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志順:一生打遍各種鼓,唯一不打「退堂鼓」

2020-12-16 光明日報

安志順近照 趙鳳蘭攝/光明圖片

【走近文藝家】

義大利作曲家維拉德稱他為「中國打擊樂的貝多芬」,中國人則稱他為「鼓神」「鼓王」。88歲的他,將陝北硬漢的豪情擔當和一輩子的生命體驗全敲在了鼓上,用鼓聲講述民間故事,傳遞人間喜怒哀樂,將原本單調的鼓樂演奏得有聲色、有靈性、有情味。

一個年近九旬的長者與你並排而坐,操著一口陝北口音不經意流露出他對打擊樂的一片深情,你會不由得被他寫滿故事的眼睛和幽默風趣的言談深深吸引。這位長者就是人稱「東方鼓神」的中國打擊樂演奏家、作曲家安志順。

見到安志順是在北京民族樂團,他正指導兒孫和團隊成員排練其代表作《老虎磨牙》,為一場音樂會作最後準備。安志順身著深灰色高領毛衫,外披黑色外套,頭戴一頂細格紋上海灘爵士帽,手捧薄荷綠的茶杯,坐鎮現場督導排練,隊員們演奏中的每一處小瑕疵,都逃不過他的眼耳。教導之餘,他還時不時甩開外套,擼起袖管親自示範。只要大鑼一響,他整個人立馬精神抖擻、活力四射,幾分鐘前還和顏悅色的面龐頓時變得嚴肅起來,那凌厲的眼神,伴隨著急促的鼓點聲,恰似一隻猛虎踏著枝葉步步逼近。末了,鼓停曲終,「老頑童」安志順仍高舉鼓槌面露虎威,遲遲不肯放下,眼神中還冒著寒光,逗得身後的兒孫和隊員們哈哈大笑。

1932年,安志順出生於陝西綏德,受關中文化和黃土高原豐富的鼓樂藝術薰陶,自幼便對鼓有著忘情的熱愛,每次逢年過節或紅白喜事,只要村裡一來秧歌鼓樂隊,他便追著鼓聲跑,有時候還會「失蹤」——抬著鑼鼓跟著鼓樂隊走了,四五天後才會自己回來。1947年,由於戰亂,15歲的安志順被迫終止學業,扛著鋪蓋卷,提著洗臉盆加入綏德軍分區文工團(現陝西省歌舞劇院),從此開啟了70餘年的鼓樂人生。

安志順十分珍惜這碗「藝術飯」,他秉持「藝多不壓身、藝高人膽大」的理念,如饑似渴地學習大提琴、小提琴、貝斯、板胡、嗩吶、鼓、鑔等各種樂器,幾乎幹遍了文工團的所有工種,「同一場演出,常常上一個節目滿身抹著油彩打鼓,一結束,趕緊洗淨又在下一個節目中拉大提琴」。

儘管熟稔不同樂器,但安志順對鼓情有獨鍾。「為什麼古代祭祀活動、民間祈求神靈全用鼓,因為鼓裡有路,路上有鼓,鼓能與天對話。怒而擊之,則武!喜而擊之,則樂!悲而擊之,則憂!人世間一切喜怒哀樂盡在鼓中,鼓的精神力量是其他樂器無法取代的。」他說。

摻著千年黃土風沙的質樸,攢著多年積累煥發的活力,安志順將陝北硬漢的豪情擔當和一輩子的生命體驗全敲在了鼓上。他擅長從民間藝術和歷史故事中汲取養分,模擬一切大自然中的美妙聲音,開發並運用新的演奏技法,用鼓聲講述民間故事、刻畫人物性格,傳遞人間喜怒哀樂。在打擊樂《老兩口比幹勁》《鴨子拌嘴》《老虎磨牙》《黃河激浪》《大唐六駿》《秦王點兵》等作品中,安志順憑藉對生活的敏銳感悟力和參透力,創造性地採用「擬聲、擬人、擬形」的節奏音型,將原本單調的鼓樂演奏得有聲色、有靈性、有情味,使其塑造的音樂形象與人心相連,與靈魂相通。

