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知道,自從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建立秦朝,結合上古時期的「三皇五帝」自創了「皇帝」這個稱號,他也成為了「始皇帝」。自此到一九一二年,宣統帝溥儀宣布退位這長達兩千多年的歷史長河中,皇帝這個職位都是由男性擔任的,可能有部分朝代,由於繼任皇帝過於幼弱,所以會有太后垂簾聽政,雖然她們手中掌握權力,但是還是沒有登上皇帝的位子。
但是,在繁榮開放的唐朝時期,就有一位女性,她不僅在身為皇后時垂簾聽政,在唐高宗去世之後,她又以太后的身份垂簾聽政多年。到公元690年,武則天登上皇位,將國號改為周,定都洛陽,建立武周,她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而在她去世後,由她的孫子李弘基登上皇位,在唐玄宗統治時期,他勵精圖治,唐朝國力達到鼎盛,形成了開元盛世的局面,在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清明,經濟逐漸復甦,文化昌盛,這也被稱為「貞觀之治」,而武則天的垂簾聽政以及後來登上皇位的統治在「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這兩段時期中起到了承前啟後的作用,也為唐朝「開元盛世」的繁榮局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然而,直到現在我國歷史上都存在著一個謎題,那就是武則天為什麼給自己修建了一座無字碑,我們都知道,每位皇帝在自己還在世時就會給自己修建陵墓,在墓碑上刻上文字描述自己的生平功績。那麼已經取得帝位的武則天又是為什麼沒有在碑上刻下自己的功績呢?
武則天從一個富裕家庭的女兒到入宮被封為「才人」,再一步步地成為唐高宗李治的皇后,最後自己登上皇帝,這其中的每一步都顯示出了她的聰明才智,謀略過人,除此之外,武則天在政治上也很有頭腦,她善於治理國家,在當皇后的時候,就由她批閱臣下的奏摺,政治上,她嚴厲打擊有權勢的保守派,扶植平民庶族,發展科舉,廣納諫言,注重吏治,嚴懲貪官,提拔有閒之士;經濟上,注重農業生產,減輕農民賦稅。軍事上,雖然偶有幾次戰爭,但也多是勝利,保證了國家的基本統一。
當然了,有這些政績的武則天也有其他的弊端,比如任用酷吏,刑罰嚴峻,使用嚴酷的手段來維護自己的統治。武則天在稱為皇帝後大肆殺戮李唐後人。她為了監察宗室和大臣,允許旁人告密,這使得大臣每次上朝都惶惶不安。另外,隨著武則天年事過高,多病纏身,她開始耽於享樂,很少上朝,而他的男寵也常插手朝政,致使朝政混亂。
後人對武則天的無字碑有許多猜測,有人認為,武則天認為自己的功績很大,無法用文字來形容,也有人認為她是因為自知罪大惡重,覺得還是不要撰寫碑文為好,還有人認為她有撰寫好的碑文,只是因為其他原因沒有刻到碑上。
武則天本人對於唐朝發展的作用我們可以通過閱讀這本《唐朝歷史的教訓》略知一二,通過這本書我們還能了解唐朝是怎樣從開放繁榮走向衰亡的。
我認為,武則天作為我國封建歷史上的第一位且是唯一一位的女皇帝,她選擇稱為皇帝嚴重違反了當時封建王朝認為女性不能手握重權的封建思想,在她當上皇帝後為了整頓吏治,運用殘酷刑罰對待當時的官吏。在她的統治之下,當時的中國經濟繁榮,國家穩定,有「貞觀遺風」的形容。武則天之所以為自己立了一座無字碑,是因為她在世時所做的事有功有過,她想要讓後人根據自己所做的事,對當時朝政所起的作用進行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