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振
到臺灣的第三天,也是單車環臺灣的第二天,我並沒有繼續南下,而是開了一天的小差,去了一趟傳說中的日月潭。之所以要去這裡,是因為計劃環島行程的時候,富裕出了一天的時間,於是我便決定在日月潭、阿里山、玉山中挑選一個去轉一轉。一開始的時候我還有點猶豫,不知道該如何選擇,後來突然發現日月潭所在的南投縣,是整個臺灣島內唯一不靠海的內陸縣,那好吧,就去這裡了,也算是完成了另一種意義上的「環島行」,可謂圓滿。
從地圖中看的時候,覺得鹿港和日月潭相距並不遙遠,可是到了這裡之後我才得知,鹿港並沒有直接去往日月潭的客運交通,我必須要去臺中轉車才行。不過幸運的是,旅社的後面就有一家可以直接到達臺中的汽運公司。
這趟班車將我放在了臺中市區,司機告訴我走到前方不遠處的臺中火車站,便能找到去日月潭的班車。我在那兒等了很久,才終於等來了一輛車,而這輛車又開了好久才最終抵達日月潭畔。下車的地方,名叫「水社遊客中心」。此時已經中午十二點半了,也就是說我從鹿港到這裡,單程花費了超過三個半小時。
從遊客中心出來,街道中的市集讓我有一種誤入歐洲山間小鎮的錯覺。在這裡,我找到了一家車店,租了一輛自行車。我原本的計劃是繞著日月潭轉一圈,不過車店的老闆卻告訴我說現在肯定已經來不及了,單車環湖的話最快也要三個多小時,等你回來估計天都快黑了,再想返回鹿港,幾乎不可能。聽了老闆的話,我倍感打擊,但依舊有些僥倖,還是想堅持行程。
出了店門,我蹬著這輛租來的自行車往東騎,也就是「日潭」的方向。到達湖邊的第一秒,我便呆住了。這裡還是人間嗎?怎麼可能美到這種程度。
湖邊,還有一條供遊人行走的步道,我便將車鎖上,跑到湖邊發了一陣子的呆。任憑眼前的碧水藍天,將我的魂魄取出、帶走,然後拉著她在湖水之上四處遊蕩。陶醉,這兩個字實在已經無法形容我此時的感受了,感動,也許更加切合一些。
遠處還有一位漁者,鑲嵌在藍色的天空與綠色的湖水之間。此時你如何能分得清,究竟是他在山水中,還是山水在他的心中?也許對他來說,這裡便是東籬,這裡便是南山吧。
騎過了這段美景,前方便是一個非常誇張的上坡。我一路攀爬,最終騎到了一處平臺之前。在這個小平臺的對面,還有一座文武廟。這裡遊客很多,有些嘈雜,因此我也就沒有進去,而是抓住一位路過的臺灣導遊,問他繼續向前上山的路還有多遠。聽了我的問題,他深情地望了前方一眼,然後又深情地望了我一眼,最終從嘴裡堅定地蹦出一句話:「上坡路?還早咧!」這簡直是一瓢冷水澆死了我。
此時,我終於作出了放棄環湖的決定。後面的環湖公路,離湖水越來越遠,騎起來又吃力,到最後累得半死不說,還看不見什麼風景,實在是不划算。不如先騎回水社,地圖上顯示那裡再往前一點,有一段自行車專用環湖路,我索性直接去那邊發一下午的呆得了。
回到水社。沒想到的是,這邊的自行車環湖路與湖水非常親近,幾乎就是建在了湖水之上,讓我有一種絕對不虛此行的感覺。
這邊屬於「月潭」,不知是我的心理作用,還是天氣在作怪,反正總感覺之前見到的日潭,風景更加大氣,而這邊則顯得更加靈秀清新一些。兩者之間就像大家閨秀和小家碧玉一般,都很美麗,卻是在用不同的風情吸引著過往的路人。
再往前走,有一條很長很直的木質長廊,立在堤岸邊,還有很多新郎新娘在這裡拍攝婚紗照。陽光從遠處的山脈後面投射下來,讓人感覺這裡天生就是一個用來發呆的好地方。
這裡的景色靜謐而又柔美,讓我實在難以邁開腳步離開。於是,我就索性坐在木板路的邊緣,非常肆意地一邊蕩著雙腿,一邊欣賞著面前的景色。如此的青山綠水,不禁讓我這個老夫也聊發起了少年狂,心中泛起各種漣漪。直想找個年輕貌美的女伴,跟她在這裡手牽著手聊天、散步、說情話,或者留下來一直發上好幾個月的呆,將這裡的美景看個遍,又或者就永遠和她一起留在這裡,再也不要離開了。
過了很久之後,我又繼續往前走了一段。此時的天色已經開始轉暗,陽光變得柔和,水面上的風景也就順勢轉變成了一幅清秀的水墨山水,雖然色彩不怎麼明亮,卻始終透著一股子讓人難以拒絕的幽靜和深邃。
而這裡的湖中央,還可以看見一座若隱若現的海島,它便是日潭和月潭的分界。原先叫做「光華島」,為了紀念臺灣「九二一」大地震,當地人便把它改名為「拉魯島」。如今,這裡並不對外開放,只有中秋節例外。
徜徉許久,天色漸漸黑了下來。山頂上大片的雲彩越積越厚,我擔心下雨,於是便決定立刻折返。剛趕回水社中心,把租來的車還回去,便有一輛返回臺中的客車停在了門前。這一次,我並沒有返回臺中市區,而是在臺中高鐵站換乘了去鹿港的客車,這樣來說會相對快捷一些,不過最終也沒能節省多少時間,返回鹿港,最終用了超過兩個半小時。
作者系出版社編輯、北京驢友,2011年單車環島窮遊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