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即將結束,這一年對全人類來說,是魔幻的一年;對旅遊人來說,更是如此。突發的新冠疫情帶來的不只是巨大的經濟損失,更是對旅行業發展走向與競爭格局烙下深刻的影響。在這不凡之年,即將結束之際,本文帶大家回顧一下旅遊業這風雨飄搖,在泥濘中積極向陽的一年。
疫情反覆,旅遊業屢受衝擊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2020年的旅遊業,「門前冷落鞍馬稀」最合適不過。
2020年伊始,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在國內爆發,武漢「封城」,學校停課,工廠停工,各行各業面臨著從未有過的挑戰。對旅遊企業而言,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無異於一場「寒霜凍」,將國內旅遊市場籠罩在黑暗之中。
2020春節假期,國內旅遊業幾乎顆粒無收,航空鐵路、旅遊企業和酒店業經歷了退票和退訂潮,旅遊景區、旅行社等企業幾乎全面停擺。雖然在3月份國內疫情就基本得到了控制,但清明假期和「五一」假期與去年相比,國內旅遊接待總人數仍有大幅度縮水,中國的入境旅遊市場和出境旅遊市場也都出現斷崖式下降。相關企業也紛紛撐不住破產,有關數據顯示,今年1月至5月,我國旅遊相關的企業一共註銷和吊銷了3萬家。
得益於良好的防疫措施,國內疫情目前已基本得到控制,國內旅遊業也處在全面復甦階段,國慶黃金周期間,全國共接待遊客6.37億人次,實現旅遊收入4665.6億元,同比恢復接近8成。
雖然,我國已形成了非常有效、比較嚴密的防控,但疫情反覆、散發的情況一直存在。近期,北京、遼寧、浙江等多地就有報告新增新冠肺炎本土散發病例或聚集性疫情,這對當地的旅遊還是有一定的影響。
不過,只要疫情不出現大面積的反覆,國內旅遊的發展還是值得期待的。然而,國外的情況卻不容樂觀。
隨著冬季的來臨,新冠肺炎的第二波疫情已經捲土重來。根據最新的數據顯示,全球累計確診病例已經超過了8304萬例,歐洲超過了2347萬例,亞洲超過了2055萬例,北美超過了2650萬例,確診人數還在以每日幾十萬人次的速度增加,新冠疫情的勢頭還未得到根本遏制。
近期,全球多地重啟旅遊限制,各國採取封城、宵禁等一些嚴厲管控措施。英國從11月5日起在英格蘭地區實行全面封鎖措施;法國在10月31日起採取了新一輪封鎖措施,關閉酒吧、餐廳,禁止民眾跨區域旅行;日本在12月26日宣布暫停所有國家和地區的新入境申請,為期一個月。
第二波疫情無疑會加重對旅遊業的衝擊,可以預見,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國際旅遊仍將處於停止和半停止狀態。相當一部分旅遊業佔經濟比重高的國家和地區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如泰國、西班牙等。全球相當一部分旅遊及相關的行業和企業,困難也將進一步增加,就業崗位減少,失業人員增加,在崗員工的平均收入下降,已經成為必然。
疫情後的甲米
據麥肯錫發布的數據顯示,疫情給旅遊業造成的損失高達8萬億美元,國際旅遊業正在遭受1950年以來最嚴重的危機。有專家預測,國際旅遊在2-3年內都很難恢復到疫情前的狀況。
疫情之下,各國旅遊業「花式」自救
旅遊業是對全球就業和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行業之一。全球各國經歷了目的地封鎖、解封、疫情反彈、再封鎖的歷程,緊急救市,成為了疫情發生後的關鍵詞。
在國內,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中央和地方政府出臺了多項措施幫助旅遊企業解困,包括稅費減免、財政補貼、信貸傾斜、穩定就業等扶持類政策。
各地政府也出臺了包括提振文旅消費計劃、對醫務人員免費入園政策、發放旅遊消費券、設立文化和旅遊產業紓困基金、開展旅遊培訓在線課程等措施,逐步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有效拉動了旅遊經濟的復甦。
面對疫情,旅遊企業自身也開始積極自救,Airbnb愛彼迎基於周邊遊、短途遊將成為常態的趨勢,推出「春季回暖計劃」、「48小時解鎖周邊新玩法」沉浸式直播、「周末玩家」等主題活動;攜程集團聯合創始人梁建章抓住直播的風口,通過cosplay直播秀努力帶貨;以東方航空為首的航空公司對機票產品進行了創新,推出「隨心飛」產品,成為國內民航積極自救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除此之外,景區與旅遊類企業也積極開展轉型升級,紛紛推出「數位化」旅遊產品吸引用戶,一些歷史景區,如黃鶴樓、故宮、拙園等也開始推出網絡直播、雲看展、雲旅遊等「數位化」旅遊方式,讓人們足不出戶也能享受美景。