「鼓是最容易也是最難的一種樂器。說它容易,是因為誰都能打響;說它難,是因為它既沒有歌詞,又沒有音高,只能通過演奏的力度、速度和節奏來表達情緒,表現力十分局限。僅靠兩根揮舞的鼓槌,讓臺下成千上萬的觀眾聽懂你的音樂語言,並為之動心動情,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為此我不知積累了多少年,參悟了多少次,嘗試以一種能『看見的聲音』,讓演奏出來的鼓點聲被觀眾看得見、摸得到。」安志順說。

20世紀90年代,安志順從陝西歌舞劇院離休。心中懷著對打擊樂的那團火,他拿出一生積蓄,創辦了中國第一個民辦打擊樂藝術團——-陝西安志順打擊樂藝術團,而且全家老少齊上陣,致力於鼓樂的傳承發展。有一次在加拿大溫哥華中心會場演出《鴨子拌嘴》《老虎磨牙》時,安志順因為激動和投入,粗大的鼓槌不知怎麼就被打折了,他堅持用半根鼓槌演完兩個節目。演出結束,一萬多名觀眾從草坪上站起來,跺著腳把手舉過頭頂,鼓掌歡呼!義大利著名作曲家維拉德稱他為「中國打擊樂的貝多芬」,加拿大媒體刊文評價稱:「中國的打擊樂把加拿大人打得靈魂出竅。」

「中華鼓樂文化太有生命力了。我們56個民族都有各自的打擊樂,從演奏技法到音色變化各具特色,有站著打的、坐著打的、躺著打的,也有挎著打的、背著打的、夾著打的,這是其他國家的打擊樂無法比的。」安志順動情地說。

安志順一生打遍各種鼓,唯一不打「退堂鼓」。在1997年香港回歸的大型慶典巡遊中,安志順率自己的打擊樂團和香港其他藝術團體一道行走在香港油麻地、尖沙咀、旺角的大街上,突遇天公變臉,大雨直瀉,許多團體的演奏員紛紛跑向馬路兩邊避雨,但安志順和他的團員依然一邊步履鏗鏘地行進在雨中,一邊舞動著鼓槌,那飛濺著水花的激情「水鼓」,演繹出炎黃子孫勇往直前的浩然正氣和龍的傳人的錚錚鐵骨。

生命不息,擊鼓不止。如今,即將90歲的安志順仍在與鼓「對話」,渾身躍動著跳動的音符。「我一天不打鼓就跟害了病似的,一打就渾身酣暢淋漓。」他說,「鼓是有靈性有生命的,你對它好、親近它,它就聽你的話,給你帶來無窮的力量和快樂。」

有人稱安志順是「天上下來的鼓通」「鼓王」,對此,安志順幽默地說:「我一輩子做事不敢稱王,誰稱王誰完蛋,正所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我打了一輩子鼓還『蒙在鼓裡』呢。」

(作者:趙鳳蘭,系中國文化報高級記者)

