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明末小說家凌濛初的擬話本小說集《二刻拍案驚奇》的卷十二《硬勘案大儒爭閒氣,甘受刑俠女著芳名》一篇講了宋代大儒朱晦庵與唐仲友爭閒氣的恩怨,禍及營妓嚴蕊的故事。朱欲證唐與嚴傷風化之罪,對嚴蕊施以嚴刑,但嚴始終不屈,不向命運低頭。後朱被皇帝調離,後任嶽霖放了嚴蕊。後人對此事的真偽莫衷一是,信者並引宋人洪邁的筆記為證。不信者以為此事是穿鑿附會虛構純出來的。裡面的趙娟與陳亮之事也不知真假,但那位甘受刑的俠女營妓嚴蕊留下的那首《卜算子》詞卻流傳甚廣。傳說她被嶽霖放出之後獲得自由,並為趙宋皇家宗室納為妾,被傳為佳話。
原詞:
不是愛風塵,似被前緣誤。花落花開自有時,總賴東君主。去也終須去,住也如何住!若得山花插滿頭,莫問奴歸處。——宋·嚴蕊《卜算子》
註解
風塵:古代稱妓女為墮落風塵。
前緣:前世的因緣。
東君:司春之神,借指主管妓女的地方官吏。
奴:古代婦女對自己的卑稱
終須:終究。
獨家解讀
不是我天生就愛這營妓的風塵生活,
好似因為前世的惡緣讓我誤入風塵之中的,非我所願。
就像這花開花落自有定時,
都是依靠春神東君的主宰,我是身不由己呀!
我要離開,終究會從此地離開,遠離這風塵之地。
我再也不能忍受這風塵生活了,如何還能留在這裡!
如果能獲得自由,我會隱居到山野之中,頭上插滿山花去過山野村姑的生活。
到那時不要再來找我,再問我的歸宿在哪裡了!
賞析
此詞傳為詞人在獄中所作。詞人只是一個風塵女子,受盡了刑罰,幾乎送命。她被道貌岸然的所謂大儒朱熹以「傷風化」的罪名送入監獄,受盡侮辱和折磨,她卻始終不屈,身上透露出一種堅強的豪俠之氣。嶽霖的到來,讓她心生一絲希望。她以此詞表白心跡,來表達自己的清白。上闋表達是自己不愛風塵,誤入風塵非她所願,都是「似被前緣誤」,是命運的安排。「似」字表明她並不完全相信「前緣」,是天意?還是什麼……也表現出與命運的抗爭的消息。接著詞人以花自喻,把嶽霖喻為主宰花事的「東君」,表達含蓄,比喻貼切高明。
詞的下片詞人以堅定的語氣表達了她對脫離風在獲得自由的渴望,以悲憤決然的質問表述了在牢中所受的折磨,柔弱中自有一種剛強和豪俠之氣。最後兩句極具浪漫色彩,寫出了她一個飽經滄桑、不幸的風塵女子對自由的無限嚮往,對人格尊嚴的渴求。這可以說是她人性的自我覺醒。莫問」一句,既表明她不願意讓人再來糾纏她,同時又表示她將隱跡山野,過一種山野平民的生活,一種真正的人的生活。表現了她不向命運低頭的豪俠之氣。傳說嶽霖看過此詞後就將她釋放了,嶽大人被打動了!可見她這首詞具有的強烈感染力。
結語
大宋的繁華已成煙雲,那個時代風塵女子的命運多是悲慘,從來不能自主自己的命運!朱熹說抓便抓,讓嚴蕊飽受牢獄之苦;嶽霖說放就放,讓嚴蕊獲得自由。大儒爭閒氣禍及無辜營妓,讓人看到當時社會的黑暗和人心的險惡。嚴蕊的不屈,她的豪俠之氣,俠女風範讓人感嘆!不向命運低氣的堅強,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她的故事成就了小說家,她的詞感動嶽霖,也感動後來的許多人,其中就有你、我、他。一曲《卜算子》感動了千萬人,也讓嚴蕊的芳名傳千古!
附
嚴蕊(生卒年不詳),字幼芳,南宋孝宗時天台(今屬浙江)營妓。周密《癸辛雜識》稱其「善琴弈、歌舞、絲竹、書畫,色藝冠一時。間作詩詞,有新語。頗通古今。」今存詞三首。後人也有人說其人、其事、其詞皆為杜撰。事實如何?不知朋友您的看法如何?
圖自網絡,涉權請刪。歡迎轉發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