國際上,各國旅遊業也都在以各種自救方法艱難前行。
由於疫情之下的安全社交規定,一度式微的「汽車娛樂」在國外迎來了一次「文藝復興」。在疫情期間,美國、日本、韓國等地陸續出現汽車電影院,觀眾可以開車入場,在車上觀看大銀幕播放的電影。受此啟發,「汽車演唱會」、「汽車劇院」、「免下車遊樂園」等都成為了各地景區有效的自救措施。
疫情對航空業的影響空前巨大,可以說航空業所經歷的是有史以來最為嚴峻的一場危機,相比我國以低價刺激用戶出行需求的「隨心飛」產品,泰航的自救創意更值得一提。
基於泰國居民對佛教的信仰,泰航推出了「誦經航班」,以不落地的方式飛經泰國31個府、99座知名佛教聖地,最後返回原機場。同時,還請到宗教史專家帶領旅客在艙內誦經,並贈送佛書、佛牌。
泰航總部還跨界餐飲與時尚業,將內部咖啡廳改裝成航空主題餐廳,飛機座椅、機艙地板、「經濟艙」「頭等艙」的區分,登機天橋、託盤送餐的體驗,營造出真正坐上飛機的錯覺!而利用二手救生衣和救生小船製成的救生衣包包更是受到收藏迷的青睞。
除了航空業的自救創意,受疫情影響嚴重的酒店行業也找到了適合自己的自救措施。日本推出「Workation」的政策方針,旨在將Work(工作)與Vacation(度假)結合,如奢華連鎖度假酒店「虹夕諾雅」在旗下東京、京都、富士、輕井澤、竹富島、衝繩等六地推出各有特色的「工作度假」體驗;日本膠囊旅館品牌「安心お宿」則將旗下的膠囊旅館重新裝修,打通原本上下2層的格位,移走床鋪,改放辦公桌,讓原本睡覺還略嫌狹小的空間,變成空間剛剛好的個人專屬辦公室。
除此之外,疫情控制良好的國家還嘗試恢復國際旅行,推出「旅行泡泡」計劃,即「安全旅遊圈」。這個計劃旨在:兩個國家在新冠肺炎期間協定,兩國人民只要持有陰性的檢驗報告,就可以相互旅行、貿易及工作。但隨著疫情的不斷反覆,理想的「旅行泡泡」計劃也變成了一紙空談。
疫情下各國的自救措施可以短期的刺激旅遊業復甦,但在疫情未徹底解除前,旅遊業將難回往日繁榮景象。
後疫情時代,旅遊業的發展機遇
任何一場危機過後,社會的各個角落都會被「重置」,旅遊行業不是例外,這個過程必然伴隨著一些挑戰,同時也會出現一些新的機遇。
後疫情時代,全球旅遊業格局會發生眾多改變。旅遊者的理念、旅遊的消費方式、旅遊經營的方式和旅遊管理的方式,甚至包括政府管理方式都在發生著變化。這種變化推動著全球旅遊產業轉型,推動著全球旅遊業高質量的發展,推動著全球旅遊業實現自我變革。
首先,在全球疫情依舊嚴峻的形勢下,對國內旅遊目的地來說是一個有利的發展機會,高端度假、定製遊、小眾遊開始興起。相關數據表明,我國國內在今年五一小長假期間出遊的人們更關注品質,預定酒店中的四星、五星級佔比達55%,跟團遊和自由行用戶80%選擇了精品團和私家團。很多景區也在有針對性地積極研發創新型旅遊產品,努力提供高品質和定製化的服務。
其次,後疫情時代,人們外出旅遊會更加注重以安全為要素的旅行方式,預約出行、酒店無接觸式服務、娛樂設施保持社交距離、加強清潔和採取防護措施等將常態化。鄉村度假、健康旅遊、生態休閒遊、養生旅遊和體育旅遊會成為後疫情時代的新旅遊消費方式。
最後,智能化旅遊成為熱點。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以新技術為支撐的線上活動得到廣泛應用,部分旅遊景區和企業開展線上旅遊活動、組織雲觀展、雲旅遊、雲直播等。如迪斯尼公司推出disney+流媒體平臺在歐洲七國同時上線,播放量激增;南非野生動物園開發「野生動物直播遊」,收視率激增;英國旅遊公司ThomasCook開發雲旅遊產品,實現190%的營收增長。這些變化客觀上推動了文旅產業向數位化、網絡化、智能化發展,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傳統旅遊產業數位化融合進程。
一眨眼,這個永生難忘的2020年已悄然逝去,而旅遊業還沒有走出它的「至暗時刻」。作為一個「牽一髮而動全身」的龐大產業,全面恢復尚需幾年時間。但隨著疫苗的成功上市,全球旅遊業逆境重生,未來可期。同時,疫情也讓旅遊業練就了更強的韌性,相信,旅遊業經歷過這番磨練,一定會變得更加強大。
文章由睿途旅創結合網絡資料重新整理編輯,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圖片來源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