相關焦點

  • 日本打「退堂鼓」後,美國給中國500億,盼中國能出手相助
    而在這次美國的一項工程中,日本接連打「退堂鼓」,無奈之下美國給我國500億,就是為了希望我國能出手相助。中國基建走出國門在近年來,中國的基建名聲不斷擴大,從而吸引了很多國家的注意。美國遇到難題日本打退堂鼓美國是目前發展速度最快的國家,所以他們各方面都有很大的優勢,除了基建方面。由於美國的一座大橋發生坍塌,所以也是向很多國家都發出了合作請求。
  • 邊境線上的守望者:她也曾打過退堂鼓
    父親勸誡她:「護邊工作不是那麼簡單的,巡邏路也不是那麼好走的,要與天鬥與人鬥還要和自己鬥,你要放棄家人的陪伴,在不通水不通電甚至有時連信號都沒有的地方長期執勤,不是三分鐘熱度就能堅持下來的」。因為她年紀小又是女孩子,博比洋執勤房許多人並不認可她,不服從她管理,甚至還有人嘲笑她。為了得到前輩們的認可,更好履行維穩戍邊職責使命,她在巡邏時更加恪盡職守,哪怕是休息時間,她也會沿著巡邏路走兩圈,檢查鐵絲網是否損壞、檢查巡邏犬是否有異常……。
  • 自己做的非洲鼓 打起來超快樂
    「原來,打非洲鼓可以這麼快樂」90後馬添從2014年開始玩非洲鼓,已經6年時間了,並且已經成為TTM堅貝鼓學院在中國西北最年輕的基礎導師,說起對非洲鼓著迷,馬添回憶,是從上大學的時候就開始了。馬添是個安靜的人,也不擅社交,但他一直記得自己從學校坐著102公交車,風雨無阻地和大家相約打鼓的日子。那時候,鼓隊有波波、吳丹、李佳佳、王韋等七八個人,大家聚起來玩鼓也很隨性,但每一次相聚都讓馬添感到前所未有的快樂,「我喜歡他們,打起鼓來,彼此吸引,像陷入了同一高頻能量場。」
  • 年薪最低10萬才可申請籤證,很多人因此打了退堂鼓
    年薪最低10萬才可申請籤證,很多人因此打了退堂鼓 日本,這一個島國,無論是漫畫還是旅遊風景都在吸引著眾多世界各國的人民前往旅遊,但是我們都知道,想要到一個國家旅遊的話,首先你要做的則是解決籤證的問題。
  • 陝西省打擊樂大師安志順第四次登上國家音樂廳
    安志順打擊樂在演出中由北京民族樂團主辦的《秋水長天》重陽節音樂會,近日在北京國家大劇院隆重舉行。記者獲悉,本次演出是一場高規格、高品質的音樂會,中國民樂界部分「國寶級」大師胡炳旭、瞿弦和、楊青、胡志厚、安志順、崔君芝、燕守平分別向觀眾呈現了古琴獨奏《梅花三弄》、室內樂《歡沁》、管子獨奏《陽關三疊》、箜篌與樂隊《樓蘭追夢》、民族管弦樂《向天再借五百年》、《鄉愁》、《光明行》、《亂雲飛》等民樂經典作品。
  • 展現漢唐華韻 安志順打擊樂將再赴國家大劇院
    在陝西安志順打擊樂藝術團成立二十二周年之際,應中央民族樂團席強團長的盛邀,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打擊樂專業委員會榮譽會長、陝西省歌舞劇院民族樂團藝術顧問、著名打擊樂大師安志順攜深圳市打擊樂協會副會長、陝西安志順打擊樂藝術團團長
  • 談談打非洲鼓的樂趣!
    在非洲,手鼓不只是樂器,它傳承著非洲古老的傳統,思想和藝術!流傳至今,非洲鼓已成為流行的打擊樂樂器之一;覆蓋範圍也非常廣,從幼兒、小學生、普通愛好者以及專業樂手都能看到它的存在!10寸簡雕非洲鼓非洲鼓規格有很多,如4寸、6寸、8寸、10寸、12寸、13寸等,也有號稱小8寸,小10寸之類的這裡就不一一詳解了;最常見的就是8寸、10寸
  • 15名特殊兒童線上學打非洲鼓
    原來,15名特殊兒童組成的非洲鼓樂隊在線上老師的指揮下,正在快樂地打著非洲鼓。 當日,在南海福利院,15名特殊兒童對著投影屏幕,時而敲擊鼓面,時而拍打鼓身,大家都非常投入。而這支鼓樂隊,將代表南海福利院「知己童音」藝術團參加公益演出。 「導師要把律動手勢和音樂口令同時傳達到位。」
  • 3白最好少碰,穩定尿酸,痛風可能打「退堂鼓」
    而最近又逐漸出現了「第四高」,那就是高尿酸,對於一些高尿酸患者來說,如果尿酸過高,不加以調控的話,也會導致腎臟受損,誘發痛風的危險,不利於身體健康。而對於高尿酸患者來說,其實與嘌呤攝入過多有一定的聯繫,所以在平時要學會調節合理均衡的飲食,特別是以下幾類食物,也是最好少碰,以免得不償失。
  • 還在打《小寶貝》?這首歌更香!《失戀陣線聯盟》非洲鼓教學
