時候間後,也選擇關店退出。
  • 實體大量閉店,2020年下半年還能再開店嗎?
    可能有人會覺得這只是社區底商並沒有什麼代表性,我本人的主業是廣告製作類公司,有個餐飲客戶關閉了開設多年的楚河漢街店和漢陽王家灣店,只保留了漢口花園道店,這些地方都是三鎮的繁華商圈
  • 疫情籠罩下的實體書店呼聲——超千家實體書店問卷調查分析報告
    1、覆蓋範圍中國大陸的所有省、直轄市及自治區均有實體書店參與了此次調查。文具文創的主營佔比從原來的67.14%下降到了59.26%, 而餐飲、場地租賃及課程活動等收入也下降到了20%以內。這從側面說明,對圖書的依賴性越大,實體書店面對突發情況的抗風險能力也就越差。
  • 疫情效應之下,新消費十大重磅預測:超級平價品牌崛起,折扣店大行其...
    超級平價品牌崛起 我們思考未來的趨勢的時候,首先要思考的是當下的變化,在我看來,這一波疫情之下,之前以追求美好生活著稱的中產消費者將會變得更加務實。 事實也是如此,2月到4月以來有幾個重要的信號數據值得我思考: 1.
  • 完美日記用20個月開了200家店
    這是完美日記的第200家門店,距離其於2019年1月在廣州正佳廣場開出第1家門店僅20個月。據完美日記介紹,新店總面積143平方米,包括陳列區、體驗區、打卡區、倉儲區等,門店具有前衛和時尚科技的風格。第200家門店開業當天,完美日記與中國航天合作推出的第二代動物眼影「玉兔盤」會在線下首發。
  • 山姆會員店、Costco為何在實體零售業低迷時進入中國
    無論是新來者的勃勃雄心,還是老牌勁旅的收購案,背後折射的是中國市場消費升級和需求變化的新趨勢。家樂福為何要轉讓股份?山姆會員店(需求面積:1600-1800平方米)、Costco(需求面積:10000-15000平方米)又為何在實體零售業低迷時進入中國市場?
  • 漁民新村臨江店停業了 疫情過後餐飲業可能迎來「倒閉潮」
    疫情期間,漁民新村臨江店曾多次傳出結業的消息。3月16日,漁民新村官方微信公眾號公布了臨江店的結業消息。公告表明:因受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影響,導致本店經營困難,面臨巨大的經濟壓力,經漁民新村集團研究決定,自2020年3月16日起暫停經營廣州漁民新村臨江飲食有限公司。其實,這並非漁民新村(臨江店)首次傳出「閉店」的消息。
  • 視頻|盒馬在京連布兩店, 「放風兒」客流能否真的「捂熱」新店?
    而在林奧店,餐飲熱食以海鮮加工為主,顧客既可以選擇在店就餐,也能立刻將已加工好的小龍蝦、皮皮蝦等打包帶走。由於受距離要求,店內的就餐區桌椅擺放較為寬鬆。由此可見,在疫情影響下,兩家新店在品類比例的布局進一步迎合到家場景,滿足白領等人群快速解決一日三餐的需求。
  • 謀劃疫情下首個實體店慶 北京SKP能否成樣本
    原標題:謀劃疫情下首個實體店慶 北京SKP能否成樣本 4月16日-26日期間,北京SKP商場將舉行生日慶活動伴隨著政府引導推動購物中心、百貨商店逐步恢復正常營業秩序,爭取儘快恢復消費氛圍,北京SKP已率先變更營業時間,並籌備4月16日開啟「生日慶」引流。
  • 會員店大戰打響 零售巨頭「三國殺」鏖戰上海灘
    作為應對,山姆緊急擴充了上海門店的生鮮配送範圍,此舉被行業視作「迎戰」盒馬的信號。山姆、Costco、盒馬三家之間的大戰,在上海一觸即發。地緣接近正面交鋒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上海所蘊含的巨大消費潛力成為零售業的必爭之地,在空間上也為三家巨頭創造了正面交鋒的機會。
  • 臺灣豬肉價格飆翻天 小吃業者怕客跑不敢大漲
    (圖片來自臺灣《中國時報》)  中國臺灣網3月5日消息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灣豬肉價格因仔豬下痢疫情飆漲超過3成,與豬肉相關行業成本激增,肉乾、肉圓、大腸包小腸等業都喊撐不下去了。已有業者調漲價格,但也有怕顧客流失,要自行吸收成本,先觀望一陣子,卻又說:「我們做的是良心事業,不是善心事業啊!」
  • 關店風波後,填過那些坑的盒馬能重返「高速路」嗎
    2019年底,盒馬鮮生創始人兼CEO侯毅曾對《中國企業家》這樣表示。然而,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侯毅的計劃。3月17日,侯毅在媒體線上溝通會透露,因為疫情,盒馬新店工程全部停工。原本計劃3月份新開的十幾家門店,推至四、五月份。但疫情過後,盒馬開新店的進度不會改變。
  • 轉型線上還是堅守實體,疫情下10個書店人的故事
    新京報記者 浦峰 攝中信書店在北京開有20餘家門店,分布在社區商業、園區寫字樓、機場等不同的區位,這樣的商業布局,是中信出版集團布局零售業的一部分。我們也希望通過這樣的布局,覆蓋目標客群工作、生活的軌跡,參與到北京城市文化生活的構建。
  • 轉型線上還是堅守實體 疫情下10個書店人的故事
    來源:新京報原標題:轉型線上還是堅守實體,疫情下10個書店人的故事2020年這場疫情,讓本就困難的書店業遭受了不小衝擊。疫情尚未結束的北京,開業的書店並不多。已經開業的書店裡,客流量也比往日銳減。儘管如此,仍有一批書店逆市開業。
  • 「業態狂魔」盒馬開X會員店 三大會員店演繹上海風雲
    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冉隆楠 文/圖)盒馬這個「業態狂魔」沒有放過會員店。10月1日,盒馬首家付費會員門店業態——X會員店將在上海正式營業,這也是目前我國零售業正在營業的首個國產品牌會員店。自此,上海的會員店市場迎來了盒馬X會員店、沃爾瑪山姆會員商店(以下簡稱山姆)和開市客(Costco)「三足鼎立」時代。
  • 實體廣告店VS網店廣告店,實體廣告店出路在哪?
    近年來,網際網路+大趨勢背景下,各種行業的網店崛起,廣告行業同樣也在列。眾所周知,網店因為省去了很多的銷售環節,成本比實體店低,故而降價空間大,所以銷售成本低,銷售價格也比實體店低。加上現在的運輸技術,線上實圖手段高超,故而實體廣告店面臨不小的衝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