    很多同學都是通過某一到兩首歌曲接觸非洲鼓,從而喜歡上非洲鼓,想要學好非洲鼓。這兩首歌曲大概率是《小寶貝》《一瞬間》,大概率知道的地方是麗江、鳳凰、陽朔等古城旅遊街區。如果不是這兩首歌曲,非洲鼓還只是一個背景板的存在。
  • 打還是不打?
    保叔在上海每天上班都不敢脫下口罩,小夥伴們也要注意防護~ 不過也有好消息,昨天國藥集團已正式提交新冠疫苗上市申請,預計很快就可以面向公眾接種。 疫苗為什麼能防病?
  • 人一生要打多少針疫苗?各種疫苗啥作用?關於疫苗,很多人都不知道!
    減毒活疫苗接種共打兩針,分別在8個月和兩周歲接種;滅活疫苗接種全程共打4針,分別在8個月齡打兩針(間隔7~10天打第2針),兩周歲和6周歲各打1針。8流腦疫苗流腦(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是經空氣飛沫傳播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一般好發於15歲以下,尤其是6個月至兩歲的孩子最容易被感染。
  • 打非洲鼓有哪些好處
    很多小朋友都喜歡學習非洲鼓,非洲鼓又稱為非洲手鼓,是用手打擊的一種樂器,因為非洲鼓能表現出非常愉快的力量,很受廣大音樂愛好者的歡迎,所以,我們如果有條件的話,就應該學習一些非洲鼓的知識,讓打鼓成為一種快樂的事情。
  • 策劃一場震撼的非洲鼓打唱歌手進景區
    期間,本人和中國攝影家協會會員史青龍、湖北省攝影家協會會員余杰萍、湖北省作協會員徐基建四人共同策劃了「『荷塘村』非洲鼓敲響特色美食一條街」的音樂會,獲得了景區領導的肯定、店主們的支持和遊客們的歡迎。文化能夠為旅遊添彩,讓旅遊增添韻味。
  • 泰森到底打不打得過李小龍?本尊親自回應了
    李小龍是世界級的武術宗師,是第一位把中國功夫帶進好萊塢的巨星,偉大的武術技擊家,世界武功片電影表演家,截拳道的創始人,被很多人奉為武術之神,打遍天下無敵手。正因如此,常常有武術和拳擊愛好者拿這兩人對比,分析他們的各種優劣勢和過往戰績,企圖得出一個結論,如果李小龍和泰森打起來了,誰會贏?在一段時間內,甚至傳出了泰森親口承認打不過李小龍的說法。真相究竟如何,近日,拳王泰森正面回應了這個問題。
  • 打不打打不打打不打,打什麼?
    因此,宮頸癌也是目前唯一病因明確、可早發現、早預防的癌症。我HPV疫苗已獲得世界衛生組織(WHO)、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等機構的充分認可,且三種疫苗均已在國內上市,故可放心接種。本苗缺點我跟大多數疫苗一樣,都是在上臂三角肌肌肉注射,因此接種我也會有些許不良反應。
  • 趣味猜謎|自大一點不可愛 打一字
    話不多說,來看看 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怎樣的趣味謎面呢?諸位請聽題:1.自大一點不可愛 (打一字)2.站在前邊,想在後邊,說在中間,藏在腦間 (打一字)3.十載又十載,同心上前來。
  • 一生不打內戰的海軍元老薩鎮冰
    不過,最為傳奇的是,薩鎮冰作為高級將領,在內戰不斷的晚清和民國時代,竟然從來不打內戰,為此,他曾被罵成臨陣脫逃和處事圓滑。其實,薩鎮冰絕非貪生怕死之輩,他在反抗外敵的戰爭中屢有英勇表現。1895年,他曾率30名水兵,在威海衛的日島炮臺依託4門大炮與日軍血戰10天。
  • 諸葛亮一生徵戰,為什麼打不贏司馬懿?劉備負有重大責任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諸葛亮被劉備請下山成了他的軍師,諸葛亮一生勤勉,為匡扶大漢而努力工作,但是終其一生,都沒有北伐成功,每次都敗在司馬懿手中,白白消耗蜀漢的軍力,六出祁山都沒能打贏司馬懿,這失敗的鍋其實諸葛亮和劉備要各背一半。
  • 爸爸用抖音記錄萌娃成長 陝西2歲娃打非洲鼓掙夠初中學費
    其父親透露,孩子王一鼎八個月大時就跟著家人學打非洲鼓,並且在一歲多時掌握了打鼓的節奏。目前,孩子是全國最小的非洲鼓鼓手。據了解,孩子學習及表演非洲鼓的過程都以短視頻的形式記錄在@九姑娘非洲鼓(抖音號:jgn3988)上,獲贊量高達兩百餘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